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何谓与何为:中华传统廉洁文化的“两创”方略

2024-05-29余绪鹏

长白学刊 2024年2期
关键词:两创中华传统

余绪鹏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 201418)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融通起来”[1],再次突显了“第二个结合”在理论创新和文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2023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明确提出要“着力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2]。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传统廉洁文化凝聚着中国人民几千年来的智慧结晶,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本文探讨中华传统廉洁文化“两创”的何谓与何为,分析中华传统廉洁文化“两创”的原则、方法与路径,这是加强新时代党风廉政建设的实践需要,也是深入阐释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理论要求。

一、文献基础与问题的提出

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山东时,发出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号召,提出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要求。在此后的多个重要场合,他不断强调这一方针,学术界也及时跟进,掀起对“两创”的研究热潮。纵览学界的研究成果后发现,许多学者探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的必要性、可能性、原则、要求以及实现路径等,但是有关中华传统廉洁文化的研究却不多。当然,由于两者之间存在着包含与被包含关系,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便在一定程度上涵盖了对中华传统廉洁文化的研究。因此,这里的文献基础也就扩展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两创”研究上。

关于推动“两创”的必要性。学者们普遍认为,这是时代赋予的重要使命,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一方面,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的责任担当,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迫切需要,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要任务[3],同时也是应对国际竞争中文化比重增强的外在压力的有效途径[4]。另一方面,立足在古代社会基础之上的传统文化,具有“桎梏”和“资源”并存的复杂特性[5]。为了适应当代发展要求,对传统文化进行“两创”十分必要。同时,新制度对家庭、人际关系、道德、价值观念的要求与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和文化基因相契合,这也呼唤着中华传统文化的推陈出新[6]。此外,有学者专门论述中华传统廉洁文化要进行“两创”,源自社会历史条件变化发展、传统廉洁文化自身发展和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这三方面的现实需要[7]。

关于推动“两创”的可能性。一方面,传统文化中包含着贯穿古今、至今仍有借鉴价值和影响意义的思想理念。这是因为,文化具有很强的相对独立性,封建时代的文化并不等于封建主义文化,文化的基本精神可以超越时代[6]。另一方面,文化本身就有适应社会变化的灵活性,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这个特点决定了可以通过中华传统文化的“两创”,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挥文化在当代社会发展中的价值[4]。此外,有学者专门论述中华传统廉洁文化的“两创”可能性:社会文化发展的可遗传性特质、廉洁文化建设的内在规律性、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指导[7]。

关于推动“两创”的原则与要求。学术界普遍认为,“两创”在指导思想上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有人通过历史考察进而论证指出,五四时期,由于择取非科学的思想学说,不仅未能带动传统文化发挥时代价值,而且落入倒退或空想的窠臼,而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是“第二个结合”实现又一次思想解放、打开创新空间的根本要求[8]。在实践过程中,有人从宏观层面提出了古为今用、固本培元、理路并举、胸怀天下等原则[9];有人从中观或微观层面提出必须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导向,必须坚持以灿烂悠久、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为突破口,必须坚持公益性发展和商业性创新双轮驱动,必须坚持专业研究和大众创新相结合[10]。

关于推动“两创”的实践路径。作为一个系统化工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转化发展需要通过历史性诠释、批判性继承、综合性创新和实践性超越[11]。许多学者都从操作性层面进行阐发,提出了加大政策支持、优化体制机制、利用新媒体等路径方法。当然,也有人从思维层面提出,要重新审视传统文化遗产,既要破除唯物与唯心的简单化研判,领悟传统文化的精神真谛,也要以辩证思维扬弃教条化的经学注疏式治学形式,面向现实、会通古今[12]。不过,总体上,许多人认为要着眼于当下,服务于现实,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要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认同、话语表达、资源发掘、传播载体等方面进行推进[13]。

“反腐败是最彻底的自我革命”[1],也是一项系统性的战略任务。但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人们的价值观会有差异,对待人性、对待权力、对待规则都会有不同态度,这些都会对一个国家的廉政状况产生深远影响[14]。因此,文化与反腐败之间存在密切关系,不仅会影响人们参与腐败或反对腐败的行为,而且会作用于反腐败制度的执行效果。正因如此,在有些国家或地区,反腐败制度可能更加完善、更加有效,腐败现象得到了有效遏制。而在另外一些国家或地区,由于文化背景不同,反腐败制度可能无法得到有效执行,从而导致腐败现象持续蔓延[15]。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增强不想腐的自觉,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1]。新时代的文化建设并不是在“白纸上画图”,而是存在着“路径依赖”。由于农耕时代的自然经济基础早已瓦解,与之相对应的家国同构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已经被消灭,因此建立在传统政治经济基础之上的廉洁文化也必须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特别是要根据新的时代要求赋予其新的内涵、新的形式与新的功能。由此而言,在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下,推动中华传统廉洁文化的“两创”势在必行,在理论上对其进行专门的系统研究也是学界的使命和任务。然而,即便中华传统廉洁文化属于“小领域”,但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却很多。本文并不打算面面俱到,而只择当前重要问题进行分析,也就是围绕“何谓(是什么)”与“何为(怎么做)”展开探讨。一方面,概念是学术命题得以展开的逻辑起点。不同的概念蕴含着不同的理念。要界定中华传统廉洁文化的含义,同时要了解“两创”,也就是“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另一方面,本文分别从基本原则、主要方法和实践路径这三个方面来探讨中华传统廉洁文化“两创”如何作为。

