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大学生理论宣讲社团建设的价值、现状及优化路径
2024-05-26施卫国刘越席敏吴洋洋
施卫国 刘越 席敏 吴洋洋
摘 要:青年大学生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事业中发挥重要作用,是深入朋辈群体、社区基层传递党的创新理论成果的先锋和桥梁。在新征程上,大学生理论宣讲社团是构建“大思政”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拓展大学生自我教育创新途径、丰富大学生志愿服务实践场景具有重大意义。当前大学生理论宣讲社团面临宣讲队伍的内外协作机制不健全、宣讲课程的互动体验效果不充分、讲师队伍的发展培育体系不完备等现实困境。高校应从建设全面立体宣讲队伍体系、深化理论宣讲互动与沉浸式体验、完善讲师队伍培育与管理机制等方面打造新时代大学生理论宣讲团,切实发挥大学生理论宣讲团的育人功能。
关键词:理论宣讲;大学生社团;思政育人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618(2024)02-0042-05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3年同济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基金资助课题“大学生理论宣讲社团建设现状与提升路径研究”(项目编号:tjsz202319)阶段性成果。
2023年9月共青团中央指出:“用党的创新理论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铸牢听党话、跟党走的立身之本和政治之魂,是落实党管青年工作原则、加强新时代党的青年工作的战略性举措。”[1]大学生理论宣讲社团是传播党的创新理论、推动科学理论深入青年群体的关键力量,加强大学生理论宣讲社团的建设是充分发挥大学生理论宣讲育人功能的题中要义。在高校推进“大思政课”建设和常态化、长效化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时代背景下,我们有必要审视高校大学生理论宣讲社团的发展现状,并探索其优化路径。
一、新时代大学生理论宣讲社团建设的价值
新时代大学生理论宣讲社团建设的价值是多层次而深远的,它不仅承载着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的任务,同时也拓展了大學生自我教育创新渠道,丰富了大学生志愿服务实践场景。
(一) 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
大学生理论宣讲社团作为学生依据兴趣自愿组成的群众性学生组织,随着时代变化和自身发展,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首先,大学生加入理论宣讲社团可以在社团活动中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增强自身理论基础,且大学生理论宣讲社团的发展也能够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大学生群体中的传播和学习,激发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实现自我教育的目标。其次,在现有的多种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中,宣讲实践为大学生提供了讲授思政课的机会,强调了学生主体性,其形式新颖,在帮助听众学习理论的过程中,增强了学生自身政治敏锐性,并锻炼和提高了其综合素质。大学生理论宣讲以知识输出的形式实现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丰富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再次,大学生理论宣讲社团以其较快的理论知识更新速度和积极的理论学习氛围,有效地补充了学生在课外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知识。最后,大学生理论宣讲社团因其社团的形式在学生群体中具有天然的亲和力,宣讲者都是身边的同学,彼此年龄相仿,学习经历相似,更容易被广大同学接受,在朋辈宣讲中能够迅速拉近与听众之间的距离,有效提高学生群体对理论知识的接受度,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
(二) 拓展大学生自我教育渠道
