捡起的“破罐子”
2024-05-26檀家敏
檀家敏
“破罐子破摔”是一句俗话,用来形容自暴自弃。“破罐子”看起来可能毫无用处,但是捡起来修饰一番,或许就成了有价值的物品,甚至会成为一件艺术品。儿童的未来有千万种可能,有些学生看起来像是“破罐子”,但还有重塑的可能。
班上有个女孩叫小然,曾经的她心灵手巧、努力上进,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变得不爱学习了。六年级后,她的问题越发严重:课堂上走神、自习课上交头接耳、课间打闹、作业完成质量差……科任老师多番在我耳边嘀咕:“这个孩子太不让人省心了,屡教不改,破罐子破摔……”我和小然语重心长地谈过几次,想找出她对学习不上心的原因,可是她拒不配合,表現得满不在乎。我也和家长交流过,家长愁在心头,却束手无策。
观察日记:“破罐子”欲摔而未摔
不深入了解就没有发言权。我开始不动声色地观察,并写下“小然观察日记”。
今天课堂听写,她慢慢地拿出听写本,漫不经心地写着,眉头皱了三四次,随后一脸不耐烦。上交听写本时,她粗鲁地一摔笔,嘀嘀咕咕:“没复习,谁会啊……”听写成绩出来了,她看起来满脸不在乎,可是她的右手捏成了一个拳头。当我把得分较高的学生名字报完后(并没有她的名字),她捏紧的拳头松开了,浑身的肌肉都放松了。
今天学校举办六年级篮球联赛,各班有5男5女的参赛名额。同学们推荐参赛女生名单时,她又是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样子。当我提出希望小然参赛时,她大吃一惊,愣了一会儿,随后又恢复如初:“我可担不起这样的重任,比赛输了跟我可没关系。”可是,她嘴角的一丝弧度被我捕捉到了。
……
我坚持观察了她半个月,一天写一篇甚至几篇日记来记录她的表现,有详有略,重点记录她的行为并加入我的思考。我把这些“小然观察日记”细细地分析了一遍,把她的某些表现标红、画线并反复推敲,突然脑海中涌现出一句话:事物的表象只是冰山一角,只有深入挖掘才能发现真相。小然表现出的“破罐子破摔”其实并不是真实的她。每一个人的改变都源于需要,而弄清这种真实的需要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我相信她依然是那个向上向善的小然。
心灵礼物:“破罐子”蜕变的可能
我思考了跟小然的几次对话过程,发现交谈的内容空泛、说教,根本触碰不到她的内心。这样的谈话不仅起不到效果,还可能激起她的逆反心理。这一次我是有备而来,为了验证我的想法(她越是表面上表现得不在乎,越是内心渴望被重视),我决定和小然再聊一次。
我选了一个特殊的日子。那天是她的生日,放学后我把她留下来。她很抗拒,来到我的办公室坐下之后,明显做好了“左耳朵进右耳朵出”的准备。我并没有像往常那样长篇大论,而是拿出我的观察日记,微笑地告诉她这是我送给她的生日礼物。她感到非常诧异,打开日记本一页一页地翻下去,每翻两页就看我一眼,脸渐渐地红了。小孩的心事通常都是放在脸上的,我们想了解并不难。
等她看完后,我什么都没问,只是跟她说起了我的经历:中师毕业后,我进修英语本科,为了维护自己可怜的自尊心(怕挂科补考会被人看不起),就开始逃课,不写作业,把自己当作一个不学无术的坏学生,这样一来挂科补考就是理所当然的,毕竟我有了借口——我没好好学习。
她听我说完,眼睛都亮了,仿佛遇到了知音,急切地问我:“真的吗?老师,你也是这样的吗?”我对她点点头:“是的,千真万确,老师也干过傻事。”听我说完,小然的眼圈红了,委屈地哭了起来。我把日记本送给她,并告诉她,如果想知道后续该怎么做,明天同一时间来找我。她点点头离开了。
辞旧迎新:“破罐子”的别样精彩
第二天放学,等同学们都走了,小然推开了我办公室的门。我给了她一个大大的拥抱,领着她来到我的办公桌前。
桌上放了两个破损程度差不多的陶罐,我拿起其中一个递给小然:“这个罐子摔坏了,不能用了。你想想办法,帮我拾掇拾掇,能不能做成一个装饰品?”小然的动手能力很强,她拿起破罐子,左看看右看看,在破罐子上面涂涂画画,不一会儿,几只憨态可掬的小狗就画好了。然后,她让我等一会儿,回来的时候带了几株铜钱草,瞬间让破罐子变得生机勃勃。
她把这个用破罐子做成的装饰品摆在我的办公桌上,非常自豪地说:“老师,这是我送给你的礼物。”看着这个美丽的作品,我欣慰地笑了。随即轻轻一挥手,桌上的另一只破陶罐“哐当”一声摔在地上。她愣住了。我把碎片毫不犹豫地扫进了垃圾桶。同样是两个破罐子,一个在我桌上尽情绽放光彩,另一个黯淡无光地躺在垃圾桶。我郑重地告诉她,罐子破不破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要怎么对待它。
此刻,并不需要我多说什么,她什么都懂。果然,在这之后,小然一改之前的颓废状态,学习成绩慢慢赶了上来。
案例反思
班上还有很多如小然一样的孩子:他们上课不专注,学习不努力,对一切看起来都无所谓……重塑这些所谓的“破罐子”是艰难的,教育者需要用“匠心”去引导。
1. 同频共振:做有高度的知音
每个孩子都是一本书,需要我们认真解读。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微妙情感,读懂他们的需求。读懂了学生,才能让学生对我们产生信任,这样的教育才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读懂学生离不开细致入微的观察。通过持续写观察日记,我才能分析出小然学习不努力的真实原因。她的“破罐子破摔”其实是通过“故意不干正事”来维护自己的自尊心。正所谓高山流水,知音难觅。当我们敲开儿童内心的那扇门,读懂背后隐藏的真实需求,教育就成功了一半。
2. 智慧解锁:做有深度的研究人
教育中遇到问题,我们要独具慧眼,不能根据事物的表象做出评判,而是通过观察和研究,探索学生行为背后的原因,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孩子行为不当的背后或许是自暴自弃,也可能是寻求关注。老师和家长都应承担起自己的责任,改变固有的思维和习惯,不能被孩子的表面所迷惑,不能被自己的情绪所左右。
案例中的小然就是典型的“自我设障”。什么是“自我设障”?“自我设障”的行为表现有哪些?“破罐子破摔”的原因是什么?“冰山理论”带给我们什么启示?等等。我在研究这些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地学习新的心理学和教育学理论,增长了我的专业知识。
3. 机智点拨:做有温度的引路人
点拨绝不是长篇大论的说教,而是心有灵犀一点就通的默契。机智点拨意味着,当学生处在迷茫困顿之中,他的心灵正被层层阴影所裹挟,恰巧我们能给予他一种闪电式的引导,使其顿悟,走出困境。机智的教师不怕学生犯错,因为人生也会因错误而美丽,因错误而精彩。在一团乱麻中,我们要巧妙地抽取“彩线”,给学生编织出花团锦簇的未来。
“两个破陶罐”就是我对小然的点拨,没有过多言语,温暖而柔情。破罐子破摔,最终垃圾桶是它的归宿;但破罐子被修饰一番,就成了一件艺术品。儿童有千万种可能,就算是“破罐子”也有重塑未来的机会,这就是教育的魅力。(文中学生均为化名)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江浦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