二、中华传统廉洁文化“两创”的概念阐释

概念是对意义的聚集,这种意义是历史过程中人们对事物的认知、思想和观念的体现与凝聚,并在一定的语境中为了特定的目的而使用[16]。了解“是什么”往往比了解“为什么”更加重要,前者是后者的基础与前提。

(一)何谓中华传统廉洁文化

文化是一个众说纷纭的概念,有着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上来说,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所获得的生产能力和创造的一切财富的总和,包括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物质文化是指人类创造的各种实物形态,包括食品、服饰、建筑等;非物质文化则是指人类创造的各种精神形态,如文学、艺术、科学等。从狭义上来说,文化是指精神生产能力和精神产品,包括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社会意识形态等。这些领域的研究与探索,对于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使用的是狭义概念,文化是指一个社会中的价值观、态度、信念、取向以及人们普遍持有的见解[17]3。就是对于自身、对于自然、对于社会、对于国家(制度)的一种观念形态。由此而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指中华民族的精神文化,即中华民族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各类先进精神活动,包括意识形态、思想观念、制度规范和其他精神成果[18]。从时间上看,它主要指20 世纪初新文化运动之前的中华优秀文化[19]。文化哲学视野中,廉洁文化的自在源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闪耀着民族精神,彰显着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20]。

这里有必要区分“廉政文化”和“廉洁文化”。“廉”最早产生于“政”,但不仅限于“廉政”。在“廉”文化的发展过程中,其语义、领域和受众不断地扩展和丰富,因此“廉洁”的外延比“廉政”更为广泛。然而,不论是“廉政文化”还是“廉洁文化”,它们的核心都在于反对“贪污”和“腐败”。只是两者在侧重点上有所区别。廉洁文化是一种广泛的社会文化,其主体涵盖了社会各阶层的广大群众,具有普遍性的特点。这种文化强调诚实、正直和善良,并鼓励人们保持清白和清廉。它通常植根于社会习俗和价值观中,通过教育和宣传得到传播和推广。廉政文化则是一种特定的组织文化,其主体主要是掌握行政公共权力的公职人员。这种文化注重规范和约束行政行为,强调守法、公正和责任,以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廉政文化在政府机构、公共组织中具有特殊的重要性,因为它直接关系到公共权力的正确行使和公共资源的合理分配。在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新时代,强调廉洁文化有助于在全社会弘扬崇廉拒腐的新风尚,培育清廉自守的好风气,因此,廉洁文化的概念现在被广泛使用。

很显然,中华传统廉洁文化是指中国古代以来形成并代代相传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主张廉洁自律、廉洁从政、廉洁为民,强调个人和社会成员在生活和工作中保持良善、公正和诚信的态度和行为。毛泽东曾说:“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该给以总结,我们要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21]651自夏朝肇始至清朝终结,传统政治在华夏大地持续了长达四千余年,积淀了丰厚的廉洁文化遗产。尽管中华传统廉洁文化因各朝代为巩固统治地位、维持国家秩序而产生,但它们无不反映古代思想家、开明君主以及仁人志士对“理想政治”[22]的追求,同时代表了广大劳动人民对“廉洁政治”[23]的热切期盼。因此,中华传统廉洁文化中的许多要素仍然具有时代价值。

(二)何谓中华传统廉洁文化的“两创”方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造性转化,就是要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激活其生命力”[24]203,创新性发展,就是要对其“内涵加以补充、拓展、完善,增强其影响力和感召力”[24]203。由此可见,创造性转化是指中华传统廉洁文化的现代转型,包括将廉洁理念、内容和形式都由蒙昧、专制、人治转换到现代科学、民主、法治上来。创新性发展是指对中华传统廉洁文化的提升和超越,根据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要求解决当下廉洁文化建设中的新问题。虽然两者各有侧重、各有所指,但它们却构成一个整体。可以说,转化是发展的基础与准备,发展则是转化的接续与超越。许多时候两者是融合贯通的。也正因为如此,学术界经常将转化与发展放在一起来讨论,统称为“两创”方略。

任何事物都是形式与内容相互统一的存在体。许多时候人们所理解的中华传统廉洁文化也是基于内容上的理解。然而,长期以来,其形式(载体)往往没有受到重视,“两创”需要在物质形式(载体)和制度形式(载体)上下功夫。除了从内容和形式两个维度来理解文化之外,还有功能这个维度。著名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认为,“一切文化要素,一定都是在活动着,发生作用,而且是有效的”[25]15。通过仔细考察和认真研究后他进而指出,“文化原是自成一格的一种现象。文化历程以及文化要素间的关系,是遵守着功能关系的定律的”[25]106。因此,应该着力推动中华传统廉洁文化在形式、内容和功能这三个方面的转化发展,这些构成“两创”的基本外延,而不是其实现路径[7]。

1.文化形式的转化发展

文化形式包括物质形式和制度形式。一方面,中华传统廉洁文化的物质形式有祠堂、牌坊、碑刻等器物,它们承载着廉洁人物和廉洁事迹的历史记忆,需要结合现代数字技术以更加生动的方式呈现出来。比如,可以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打造廉洁文化的虚拟场景,让人们身临其境地感受廉洁人物的生活场景和动人事迹。另一方面,中华传统廉洁文化的制度形式是指承载文化价值观念的规则文本。以官员管理制度为例,为避免用人腐败,坚持公平原则,古代设计了科举制度,为后世中国的文官制度奠定了基础,甚至对西方的文官制度产生了影响。在构建现代法律制度时,应吸取科举制的经验教训,既要重视公平公正的选拔机制设计,又要避免陷入死板僵化的困境,为社会的繁荣稳定发挥积极作用。

