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实践与中职语文素养培养的整合与实践

2024-05-28李献媛

电脑迷 2024年3期
关键词:社会实践语文素养中职教育

李献媛

【摘  要】 文章探讨了社会实践与中职语文素养培养之间的关系,并针对目前存在的整合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社会实践有助于促进语文知识的运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并增强语文学习的趣味性。然而,目前在整合过程中存在活动设计不合理、语文指导不到位、反思不够深入、评价机制不完善等问题。为了有效推动中职语文素养的培养,应当优化活动设计、加强语文辅导、完善反思机制、加强课堂衔接,并建立起完善的过程性评价体系。

【关键词】 社会实践;语文素养;中职教育

一、社会实践与中职语文素养培养整合的意义

(一)有利于语文知识的内化运用

语文知识源自社会实践,服务于社会现实,尤其是在中职阶段,语文学习更需要注重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如果将语文学习与社会实践脱节,那么将很难将学习的知识转化为实际能力。社会实践提供了真实情境,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体验到语文知识的实际价值,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将其内化为实际能力。例如,通过组织学生参与校园文化建设实践活动,如美化环境、宣传学校理念等,语文知识不再仅仅是书本上的抽象符号,而是具有实际应用功能的“活知识”,从而促进知识向能力的转化。

(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语文课程的核心功能在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学校通过组织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素材采集等社会实践活动,让他们走出校园,接触社会,了解民生需求,并在为他人服务的过程中体会做一名负责任的公民的意义。例如,通过组织文学扶贫活动,收集农村优秀文化资源,学生可以直接接触社会,了解农村生活现状,深刻认识文学扶贫的意义,从而培养学生服务社会的责任感。

(三)有利于增强语文学习的趣味性

相较于课堂语文学习,社会实践以项目化、目标化的学习任务为导向,其活动形式新颖多样,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语文学习的趣味性。让学生参与策划实践活动,进行合作探究,不仅能激发学习兴趣,还能培养学习主动性,增强学习的情感体验。例如,通过组织读书会等开展理想家园主题实践,让学生在充满乐趣的实践活动中,自然而然地完成语文学习任务,收获乐趣的同时提高语文素养。

二、当前社会实践与语文素养培养整合存在的问题

(一)实践活动设计不够科学合理

目前,许多学校在组织社会实践活动时,活动设计存在一些问题,不够科学合理。一些学校的社会实践活动设计比较零散,各个活动之间缺乏联系,缺乏系统性和连贯性。学生参与了一些零星的公益活动和社区服务,但这些活动的主题杂乱,时间跨度有限,无法形成系统的实践经验。这不利于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培养持续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一些学校的社会实践活动形式相对单一,主要是组织学生参与传统的志愿服务活动,比如定期到社区或福利院进行探访和帮扶,缺乏创新和特色。这导致一些活动无法激发学生的兴趣,他们的参与积极性也不高。因此,应鼓励学校根据自身的专业优势和地区特色,设计一些具有特色的社会实践项目。

(二)实践过程中的语文指导不到位

当前,将社会实践活动与语文素养培养有效结合仍然面临一定困境,主要问题在于实践过程中的语文指导不足。许多社会实践活动侧重于组织和管理,但缺乏专门的语文指导和设计。语文教师很少参与实践活动的方案设计和实施组织,因此语文因素未能充分融入实践全过程。这导致一些活动对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作用不够明显。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语文学习任务往往设置得过于笼统,缺乏明确的语文学习目标和具体的语文展示产出要求。一些公益活动仅要求学生写流水账式的总结感想,思维规范性不高,这无法有效地利用实践活动提升语文能力。此外,社会实践的语文学习成果往往仅以简单的文字报告形式呈现,缺乏多样化的展示方式,如图像报告、视频微纪录片、演讲展示等。单一的展示形式限制了学生语文能力的全面提升。因此,应建立丰富多样的语文展示平台,培养学生不同的语文表达技能。

