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区教育服务社区治理的逻辑与路径
——以石家庄市T社区为例

2024-05-27赵晓阳

甘肃开放大学学报 2024年1期
关键词:社会工作者居民社区

柴 瑜,赵晓阳

(1.河北开放大学社区教育学院,河北石家庄 050000;2.唐山开放大学,河北唐山 063000)

一、问题的提出

社区教育是指在社区中,利用各种教育资源,提供广泛的教育机会,满足居民的终身学习需求,促进社区居民的全面发展。它是一种基于社区的教育模式,旨在提供教育服务、培训和学习机会,以增加社区居民的知识水平、技能和社会参与能力。社区教育是创新社会治理、深化社区治理的有效载体和重要平台,在培育居民参与社区治理意识、提升居民参与社区治理能力、优化居民参与社区治理路径、增进居民获得感幸福感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1]92。20世纪80年代,河北各地市立足当地实际,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探索发展社区教育,逐步形成“政府主导”型、“三位一体”型、“联盟发展”型和“专业学校”型的社区教育推进模式,取得较好成效。但在推进的过程中,也面临资金不足、居民参与度不够、社区教育质量参差不齐等多方面现实问题。在当前背景下破解社区教育发展困局,亟需从社区治理视角加以突破。需要将社区教育与社区治理相结合,创新社区教育推进模式、加强社区多元主体参与和合作、整合多种资源、搭建多方参与机制,持续推进社区教育深入开展。

如何办好百姓身边的社区教育是发展教育事业的重大课题,也是新时代的历史使命[2]。因此,探索社区教育如何融入社区治理,是教育事业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二、社区教育服务社区治理的现状与困境

(一)社区教育服务社区治理的现状

1.政策支持。河北省政府一直高度重视社区教育和社区治理,已经制定和发布相应的政策文件和指导意见。这些政策鼓励和引导社区教育与社区治理有机结合,为社区提供教育资源和服务。

2.教育资源。河北省的社区教育机构逐渐增多,为社区居民提供了广泛的教育机会和培训课程。社区教育资源的丰富程度因地区而异,一些城市和发达地区的社区教育资源更加充足,而部分农村和欠发达地区的社区教育资源仍有待提升。资源分配不均衡现象明显。

3.社区参与度。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教育和社区治理的广度和深度不够。一些社区居民积极参与社区教育活动、提出意见和建议,促进社区治理的改善和创新。然而,仍有一大部分社区居民属被动型,缺乏参与意识,且参与群体不稳定。研究走访发现,10%的社区居民一年参与社区教育活动不超过1次。

4.持续改进。河北省社区教育融入社区治理的实践还存在问题与挑战。一方面,社区教育资源不均衡,一些社区的教育服务仍有待提高;另一方面,社区居民参与度不高,对社区教育和社区治理的关注和了解有限。因此,持续改进和创新仍是当前工作的重要方向。

总体而言,河北省社区教育融入社区治理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政策支持和教育资源为这一进程提供了基础。然而,还需要进一步提升社区居民参与的广度和深度,并重点关注社区教育的输出质量,从而进一步推动社区治理创新发展。

(二)社区教育服务社区治理的困境

社区教育作为社区治理的有效载体,应基于满足社区居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这一根本功能定位,首要服务的对象是面向居住和生活其中的居民[3]。但社区教育在回应民生诉求、对接治理中出现的难点痛点方面面临困境。具体表现如下。

1.资源不足。社区教育融入社区治理需要充足的资金、人力资源和设施支持,有调查结果显示,“我国约有1/3 的社区教育机构面临经费短缺制约”[4]。所以,很多社区在资源方面存在不平衡的现象,导致社区教育发展受到限制,难以充分融入社区治理。

2.利益冲突。在社区治理中,不同利益相关方可能存在利益冲突和分歧。社区教育属于公共服务领域,需要综合考虑不同群体的需求和利益。多元治理主体能否实现良性互动,有效解决利益冲突并达成共识是当前社区教育融入社区治理的挑战之一。

3.组织和合作机制不完善。社区教育融入社区治理需要建立有效的组织和合作机制,涉及不同部门、机构和社区居民的协作。然而,目前在某些地区,组织和合作机制还不够健全,缺乏协同工作和资源整合。很多地区政府统筹力度较弱,部门之间责权不清、多头管理、各自为政,难以形成社区教育发展合力,更遑论助力社区治理[1]92。