2.文化内容的转化发展

文化内容是文化的内在要素,是文化所表达的思想观念和精神内涵。中华传统廉洁文化是一种丰富多元的文化体系,包含了关于廉洁的价值认知、价值追求及社会评价等多个方面。既有敬天保民思想、也有权力监督理念,同时可以从忧患意识、自省观念、官德修养、法制文明等多个层面来加以理解[26]。就传统廉洁文化中的官德修养而言,古代讲究为政以德的高尚品质,倡导廉洁人格的培养造就。在新时代,理想信念和党性原则是廉洁教育的重要内容。因此,要将古代的“为政以德”转化为理想信念和党性原则,发展“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观念,通过加强对党员干部的理论学习和思想教育,使其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勤政廉政、甘于奉献、不贪不占、不奢不靡。

3.文化功能的转化发展

文化功能的转化发展,是指传统廉洁文化所具备的引导与约束功能在新的需求下发生的现代变迁。一方面,中华传统廉洁文化所倡导的“爱民如子”“家天下”思想在维护社会稳定方面发挥了作用,但同时其也在引导官员忠于皇帝,维护专制统治。这些传统功能应该转化发展为:引导党员干部与公职人员忠于党忠于人民,并坚持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在中国现代国家建构的历史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已经成功运用民主集中制实现了传统政治大一统向现代政治大一统的创造性转化[27]。另一方面,中华传统廉洁文化的“家长制”作风、“官本位”意识、“义务本位”观念严重约束了人的基本权利[28],也进一步凸显了社会成员的等级观念。这种约束功能在新时代需要转化发展为党规国法所要求的权力监督制度,明确规范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的行为,加强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和约束。

三、中华传统廉洁文化“两创”的基本原则

从世界文明史来看,文化发展的背后隐藏着经济政治变迁的必然逻辑,因此文化发展需要遵循客观的历史规律,也是科学的理论建构与人的主观能动性发挥之使然。坚持什么样的原则,走往什么样的方向,决定着文化能否繁荣发展以及在多大程度上繁荣发展。新时代中华传统廉洁文化的“两创”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指导,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必须坚持服务于新时代党风廉政建设。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指导

马克思主义文化观是经典作家关于文化问题的基本观点,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上对文化问题的科学分析和理论总结。彻底的唯物主义者肯定物质生产活动对于人类其他活动的首要价值,认为其是人类文化活动产生的前提与基础。马克思认为,“精神生产随着物质生产的改造而改造”[29]420。习近平文化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文化观发展的最新成果,是指导当代中国文化建设的科学理论。中华传统廉洁文化“两创”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文化观,坚持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指导。

1.马克思主义文化观强调了文化与经济的密切关系

首先,文化是经济基础的反映和表现。经济基础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文化是人们在特定经济条件下所创造和发展的一种精神产物。因此,文化的发展受经济基础的制约。其次,尽管经济基础对文化存在着制约,但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和反作用性,可以影响经济的发展方向和方式。作为精神形态的文化可以激发人们的创新能力,推动经济的发展和进步。再次,马克思主义文化观还强调了文化与经济的相互促进关系。经济发展需要文化环境支持,而文化发展也需要经济条件保障。当前文化的繁荣景象也正是因为有了经济的大发展。恩格斯认为,“我们把经济条件看作归根到底制约着历史发展的东西”,“政治、法、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等等的发展是以经济发展为基础的。但是,它们又都互相作用并对经济基础发生作用”[30]649。

2.马克思主义文化观强调了文化与政治的密切关系

文化不仅仅是艺术、思想和价值观念的表达,更是政治力量的表现形式和工具。一方面,政治意识形态是统治阶级的思想和价值观念,它通过精神文明来影响社会。马克思主义认为,统治阶级通过掌握文化生产和文化传播的控制性权力来引导社会成员服从于特定的意识形态,以维护自身的统治地位。因此,文化与政治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另一方面,文化可以对政治产生重要影响。由于新的文化的传播,人们的价值观念发生改变,从而影响和改变社会的政治发展格局,20 世纪初的新文化运动就是最好的例证。因此,政治力量需要认识到文化对政治的反作用,积极塑造和引导社会的文化发展。

3.马克思主义文化观强调了政治文化与其他文化之间的密切关系

政治文化是一种具有特殊价值取向和意识形态的文化形态,涉及权力、治理和公共事务等方面,它反映了社会的政治制度、政治价值观念和政治行为规范。政治文化与工商、教育领域的文化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关系。一方面,政治文化对工商业文化的影响很大并且是多方面的。稳定、透明、法治的政治环境,以及强调诚信、正直、公正的政治文化,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工商业文化,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另一方面,政治文化中的价值观念,如诚信、公正等,会反映在教育目标中,培养学生具备这些价值观念的意识和行为能力。同时,政治文化中对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关注,也会引导教育内容的选择,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坚持中国共产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领导力量。在推动中华传统廉洁文化“两创”过程中,必须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将党的领导贯穿于其中的各个环节。

