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产业链财务风险评估与控制研究
2024-05-27张培荣
张培荣
摘 要:極端天气频发和地缘政治格局激化使水稻产业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水稻产业链财务风险具有多源性、复杂性和动态变化的特点,深受价格波动、自然灾害、政策变动等内、外部因素影响。为从源头上预防财务风险发生,降低财务风险造成的损失,通过构建水稻产业链财务风险评估指标体系,提出财务风险预防和风险转移两点控制策略,这也为水稻产业链的风险管理提供了科学的决策支持。
关键词:水稻产业链;财务风险;风险控制
中图分类号:S-1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6737(2024)02-0094-03
Research on Financial Risk Assessment and Control in the Rice Industry Chain
ZHANG Pei-rong
(Yantai Vocational College, Department of Accounting, Yantai Shandong 264000, China)
Abstract: The increasing frequency of extreme weather events and the intensification of geopolitical patterns have highlighted the importance of the rice industry in ensuring national food security. The financial risks in the rice industry chain are characterized by multi-sourced, complexity, and dynamic changes, which are deeply affected by internal and external factors such as price fluctuations, natural disasters, and policy changes. To prevent financial risks from the source and reduce the losses caused by financial risks, this study constructs a financial risk assessment index system and risk assessment model for the rice industry chain, and proposes two control strategies for risk prevention and risk transfer. This also provides scientific decision support for risk management in the rice industry chain.
Key words: Rice Industry Chain; Financial Risk; Risk Control
水稻作为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水稻生产和消费的国家之一,水稻产业链的抗风险能力往往会影响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平稳运行[1]。然而,水稻产业的农业属性又决定了其容易受价格波动、自然灾害、市场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可能出现产业链的财务风险问题。因此,如何有效识别、评估和控制产业链财务风险就成为利益相关方亟须解决的关键问题。本文旨在深入探索水稻产业链的财务风险特征,提出财务风险评估模型和风险控制策略,这不仅有助于提高产业链的抗风险能力,还能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水稻产业的现代化发展提供参考。
1 水稻产业链概述
1.1 水稻产业链结构分析
水稻产业链涵盖了从农资供应到产品销售的全过程,大体可以分为上游、中游、下游三个环节。产业链的上游环节涉及种子、化肥、农药、农机等农资供应问题,农资质量和稳定性往往会决定未来水稻的产量和品质,是水稻生产的基础环节。中游环节涉及灌溉施肥、稻田除草、病虫害防治等水稻种植与生产问题,同时还要密切关注气候变化、自然灾害等不可控因素,及时采取应对措施以减少潜在损失。下游环节涉及水稻的收购、储存、加工和销售等问题,具体来说,水稻成熟后需要及时进行收割、收购和存储,并通过加工处理成为大米、米粉或米糕等其他米制品,这些产品在经过包装和品牌营销后,最终会流向终端消费市场,从而实现从农资供应到产品销售的产业链循环。
1.2 水稻产业链运行特点
1.2.1 季节性与周期性强 水稻种植受季节和气候的影响尤为深远。从种子发芽开始算起,水稻种植会经历分蘖、拔节、孕穗、开花、结实等一系列生长阶段[2]。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生长需求,这导致水稻产业链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周期性特点,上、中、下游的各个环节都要紧密围绕着水稻的生长周期进行规划安排。
1.2.2 产业链长且环节众多 水稻产业链覆盖了种子选育、农机生产、水稻种植、存储加工、品牌营销、市场营销等多个环节,其产业链长且环节众多,每个环节都承担着特定的功能和任务,最终形成了一条高产量、高品质的完整产业链。
1.2.3 资源和环境依赖性强 水稻的产量和品质高度依赖水土资源环境,且在种植过程中,化肥、农药的使用可能会对水土资源带来一定影响。因此,水稻产业链需要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的可持续性问题,采用生态友好型水稻种植方式,以促进水稻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1.2.4 受价格波动影响大 水稻及其制品的市场价格会受到供需关系、国际贸易政策、消费者偏好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这导致水稻产业链时常会面临市场风险和价格波动问题,影响相关企业和个人的收入。
1.2.5 政策扶持依赖性强 农业是我国的基础产业。为保证农业的高质量发展,我国政府通常会向农户和部分农业企业提供政策扶持和财政补贴,包括种植补贴、收购价格支持、农产品加工税收优惠等,这使得水稻产业链的运行也会受到政策和补贴的影响。
2 水稻产业链财务风险识别
2.1 内部风险识别
2.1.1 资金管理风险 部分企业可能会为了扩大生产规模或改善财务结构而选择增加债务,而高负债会致使企业面临现金流管理不善、筹资能力下降等问题,进而导致企业陷入资金短缺的困境[3]。
2.1.2 运营销售风险 稻米的销量与企业销售策略和市场定位有关。企业的运营工作出现问题会影响其市场分析能力和销售决策能力,继而影响水稻产品在稻米市场中的竞争力,不利于企业保持稳定的盈利。