大学生理论宣讲社团是由兴趣相同的学生自发组成的学生社团,这种组织具有较高的自主性,因此学生参与社团活动时会表现出更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2]包括思政理论课在内的高校思政工作要在改进中加强,在创新中提高,防止形式化、表面化,要注重发挥共青团、学生社团的作用,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目前,各高校的大学生理论宣讲社团“数量大大提升,大学生参与的规模逐年增大”。[3]这些宣讲社团定期组织和开展相关活动,涵盖党和国家的重要活动以及学生关心的焦点问题,推动大学生学习、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在社团宣讲活动中,学生需要根据听众需求积极主动地查阅专业资料,优化和整合现有课件或者制定新的主题,结合党的最新理论撰写讲稿并制作多媒体课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他们不断深入了解和领会马克思主义理论,更好地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和制度。这种学习方式实现了学生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主体地位。在学习理论和宣扬理论的实践中,学生逐渐明确自己的使命和责任,这对于将马克思主义内化于心,拓展自我教育渠道具有积极的影响。
(三) 丰富大学生志愿服务实践场景
志愿服务在大学生培养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志愿服务过程中,大学生可以参与基层治理,深入了解不同部门的运作,能够为社会贡献自身力量,从而实现与社会的互动。志愿服务不仅仅是一种实践活动,更是大学生育人、实践和管理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
大学生理论宣讲社团作为一个特殊平台,为大学生提供了通过宣讲来运用理论、为社会提供服务的机会。在宣讲准备过程中,大学生需要提前了解他们所面向的受众,根据不同工作和生活背景的需求对宣讲内容进行调整和改进,这使得青年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与时代发展同频。在这个过程中,大学生与学校、街道、社区、企业等社会组织建立联系,有效提高了大学生的社会参与度,丰富了他们的志愿服务实践经验。同时,在宣讲志愿服务中,大学生在与社会互动的过程中彰显了自身价值,促进了精神生活高质量发展。这种互动不仅使大学生获得实际经验,还有助于他们更深刻地理解社会的运行机制和需求,从而为未来的职业提供有益准备。
二、新时代大学生理论宣讲社团建设的现状审视
新时代大学生理论宣讲社团这一群众性学生组织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着独特作用,然而,当前其有效运行还面临一些问题。
(一) 宣讲队伍的内外协作机制不健全
1.纵向上,宣讲队伍本研协作有待加强
宣讲队伍的本研协作不足问题表现为高校理论宣讲团队的成员主要由硕士生和博士生构成,本科生的参与度相对不足。通过对全国90所高校理论宣讲团进行调研发现,其中67所高校的学生宣讲团队以“研究生”“硕博”“博士生”命名,如浙江大学研究生理论宣讲团、清华大学博士生讲师团、昆明理工大学博硕宣讲团等。以研究生为主体的宣讲队伍构成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学生理论宣讲社团的组织凝聚力相对较弱。学生理论宣讲社团在组织机制、组织文化和组织结构上有别于组织结构明晰、组织目标明确、激励因素相对确定的学生会组织,它是因学生兴趣而自发组成的学生社团组织,组织结构相对松散,激励因素有限,组织凝聚力不足。二是学生理论宣讲社团的研究生成员参与积极性较弱。研究生是宣讲队伍的主体,但其科研压力较大,可调用的课余时间有限,无法保证社团内部组织建设的质量。三是本科生的主体能动性未能充分发挥。高校学生理论宣讲团队在发挥育人功能的同时也能够实现自我教育,本科生这一重要群体不应被忽视。高校学生理论宣讲社团将本科生纳入宣讲队伍,以理论宣讲为契机,以双向交流为方式,可以实现以讲促学。此外,本科生加入宣讲队伍也有助于发挥研究生的朋辈引领作用,本科生通过与宣讲组织中的研究生有效互动,可以汲取朋辈的宣讲经验。
2.横向上,校内宣讲队伍合力有待凝聚