(三)实践反思不够深入

社会实践活动的成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实践结束后的评价反思环节,然而目前学校的实践反思存在一定问题,这影响了实践的教育效果。一些学校的实践活动反思仅仅停留在表面,更像是一个流程性的结业仪式,简单总结重复。学生的反思报告也局限于对活动过程的简单描述,缺乏对自身变化和收获的深入分析。实践反思缺乏明确的要求和标准,评价主观随意,无法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评价过于注重实践参与度,而忽视了对学生发展的实际影响,这使学生难以在实践中实现自我提升。大多数学校采取个人文章反思的方式,缺乏展示和讨论等多种形式,这种单一的反思方式难以满足所有学生的需求,无法实现个性化的指导作用。

(四)实践与课堂学习脱节

目前,许多学校在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时存在与课堂教学脱节的问题。一些学校的社会实践活动主题与语文课程的教学内容脱离,导致实践活动与课堂学习相互孤立,缺乏有機衔接。实践活动未能充分应用所学的语文知识,而语文课堂也难以贯穿实践内容,这影响了两者的教学效果。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获得的体会和感悟往往局限于活动本身的总结反思,很少能够与语文课堂相结合,未能真正实现实践促进语文学习的目标。语文教师较少将实践内容作为语文课堂的讨论材料,导致无法形成知行合一的学习效果。此外,社会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和创作成果在语文学习的综合素质评价中很少得到体现。语文考试仍然以纸笔测试为主,因此实践表现无法转化为学业水平的提升。

(五)评价机制不完善

多数学校对实践活动的评价主要关注活动的组织和学生的参与度等外在表现,而很少评价学生内在素质的提升,比如语文能力、创新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等方面的培养情况,这导致评价缺乏全面的质量视角。通常,社会实践活动采用定性评语进行评价,缺乏翔实的评价内容,教师主要依据学生提交的实践报告和感想等文字材料,评价方式单一,无法全面考量学生的综合表现。目前的评价主要由具体活动的组织教师或辅导员负责,很少吸收多方评价主体,如学生自评、同伴互评和社区评价等,难以保证评价的客观公正性。此外,各学校和各实践活动的评价标准存在差异,缺乏可操作性的具体指标,甚至在同一学校内部,不同教师对评价的标准也存在明显差异。这导致评价结果缺乏一致性和科学性。

三、加强社会实践与语文素养培养的有效对策

(一)优化实践活动设计

社会实践活动的设计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和特长,设置贴近他们的主题。例如,计算机专业学生可以参与软件编程公益项目;文科专业学生可以进行访问、讲解等展示活动;艺术专业学生可以策划校园公益性活动等。同时,还可以让学生自己提出实践项目。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还能够发挥他们各自的专长,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选择主题和活动内容时,需要根据不同学生的语文学习需求和不足进行针对性安排。对语文基础较弱的学生,可以安排一些能够锻炼他们表达能力和语感的实践项目;而对语文能力较强但缺乏人文关怀精神的学生,则可以组织他们参与一些富有人文关怀意义的社区服务项目等。此外,还可以设置不同层次的语文任务,以实现因材施教的目标。

在实践过程中,导师需要加强对学生的指导,特別是针对项目方案设计、调研设计、安全预案和团队协作等关键环节。可以设置实践课程导师,跟踪评估项目进度和效果,并给予及时指导。同时,建立实践日志制度,让学生记录实践情况和心得体会,并定期进行阶段性检查,以确保实践项目的顺利开展。

(二)强化实践过程中的语文辅导

在实践活动中,可以邀请语文教师担任导师,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经验,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导师可以根据项目需求设计语文展示和输出要求,指导学生撰写实践报告。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发现和解决学生的问题,并提供个性化的帮助。同时,在校园网站、公众号等平台建立语文展示平台,鼓励学生多样化展示实践成果,例如上传精心制作的实践报告、感想体会、照片和微视频等。组织语文竞赛,评选出色作品,这有助于充分调动学生输出语文能力的主动性。在实践活动的各个阶段,都可设置语文反思环节,引导学生从语文角度思考体会,并提供具体的语文反思要点。例如,在准备阶段反思语言调研方法,在活动中注意语文展示技巧,活动结束后反思表达沟通效果等。在小组实践活动结束后,组内成员可以进行友情互评,就作品创意、报告语言等方面给出中肯的修改建议,以激发学生注重语文素养的养成,并学会互帮互学。