1.党的领导可以提供强大的组织保障

首先,中国共产党在组织机构和人员配置方面具有优势。党的组织结构完善,具有明确的职责和权力,可以通过党的组织体系来推动文化工作的开展。其次,党的领导可以统筹协调各方面的资源,为文化工作提供充足的资金、场地和人力资源支持,确保中华传统廉洁文化“两创”有坚实的物质基础。再次,中国共产党在群众动员和组织协调方面具有优势。可以动员和调动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的积极性,形成推动传统廉洁文化转化发展的强大合力。此外,党的组织网络广泛覆盖各个领域和地区,通过党组织和党员的参与,可以推动中华传统廉洁文化的转化发展,形成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良好局面。

2.党的领导可以提供明确的政策指导

首先,党的领导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文化产业发展、文化宣传等相关政策,为中华传统廉洁文化的“两创”提供明确的方向性指导。其次,中国共产党在制定文化工作政策时,会充分考虑党的中心工作和国家发展大局的要求,确保文化工作与党和国家的整体发展目标相一致。这样可以避免文化工作的孤立性和片面性,使其与中心大局相互促进、相互支持。再次,党的领导还可以形成统一的行动纲领和工作思路,确立中华传统廉洁文化“两创”的长期愿景和短期目标,统筹考虑各方面利益关系,不容易出现“人走政息”的现象。

3.党的领导可以提供坚定的价值引领

一方面,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文化观,可以确保文化工作不会偏航,并在此前提下通过加强对中华传统廉洁文化的研究和理论探讨,深入挖掘其深厚的历史渊源和丰富的价值内涵。另一方面,党可以通过开展各种文化活动,引导公众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特别是在“两创”过程中,可以通过宣传、教育和文化交流等方式,加强对廉洁自律、廉洁勤政、廉洁奉公等核心价值观念的弘扬,甚至可以通过组织和策划文艺活动,加强对与廉洁文化有关的传统节日、纪念活动等的宣传,营造尊崇廉洁文化的浓厚氛围。

(三)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

推动中华传统廉洁文化的“两创”工作,是要达到古为今用的目的,应该以今天的主流价值观作为落脚点,将中华传统廉洁文化的思想精髓融入现代廉洁文化的内容要素之中。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1],这样才能为“两创”提供正确指南。

1.“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引领中华传统廉洁文化中国家观的转化发展

首先,“富强”体现了国家的繁荣和强大,尤其强调国家的经济发展和实力增强。中华传统廉洁文化本身就是以维护国家统治作为目标,应该通过“现代国家富强”来引领“传统国家统治”的转化与发展。其次,“民主”强调了国家的民主政治建设,要求国家管理过程充分尊重人民意愿,维护人民的民主权利,可以将古代“民本主义”转化发展为“以人民为中心”理念。再次,“文明”要求国家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注重提高人民的文化素质和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可以引领传统廉洁文化各种“礼仪”的转化发展。最后,“和谐”强调了国家发展的稳定状态,能够引领传统廉洁文化中“官廉民朴”的转化发展,有助于新时代减少官民矛盾,从而在改革中保持稳定状态。

2.“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引领中华传统廉洁文化中社会观的转化发展

首先,“自由”强调了个人的发展空间,它要求社会为每个人提供宽松的环境,使个人能够自由地追求梦想。中华传统廉洁文化强调民为邦本,本固邦宁,避免出现“官逼民反”,而要给民众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其次,“平等”不仅要保障每个人的权利平等,还要消除不平等现象,能够引领中华传统廉洁文化中“大同”观念的转化发展。再次,“公正”要求权力对待个人要一视同仁,不偏不倚,摒弃贪污腐败和强夺豪取。最后,“法治”强调了社会管理和决策过程应当依法进行,能够引领中华传统廉洁文化中“法制文明”的转化发展,有助于推进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战略的实现。

3.“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引领中华传统廉洁文化中道德观的转化发展

首先,“爱国”体现了个人对国家的忠诚,要求个人具有强烈的民族意识和国家荣誉感。中华传统文化特别强调“精忠报国”,因此,现代爱国主义能够引领古代“忠”“孝”精神的转化发展。其次,“敬业”强调了个人对工作的责任,要求个人具有高度的敬业精神,为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进步而努力工作。传统道德观要求官员勤勉工作、不图私利。再次,“诚信”强调了个人的诚实和守信,要求个人坚持真实、守信,不虚伪、不欺骗他人。古代也强调诚信的重要性,认为个人应该言行一致,言而有信。最后,“友善”强调了个人与他人的友好相处,要求个人对待他人友善。传统道德观认为个人应该待人和善,互相尊重和关爱。

(四)坚持服务于新时代党风廉政建设

历史总是为现实服务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转化发展更是要着眼于当下,服务于当前。我们需要深刻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修身理念,为党员干部修身为政提供丰富养分,不断推动自我革命,构建共产党人的“心学”[31]。中华传统廉洁文化通过“两创”,可以增强党员干部对腐败的警觉性和抵抗力,从而为新时代的党风廉政建设提供有力支持。

1.通过强调对腐败现象的警示批判来服务新时代党风廉政建设

中华传统廉洁文化强调为政以德、大公无私、勤俭节约、清介自守等价值观念,对腐败行为有着鲜明的反对态度。在“两创”中,要强调对腐败现象的警示和批判,特别需要营造崇尚廉洁文化的浓厚氛围,通过发布与廉洁文化主题相关的动漫、短视频、微信公众号文章等,以令人轻松愉悦的方式,让党员干部和广大人民群众了解和感受传统廉洁文化的魅力,在潜意识中埋藏对腐败行为的抵制,激发党员干部的高尚道德情感和社会责任感。此外,有关部门还可以开展社会公益活动,促使党员干部和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各种志愿服务活动,通过实际行动践行廉洁奉公的价值观念。