近年来,随着理论宣讲工作的蓬勃发展,同一高校内出现了多个部门参与学生理论宣讲团队建设现象,引发了两方面问题。首先,各宣讲队伍之间的交流协作相对匮乏。校党委学工部、研工部,校团委,校史馆等部门以及各院系通常在建立各级学生理论宣讲社团方面发挥指导作用,然而这些指导单位之间由于缺乏有效沟通协作和整体规划,导致校内不同宣讲组织通常根据各自的工作重点来制定理论宣讲的主题和课程内容,其结果是宣讲组织难以高效获取受众的理论宣讲需求,导致理论宣讲的供需失衡。此外,各宣讲社团在课件资源和讲师库的共享上存在障碍,且宣讲主题缺乏系统性和聚焦性,因此难以构建全校协同的理论宣讲体系。其次,各宣讲组织的宣讲水平存在良莠不齐的问题。理论宣讲要求宣讲者不断提升个人理论素养和知识储备,将所学的理论内容内化于思维中,达到情感认同,并借助实际案例进行讲解。然而,各学生理论宣讲队伍“存在宣讲内容缺乏特色、宣讲人员及课件无法共享、宣讲目标群众聚焦模糊等情况”,[4]难以实现统一的质量把控。因此,各理论宣讲社团的整体管理机制、产出课程的评估标准以及讲师培训体系都需要进一步完善。
(二) 宣讲课程的互动体验效果不充分
1.宣讲主客体间的互动有待加强
在大多数的理论宣讲中,宣讲者处于主动地位,倾听者属于被动地位,宣讲主客体之间的互动性不够热烈,导致宣讲活动呈现为宣讲者位于主导地位、听众被动地接受信息的状况。特别是在高校社团的宣讲中,许多宣讲者由学生担任,他们的宣讲经验和知识储备相对不足,在宣讲过程中往往过于强调理论说教,主客体之间的互动更为有限,听众的主观感受被忽视,就会产生倦怠,无法有效地吸收宣讲内容。此外,受传统宣讲范式的影响,部分学校在进行宣讲时,只“讲”不“析”,宣讲内容仅停留在理论知识的表面阐述,而未对其中的学理逻辑进行深入剖析和分析,这就会导致宣讲主客体之间产生“距离感”。
2.宣讲受众的沉浸式体验有待丰富
在宣讲中吸引听众的兴趣,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学习宣讲内容,是当前宣讲活动所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当前大多数宣讲社团宣讲形式单一且枯燥,宣讲者通常依赖PPT展示和口头讲解,未能积极探索更多创新的宣讲形式。这种单一的宣讲方式制约了宣讲活动的互动性和吸引力,往往使受众无法真正融入其中,而是保持着一种被动的观众角色,难以维持高度的参与度。
(三) 讲师队伍的发展培育体系不完备
1.讲师队伍规模有待扩大
为了充分发挥大学生理论宣讲社团在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中的作用,高校必须建立一支稳定且规模相对庞大的讲师队伍。然而,理论宣讲社团的本质是学生根据个人兴趣爱好自发组建的团队,其组织结构主要依赖于成员的自我管理和自我約束,因此它容易受到多种因素的干扰而变得松散和不稳定,导致社团活动的展开缺乏定期性。此外,在社团成员管理方面,学生的加入和退出相对自由,往往存在一个学生同时参加多个社团、只参与个人感兴趣的活动,或在学业繁忙和兴趣不再时选择退出的情况,表现为自由进出的特点。因此,对于高校理论宣讲社团讲师队伍而言,其规模和质量往往难以稳定保持。相关研究显示,高校学生理论宣讲社团规模在20人以内的占比为33.1%,队伍完善、有固定成员并开展定期培训的占比为33.9%,“宣讲频率每学期在1—3次的占比59.3%”。[5]这说明目前高校学生理论宣讲社团的总体规模都不大。社团的规模在发挥其作用和影响力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如果社团规模较小,成员有限,讲师队伍不够庞大,就难以有效开展社团活动。因此,通过上述分析可见,目前高校理论宣讲社团的规模普遍偏小,讲师队伍规模亟待扩大。
2.讲师队伍培养机制有待完善
大学生理论宣讲社团作为以学生为主体从事理论宣讲的组织形式,有助于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体性,促进他们积极参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然而,对于多数高校而言,理论宣讲社团正处于起步和发展阶段,作为一项新兴事物,其在发展讲师队伍方面尚未建立成熟的机制,存在多方面的不足之处。许多高校的学生理论宣讲社团规模较小,缺乏固定的活动机制,每学期开展的校内宣讲活动次数十分有限,难以形成社团品牌效应,更不必提在校外社区、企事业单位深入开展理论宣讲活动了。造成这一情况的原因众多,但主要问题在于高校在理论宣讲社团发展过程中缺乏制度化支持和指导,同时社团内部未能建立科学的讲师培养和管理体系。最初,许多理论宣讲社团由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学生组织发起,旨在为学生提供志愿活动机会,通常局限于特定院系,高校未能为这些社团提供相关指导和支持,导致高校学生理论宣讲社团发展受到限制,无法实现更广泛的跨学院合作。
三、新时代大学生理论宣讲社团建设的优化路径
为了更好地发挥新时代大学生理论宣讲社团的作用,我们必须探索提升大学生理论宣讲效果的实践路径。优化路径涉及多个层面,包括建设全面立体宣讲队伍体系,提高课程的沉浸感以及设计系统性的讲师培养模式。
(一) 建设全面立体宣讲队伍体系
1.打造本研全链条宣讲队伍
