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习共同体策略的高中生音乐核心素养提升路径探究
2024-05-28王玉姣
王玉姣
【摘 要】 文章旨在探讨如何通过学习共同体策略,提升高中生音乐学科核心素养,以解决当前高中音乐教育面临的挑战。首先,介绍了学习共同体的基本概念和内涵,分析了其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价值,并阐述了学习共同体与高中音乐教育的关联性。接着,针对高中音乐课堂教学现状中教师素养、教学方法、学生高考压力和学生水平等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分析和观点。随后,论文探讨了丰富课程选择、分组实践活动和鼓励成员研讨等实施路径,以提升学生的审美感知、艺术表现能力和文化理解。最后,总结了学习共同体策略在提升高中生音乐核心素养中的重要性,并提出了未来研究方向和建议。
【关键词】 学习共同体;核心素养;高中音乐
在当前的高中教育体系中,音乐教育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对学生综合素养和审美情感的提升至关重要。随着美育的加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成为当前教育的主要趋势,这种教学理念也受到了社会和学界的广泛认可与支持。然而,随着社会变革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高中音乐教育也面臨着一系列挑战。教师素养参差不齐、教学方法单一乏味、学生对音乐学科的认知不足以及学生水平参差不齐等问题相继浮现,制约了高中音乐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本文旨在为高中音乐教育提供具体的实践策略和教学启示,促进学生音乐素养的全面提升,从而推动高中音乐教育的健康发展。
一、学习共同体概述
学习共同体是由学习者、教师和其他相关人员组成的社群,他们在共同的学习目标下进行协作、交流和共享知识。这一概念最初由著名学者Lave和Wenger提出,强调将学习视为社会实践的过程,认为学习是通过社会参与和互动来实现的。在学习共同体中,学习者不仅仅是知识的接受者,更是知识的创造者和分享者。学习共同体强调学习者之间的互动与合作,通过共同参与学习活动来促进知识的建构和发展。它的内涵包括共享目标、共同参与、共享资源、共同反思等要素,强调学习是一个社会性的过程。个体通过与他人的互动和合作,不断地构建和共享知识。这种学习模式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音乐学习效能或实践能力,并对促进学生音乐素养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学习共同体的核心理念是,学习者通过参与社会实践和社群互动来构建知识,实现个体与社会的共同发展。
在教育领域,学习共同体的应用价值主要体现在激发学习者的主动性、合作性和创造性。学习者通过参与学习共同体,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培养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习效果和成就感。同时,学习共同体还能够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进而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音乐教育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表现能力。在高中音乐教育中,学习共同体的关联性体现在音乐学科的特点和教学需求上。音乐作为一种具有强烈社会性和群体性的艺术形式,音乐教学不仅需要传授音乐知识和技能,还应培养学生的音乐情感和审美意识。构建学习共同体有助于营造良好的音乐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一个共享音乐经验、交流音乐思想和展示音乐才华的平台,从而促进学生与音乐的深入互动,培养学生的音乐情感和审美能力。此外,学习共同体为教师提供了一个与学生共同探索音乐世界、共同解决教学问题的机会,有助于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同时,学习共同体还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音乐交流和合作,进而提高音乐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二、高中音乐课堂现状
(一)教师素养有待提升,对核心素养理解不够透彻
在当前的高中音乐教育实践中,教师的素养面临着多重挑战,其中之一是对核心素养的理解和应用不够透彻。在许多高中音乐课堂中,虽然教师具备一定的音乐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但在理解音乐核心素养方面存在着一定的欠缺。举例而言,一些教师可能将音乐教育仅仅视为传授音乐知识和技能,而忽视了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综合素养。他们可能过于强调技巧和乐理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音乐对学生情感、情绪和人格等方面的塑造作用。此外,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于注重表面的教学效果,而忽略了对学生内在素养的培养。他们过分强调考试成绩和课程进度,而忽略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意识。
(二)教学方法单一乏味,课堂效果亟待改善
目前,高中音乐教学方法普遍存在单一性和乏味性的问题。在很多音乐课堂中,教师通常采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法,内容单一、形式呆板,缺乏足够的活动和互动性,导致学生对课堂的兴趣和参与度不高。例如,在音乐理论知识的学习中,教师只是简单地进行讲解和演示,而缺乏生动的案例和互动环节,这导致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受限;在音乐表演技巧的培养中,教师过于注重技巧练习,而忽视了音乐表达和情感传达的重要性,导致学生的表演缺乏生动感和情感共鸣。此外,一些教师过于依赖教科书和课本内容,缺乏创新意识和个性化的教学设计,使得课堂显得枯燥乏味,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
(三)学生高考压力繁重,对音乐学科不够重视
当前高中音乐教学面临的一个显著问题是学生在繁重的高考压力下对音乐学科的态度不够重视。在中国的高等教育体系中,高考是学生进入大学的主要途径,因此学生面临着巨大的学业压力,尤其是对那些有志进入名校的学生而言。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和家长普遍更加关注那些被认为能够帮助提高分数的学科,如数学、语文和英语等,而对音乐等艺术类学科的重视程度相对较低。举例而言,在一些学校,学生和家长可能会将学习音乐视为一种“附加课程”,而不是将其视为一门重要的学科,这导致了学生对音乐学科的态度不够认真和重视。另外,由于高考对学生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学生和家长可能会更加倾向于选择那些“有用”的学科进行学习和准备,而忽视了音乐对个人全面发展和综合素养的重要性。
(四)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备课难度大幅提升