2.通过开展对廉洁文化的教育培训来服务新时代党风廉政建设

加强对廉洁文化的宣传,有助于培养人们善良正直的思想观念。特别是要加强对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的廉洁教育。管理者胜任力的核心在于始终遵循和坚定组织最本质的价值观念[32]。对党员干部而言,坚定的党性修养和深厚的理论素养是最根本的胜任力。有关部门可以通过开展中心组学习、系列讲座、研讨会等活动,邀请专家学者来讲解传统廉洁文化,从而培养党员干部的道德自觉,并践行廉洁自律之准则。此外,要加强实践类调研类的课程培训,因为实践当中更为根本的、隐性的思维和技能等往往需要通过“做中学”的方式来掌握[33]。

3.通过构建有效的反腐败机制来服务新时代党风廉政建设

一方面,要加强廉洁文化的规范化建设。这包括完善党风廉政建设的制度体系,强化监督和惩治机制,形成有效的预防和打击腐败的制度规范体系,并将其纳入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另一方面,要加强廉洁文化的组织制度建设。这意味着要推动廉洁文化的组织化发展。可以结合新时代的特点和要求,对传统廉洁文化进行现代化改造和升级。例如,可以引入现代管理理念和制度体系,将传统廉洁文化与现代公务员制度相结合,构建廉洁高效的现代廉政文化体系。建立科学的选拔任用制度、激励机制和考核评价体系,能够营造公平公正的晋升环境,推动先进廉洁文化在组织工作实践中落地生根。

四、中华传统廉洁文化“两创”的主要方法

在基本原则确立之后,坚持什么样的方法论也至关重要。正是因为坚持了正确的方法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两创”方面取得了许多成就,“以人民为中心”扬弃了“以民为本”的价值取向,共同富裕超越了“大同社会”的理想诉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创新发展了“天人合一”的生态智慧[34],等等。为了更好地推动中华传统廉洁文化“两创”方略,需要始终将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到的“六个必须坚持”作为统领性根本性的方法论[35],并在具体运用上做到以下几个“结合”。

(一)批判与继承相结合

批判继承是对待传统文化的基本立场和首要方法[7]。产生于农耕文明时期的中华传统廉洁文化必然存在精华与糟粕,因此要“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36]。恩格斯说:“要批判地消灭它的形式,但是要救出通过这个形式获得的新内容。”[30]229批判与继承相结合原则意味着传统文化在转化发展中我们要对其保持批判精神,对其中存在的弊端、不足和陈旧观念进行反思,同时要继承其中的精髓。

1.不要把精华当成糟粕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深刻的“调均贫富”“天下大同”等思想[37]。中华传统廉洁文化也留下了许多优秀遗产,比如忧患意识、自省观念等。这些都是古人给我们留下来的宝贵财富。然而,在我国历史上的某些特殊时期,打倒、砸烂、批臭等错误做法,导致对中华传统廉洁文化的误解和偏见。尤其是曾经的“破四旧”运动演变成一场“造孔家店的反”的灾难性破坏运动[38]。一些人对传统文化持极端的观点,将其中的精华当成糟粕一并抛弃,从而导致了全国范围内许多文物被破坏,许多廉洁文化遗址和遗迹遭到毁坏,包括孔庙、包公祠、海瑞墓等,这些教训十分深刻。

2.不要把糟粕当成精华

在审视中华传统廉洁文化时,必须警惕勿将其中的糟粕误认为精华。糟粕就是那些阻碍社会发展或不利于社会发展的文化,特别是封建残余的腐朽思想等[39]。比如:皇权观念、等级制都是糟粕。在古代社会,廉洁被强调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秩序,为皇权服务。这种观念下,清官的角色定位主要是安抚民众,而不是真正为人民服务。虽然有些好官被称为“青天大老爷”,但这种观念仍然限制了平等、民主等价值观的发展和实现。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旧制度下的不平等已经被打破,平等、公正、民主、自由等价值观得到了积极倡导。但有些旧观念并没有完全消失,因此,需要以批判的眼光将糟粕剔除。

3.在混合成分中辨析精华与糟粕

中国传统廉洁文化中的精华和糟粕往往不是泾渭分明的,需要深入细致地分析。比如,儒家提出的仁政学说和民本思想。仁政学说强调君主应该施行仁政,关注民众的福祉,这与“以人民为中心”思想有着相似之处。孔子强调仁者爱人,强调重民、惠民、爱民、怜民,这些观念与现代社会的人民至上、公平正义等价值观是一致的。然而,这些思想却蕴含着人治思维,忽视了法治精神。虽然古代也有法制,但法律往往只被视为实施仁政的手段,而非独立的权威。这与当今的法治理念是相悖的。因此,我们应该肯定仁政学说和民本思想中强调的关爱民众的理念,但同时也要意识到其中的局限性。在现代社会,要更加重视法治精神,建立健全法律体系,以保障公平正义的实现。

(二)理论阐释与实践运用相结合

中华传统廉洁文化要实现“两创”,需坚持理论阐释与实践运用相结合的原则。这意味着我们既要深入研究和理解中华传统廉洁文化的理论内涵和核心价值,又要将其应用于实际生活和社会实践中。习近平总书记在给《文史哲》编辑部全体编辑人员的回信中强调:“从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角度深入阐释如何更好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40]