选拔和培养具备实力和特色的讲师队伍是加强大学生理论宣讲社团建设的重要基础。高校应充分发挥其组织优势,推动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讲师队伍的一体化建设。一是鼓励优秀本科生积极参与宣讲队伍,吸纳在团学、志愿服务队、社会实践团队、学生会和其他学生社团中表现卓越的本科生讲师加入宣讲团。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学校可以积极推荐本校大四保研学生加入宣讲组织,这不仅有助于实现本科生讲师培养与研究生讲师培育的衔接,还有助于本科生更多地参与社团内部组织建设工作,为其熟悉社团运作机制提供一定基础。二是加强讲师专业培训,为讲师提供定期的理论指导和宣讲技能培训,包括邀请优秀思政课教师对讲师进行专业辅导、组织讲师参观各类红色教育基地等。这不仅有助于提高讲师的理论素养和宣讲水平,而且可以为讲师在课程开发和个人成长方面提供高水平的专业支持。三是发挥朋辈的带动作用,长期举办研究生讲师与本科生讲师的互动交流会,借助研究生讲师的经验交流和课件改进等支持活动,发挥社团内部优秀研究生讲师的影响力和示范作用,实现朋辈之间的共同提高。
2.打造立体多样宣讲格局
在当前多單位共同牵头组建理论宣讲队伍的背景下,实现各单位之间的有机联动以达到资源的集聚和共享,对于提高理论宣讲活动的效果至关重要。为此,高校可尝试采用两个方面的策略。一是建立两级联动的组织体系,构建“1个总团+n个二级分团”的宣讲架构。高校要充分发挥组织优势,培养理论宣讲“领学人”。总团承担统筹协调的职责,负责规范学生理论宣讲社团的管理制度,加强政治引领,定期组织集体备课,对各学生理论宣讲社团产出的课程进行审核和评估,同时为分团提供必要的资源、资金、评优评先等方面的支持。分团则根据专业背景,为理论宣讲提供多学科的支持,实现协同发展。二是建立宣讲联盟并以此为突破口,整合全校优势资源,探索长期协同机制,培育一支涵盖全学科和包括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的一体化宣讲队伍。理论宣讲团通过打通课程资源、讲师库、实践平台等宣讲资源的共享路径,实现资源的统筹和优化配置,形成协同宣讲合力。例如,同济大学时代声音传播社牵头成立了“大中小思政一体化同济大学时代声音宣讲联盟”,协同同济大学基础教育集团共建“大中小思政一体化志愿服务实践基地”,联动同济附属中小学理论学习社,协同整合资源,组建“一体化”讲师队伍,实现了资源的共享,提升了宣讲效果。
(二) 深化理论宣讲互动与沉浸式体验
1.突出理论宣讲的主客体互动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6]大学生理论宣讲社团是高校传播新思想的重要阵地,在不断提高宣讲课程的思想性和理论性的同时,应更加注重主客体之间的互动。一是要丰富宣讲内容,提高宣讲的趣味性,调动受众的积极性。对于多数听众来说,理论知识往往是抽象的,一开始可能会产生抵触情绪,因此,宣讲者在编写宣讲稿时应将理论知识与鲜活的热点问题相结合,以增强宣讲内容的吸引力和趣味性。例如,浙江大学研究生宣讲社团在进行宣讲时以与听众相关的具体事件为切入点,宣讲内容不仅仅局限于知识传递,还有丰富的素材和案例,使宣讲课堂更加有趣,调动了听众的积极性和参与热情。
二是宣讲者应善用新媒体工具。大学生理论宣讲社团的主要受众是青年一代,他们是互联网时代的原住民,对网络和新媒体往往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因此,理论宣讲要“投其所好”才能事半功倍。例如,宣讲社团在宣讲时可以融入短视频、人工智能等元素,增进宣讲的亲和力和时代感,消除主客体之间的距离感。宣讲社团还可以借助数字技术等现代网络工具,充分发挥微课堂、云课堂的作用,线上线下相结合,不断创新“大数据+理论宣讲”的新模式。在人工智能时代,大学生理论宣讲社团应把握好、应用好数字技术这一“助推剂”,持续创新宣讲内容,以提高宣讲的感染力和吸引力。
2.强化宣讲客体的沉浸式体验
首先,宣讲社团要强化问题意识,聚焦宣讲受众,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宣讲前期,大学生理论宣讲社团要针对不同的宣讲听众进行调研、做出分析,了解不同行业、不同地域、不同对象的具体需求,从而形成需求导向和问题意识。宣讲时关注听众,密切与听众沟通,增强宣讲的针对性。根据不同的听众,讲师要切换不同的宣讲方式,挖掘他们兴趣所在,强化其主人翁意识。例如,同济大学时代声音传播社针对同济学子打造了“全方位”的课程体系,以身边人讲述身边事的形式开展理论宣讲,将思想理论学习与校史、学科史学习相结合,开发“让爱国主义成为青春底色——同济大学‘一·二九事件”“南浦大桥——中国桥梁自主建设的开端”等特色课程,切实提升了大学生理论宣讲的代入感。
