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形象铸师魂 弘扬高尚师德
2024-05-28温志成
温志成
【摘 要】 作为教育领域的先行者,教师需要深入领会《教育规划纲要》中的新理念、新思想,明确国家的工作方向、战略目标以及教育发展的战略主旨。教师必须深刻理解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和关键举措,自觉贯彻执行国家政策,以促进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为重要使命,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教师要树立符合社会主义现代教育理念的新观念,自觉贯彻执行党的教育路线、方针和政策。将社会的道德要求内化为个人的行为规范,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良好的品德习惯。教师是教育改革的主体,是推动教育改革工作的直接执行者。因此,教师需要不断自我提升,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以满足教育事业改革发展和社会建设的需要。
【关键词】 师德;教育改革;教育发展
学校发展以育人为本,师德为先。校风正、学风浓的良好局面有赖于师德师风的文明建设。然而,当前对教育教学视频和新闻的热议中却揭示了许多师德方面的负面情况,例如教师的奉献意识不足导致缺乏敬业精神,职业操守的松懈导致课堂管理不善,师德意识淡化导致工作方法的简单粗暴,缺乏团队合作精神导致个人和集体关系紊乱等。
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是关乎国家未来的重大事业,需要从战略层面进行部署。国家颁布的学科新课程标准和师德师风建设要求都是具有纲领性的文件,为未来十年教育发展划定了方向,也给教师们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因此,身处教育最前线的教师必须深刻理解《教育规划纲要》中的新理念、新思想,明确国家的工作方向、战略目标以及发展教育的主旨,自觉贯彻执行国家政策,将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作为自己的重要职责,增强紧迫感和使命感。因此,教师必须与国家政策保持一致,需要不断跳出个人舒适区,自觉承担起培养学生的重要责任。为此,教师需要努力提升自己的思想素质,并加强自身的师德师风建设。
一、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个人全面发展是提高公民道德修养和法治素质的迫切要求。在新时代,教育赋予了教师更高的职业要求,要求落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高尚的师德人格,这也是对每一个公民的基本政治要求。教师应树立与社会主义现代教育理念相符的新观念,自觉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通过不断践行社会的外在道德要求,将其内化为自身的行为准则和律令制约,最终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判断能力,以行为践行社会的公德良序。这就要求教师具备锐意进取、锐意创新的精神风貌,投身到一线教学岗位,依法履行教师职责,创新教育模式,为积极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在当今社会,教师的角色已经超越了传授知识的框架,他们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肩负着塑造国家精神文明的使命。每位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将深深地影响着学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的成长和未来。因此,教师需要不断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提高素质,以身作则,成为学生的榜样,传递真善美的理念。
首先,教师应当注重树立自身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他们的言行举止应该代表着道德的高度和职业的尊严,为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导向。作为学生的引路人,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传授正直、善良、美好的品质,引导学生成为有道德、有责任感的公民。
其次,教师应当注重关注学生的生活细节,教育他们树立正确的三观。通过关心、尊重和理解,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和责任感。在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中,教师还应当积极参与,并引导学生从实践中获取成长和收获,培养积极向上的态度和行为。
此外,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注重细节,从小事做起,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教师的言传身教将激励学生向善发展,培养学生的品格和修养。通过认真、专业地进行教学,教师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他們的全面发展。
最后,教师还应当具备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公益活动,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在教育过程中,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和社会责任感。
可见,教师作为社会的中坚力量,他们的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教师应当以高尚的师德和职业操守,成为学生的楷模和引路人,引领学生走向健康、向上的人生之路。同时,教师也应当注重自身修养,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和教学能力,为社会的繁荣和进步作出更大的贡献。
二、加强师德建设是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
《教育规划纲要》的指导思想明确提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以及“办人民满意教育,打造人力资源强国”,这标志着我国未来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向。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的关键在于将教育发展和高素质人才培养置于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努力建设人力资源强国。这一战略的贯彻实施不仅是国家和政府的责任,还是教师的职责所在。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是关系到国家兴衰的重大事业,它涉及教育领域的各个方面,需要有必要的物质保障和各方面的协调与配合,上下一心,全力推进。因此,教师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教育改革的重要性、复杂性、艰巨性和长期性,教育改革之路任重道远。
为了确保教育改革顺利进行,使建设人力资源强国这一宏伟目标得以实现,教师需要着重提升个人的职业素养。师德是教师素质的核心。因此,作为教育改革的推动者,教师需要加强自身师德建设,从思想、政治、法纪等方面完善品德修养,主动接受德育影响,进行自我品德教育,不断加强个人的道德修养,推动个人品德的养成。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职业操守是一个长期不懈的过程,在教育教学中需要不断实践、积累、完善和提升。