1.理论阐释是基础

在系统全面搜集古籍资料的基础上,我们要进行认真检索、细致校验和整理提升,做好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工作,进一步挖掘以前可能疏忽的部分。比如,对于三国时期的诸葛亮形象,民众都比较了解他的高尚品格,《出师表》中的名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感动了一代又一代人,然而,对于诸葛亮定律令、明法度,严格治吏等蕴含着深刻廉洁精神的内容却知之甚少。《三国志·诸葛亮传》中记载:“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41]262对这样的内容可以进一步挖掘,通过现代语言以现代方式表达出来。因此,需要打破思维定式,结合时代语境,着力从新的视角来挖掘阐发中华传统廉洁文化的新价值。孙中山曾说过:“古时所讲的‘忠’,是忠于皇帝……我们在民国之内,照道理说,还是要尽忠,不忠于君,要忠于国,要忠于民,要为四万万人去效忠。”[42]681这短短的几句话,为我们探索廉洁文化从传统向现代转换做了有启迪意义的示范。

2.实践运用是关键

“两创”工作不能隔断血脉、凭空虚造,也不能只印在书本上、躺在书斋里,而是要在文化的守护与传承中顺应时势,创造古为今用的机会与平台,实现以文化人、经世致用,因此关键还是实践运用,需要做好教育培训、宣传推广、市场开发等工作。首先,可以开展廉政教育现场体验式教学,通过实地参观、互动体验等方式,让各类群体亲身感受廉洁文化的重要性。其次,可以开展诸如“儒韵清风”“廉政剧场”展演等活动,通过生动活泼的艺术形式,以清官廉吏故事为蓝本,编排演出廉政戏曲和廉政短剧,吸引广大观众的注意力。例如,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创排了话剧《大清相国》,以陈廷敬的生平为蓝本,塑造了一个清廉官员的形象,让观众通过欣赏艺术作品深入了解清官廉吏的故事[43]。再次,可以将传统廉洁文化中的家规家训的内容作为资源,加强党员干部的家庭家教家风建设,也可以开展“树清廉家风、创最美家庭”等相关活动,引导党员干部培养和践行廉洁的家庭价值观,推动廉洁文化的传承和弘扬。这些实践举措将廉洁文化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使其成为一种习惯和自觉的行为准则,推动廉政建设取得实际成效。

(三)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相结合

1.坚持问题导向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开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应该建立在对时代之问和人民之问的精准把握之上,“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需要解决的时代问题相适应”[44]76。在面对廉洁文化建设中的问题和挑战时,我们需要深入分析和研究,找出问题的根源和关键症结。“一定要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45]5。需要进行全面调研,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首先,关注腐败现象的产生和蔓延。腐败是廉洁文化建设的一大障碍,严重损害社会的公平正义。需要深入研究腐败现象的原因和机制,寻找有效的防范和打击手段。其次,要关注廉洁意识淡薄和道德滑坡的问题。研究廉洁意识形成的影响因素,推动道德建设和廉洁意识的培养,加强教育和宣传,提高公众对廉洁文化的认知和理解。再次,要分析现有制度和机制存在的不足和漏洞,加强廉洁文化建设。

2.坚持目标导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造性转化就是要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激活其生命力”;创新性发展就是要对其“内涵加以补充、拓展、完善,增强其影响力和感召力”[24]203。这高度凝练地阐发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的内涵要义,揭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的目标任务。同样,中华传统廉洁文化就是要通过“两创”实现生命力的激活,实现传统廉洁人物、廉洁故事等影响力和感召力的增强。在此基础上,还要将廉洁文化建设纳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整体目标中。中国梦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廉洁文化建设是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这个宏伟目标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廉洁文化建设要与国家发展战略和社会进步目标相衔接,将廉洁文化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纳入国家的发展规划和政策措施中。

(四)民族性与国际化相结合

自五四运动以来,中国主流文化逐渐形成和发展,它既不是对传统文化的简单复制,也不是对西方文化的简单移植。它具有独特的内涵与特征,是在吸收、融合、创新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是在不断探索和尝试中逐渐形成的。它植根于中国的历史传统之中,同时吸收了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文明成果[46]。

1.民族性的廉洁文化建设

从外部环境看,西方文化强势入侵,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两创”迫在眉睫[47]。我们需要深入挖掘中华传统廉洁文化中的独特精华,并结合中国的历史、文化和社会实践,将廉洁文化的内在价值和行为准则与中国的现实情况相结合。这就是坚持民族性的要求。要鼓励各个地方结合自身特点来推动中华传统廉洁文化的“两创”工作。比如,山东济宁市充分利用儒家文化、运河文化发祥地的优势,建设干部政德教育学院,依托曲阜“三孔”、邹城“两孟”等传统文化资源,孔子博物馆等现代文化设施,打造多处现场教学点,让党员干部在实景实情中进一步领略“修齐治平”智慧,涵养党员干部克己奉公、清廉自守的精神境界,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48]。另外,地方特色方言、特色廉洁歌谣、廉洁戏剧、民族廉洁舞蹈等,也都蕴含着诸如忠诚、平等、公正等价值观念,应该通过它们独有的表现方式,在新时代不断发扬光大。再如,国家有“大英雄”,地方也有“小榜样”。可以挖掘传统地方文化中群众身边的廉洁模范,从而为这个“小地方”的公众树立“小榜样”。榜样是提升廉洁美德最直观和最生动的途径,其以具体而生动的方式表明了廉洁美德的境界,既可以给人以精神上的陶冶,又可以给人以现实的可达到感[49]。

