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瓜常见病虫害防治技术
2024-05-28战雪蕾
战雪蕾
摘 要:苦瓜在我国栽培历史悠久,南北各地均有栽培。温度高、雨水多的年份,植株生长不良,易感染病害。本文主要介绍了苦瓜霜霉病、猝倒病、炭疽病、白粉病、蔓枯病等常见病害的主要症状和防治方法,以期为种植户带来帮助。
关键词:苦瓜;常见病害;防治技术
苦瓜别名洋茄子、香瓜、青瓜,原产非洲,在我国栽培历史悠久,南北各地均有栽培。苦瓜是一种喜温作物,生长适宜温度为18℃~22℃,对土壤适应性较强,但以排水良好、土层深厚、疏松肥沃的壤土为好。温度高、雨水多的年份,植株生长不良,易感染病害。病害主要有霜霉病、疫病、软腐病等。因此,掌握苦瓜常见病害的防治技术对于提高经济效益至关重要。
1 霜霉病
1.1 发病特点
苦瓜霜霉病主要为害叶片。发病初期,叶正面出现浅黄色小斑点,后扩大,病斑受叶脉限制呈多角形或不规则形,颜色由黄色逐渐变为黄褐色至褐色,严重时病斑融合为斑块。湿度大时,在叶背面长出白色霉状物,有时叶正面也可见白色菌丝或霉层[1]。苦瓜霜霉病的发病与棚室内空气湿度、温度有密切关系。春季当气温回升到15℃、棚室内空气湿度达85%以上时,便开始发病。多雨潮湿或忽晴忽雨,昼夜温差大的天气,最利于病害蔓延。平均气温高于30℃或低于10℃时,病害很少发生。
1.2 防治措施
化学药剂防治:由于苦瓜霜霉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流行性强,发展速度快,药剂防治要以预防为主。一般在发病前喷1次药。间隔10天喷1次,连续喷2~3次。中部叶片要重点喷。常用的药剂有58%瑞毒霉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8%雷多米尔锰锌(又名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60%百泰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18.7%凯特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50%阿克白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凯润乳油800~1000倍液。以上几种杀菌剂对苦瓜霜霉病的防治效果较好,具有保护及治疗作用,注意交替使用。
烟熏剂防治:在发病初期用45%百菌清烟雾剂200~300g/亩,10%速克灵烟熏剂200~300g/亩,22%敌敌畏煙熏剂200~300g/亩,密闭熏蒸1夜,次日开窗通风。隔5~7天再熏1次。
预防苦瓜霜霉病的策略包括使用足量腐熟的农家肥料、在生长期适量控制灌溉,并在结果期适当增加水分,但需避免大水漫灌,并适度稀植,以提升空气流通和光照。在疾病发作期间,可以选择58%甲霜·锰锌、69%烯酰·锰锌、80%代森锰锌、72%克抗灵、50%乙铝·锰锌、74%加瑞农等可湿性粉剂,每5~7天喷洒一次,连续喷洒两次。苦瓜对铜制剂相当敏感,在苗期使用时需小心,并在生长期严格限制使用量和浓度,以避免药物伤害。
如果苦瓜同时遭受霜霉病和白粉病,为减少喷药频次,可以选用72%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混合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喷洒。对于有抗药性的区域,可以采用69%烯酰·锰锌可湿性粉剂或水分散粒剂1000倍液替代20%三唑酮乳液,在收获前3天停止使用药物。
2 炭疽病
2.1 发病特点
苦瓜炭疽病是由瓜类刺盘孢引起、发生在苦瓜上的病害,主要危害叶、茎蔓和果实,叶片染病现圆形至不规则形中央灰白色斑,严重时数个病斑连成不规则凹陷斑块。苦瓜炭疽病分布广泛,湿度和温度都对该病害有所危害,空气湿度越大,越容易发病;温度在10℃~30℃时可发病,24℃左右发病最重,28℃以上发病轻,病株率为8%~20%,严重可达30%~50%,减产10%左右,严重时损失30%以上。
苦瓜炭疽病从苗期到生长后期都会发生,特别是在高温多雨的6—9月发生严重。在青岛地区,6月中旬至8月下旬气温炎热、空气湿度较高,这种天气为炭疽病爆发创造了条件。同时,灌溉过度、连作重茬、地势凹陷、氮肥使用过量以及通风欠佳等因素也会显著增加炭疽病发病的风险。
2.2 防治措施
发病初期喷洒25%咪鲜胺与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700~800倍液+75%圣克(百菌清)可湿性粉剂700~8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800倍液+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800倍液+80%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450倍液,或20%三唑酮+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间隔7~10天喷施1次,连续防治4~5次。在喷施药液的同时,加入1.8%爱多收5000~6000倍液或金珠叶面肥(氨基酸精馏液)600~800倍液,可有药肥兼收之效,为避免出现药剂抗性可轮换使用[1]。