2.1.3 内部控制风险 企业内部审计和监督的工作水平会影响财务报告的准确性,继而造成企业的财务风险。如果企业未能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就会面临罚款或其他法律风险,也会影响企业的财务状况。
2.1.4 存货管理风险 企业的库存管理不当会造成产品积压现象,尤其是对于水稻企业而言,稻米等农产品往往对储存条件有较高要求,会明显增加企业的仓储成本[4]。
2.2 外部风险识别
2.2.1 价格波动风险 水稻产业受价格波动影响大的特点使企业可能会因种子、化肥、农药、农机等农资价格波动而增加生产成本,且气候变化、稻田管理等自然或人为因素也会导致生产效率发生变化,增加企业的成本控制风险。
2.2.2 宏观经济风险 宏观经济的不稳定性会间接影响人们的收入和购买力,从而影响水稻产品的市场需求与售价。
2.2.3 自然灾害风险 洪水、干旱、台风等极端天气会影响水稻的产量和品质,一些严重的病虫害则会造成水稻减产甚至绝收,给企业和个人带来直接的经济损失。
2.2.4 供应链风险 自然灾害、政治冲突或其他不可预知的事件,或是供应链上、中、下游企业的财务或运营出现问题,都可能导致供应链中断,进而影响原材料供应和产品分销。
3 水稻产业链财务风险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3.1 确定评估目标和范围
相关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的产业链定位和经营方向,明确财务风险评估的目的和范围,如识别潜在的财务风险、评估财务风险的影响、制定风险应急管理策略,以及风险评估涉及的业务领域、管理层级、地理区域等[5]。与此同时,需要将风险因素划分为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两类,前者主要涉及管理风险、财务风险、运营风险、技术风险等企业内部风险,而后者则包括市场风险、政策风险、自然灾害风险、供应链风险等外部环境风险。
3.2 构建风险评估指标体系
水稻产业链的风险评估指标体系主要覆盖财务指标、运营指标、管理指标、市场指标、政策与法规指标、环境与社会指标六个评估项目。其中,财务指标的评估项目应包括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净利润率、营业收入增长率、成本控制效率等。运营指标的评估项目应包括产量稳定性、产品质量合格率、存货周转率、客户满意度、供应链效率等。管理指标的评估项目应包括员工流失率、决策效率、内部控制有效性、风险管理体系建设情况等。市场指标的评估项目应包括市场份额、品牌影响力、竞争对手分析、消费者需求变化等。政策与法规指标的评估项目应包括政策变动响应能力、法规遵从度、补贴政策利用效率等。环境与社会指标的评估项目应包括可持续发展实践、社会责任履行情况、环境保护措施等。
4 水稻产业链财务风险控制策略
4.1 风险预防策略
保障水稻产业链的稳定发展、保持农民收入的可持续增长,必须制定财务风险预防策略。这要求产业链各环节的企业和农民提高风险意识,鼓励利益相关者积极参与识别、评估和应对潜在风险。定期对产业链财务状况进行评估,并分析可能存在的财务风险点,通过风险监测系统对市场价格、成本、供需等影响财务风险的关键性指标进行实时跟踪。同时应开发有机稻米、功能稻米等多种不同的水稻产品,提升水稻产业对市场需求的满足能力;积极开拓国外市场,减少对单一渠道的依赖,降低产业链的市场风险。此外,有条件的企业还可加大科技创新的研发投入,通过提高生产效率和运用先进技术来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从而降低生产成本并增强市场竞争力。
4.2 风险转移策略
风险转移是指向外部转移风险,以降低水稻产业链各环节遭受损失可能性的一种风险控制策略。该策略的根本是利用金融工具和市场机制来分散风险,从而增强整个产业链的稳定性。具体来说,可以通过购买农业保险和价格保险的方式,预防自然灾害、病虫害以及降低市场价格波动带来的风险,或是在期货市场交易水稻期货合约,让企业和个人能锁定未来的销售价格或采购成本,保护自身不受市场价格变动的影响。与此同时,供应链企业可通过签订长期供应合同等方式与其他供应链企业建立合作关系,甚至成立大规模的战略联盟,通过资源共享和风险共担,提升对市场波动等风险的抵抗能力,这有助于提高企业价值,从而获取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提供的供应链融资服务,进一步增强自身应对资金短缺风险的能力。除此之外,企业还能采取多元化投资战略,将资金投入不同的项目或资产中,并利用政府提供的种植补贴、价格补贴等减轻企业和农户的财务负担,参与或建立风险基金来集中应对水稻行业的风险,增强整个水稻行业的抗风险能力。
5 结语
本文对水稻产业链的财务风险问题进行了全面分析,旨在向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动水稻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通过对水稻产业链结构和运行特点的分析,不难发现其财务风险主要体现在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两个层面。为应对水稻供应链的财务风险问题,本文提出了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思路,并进一步从风险预防和风险转移两个方面分析了水稻产业链财务风险控制策略。有助于产业链相关企业和個人更好地应对财务风险,从而提高整个产业链的抗风险能力。在未来,此类研究还可从三个方向进行深入探索,一是完善风险评估指标体系,考虑更多因素对水稻供应链财务风险的影响;二是将研究具体到不同地区和不同生产规模的农户,提出更具针对性的策略;三是提高对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增强企业和个人的风险管理能力。
参考文献:
[1] 郭晓晓,皇甫瑞灵,郑艳洁.中国绿色农业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指标体系构建与测度[J].生态经济,2023,39(12):110-117.
[2] 杜永红.基于中国国情的农业全产业链数字化转型路径[J].中国流通经济,2023,37(12):36-48.
[3] 陈洁梅,林曾.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农业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的影响[J].中国流通经济,2023,37(11):47-60.
[4] 李艳琦.农村三产融合、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农业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J].中国流通经济,2023,37(3):48-60.
[5] 韩旭东,刘闯,刘合光.农业全链条数字化助推乡村产业转型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J].改革,2023(3):121-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