2.国际化的借鉴与吸收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50]18。在我国古代诸多朝代,各个领域都充分吸收了异邦文明。例如,盛唐时期的美食融合了西域的烹饪技巧和食材,在艺术和建筑领域,西域文化的融入使得盛唐的艺术作品和建筑风格独具匠心。然而,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却使中国孤立起来,从而使得中华文明失去了与外界的交流和合作。这导致中国在科技、经济和文化方面的发展滞后。国际先进经验能够为中华传统廉洁文化的转化发展提供启示,我们不仅可以学习其他国家在反腐败法律法规、监察制度建设、财务透明度等方面的成功经验,以提升我国的反腐败工作水平,而且可以学习他们在廉政教育的内容、形式和方法上的创新,从而更好地增强廉洁文化的普及和教育效果。

3.文化交流与合作

在“两创”工作中,既要“坚持洋为中用、开拓创新”,又要“做到中西合璧、融会贯通”[51]167,因此需要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开展频繁的交流与合作。首先,举办廉洁文化的交流活动,如艺术展览、演出、电影放映等,以展示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廉洁文化表达和实践。通过这些活动,可以促进各国文化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借鉴,拓宽廉洁文化的内涵。其次,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廉洁文化建设机构开展项目合作,共同推动廉洁文化的创新发展。通过经验分享和合作交流,可以学习和借鉴其他国家在廉洁文化建设方面的成功经验,提升我国廉洁文化建设的水平。再次,建立国际性的廉洁文化交流平台,提供信息交流、资源共享和合作机会。比如,2023年10 月,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廉洁丝绸之路专题论坛在北京召开,来自31个国家和地区的各界代表共200 人出席,他们共同探讨了如何促进企业廉洁合规建设以及如何加强反腐败国际合作等问题[52]。

五、中华传统廉洁文化“两创”的实践路径

(一)加强阵地建设

中华传统廉洁文化的“两创”需要平台,并且借此开展理论阐释、价值传递、宣传推广、教育培训、市场开发等,因此需要加强阵地建设,包括廉政教育基地、廉政培训机构和廉政智库等。这是推进“两创”方略的重要基础。

1.廉洁教育基地建设

学习教育一直是中国共产党加强思想建设的基本方式。在廉洁教育基地开展活动可以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参与者更加深入地体验廉洁文化精神,因此,应该加强廉洁教育基地建设。一方面,追根溯源、精心打造。廉洁文化是廉政教育基地的“根”和“魂”,要采取各种措施向人们展示和解读含有廉洁元素的经典著作、文化符号和艺术作品等。应该着重打造具有特色和魅力的展览、场馆和线路。另一方面,发挥特色与优势。可以利用包公祠、海瑞纪念馆、岳王庙和于谦祠等古迹建设地方特色廉洁教育基地。

2.廉洁培训机构建设

干部培训是中国共产党廉政教育的特色和优势。党校、部分高校和社会机构都应该加强内涵建设。一方面,建立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廉洁培训机构应该聘请具有丰富经验、专业知识并具备良好的教学能力的专家,深入浅出地传授廉洁文化的理念,与不同群体的参与者有效互动。另一方面,提供全面的培训内容。廉政培训机构应该提供全面系统的培训内容,包括廉政法律法规、廉洁行为准则、廉政文化等方面的知识。同时,还应该关注实践应用,提供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培训形式,帮助参与者将学到的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

3.廉洁智库建设

为推进廉政工作的科学化,更好地推动中华传统廉洁文化的“两创”方略,智库建设至关重要。首先,智库机构加强调查研究,深入了解廉洁文化建设的现状和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其次,注重咨询和交流。廉政智库应该与政府部门、纪检监察机关等开展密切合作与交流,了解他们在廉政建设中面临的实际问题和需求,为他们提供相应的咨询和支持。这样可以将智库研究成果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推动廉政工作取得更好成绩。再次,还可以与其他国家或地区的智库开展交流与合作,这样不仅可以推动中华传统廉洁文化走出去,也能借鉴其他国家或地区在廉洁文化建设上的优秀成果。

(二)创新话语表达

1.话语表达时代化

要通过鲜活表达实现传统文化的活态实践,用历史智慧更好地观照现代生活,满足现代人的精神需要,贴近现代人的生活方式[53]。使用年轻人熟悉的词汇和表达方式,可以使中华传统廉洁文化更容易被接受和理解。此外,还可以结合当下的社会热点,将中华传统廉洁文化的价值观念与现实生活相结合,使其更具现实意义。例如,在讨论反腐败问题时,可以结合当前社会的腐败现象,通过具体案例和故事来阐释中华传统廉洁文化中关于清廉和正直的价值观念。还可以借助现代媒体的力量,以图文并茂的方式来传递中华传统廉洁文化,这样会获得更大的关注度。