4.专业人才缺乏。社区教育和社区治理都需要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才支持。然而,目前社区教育和社区治理领域的专业人才相对不足,特别是在一些基层社区,社会工作者和相关专业人才的数量和质量都有待提高。

5.社区居民参与度不足、参与意识不强。社区教育本质上是社会化的开放教育,社区公民参与其中的数量非常关键。社区教育首先需要在广大社区居民中形成共识,使其愿意参与,但由于社会经济水平、文化教育程度等方面的因素,个别社区居民参与意愿较低,社区学习小组的人群多为老年人和部分儿童,青年人参与较少,这限制了教育活动和社区治理的开展,也意味着社区教育所承担的融入社区治理的角色被削弱,从而使得社区治理更为被动和僵化。

6.社会认知和观念转变。社区教育有效融入社区治理需要转变社会认知观念,例如对社区教育的重视程度、对社会工作的认知程度等。然而,一些地区针对开展社区教育和社区工作的宣传普及较少,通常都是直接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其社会认知和观念的转变进展缓慢,影响了社区教育在社区治理中的有效融入。

三、石家庄市T 社区介入社区教育,服务社区治理的成效

(一)T社区情况介绍

石家庄市T 社区面积2 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2 万余人。社区党总支下设3 个党支部,直管党员77 名,在职党员216 名。该社区是典型的由城中村嬗变的成熟社区,村转居民多、流动人口多、自由职业者多,呈现出人员复杂化、素质差异化、需求多样化特征。

T社区在2019年被授予河北省社区教育实验基地。T社区开展的社区教育主要通过专业社会组织引进社区教育优质课程资源、师资资源,同时结合线上平台辅助,开展形式多样的社区教育活动,疏通了教育部门与民政部门的沟通渠道,促进了社区教育与社区治理的深度融入。

(二)T社区关于社区教育服务社区治理案例分析

当前,部分T 社区居民缺乏一定的垃圾分类意识,垃圾数量日益增多,导致社区环境状况恶化。如何通过垃圾分类宣传与管理,切实提高公众的参与意识和积极性,是当前T 社区所面临的环境治理问题。社区居委会召集社会工作者、志愿者、居民代表召开座谈会,商议将社区教育纳入社区治理来解决这个问题。具体做法如下。

1.以社区儿童为服务对象,开设垃圾分类教育课程。在社区党总支领导下,社会工作者组织开设垃圾分类教育课程,邀请专业人士和环保组织成员进入社区辖区内学校、社区服务中心、物业等多场域开展儿童专场垃圾分类知识的普及教育,让儿童实地了解、掌握垃圾分类。同时,打造“文明实践课堂”,通过每月一次垃圾分类教育课程,使儿童逐步深化垃圾分类的理念、环境保护的意识。

2.以儿童家长为服务对象,实施家庭垃圾分类指导。一方面,基于“文明实践课堂”,积极引导儿童主动分类、并带动家人分类,让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携手共创美好环境,形成“垃圾分类,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另一方面,社会工作者和社区志愿者者定期上门指导居民进行家庭垃圾分类,提供分类垃圾桶、分类标识等工具,了解并解答居民在实际操作中的问题。

3.以社区居民为服务对象,开展社区志愿者培训。在街道协助下,社会工作者组织培训志愿者团队,负责在社区内进行宣传、辅导和督促垃圾分类的培训工作。培训内容包括垃圾分类知识、沟通技巧和宣传方法等。

4.以社区居民为服务对象,组织艺术创作活动。社会工作者多次举办以环境保护为主题的艺术创作活动,鼓励居民通过绘画、摄影、文学作品等形式表达对保护环境的关注和呼吁,如:“我眼中的社区”作品绘制、“环保长卷总动员”、“认养一颗小树,陪伴我们成长”、“环保主题亲子活动”等,用儿童的声音呼吁家长、社区居民爱护社区环境。这样的活动增强了居民的环保意识,激发了大家参与的激情,深受居民欢迎。

5.制定奖励和激励机制。在年末,社会工作者建议并协助社区制定奖励和激励机制,表彰垃圾分类工作中的先进个人和单位。例如,设立“环保之星”评选,年底评选出对环境保护有突出贡献的居民和组织,并给予奖励和荣誉称号。通过奖励对参与的社区居民进行价值认可,在活动程序上形成有效闭环,激发了居民参与的动力和积极性。