3 白粉病
3.1 发病特点
苦瓜白粉病是由瓜白粉菌和瓜类单囊壳白粉菌侵染所引起的、发生在苦瓜上的病害。主要危害叶片,初生近圆形粉斑,严重时粉斑密布于叶面上并互相联合,致叶片变黄,随着病情的发展,叶片的表面及反面均密布粉斑,并相互连合,导致叶片变黄、干枯直至脱落。秋天干燥时,白色的霉斑上长出很多黑色小粒点。病害发生严重时,可使植株生长及结瓜受阻,缩短植株生育期,降低苦瓜产量。
苦瓜白粉病影响苦瓜的产量和品质,在整个生长期都可发病,多发生在结瓜期及成熟期,生长中后期发病最盛。春夏秋季均可发生,田间发病率可达100%,导致减产40%以上,严重时导致全株早衰死亡,苦瓜品质降低甚至绝收。
3.2 防治措施
防治苦瓜白粉病的关键在于早期预防,减少病源。在病情初期,可采用25%乙嘧酚悬浮剂1500倍液或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500倍液,每4~6天喷1次,连续喷雾2次。或者使用70%甲基托布津(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15%粉锈宁(三唑酮)乳油15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2],严重时每4~6天喷1次,连续喷雾3~4次。最好轮换使用不同的药物或进行复配用药,以提高防治效果。
喷药要喷覆到位,叶面叶背都喷到。第1次喷药后间隔5~7天再喷1次,喷后如遇雨天则于雨后及时补喷。从植株上架,株高1.2m开始,可结合喷施叶面营养剂,用药肥混喷法,每隔7~10天喷1次,连续喷2~3次。在有效浓度内,用大水喷,喷至叶的正面和背面都湿透,叶片有水滴落下为宜。
保护地采用烟雾剂熏蒸,每亩用45%百菌清烟剂200~250g,分别放置在棚内4~5处,用暗火点燃,发烟后闭棚,熏蒸1晚上,次晨通风,隔7天熏1次。
4 蔓枯病
4.1 发病特点
苦瓜蔓枯病是由小双胞腔菌引起的病害,主要为害叶片、茎和蔓果,以为害茎蔓影响最大。瓜蔓发病轻时茎蔓结合部附近龟裂,严重时造成茎蔓病部表皮黑腐,出现褐色凹陷斑,后茎蔓干枯死亡;叶片发病,病斑圆形或近圆形,褐色;果实发病,初期形成水渍状斑并逐渐下陷,造成果腐。该病是苦瓜的主要病害,在全国各地均有分布,主要在春、秋季发生。病株率一般10%~40%,产量损失5%~10%。一般土壤湿度大易发病;高温多雨,种植过密,通风不良的连作地易发病。
4.2 防治措施
发病初期,可选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60%防霉宝超微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80%大生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雾。也可用5%百菌清粉尘剂,或5%加瑞农粉尘剂,每亩用药1kg于早晨或傍晚喷施,隔7~10天喷1次,喷药次数视病情而定[2]。
5 猝倒病
5.1 发病特点
苦瓜猝倒病是由瓜果腐霉、德里腐霉引起的,在育苗期易发病。受害植株出土不久的幼苗从地上部分倒伏,病部呈水渍状凹陷,湿度大时病部腐烂,病部及附近地表长出白色絮状菌丝体。苦瓜猝倒病往往造成幼苗成片死亡,导致缺苗断垄。低温、高湿、土壤中含有机质多、施用未腐熟的粪肥等均有利于发病;苗床通风不良、光照不足、湿度偏大也易于发病。
5.2 防治措施
苦瓜在播种时需先进行床土消毒育苗,每平方米用甲基托布津、苯来特或苯并咪唑5g,与50倍干细土拌匀,撒在床面上。也可用五氯硝基苯與福美双(或代森锌)各25g,掺在半潮细土50kg中拌成药土,在播种时下垫上盖,有一定保苗效果。
当幼苗发病后,为控制其蔓延,可用铜铵合剂防治,即用硫酸铜1份、碳酸铵2份,磨成粉末混合,放在密闭容器内封存24小时,每次取出铜铵合剂50g,对清水12.5L,喷洒床面。也可用硫酸铜粉2份、硫酸铵15份、石灰3份,混合后放在容器内密闭24小时,用时每50g对水20L,喷洒畦面, 7~10天喷一次。
参考文献
[1] 莫斯.苦瓜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措施[J].特种经济动植物,2020,v.23(11):74-76.
[2] 谢盛良.苦瓜常见病虫害的防治措施探讨[J].南方农业,2016,v.10(15):6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