2.话语表达大众化

为了让传统文化更贴近大众,可以运用简单易懂、生动贴切、幽默风趣的语言和表达方式,使中华传统廉洁文化更容易被大众所理解和接受。可以通过故事、案例、互动等方式来进行传递,让大众更积极参与和互动。例如,诸葛亮、岳飞等人的廉洁故事就能够引起大众的共鸣。同时要与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相结合。比如在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板底乡彝族聚居区,当地用彝汉“双语”建设廉洁宣传栏、文化长廊,提升少数民族群众对廉洁建设的认可度和参与度[54]。天津市纪委监委利用天津“曲艺之乡”的独特优势,成功打造了数来宝《论古今》。“数来宝”是天津地方戏曲的一种形式,结合了曲艺和相声的特点,《论古今》以幽默诙谐的方式演绎了中华传统廉洁文化[55]。通过话语表达的大众化通俗化,可以让中华传统廉洁文化更贴近大众。这样的努力将使中华传统廉洁文化更加深入人心,激发大众的兴趣和热情。

3.话语表达国际化

当今世界,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在国际竞争中寻求合作和共赢。为了让中华传统廉洁文化走向世界,可以运用国际化的语言和表达方式,使其更容易为国际社会所了解和接受。一方面,通过翻译出版等方式将中华传统廉洁文化的经典著作、传统故事向外传播。这样的努力可以使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念跨越语言和文化的障碍,传递给世界各地的读者。比如,儒家创始人孔子已广为世界所熟知,其提出的仁政思想的价值也被外国人所认识,《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形象已逐渐走向世界,但中国古代的包公和海瑞等历史人物及其故事,在国际化传播中还有待加强。另一方面,借助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等工具,开展跨国交流与合作,让不同的廉洁文化相互借鉴、交流和融合。通过在国际社交媒体平台上分享中华传统廉洁文化的故事、价值观念和实践经验,吸引更多的国际受众关注和参与。

(三)优化传播载体

1.打造具有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的传统廉洁文化品牌

文化遗产是文明传承的历史根脉,是文化教育的主要依托,是思想创新的理论源泉,是文艺创新的丰厚土壤,是文旅融合的可靠保障,是文化创意的强劲动力[56]。各地应紧密结合全面从严治党的新形势和新任务,深度挖掘和利用本地的历史人物、传统节日、民间艺术等要素,通过展览、表演、摄制、改编、整理等方式来推进“两创”方略。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传统和历史背景,可以根据这些特点来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廉洁文化品牌。例如,山西省纪检监察机关组织创作了话剧《于成龙》、蒲剧《铁面御史姚天福》等廉洁文化作品[57]。打造具有地域特点和民族特色的传统廉洁文化品牌,可以将中华传统廉洁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念更广泛地传递给公众。

2.借助创意实现中华传统廉洁文化与现代设计的深度融合

创意是提升文化活力的核心,要善于在现代艺术设计中实现廉洁文化元素的融入。一方面,可以选择具有廉洁文化象征意义的元素,如清廉、公正、勤俭等,将其巧妙地融入艺术作品中。也可以将廉洁文化的色彩图案嵌入公检法机关的办公大楼设计和特定公务人员的服装设计中,不仅能够展现工作人员的职业形象,而且能够对他们起到鞭策作用。另一方面,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观念的变迁,现代设计虽然崇尚华丽堂皇,但也十分看重淳朴典雅,因此,可以将廉洁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念与现代审美观念相结合,设计出兼具时代感和历史内涵的作品。

(四)推进科技赋能

1.利用数字技术推进中华传统廉洁文化的保护

数字技术不仅可以提高文物保护的效率和准确性,还可以为公众提供更多便捷的学习和交流渠道。近年来,新媒体短视频成为信息传播生态变革的中心,传统文化借助这股变革力量迎来了自己的春天。一方面,利用高清摄影、三维扫描等技术手段,可以对文物、古籍等进行数字化记录和存档;通过高清摄影技术,可以捕捉文物的细节和质感,保留其原貌和历史价值;通过三维扫描技术,可以将文物的形状和结构以数字化的形式保存下来,方便后续的研究和展示。另一方面,通过建设在线平台如网站、移动应用等,可以将传统廉洁文化的经典著作、音视频资料、艺术品等进行数字化展现,使其能够随时随地被公众访问和学习。

2.利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创新中华传统廉洁文化的传承模式

具有动态、仿真、穿越等特征的数字技术实现了文化传承的模式创新。一方面,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可以重建历史场景,人们能够“亲身参与”历史事件。通过精细的建模和逼真的渲染,观众可以在虚拟环境中探索有关古代廉洁人物的历史遗迹,感受历史人物的生活场景。另一方面,利用增强现实技术,可以将传统廉洁文化元素与现实世界相结合,打造出互动式的文化展示和体验。例如,在传统廉洁文化展览中,可以设置增强现实装置,让观众通过扫描展品,看到与之相关的虚拟展示,如历史背景、文化解读等,使观众更加全面地了解传统廉洁文化的丰富内涵。

3.利用大数据技术对中华传统廉洁文化及其受众进行数据挖掘和分析

文化发展需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主客体之间的有效衔接。一方面可以对相关文本、图像、音频等进行分析,挖掘出中华传统廉洁文化的特点、流派、风格、演变等信息。这些数据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深入了解传统廉洁文化的内在规律和演变趋势。另一方面可以发现并分析受众的喜好和需求,有效弥合文化创新者和文化消费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通过对受众行为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可以了解到哪些传统廉洁文化元素受到人们喜爱,从而推出更受欢迎的艺术表演形式或传媒呈现方式,由此吸引更多的观众参与和关注。

猜你喜欢

两创中华传统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老传统当传承
经典教育与传统文化的“两创”(上)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两创”背景下推行中小企业社保差异化征缴方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