6.做好监督和评估工作。社会工作者调动物业、社区居民参与志愿者队伍,监督垃圾分类工作的执行情况,并进行定期评估和反馈。通过座谈会、居民议事厅的形式,定期收集居民的意见和建议,了解社区环保需求的变化,并根据反馈结果及时调整和改进相关工作。

上述案例做法坚持了以党建为引领,发挥了社会工作的专业优势;以居民需求为导向,形成了“儿童+家庭+社区”工作模式,有效地将家庭教育、邻里情、亲子情、兴趣爱好嵌入社区建设中,拉近了邻里之间的空间距离和心理距离,打通了终身教育“最后一公里”,使社区教育的效果充分显现。通过社区工作者的积极参与,丰富了社区教育的“社会属性”和“教育属性”内涵,激发社区居民的参与感、获得感和归属感。社区工作者与居民形成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努力构建一个清洁、可持续的社区。

总之,T社区依托社会组织,运用社会工作理念,根据居民个性化问题和多样化需求,通过整合并引进社区教育资源,开展了系统性、专业化、适切性社会教育领域服务。此外,社会工作者在传递知识需求的同时,充分发掘党员居民带头作用,形成“党建+自组织(学习小组)”模式,引导居民自我学习、自我服务、自我管理,使其积极主动参与社区治理,从而形成社区教育发展长效机制。

(三)社会工作介入社区教育治理的成效

社会工作视角下的社区教育,尊重社区居民的自决权,变以“教”为中心为以“学”为中心,相信居民有能力参与社区教育,帮助自己走出困境或改善生活。在参与社区教育的过程中,有相似问题或需求的居民形成社会支持网络,增强自身抵御风险的能力,增加社区凝聚力,推动社区发展,促进社会进步[5]27-30。作为河北省社区教育实验基地,T社区探索的工作模式是,引入专业社会工作者系统孵化培育社区学习小组,进一步鼓励和引导社区居民自发组建多种形式的学习团队、活动小组等学习共同体,拓展学习共同体的职能。这是一种有效促进社区居民实现自我组织、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社区教育模式。

1.促进社区参与。社会工作者时刻立足居民需求,通过组织和开展形式多样的社区活动,激发居民对社区教育治理的兴趣和参与意愿。社会工作者与社区居民密切合作,建立信任关系,引导居民发表意见、参与决策,推动社区教育治理改进。

2.提供专业支持。社会工作者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在社区教育治理中能够提供专业的咨询和支持,为社区教育项目的规划和实施提供专业建议,帮助制定有效的教育策略和目标,评估项目的成效和影响。这种专业支持对推动社区教育融入社区治理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3.促进社区资源整合。社会工作者通过调查研究和社区需求评估,了解社区的资源情况和需求,推动各种资源的整合与优化。即立足社区,促进各级各类资源的整合与互动,包括显性教育资源(物力、人力、财力资源等)和隐性教育资源(社区归属感、学习氛围、社区教育制度和政策等),为社区教育发展提供资源支持[5]27-30。通过活动实施,促进政府部门与社区教育机构、社区组织之间的合作,促进资源的共享和互补,提高社区教育治理的效益。

4.挖掘社区居民骨干。居民骨干在社区教育工作开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社区实现居民自治最为关键的一环。通常,居民骨干都具有热爱集体、善于交友、与人相处融洽、乐于奉献、严于律己、自我认同感强、思想开放、具有前瞻性、善于处理压力等特质,具有上述特质的居民骨干更容易培育成“社区达人”,因此社会工作者会主动邀请他们参与社区教育工作。在具体活动中,社会工作者会通过训练、实习、示范、阅读文章、亲身体验、观察、讨论和角色扮演来对居民骨干进行赋能。另外,社会工作者通过居民议事会、活动或复盘不断帮助居民骨干从实践活动中学习并吸收参与社区事务的经验,不断提高和引导居民骨干参与社区教育的能力。

5.提升社区居民能力。社会工作者注重培养和提升社区居民的能力和技能。通过开展培训课程、教育活动以及社区倡导,帮助居民掌握必要的知识和技能,提升其参与社区教育治理的能力、自信及自我价值认可,使其成为参与社区建设的骨干力量。

