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物理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探讨
2024-05-27王荣昆
王荣昆
摘要:文章以落实“培根铸魂育新人”职业教育指导思想、践行贯彻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切入点,优化革新中职物理教学格局,探讨了在实际中职物理课程教学实践中,融入生活化教育资源、开展非常规物理实验、组织多元化综合实践等策略方法.意在通过对中职物理理论概念、中职物理探究实验及中职物理实践活动三大重要教学板块组织形式的创新完善,更好颠覆传统“师授生受”的教育格局,全面推动中职生创新实践能力的提升与全面发展的实现.
关键词:中职物理;物理教学;创新能力培养;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0333(2024)12-0095-03
中等职业教育是我国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为社会发展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为社会、企业输送“新鲜血液”的关键育人任务.随着当前社会的现代化发展、创新与进步,企业与市场对人才综合素质与创新创造能力的要求也愈来愈高,这便在很大程度上驱动与促进着中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方案从“技工培养”到“技师培养”的转变.鉴于此,文章便以中职物理课程教学为撬动中职教育转型的支点,对在具体的中职物理课程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可行方法及路径展开思考.
1 融入生活教育,优化物理理论教学,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物理理论概念是中职物理课程的核心内容,也是中职生学习物理知识、发展科學素养的关键学习渠道[1].因此,中职物理教师在实际的课程教学实践中展开培养中职生创新能力的育人工作时,首先就要重视对物理理论教学模式的优化革新.对于思维能力与认知能力尚处发展过程之中的中职生来说,联想想象与观察现象是萌发创新意识的主要方式.对此,教师便可基于对育人客体这一发展特征的把握,将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融入、嵌入到物理理论教学之中,让学生通过观察描述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分析思考真实存在的物理问题,主动生成物理学习兴趣,得到思维的活跃发散与创新意识的激活开化.
例如,在指导中职生学习高教版(机械建筑类)中职物理教材“重力、弹力、摩擦力”一课中与摩擦力有关的物理理论概念时,教师便可以帮助学生正确区分“滑动摩擦力”“静摩擦力”差异为切入点,利用多媒体电教设备为学生呈现在现实生活中应用滑动摩擦力与静摩擦力的实际案例.如在山地自行车设计中,可以通过增大自行车车轮轮胎粗糙程度的方式使自行车更牢地“抓住”地面,避免自行车打滑问题的出现;在写字时,用手指抓住笔杆才能够灵活自如地进行书写,等等.以此来为学生构建指向真实问题解决、现实生活现象分析的生活化物理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视听感官,引发学生对其中物理原理、科学道理的好奇心与探究欲.
通过建构物理模型展开受力分析的方式,学生自主发现:在自行车运动中,车轮与地面之间没有相对滑动,但有相对滑动的趋势,且在车轮与地面的接触间产生了阻碍车轮相对滑动的力,其方向与车轮的滑动趋势的方向相反;在手握笔杆进行书写时,笔杆与手有相对运动趋势,但未发生相对运动,手与笔杆处于静止状态.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思维便会在分析现象、总结归纳客观存在规律与建构物理模型的过程中得到激活与萌生.届时,教师便可因势利导地向学生渗透滑动摩擦力与静摩擦力的概念,并以对比气泡图(图1)这一可视化思维工具加深、加强学生对这两个极易发生认知混淆物理概念的认识,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效率与物理概念建构速率,助力其深度物理学习的实现[2].
2 打破教学常规,革新物理实验教学,锻炼学生创新思维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根本、以研究物质运动规律与物体相互作用关系为主要内容的自然科学.在以中职物理课程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训练学生创新思维的关键锚点展开教学创新与教学实践时,教师要高度重视对物理实验教学的创新.通过打破教学常规、积极引进现代教育技术的方式,为物理实验教学和学生的物理实验学习装点新面貌、打造新样态,以此让学生更为深刻地感知与体会物理学科的科学探究智趣,进而有效锻炼其创新思维能力提升物理学习品质.
