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趣周末”,劳有所乐
2024-05-26沈森晨
沈森晨
积木森德育工作室主持人,湖州市教坛新秀,浙江省班主任基本功大赛小学组一等奖、浙江省少先队争章技能大赛一等奖。多篇文章在《新班主任》《班主任之友》《班主任》等杂志上发表,在各地讲座、执教公开课五十余场。现为湖州市月河小学教育集团德育副校长。
在进行劳动教育时,我们要根据学生的真实需要,创设真实的劳动情境,提供适时适当的劳动指导,要求学生进行充分的劳动实践。家庭作为学生生活的主要场所,是学生开展劳动教育最好的“实践基地”。如何利用好学生周末在家的时间,让学生有计划地开展丰富、深入、持续的劳动,显得至关重要。我们就“不同年段的学生在什么时间做什么样的劳动”这一话题成立了专题小组,探索了“劳趣周末”这一劳动教育模式。
“劳趣周末”是什么
顧名思义,“劳趣周末”是指学生利用周末的时间,开展丰富多彩的劳动实践活动。学校会定期选择相应的主题,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发展需要的劳动情境,分年段设置不同的劳动任务。这些劳动任务大部分是以家庭为实践场所的,也有些是要走出家门,到社会中、大自然中去劳动的。
每周围绕某一个劳动主题,学校会发布一系列劳动实践任务,任务之间或是并列的,或是递进的。劳动类型也比较多元,可以是单一类型的,如日常生活劳动;也可以是多元类型的,如任务一为日常生活劳动,任务二为服务性劳动,任务三为生产劳动。
“劳趣周末”怎么做
1.明确主题,布置任务
学校围绕劳动清单,结合二十四节气、传统节日等确定“劳趣周末”的主题。如:立春、冬至等节气时,我们会选择该节气的饮食、习俗等安排做春卷、包饺子等劳动任务;端午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时,我们也会安排包粽子、做茱萸香囊等劳动任务。
主题一经确定,专题小组便依据《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针对不同年段学生的培养目标设置有梯度、成体系的劳动内容,以任务挑战的形式进行。一般每个主题下面都会有3个子任务,学生通过子任务的学习和实践,最终完成整个劳动项目。如“辞旧迎新过新年”主题,低学段的学生需要完成3个任务:任务一是整理自己的物品,把不用的物品整理出来,和家人商量怎么处理。任务二是和家人一起完成大扫除。任务三是和家人一起布置房间,突出喜庆的氛围。中学段的学生需要完成3个任务:任务一是整理自己的房间,给床铺换一身“新装”,并清洗换下的床单被套。任务二是和家人一起完成大扫除并进行新年环境布置。任务三是准备一道拿手菜,除夕当天做给家长品尝。高学段的学生需要完成3个任务:任务一是和家人一起完成大扫除并进行新年环境布置。任务二是和家人商量除夕的菜谱,完成采购清单的制订并采购物品。任务三是协助长辈完成年夜饭的制作,至少做一道拿手菜。学生的子任务并不相同,但又相似,是层层递进、逐级提升的。这些任务大多来自劳动清单,是学生已掌握的或需要掌握的劳动技能。
活动主题、活动任务细化后,学校会通过微信公众号进行发布,由班主任转发到班级群,提醒学生及时完成劳动任务。
2. 合理安排,劳动实践
学生接到“劳趣周末”的任务后,首先明确自己要完成的任务,确定劳动实践的时间、地点,并分析完成任务要用到的劳动工具、劳动材料以及劳动场地,制订“劳趣周末”任务计划表。
接着,学生先完成劳动前的准备工作,根据计划表准备好需要用到的材料和工具,提前确定相应的劳动场地,确保万无一失。如“春风吹,马兰头香”主题,无论什么年段的学生都需要完成挖马兰头这一劳动任务。因此,学生要先准备好小锄头、篮子等工具,接着要提前调查哪里有马兰头。再如“翻滚吧,茶叶”主题,学生要体验采茶劳动。茶树并非随处可见,因此学生需要提前联系附近的茶园,或找到野茶树的位置,这样才能完成后续的挑战任务。
劳动前的准备就绪后,学生便可以根据活动流程的安排,有序地开展劳动实践了。由于部分劳动任务有难度,有些劳动技能是学生之前并没有学过或完全掌握的,我们可以提前就部分劳动技能制作微课视频,与劳动任务一并通过公众号发布。当学生在完成该劳动任务遇到困难时,可以及时拿出微课视频学习。这样也打破了常规课堂教与学的模式,真正让学生成为劳动教育的主体和主角,教师只需当好指导者、服务者。如“麦子很‘芒”主题中有一个做麦芽糖的子任务,学生从来没有接触过,这也不是劳动清单中的任务,完成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因此,专题小组的老师便提前录制好麦芽糖制作的视频,发布在公众号中。
整个劳动实践活动结束后,学生要整理劳动成果,将过程性的材料,如采访记录、活动照片、活动视频、活动心得等收纳整理进劳动档案袋,将相关照片或视频提交给班主任。
“劳趣周末”怎么评
当“劳趣周末”活动接近尾声时,学校要对学生进行相应评价,对学生在劳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进行反馈。我们以彩笔为评价元素,即以“红黄蓝绿紫”五色彩笔具象化“德智体美劳”的评价维度。而在彩笔评价之下,又有劳动积分作为评价的子单位。无论是劳动积分还是彩笔,均会在数字化平台上录入并存储。
学生每次按时完成“劳趣周末”的任务,只要有佐证材料就可获得10个劳动积分,完成任务并将过程性材料整理好,归总至档案袋又可获得15~20个劳动积分不等,积分数量视材料的完整程度和质量高低而定。在劳动的过程中,学生如果有突出表现、发现具有研究意义的问题、有创意地完成任务等,均可申请增加3~10个劳动积分,由专题小组的负责老师进行评定。
除了上述对学生劳动过程的评价外,还有对学生劳动成果的评价。不同的劳动主题,劳动成果也各不相同,有时是茶叶、青团、月饼、香囊等实物,有时是煮饭、整理清洁、种植养护过程的照片或视频。我们对不同的成果类型进行区分评价,如果是实物,则统一带至学校,通过班级初选、年级组复选、校级终选的三级评选,对最佳作品进行为期一周的全校展示,并颁发紫色点赞笔,对入围但未被选中的作品逐级加10个或20个劳动积分。如果劳动成果类型是照片或视频,经过逐级选拔后将最佳作品通过公众号展示,奖励同上。
学生的劳动积分达到30个即可兑换紫色点赞笔一支,集满15支紫色点赞笔后即可晋升为校级的“劳动小达人”,并有机会被推荐为市区级“劳动小能手”。在这样的逐级评价下,学生的劳动成果得到了及时反馈,也获得了相应的奖励,劳动的积极性和热情水涨船高。
“劳趣周末”不仅是劳动教育的有效举措,还是让劳动教育无声地走进学生的生活、融入学生生活的有效方式之一。
责任编辑 陈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