其次,宣讲社团要创新宣讲形式,让听众积极参与其中,从被动接收变为主动吸收。讲师在宣讲时可以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小问题,让听众自己讨论,交流分享自己的看法;讲师还可以举办一些和宣讲内容有关的知识竞赛和沙龙,调动听众的积极性,在潜移默化中达到宣讲的效果,并且给听众留下深刻的印象;讲师在宣讲中可以添加一些互动小游戏,提升宣讲客体的沉浸式体验;等等。
(三) 完善讲师队伍培育与管理机制
1.有效扩大讲师队伍规模
高校要促进大学生理论社团建设,打造备受学生欢迎的理论宣讲社团,实现理论宣讲社团人才培养目标,首要任务在于确立一支稳定而系统的讲师队伍,有效扩大讲师队伍规模。在讲师招募方面,仅仅依靠传统的社团招新方式进行宣传动员是远远不够的,高校必须以社团活动为依托,创设一系列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的品牌活动吸引广大学生参与,在活动中增强学生对理论宣讲社团的黏性。因此,理论宣讲社团需要在日常的理论学习活动中做精做深,让社员在参与过程中能够真正有所收获。此外,除了日常活动外,理论宣讲社团还应当依据学校和学院的特色,开展具有实践性和时代性的活动,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以同济大学为例,学校依托理论宣讲社团,联合宣传部、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务处、学生处、团委等部门,在全校共同举办一系列活动,如“济时开讲”(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课件进行录制及现场演讲比赛)和“博学笃行”(课件设计比赛),已形成每年一届的规范化的举办模式。在此类活动中,理论宣讲社团负责比赛组织、材料准备、活动宣传等工作,宣讲社团成员可以在社内或在全校范围内组成队伍参加比赛。
从近几年的数据看,此类竞赛活动受到了学生们的广泛关注,在比赛中荣获奖项的一部分学生会在比赛后选择加入理论宣讲社团,这对理论宣讲社团队伍的不断壮大和深入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2.切实建立讲师培养管理体系
理论宣讲作为大学生理论宣讲社团的核心活动,在宣讲社团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形式之一。为提升理论宣讲质量,大学生理论宣讲社团需要在多个方面进行努力,其中讲师培养管理体系的建立尤为关键。首先,宣讲社团要建立讲师的理论素养培养制度。新成员加入理论宣讲社团后,社团可充分借助学校和学院的资源,邀请专家讲解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只有确保讲师真正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了解国家方针政策,才能对知识进行整理和转化,实现理论的有效传递。其次,宣讲社团要建立讲师集体备课制度,确保宣讲质量。在宣讲主题确定、讲稿撰写和课件制作方面,理论宣讲社团需要建立常规化的管理体系,定期组织集体备课会,邀请学校思政名师和专家学者对课程提出优化和改进建议,严格监督课程内容的质量,提高讲师的备课水平和能力。最后,宣讲社团要建立讲师试讲制度,特别是针对大学生讲师的试讲。鉴于绝大多数讲师在宣讲前缺乏足够的讲课经验,社团可以通过试讲给讲师提供前辈的指导和反馈,为讲师提供锻炼和实践的机会,有效提高他们的宣讲能力。科学系统的培养与管理措施将有助于建立稳定、高质量的讲师队伍,提升理论宣讲的水平和影响力。
参考文献:
[1]团中央印发《关于面向广大团员和青年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的通知》[N].中国青年报,2023-09-20(001).
[2]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001).
[3]吴跃东,陈莹莹.上海高校学生理论宣讲社团发展研究[J].理论经纬,2017,(00):256-264.
[4]葛畅,矫雨航.高校学生理论宣讲协同体系的构建——以同济大学为例[J].高校辅导员学刊,2022,(06):52-57.
[5]陈莹莹.高校学生理论宣讲社团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20.
[6]习近平.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强调: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2019-03-19(001).
(责任编辑:毕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