综上所述,社会工作者的参与和引导有效推动了社区教育融入社区治理的深度。他们通过提供专业支持、挖掘社区居民骨干、促进优质资源整合、提升社区居民能力和参与意愿,推动社区教育助力社区治理的创新发展,为社区居民提供更优质的教育服务和机会。

四、社区教育服务社区治理的路径建议和注意事项

(一)社区教育服务社区治理的路径建议

1.加强社会工作队伍建设。一是通过培养和引进更多的社会工作专业人员,提升社会工作队伍的专业素质和能力;二是增加社会工作专业力量,拓宽社会参与平台,壮大社会参与力量,以应对社区教育融入社区治理的需要。

2.建立跨部门合作机制。通过建立跨部门的合作机制,加强社区教育和社区治理之间的沟通和协调,强化多元联动,协同发力,推动社区教育融入社区治理。

3.创新社会工作模式和方法。探索和创新适应社区教育融入社区治理的模式和方法,例如组织社区参与活动、开展社区教育培训等,以提高社区居民的参与度和自治能力。

4.加强政策支持和资金保障。政府部门应加大对社区教育融入社区治理的政策支持力度,提供必要的资金保障,培育社区教育参与社区治理品牌项目,为社会工作和社区教育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二)社区教育服务社区治理过程的注意事项

1.在社区教育的实行过程中要做到始终将兴趣和需求放在第一位,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要积极倾听社区居民的反映、认真观察居民的生活状态、深度剖析居民确实需求,以需求为导向深入开展社区教育,以需求确定组建学习小组的发展方向。

2.以民生问题为导向,推动社区教育精准服务基层。社区教育的内容要关注居民的民生问题。社区教育的最终目标是社区治理,将解决民生问题作为社区教育活动项目选择的切入点,可以使社区教育更好与社区治理融合[6]。

3.依托线上学习平台,积极搭建线下社区教育学习平台。为社区内的居民提供线下集中面授的机会,手把手教授社区居民,让社区居民有走向社区实践、展示所学知识的机会;同时不断向社区居民宣传线上学习平台优势,让社区教育不受时空限制,结合学分银行系统,激活居民参与社区教育的内生动力,助推全民学习进入快车道。

4.加强多方协作联动,抓点带面,示范引领。选择基础条件较好的社区,争取政府支持,协同多元主体参与,选树社区教育品牌,将该社区作为社区教育实践的试点,逐步探索出适合当地发展的社区教育路子并进行推广,畅通基层服务“最后一百米”。

五、结论

新时代社区教育的核心任务是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促进社会治理现代化[7]。研究以社区教育融入社区治理为对象,以石家庄T社区为载体,探讨整合社会组织资源,充分发挥社会工作者作用,深度推进社区教育融入社区治理的路径与方法。通过实证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首先,社区教育与社区治理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社区教育为社区治理提供了人力资源和知识支持,社区治理为社区教育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支持条件。社会工作专业理念的介入,可以协调社区教育与社区治理之间的关系,促进二者的良性互动。

其次,社会工作在社区教育助力社区治理提质增效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培养社区居民的参与能力、建立合作机制、创新工作模式和方法,推动社区教育与社区治理的有效融合。然而,社会工作在推动过程中面临资源不足、利益关系复杂和社会认知转变等挑战,需要政府、社区组织和相关利益方的共同努力。

最后,为了促进河北省社区教育融入社区治理,从社会工作视角提出以下建议:细分服务目标人群,整合社区内社会组织等多元主体的各类资源,优化教育内容方式,畅通参与渠道;加强社会工作队伍建设,建立跨部门合作机制,创新社会工作模式和方法,加强政策支持和资金保障。这些措施将有助于推动社区教育与社区治理的深度融合,推进美好社区建设。

综上,社区教育融入社区治理是推进学习型社区建设和实现社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新时代社区教育要积极探索党和政府主导,社会组织、行业企业、社区居民多方参与的多元发展模式,从而将社区教育与社区治理有机结合起来,共同推动社区教育融入社区治理的实践和创新,提升社区居民的幸福指数。

猜你喜欢

社会工作者居民社区
石器时代的居民
社区大作战
石器时代的居民
3D打印社区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社会工作者职业认同与组织认同对职业流动影响的研究——基于对广州市社会工作者的调查
论我国人口促进社会工作者核心能力的培育
社会服务机构中社会工作者激励因素研究
你睡得香吗?
1/4居民睡眠“不及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