在实施教育改革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将更多的热情投入教育教学工作中。要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以兢兢业业的敬业精神、严谨求实的工作态度,尽职尽责,积极发挥个人主观能动性,大胆探索,锐意进取,勇于创新,自觉参与到教育改革实践中,将国家的需要内化为自我成长的动力。只有在教师们的共同努力下,才能够实现我国教育事业的跨越式发展,为国家的繁荣和进步作出更大的贡献。
三、提升教师职业道德水平是教书育人的需要
“育人为本”是国家未来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工作方针,也是对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育人的目标是培养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人才,而教育的终极目标正是实现这一目标。因此,教师应当遵循教育规律,关注学生的身心特点和个性特征,积极探索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教育方式和途径。
为优化教学,创新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教师需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科学构建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通过自主学习、交流与合作等形式,学生能参与问题分析与思考,亲身体验探究求索的过程,从而获得知识、培养思维,掌握方法,提升科学文化素质。通过课堂活动、实践操作,学生能够掌握技能、形成能力,提高基本技能素质。通过参与多种有益身心的文体娱乐活动,并在其中接受教育、得到启发,学生能够陶冶性情、磨炼意志、融入集体、强健体魄,塑造正确的道德观。这样的教育过程能够提升学生的思想品德和身体素质。
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他们的素质必须达到较高水平,特别是在教师职业道德方面,以满足当前以育人为本的教育需求。教师是榜样,他们承载着为人师表的美德,扮演着示范和引领的角色。因此,教师应该注重提高个人的道德情操,严格要求自己,以正派作风示范引领学生。在思想品德、言行举止等方面,教师应该以身作则,成为学生的楷模,通过自身的人格魅力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感染学生,从而促进学生品德的形成与发展。
教育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生理与心理特点,了解他们意志力薄弱、思想稳定性差、缺乏自我保护能力等问题根源从而像春风化雨一样对学生关爱备至,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他们的身心成长。教师应以真挚的情感和和蔼的态度,耐心细致地引导学生,用理性说服学生,在心理上建立认同,在情感上引起共鸣,进而感化学生,让他们在情感上有所体会,让学生“亲其信其道”。
此外,教师不仅要注重提高个人的道德素养,还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一个优秀的教师不仅要知识渊博,掌握教学技能,还必须具备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孜孜以求的探索精神。教师需要不断进行教学创新,指导学生进行探索实践,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能力。这样的教师才能够为国家培养出德才兼备、知行合一的优秀人才,为社会的发展贡献力量。
教师的工作特点决定了他们需要先育人后教书,这是一项高尚的职业,要求他们成为人们的楷模和表率。如果教师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狭隘地执教于课本内容,而缺乏对多元知识领域的了解和涉猎,很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相反,一位对道德与法治、语文、数学等学科都有深入了解的教师,同时在体育、音乐、美术、计算机等领域也有所涉猎,将成为学生眼中的学识化身,是他们心目中的崇拜对象。例如,假设一位班主任擅长数学教学,但学生在校园中还能看到他在文学、美术等方面的作品,这将让学生对他产生极大的尊敬。如果这位班主任能够与学生一起参加体育活动,并展现出不俗的水平,学生们会更愿意向他学习。此外,如果学生们亲眼见到班主任在计算机上熟练制作课件并将其运用于教学,也会激发他们的求知欲。相反地,如果教师自身知识面狭窄,缺乏进取心,那么当学生提出问题时,他们可能会束手无策,导致学生对教师产生轻视,从而使师生关系疏远,进而影响教学工作的开展。
然而,当前的教育制度使教师往往过于注重学科知识的灌输,忽视了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因此,应该充分认识到班主任工作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性,积极倡导并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教师只有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拓宽知识面,增强教学技能,才能更好地履行教育使命,为学生成长成才贡献力量。
四、提高教师意志品质是教师自我发展的需要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在知识经济和信息化时代,教师的角色面临着新的挑战和要求。面对这些变革,教师必须具备不断学习的意识,并广泛涉猎知识,以应对知识与技能的更新,从而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和岗位魅力。同时,在教育改革的进程中,教师往往会遇到内在或外在的阻力,这就需要他们拥有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强大的意志品质,克服困难,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
教师的工作是一项需要持续付出和毅力坚持的工作。在面对教育改革的过程中,教师常常会遭遇挑战和失败。如果缺乏坚强的意志品质,就很容易在困难面前动摇,失去信心,甚至放弃。然而,“坚韧的毅力能征服世界上任何一个高峰”,良好的意志品质是推动事业成功的强大动力。因此,教师需要具备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积极进取的优良品质,以克服教育改革中的各种挑战,实现个人和教育事业的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公平、立德、改革,方能人生出彩”的教育观,明确了教育工作的方向。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应当牢记党和人民的重托,将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作为己任,充分发挥教育在培养优秀人才和实现国家复兴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只有承担起这一责任,努力实现教育事业的发展和进步,教师才能展现出其思想品德中最光辉、最耀眼的一面。每一位教师在平凡的岗位上,都有实现“中国梦”的使命和责任。
因此,为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求,教师应树立起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完善自我,提升专业素养。同时,教师需要克服各种困难和挑战,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只有如此,才能真正培养堪当大任的新时代接班人,为国家的繁荣和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中共广东省委高校工委宣传教育处. 人生修养教程[M]. 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2] 顾明远,石中英.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解读(2010—2011年)[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3] 葉澜. 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