(三)完善实践反思机制

导师可以组织成果展示和经验交流会,邀请学生用不同形式展示实践的心得体会,例如演讲比赛和戏剧表演等。通过语言表达和情景还原,学生可以深入反思实践的收获和经历。此外,还可以开展专题讨论,就实践中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和反思。这些活动形式新颖,能够增强学生的反思兴趣,激发他们的思维活跃度。学校可以建立语文素养提升实践反思作品数据库,将典型的实践反思作品固化保存,作为后续实践指导的样本。同时,可以策划实践反思作品展,展示学生优秀的反思文章和作品,从而充分发挥他人优秀作品的借鉴学习作用,激励更多学生开展高质量的实践反思。

(四)加强实践与课堂的衔接

语文教师可以选择与当前正在进行的社会实践相关的语文知识或文本进行教学,以培养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相结合的能力。学生通过实践体会,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和应用知识点。在实践结束后,可以组织学生撰写包含实践内容的语文作品,以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在语文学习评价中,应当增加对学生实践表现情况的考量,例如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语文运用、表达能力、交流技巧、创新能力等方面的发挥情况,都应纳入语文素养评价体系,促进知行合一。学校可以开设选修课或公选课,由语文教师和实践指导教师共同授课,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完成语文任务,并组织相关的专题语文学习,以更好地将语文知识、能力应用于实践中。同时,加强语文教师与实践指导教师的配合,共同致力于指导学生实现知行统一。语文教师可以深入参与活动方案设计,而实践教师也应关注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建立常态化的教师协作机制,是推动语文素养教育与社会实践活动有机融合的关键。

(五)建立过程性的评价机制

评价实践活动时,不能只注重结果,而应加强对实践准备、进行和反思各个过程的评价,形成全程导向。导师可以设立实践阶段性目标,并采取相应的阶段性评价措施。例如,在准备阶段可以评价学生的语言调研素养,在活动进行中可以评价其语文表达沟通能力,在活动结束后可以评价反思思维逻辑性等,这样的评价方式有助于关注学生语文素养在实践中的逐步提升。实践活动结束后,组内成员可以就团队协作、语文表现等方面进行互评,既肯定了优秀贡献,又提出了改进建议。同伴互评不仅增加了评价的全面性,还促进了学生互相监督与共同进步。评价应兼顾实践报告、作品创意、展示效果、师生评价和自我评价等多个方面,同时可以考虑网站展示的浏览量、点赞量等数据作为评价参考,以实现评价的全面客观。建立系统的实践表现评价标准,有助于使评价更加科学化。同时,评价结果应及时反馈给学生,并用于改进实践活动设计,形成评价的闭环运用。将评价结果作为学生成绩和奖励依据,可以增强评价的导向作用。通过工作坊、演练等方式,可以提高教师评价实践活动的专业能力,特别是评价学生语文素养提升的能力。明确评价要求,规范评价行为,有助于保证评价质量。

四、结语

社会实践在中职语文素养培养中具有重要作用,但要发挥其效应,就需要更科学合理地组织实践活动,注重过程性指导和深入反思,并确保与课堂学习的有机衔接。同时,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有助于促进素养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推动语文知识和能力在实践中的提升与升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情怀,全面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水平。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学校各部门需要通力合作,形成合力,更好地服务语文教学实践。

参考文献:

[1] 董仙菊. 整合中职语文教学和职业核心能力的有效培养策略[J].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教育科学,2023(04):1-3.

[2] 龚培华. 中职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思考与实践[J]. 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12(12):26-27.

[3] 施冬娟. 核心素养下中职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J]. 文理导航:上旬,2019(10):15.

[4] 张慧. 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中职语文实践教学初探[J]. 广西教育,2020(34):74-75.

[5] 李子民. 信息素养与语文素质培养的研究与实践[J]. 广东教育:教研版,2006(04):28-29.

猜你喜欢

社会实践语文素养中职教育
浅谈对中职学生教育管理模式的创新
对新环境下中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与探索
自我教育活动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
结合“室内检测与控制技术”专业教育浅谈高职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对高校思政课教师暑期社会实践的探索与思考
医学研究生社会实践模式建立探析
校企合作模式下中职物流德育工作研究
浅析师爱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
时事资源让高中语文课堂锦上添花
开放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