当前高中音乐教学中存在着学生水平参差不齐的现象,这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在同一个班级中,学生的音乐基础、学习能力、兴趣爱好等方面存在着差异,导致了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例如,有些学生可能已经具备了较高的音乐素养和技能,能够快速掌握新知识并表现出色;而另一些学生可能对音乐缺乏兴趣,学习能力相对较低,需要更多的时间和资源才能理解和掌握音乐知识。这种学生水平参差不齐的情况给教师的备课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首先,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学习需求设计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其次,教师需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以提高教学的灵活性和适应性,使得每个学生都能够在课堂上得到有效的学习。此外,教师还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个性化辅导和指导,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困难,提高学习效果。
三、高中音乐课堂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实施路径
(一)丰富课程选择,提升审美感知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中明确提出,审美感知是指对音乐艺术听觉特性、表现形式、表现要素、表现手段及独特美感的体验、感悟、理解和把握。审美感知涵盖了对音乐元素(如旋律、节奏、和声等)、音乐形式和结构、音乐表达和情感传达等方面的理解和感知。通过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可以提高他们对音乐艺术的欣赏和理解能力,激发其对音乐创作和表演的兴趣,促进其个人的全面发展和艺术素养的提升。
为了提升学生的审美感知,丰富多样的课程选择具有重要意义。学生在接触不同类型、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和艺术表现时,可以拓宽审美视野,丰富审美经验,从而提升其审美感知的广度和深度。通过设计丰富的课程内容,可以引导学生欣赏不同風格的音乐作品,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音乐表达方式,拓展其审美领域,培养其跨文化交流和理解能力。
要设计丰富的课程内容,提升学生的审美感知,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和策略。首先,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如音频、视频等,展示不同类型、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让学生感受和欣赏不同的音乐表现形式。其次,可以组织音乐欣赏活动和音乐会,邀请专业音乐人员进行演出和讲解,让学生亲身体验音乐的魅力和韵味。此外,还可以开展音乐作品分析和创作活动,引导学生从音乐作品的结构、表现形式等方面深入理解和探索,提升其审美感知的深度和广度。
(二)分组实践活动,增强艺术表现
在高中音乐教育中,艺术表现是指通过歌唱、演奏、综合艺术表演和音乐编创等活动,表达音乐艺术美感和情感内涵的实践能力。分组实践活动在高中音乐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特别是对学生艺术表现能力的提升有着显著的影响。通过分组实践活动,学生有机会与同学合作,在共同探索音乐创作和表演的过程中增强了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协作能力。在分组实践中,学生需要相互协作、相互配合,共同完成音乐作品的编排、排练和表演,这不仅锻炼了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技能,还培养了他们的领导才能和组织能力。
要设计有效的分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艺术表现能力,可以采取一些具体的策略和方法。首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灵活安排分组,确保每个小组成员在音乐创作和表演方面能够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其次,可以设立明确的任务和目标,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探索和发现,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例如,可以让学生根据某一主题或情感表达进行音乐创作,或是让他们重新演绎经典作品,展示自己的艺术表现能力。此外,教师可以在分组实践活动中扮演导师的角色,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实现个人和团队的艺术表现目标。通过这些设计,教师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促进其艺术表现能力的全面提升,为其未来的音乐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鼓励成员研讨,深化文化理解
文化理解是指通过音乐感知和艺术表现等途径,理解不同文化语境中音乐艺术的人文内涵。音乐艺术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音乐作品的创作反映了一定社会历史背景下的文化内涵。学习共同体中成员之间的互动与研讨不仅有助于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还能够深化学生对音乐文化的理解和认识。通过研讨,学生可以分享彼此的见解和体验,从不同的角度去审视和理解音乐作品,拓展了他们的思维深度和广度。学生在研讨过程中也会不断提出问题、探索答案,这可以激发他们的思辨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培养他们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
为鼓励学生参与研讨,教师可以采取一些具体的策略。首先,可以设计具有启发性和争议性的课题,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交流。其次,可以设立自主学习小组,让学生自由组合,共同探讨音乐文化的相关问题,促进他们之间的合作和互助。在小组成员输出自身理解与观点的同时,不同思想相互碰撞,有利于新想法的产生与创造。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引导学生阅读相关文献资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引导他们深入思考和研究音乐文化的内涵和意义,使音乐教育中的文化理解立体起来,多维发展。
四、结语
本文通过对当前高中音乐教育面临的挑战进行深入剖析,重点探讨了如何通过学习共同体策略,提升高中生音乐学科核心素养。学习共同体的理念强调通过学习者之间的互动与合作促进学生的主动性、合作性和创造性,为音乐教育提供了新的发展路径。未来的研究方向可以包括深入探讨学习共同体策略在高中音乐教育中的具体应用效果以及不同背景下的差异情况,进一步完善相关教学理论和实践方法。此外,建议结合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开展针对性的教学改革和教学实验,不断探索适合高中音乐教育的创新模式和方法,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未来的学习生涯提供更加有益的支持和指导。通过不懈的努力和实践,相信学习共同体策略将为高中音乐教育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为学生的音乐素养提升和个人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曾向昕. 浅谈音乐学科核心素养在高中音乐鉴赏课的培养:以《阳关三叠》为例[J]. 乐器,2023(11):50-53.
[2] 孙宇琳. 核心素养视域下的高中音乐教学实践与探究:以中国古典器乐曲鉴赏为例[J]. 新校园,2023(09):73-75.
[3] 周小雨. 基于学习共同体的高中音乐学科协同学习观建构[J]. 中国音乐教育,2022(03):51-59.
[4] 苏姝. 高中音乐学习共同体的构建与实施策略[J]. 中学课程辅导,2024(02):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