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鲁北植棉区盲蝽蟓性诱剂诱集与化学灭虫的防治效果研究

2024-05-28万景芬韩康慧杨会清韩小伟

农业知识 2024年5期
关键词:化学防治

万景芬 韩康慧 杨会清 韩小伟

摘 要:鲁北地区棉花生产中,盲蝽蟓防控主要以化學防治为主,但随着害虫抗药性增强、防治成本增加和生态污染等问题突出,探索新型绿色防控措施已成为迫切需求。性诱剂诱集是绿色防治的关键措施,其利用诱芯内性信息素混合物缓释效果,引诱雄性成虫达到诱捕于容器中,以降低种群繁殖数量,具有长效、灵敏、环保和专一等优点。本试验通过对比化学防治和性诱剂诱集对盲蝽蟓的防治效果及经济效益,旨在为棉花害虫绿色防控提供理论支撑。

关键词:绿盲蝽蟓;化学防治;性诱防治;防治实验

目前,绿盲蝽蟓已成为鲁北棉区主要的害虫之一,数量占棉盲蝽的90%以上,危害棉花、苜蓿、果树等多种经济作物。绿盲蝽蟓主要为害棉花幼嫩的组织,成虫、若虫刺吸棉株顶芽、嫩叶、花蕾及幼铃上汁液,幼芽受害形成仅剩两片肥厚子叶的“公”棉花。叶片受害形成具大量破孔、皱缩不平的“破叶疯”,幼蕾受害变成黄褐色干枯或脱落,棉铃受害黑点满布,僵化落铃,对幼嫩的芽、叶、花、果造成不可逆的损伤,严重的可造成大量的蕾铃脱落,导致棉花减产10%以上。绿盲蝽蟓危害时间长,从棉花幼苗到结铃长达3个月,以开花期危害最重。

为进一步提高鲁北地区棉花产量,探讨最佳防控措施,本试验选用鲁棉研37作为供试材料,设置化学防治和诱芯防治共2个处理,研究不同措施下对棉花防效、农艺性状、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通过对比化学防治和性诱剂诱集对盲蝽蟓的防治效果及经济效益。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地点

山东无棣棣丰街道韩家村。前茬种植冬小麦,后茬种植棉花,品种为鲁棉研37号。

1.2 试验材料

试验材料中盲蝽蟓诱捕器和诱芯均由中捷四方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4%阿维·啶虫脒乳油由上海户联生物药业(爱色)股份有限公司生产。

1.3 试验设计

1.3.1 小区设计

小区等行距种植,行距0.76m,小区面积333.5m2,棉花种植密度3500~4000株/亩。

1.3.2 处理

试验设绿色防控、化学防治、对照(CK)3个处理。每个处理333.5m2,试验地共1000m2,试验地四周设保护区域。

绿色防控区6月16日均放置5个盲蝽蟓诱捕器及诱芯,诱捕器悬挂高度为诱捕器底部距离棉株顶部10cm处,7月16日更换一次诱芯。

化学防治区6月16日喷施4%阿维·啶虫脒乳油20mL/亩,7月6日、7月16日分别进行第二次、第三次喷施常规农药。

1.3.3 防效计算公式

防治效果(%) = [(处理区破叶株率-对照区破叶株率)]/[(1-对照区破叶株率)]×100

1.3.4 调查与测定

绿色防控处理在诱捕器安放后1、3、5、7、14、30、60天,调查诱捕器内诱集绿盲蝽蟓的虫口量;并在诱捕器安放当天及安放后7、14、30、60天定点调查100株棉花上破叶株。

化学防治处理在施药当天及施药后7、14、30、60天定点调查100株棉花上破叶株分别记入表册。

1.3.5 棉花农艺性状调查与产量测定

9月20日,分别对试验各处理棉花进行株高、果枝数、单株结铃数调查,收获前测定单铃重,各小区分别单独测定籽棉、皮棉计产,折合成单位亩产量。

1.4 综合效益计算

记录绿色防控和化学防治两个处理的材料成本、用工成本、籽棉收益,计算净收益(单位:元/亩)。

2 结果分析

2.1 绿盲蝽蟓的诱集量

试验结果表明(见表1),绿盲蝽蟓是棉花的主要害虫之一,在五个诱捕器中,60天总诱捕量最高为1375头,最低为908头,五个诱捕器60天平均诱捕量为1101头。

2.2 破叶株数

试验结果表明(见表2),前7天化学处理和诱芯处理效果均好于对照;后期(14~60天)化学处理效果稍好于对照,但诱芯处理效果远低于对照。说明化学处理效果好于诱芯处理。

2.3 不同处理对棉花农艺性状的影响

试验结果表明(见表3),单株成铃数和吐絮铃个数均以化学处理最高,幼龄和烂铃个数均以化学处理最少,较对照和诱芯处理,单株成铃数分别提高75.56%和17.91%,吐絮铃个数分别提高46.32%和19.83%。

2.4 不同处理对棉花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试验结果表明(见表4),总铃数、籽棉产量和皮棉产量均以化学处理最高,较对照处理和诱芯处理,总铃数分别提高47.68%和13.77%,籽棉产量分别提高48.85%和4.46%,皮棉产量分别提高44.20%和1.63%。

2.5 综合效益分析

试验结果表明(见表5),化控处理下田间管理成本、总收入和经济效益均最高,较诱芯处理分别提高4.05%、4.46%和25.72%;诱芯处理下生产资料成本较化控处理提高64.94%。生产资料包括种子(65元/亩)、地膜(50元/亩)、施肥(200元/亩)、农药(化控处理:70元/亩,诱芯处理:10元/亩)、诱捕材料费(化控处理:0元/亩,诱芯处理:310元/亩);田间管理成本包括播种、灌溉、收获等劳务用工支出(化控处理925元/亩,诱芯处理889元/亩)。籽棉当地收购价格为7元/kg。

3 讨论与结论

试验结果表明,化学防治效果优于诱芯防治,且净效益较诱芯处理提高25.72%,其主要原因为诱芯数量过少,将周围棉田的大量绿盲蝽蟓引诱至诱芯防治棉田,使其危害加重,破叶率增加,产量降低。

建议使用诱芯防治时,应大面积均匀放置,减少棉田中的绿盲蝽蟓数量,从而提高防治效果。或者棉田周围建立隔离带(以禾本科作物为主),防止周围的绿盲蝽蟓被引诱至棉田。

作者简介:万景芬,高级农艺师,主要从事农技推广和植物保护工作。

通讯作者:韩小伟,农艺师,主要从事作物栽培生理研究工作。

猜你喜欢

化学防治
森林病虫害的危害及针对性综合防治措施分析
番荔枝采后病害种类及防治方法研究进展
棉田杂草的发生与防治措施
无患子光肩星天牛化学防治研究
南方水稻的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措施
南方砂梨早期落叶减量增效化学防治初步研究
试析水稻田主要病害防治技术
植物镰刀菌枯萎病防治的研究进展
农作物病虫草害的化学防治技术
美国白蛾的生物学特征及防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