例如,在高教版(机械建筑类)中职物理教材“固体、液体和气体的性质及其应用”主题教学中,组织中职生开展“测量气体的压强”这一物理实验活动时,教师便可运用自身的教育智慧将这一测量性物理实验变形、转化为能够充分锻炼中职生创新思维能力与实践探究能力的探究性物理实验.将小组合作学习这一能够切实强化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团结协作能力的学习模式,应用到具体的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之中,让学生通过合作开展非常规、创新化的物理探究实验,客观清醒地感知到大气压的存在,理解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并在总结归纳成功或失败的科学探究经验中,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与求真务实的社会责任,为实现其职业化成长、专业化发展提供助力.
首先,利用微课教学技术的短小精悍、图文并茂的优势,为学生呈现在现实生活中“人们通过挤压钢笔胆囊将墨水瓶中的墨水吸进钢笔中;用挂在墙壁上的塑料吸盘悬挂重物”的影像视频.在吸引学生注意力与眼球的同时,驱使学生对此类生活现象进行分析思考与表达说明.在每位学生都自由抒发与表达出个性化见解后,
教师便可根据学生的说明情况对学生精准分层,按照优等生:中等生:学困生=2:3:3的比例组建学习小组,提高小组划分的科学性与学生小组合作探究的有效性.
其次,以话题“通过分析上述生活现象,我们可以认识到大气也像液体一样存在压强.那么,如何以更为科学的方式证明气体内部存在压强,并测出大气压的具体数值呢?” 引领驱动各个实验小组展开组内讨论活动,使其对证明大气有压强、测出大气压具体数值的方式方法提出有理有据的科学猜想及实验假设,进而自主地围绕假设、猜想、合作完成本次物理探究性实验方案的设计及规划(表1).最后,各个实验小组按照既定实验方案与计划合作完成本次探究型物理实验活动后,
教师便可组织学生展开实验结论的展评活动,通过审视论证他组实验方法、数据与结果,学生反思内省自组与个人不足及问题,进而得到批判质疑思维能力的锻炼与自我进步、自我提升.
3 立足学生发展,精设综合实践活动,锻炼学生创新能力
《中职职业学校物理教学新大纲》明确指出中职物理课程教学要突出职业教育的“做中学,做中教”特点.因此,教师在以培养提升学生创新能力为切入点对中职物理课程进行创新时,不能将教学视野仅局限在物理课堂之上,而是要始终坚持“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育人理念去组织学生开展更为多元、更具创新性的物理综合实践活动.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还可聚焦于中职生的职业发展需求,以物理综合实践活动为载体,将职业教育以更为巧妙的方式渗透到中职生的物理学习与创新实践之中,让学生在得到创新能力锻炼提升的同时,形成严谨务实、敬业爱业的职业精神,进而为其职业化发展与可持续性发展提供更为坚实的保障.
例如,在高教版(机械建筑类)中职物理教材“电磁感应及其应用”一课教学后,教师便可以项目“探究家用电磁炉原理”驱动学生展开综合实践活动,使其通过挖掘开发各类电磁炉工作原理、内部结构,调查各个企业生产电磁炉的基本流程,了解科学家法拉第与电气化时代关系等方式,深刻体会物理学科与科技发展的关联,以及科学家、工程师的科学态度和工匠精神,进而得到创新实践能力与职业素养的并举发展.
4 结束语
总而言之,物理是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中极为重要的文化课程,对中职生深度学习专业课程知识、实现职业化发展与终身发展有突出的基础夯实作用.在培养职业学校学生创新实践能力愈发重要与关键的今天,中职物理教师可基于对中职物理课程基础性与公共性特征的把握,通过引进生活教育资源、开展非常规物理实验、组织多元化综合实践活动的方式,对中职物理教学组织形式、呈现方式与学生学习模式进行合理的革新完善,以此来有效激发中职生的创新意识,训练中职生的创新思维,锻炼中职生的创新能力,使其早日成长为符合社会发展需求,兼备专业技能、职业素养与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顾丽华.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数理化解题研究,2022,546(17):83-85.
[2] 曾伯雄.谈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策略[J].教育艺术,2022,326(02):28-29.
[责任编辑:李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