构建学生主体课堂,提高高中音乐教学效率
2016-09-22林跃忠
林跃忠
摘 要: 新课程标准对高中音乐教学提出了全新要求,不仅要求丰富学生的知识,而且要求发展学生能力,提高学生道德情感素质,实现多元化发展。传统教师中心的讲授制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时代对人才的多元化要求,音乐教学改革迫在眉睫。目前,音乐教学中虽然采用了一些新教学模式尝试,但是从实践来说不够深入,呈现出形式化特征。本文在分析高中音乐教学现状的基础上,探究构建学生主体课堂,提高高中音乐教学效率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 高中音乐 学生主体 自主参与 情感体验
一、高中音乐教学现状分析
(一)教育理念开始改变,但不够彻底。
随着新课程理念不断推广,以学生主体、自主参与、创新能力等为核心的新教育理念,已经被教师和学生熟知,并尝试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互动学习等新型教学方式。但是实践中,很多高中教师只是对新的教育理念有所耳闻,能够用一些最公众的语言随意表达自己的观念,实际上缺乏深入研究,对学生能力不认同,认为新的教学模式会影响学生成绩提高。同时,教学中,教师们虽然尝试使用新的教学模式,但由于对新模式没有彻底分析和理解,在教学中虽然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学生的交流互动非常积极,课堂气氛非常活跃,而学生的学习效果并不好。因为课堂中很多教师不关注学生的互动内容,不关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只关注学生的思考结果。在这样的教学中,教师只增加了讨论环节,而这个讨论并没有与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联系起来,没有与学生的学习能力联系起来。
(二)高中音乐出现多样化教学模式,仍以讲授法为主。
虽然新课程背景下,不同教学模式开始出现在高中音乐课堂中,但是由于受到高考的影响,音乐教学在高中学习中一直处于副科地位,没有得到学校和学生的重视。学校对高中音乐教学改革没有给予充分监督和关注,教师只有在公开课上采用新课程模式,在常规课程中仍然采用的是教师中心的讲授制教学法。高中音乐课堂的重心仍然放在教师的教上,教师讲解的内容是否足够丰富,讲解的过程是否足够清晰,知识呈现是否系统完整,而忽视学生的学习过程。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师具有绝对权威性,学生不敢轻易对课堂问题进行质疑,不敢真实表达自己的想法,课堂在不断消除学生的问题和兴趣,而没有激发学生产生新的研究问题,学习呈现出一定的封闭性。同时,讲授制的课堂使学生处于被动状态,学生的思维被动地跟随着教师,听取教师对知识的讲解,借助机械记忆完成学习,这个过程中学生很难产生新的学习问题,学习能力无法得到培养。
(三)高中音乐教学内容局限于教材,忽视学生创新能力。
高中是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过渡阶段,这个阶段教师和学生的精神紧绷,将所有注意力放在知识识记和成绩提高上,而与大多数高考成绩无关的音乐教学并没有受到关注,学生将音乐作为放松课程。教师对待课程内容没有更多主动设计,包括教学内容基本来自于教材,教学方法基本采用的是教师中心的讲授制教学法。音乐创作的源泉是生活,通过音乐内容的传递,音乐情感的体验,音乐节奏的渗透等对学生的思想和审美意识产生影响。课堂中的内容基本以音乐欣赏为主,方式主要是教师播放原有歌曲,并分析音乐作品,学生被动接收。课堂内容没有结合学生生活经验,没有考虑学生情感需求,没有让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没有引导学生对音乐作品进行个性化解读,学生的独特思想无法表达出来,自然创新能力发展受到限制。
二、构建学生主体课堂,提高高中音乐教学效率的策略
(一)联系生活经验,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生活中包含丰富的教育资源,教师要不断观察学生的生活和兴趣爱好,把生活中的事物和内容引入课堂中,使内容变得更多元。例如,《歌唱美丽的家乡》是以中国西南地区为背景的,教师在课前引导学生自主搜集中国西南地区的文化,包括西南的地理地貌,了解西南的环境特点,西南有哪些有名景点,这些景点有什么故事;西南少数民族,选择自己喜欢的三个少数民族,了解这些民族的服饰、饮食、节日及有哪些脍炙人口的歌曲,增强学生的感性经验,课堂上教师通过学生的展示,给学生以充分的视觉冲击,带领学生走进本节课情感中。在对作品的分析中,教师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结合自己收集到的资料,思考作品表达的情感,描绘作品表达的意境及作品寄托的希望。在歌曲的伴奏下,学生可以走出座位,走到教室前方,跳苗族舞蹈。这样的课程内容从学生生活中获取教育资源,使课程内容丰富,学生参与度增加。
(二)创设情境氛围,关注学生体验。
积极情境激发学生正面情感,正面的情感让个体行为提高效率。高中音乐教学中,要创设与作品内容和情感相近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走进作品中,参与交流和讨论,体会作品的情感,感受节奏和韵律中的情感起伏和跌宕,锻炼学生个体的思维能力。例如,《非洲民间音乐》教学中,教师考虑到学生对非洲比较陌生,而歌曲情感体验是内隐的,教师通过ppt展示非洲有名的桑巴舞,引导学生进行模仿和练习,然后讲述桑巴舞产生的渊源和过程,从而带领学生走进非洲文化中,激发学生的情感认知。再如,《彩云追月》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观看乐队演奏的视频,乐曲表达了怎样的意境和情感,带领学生走进月光营造的氛围和情感中,展开新内容学习。教师同样采用这种方法,引导学生首先借助声音和节奏感受作品的情感,避免内容干扰,在自我感受基础上展开关于作品的个性化解读,提高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发展学生欣赏作品的能力。
(三)鼓励组内和组间观点碰撞。
创新是知识基础的个性化建构,这种建构需要突破自我思维模式,从多元灵活思考角度,而这依靠学生知识增加和巩固是无法实现的,需要不同学生思想观点相碰撞,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争论,通过争论,各自述说自己观点的合理之处,指出对方观点的不足之处,这样借鉴同伴思考问题的不同角度,发展自己的发散式思维。例如,《人民占领南京》教学过程中,考虑到学生对南京的故事比较熟知,在典型案例南京大屠杀中能体会其中情感,教师没有采用集体欣赏方法,而是以小组为单位欣赏作品,每一个学生借助已有经验产生不同认知,不同学生的表达通过分享实现每一个学生的思想丰富,促进学生成长。同时,教师可以通过导学问题的设置,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分析和讨论,并通过绘画形式将自己分析的作品内容表达出来,促进学生个性化思想表达,发展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综上所述,新课程标准对高中音乐教学的要求更多元,对教学内容要求更丰富,对教学方法的要求更灵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联系生活经验,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创设情境氛围,激发学生情感,关注学生体验;建立学生主体课堂,鼓励组内和组间观点碰撞,实现思想共享,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花蕾.创设高中音乐教学情境,确保学生感受到音乐之美[J].学周刊,2014,04: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