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不思家
2024-05-26刘敏慧
刘敏慧
班会背景
爱国是一种情感,也是一种责任。小学五年级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塑造的起步阶段,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尤为重要。
2023年8月,大英博物馆文物失窃事件在全世界引发了轩然大波。大英博物馆内收藏了大量珍贵文物,这些文物的现状堪忧,它们在大英博物馆不仅没有被妥善保管,还频频遭窃,令人痛心。文物是文明的印记,它们不应被尘封,而应成为唤醒人类历史记忆的火种。
课前,班主任对学生进行了访谈,了解到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圆明园的毁灭》一文,也学习了一些中国近代史,对于中国被侵略的那段历史有一定认知,知道有大量的珍贵文物流失海外。他们既为文物的流失愤慨和惋惜,也为中华民族悠久辉煌的历史文化自豪,但极少有学生真正认识到文物的价值,将自己的实际生活与文物保护建立联系。
因此,本次班会以“文物失窃”这一热点事件为切入点,以短剧《逃出大英博物馆》为教育素材,通过“寻家”“归家”的探究活动,在读家书、写家书的体验中,引导学生深刻思考流落在外文物的现状和未来,思考为文物“回家”我们能做些什么,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班会目标
1. 认知目标:通过观看视频和自由讨论,引发学生对流落在外文物的现状和未来进行思考,引导学生在浓厚的家国情怀中唤醒历史记忆,赓续历史文脉,续写中国故事。
2. 行为目标:在读家书、写家书的体验中,唤起学生强烈的民族情感;学生由远及近、由此及彼,思考为文物回归能做什么、如何做,将“为国奉献”的情感态度深化为“强国有我”的行动。
3. 情感目标:通过离家、寻家、归家的活动设计,通过问题式启发和互动式交流,激发学生奋发向上的情感,坚定学生为国奉献的理想信念。
班会准备
1. 教师准备:制作课件,拟订活动任务单,准备视频素材《逃出大英博物馆》,准备信纸。
2. 学生准备:一是课前观看短剧《逃出大英博物馆》,并完成活动任务单,做好汇报准备;二是完成“国宝回家”的调查活动,收集国宝守护人的故事,做好汇报准备。
班会过程
活动一:离家
师:2023年8月,大英博物馆失窃的新闻震惊全球。到底发生了什么,我们一起去看一看。
(播放视频,师生共同回顾热点事件,引出本次班会的主题。)
师:很多文物明明是中国的,为什么会在大英博物馆?
生1:他们是被掠夺过去的。当年清政府软弱无能,被列强抢夺走了很多文物。
生2:也有些是被人花钱购买的,收藏在大英博物馆,比如中华缠枝纹薄胎玉壶。
师:在动荡的历史背景下,中国有许多文物被外国侵略者夺走,最终流落到大英博物馆等地了。这不仅是中国文化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的一大遗憾。
【设计意图】通过设问,引导学生思考文物流失海外的根本原因,意识到文物的命运和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
活动二:寻家
1. 比一比:原来的“家”和现在的“家”有何不同?
师:离开了自己家的文物境遇如何?他们过得幸福吗?
(學生自由发言。
原来的“家”:学生介绍故宫博物院对文物的陈列和保护情况。
现在的“家”:通过观看视频,学生根据关键信息进行推测。)
生1:“小玉壶脸上脏兮兮”说明在大英博物馆里,文物没有玻璃罩保护,可以被人随意触摸。
生2:快下雨了,小玉壶害怕地拉着记者赶快走,都急得快哭了,一直说:“别拍了,要下雨了,快走快走。”在大英博物馆里,工作人员每天要拿喷壶直接对着文物喷消毒水,这对文物来说相当于下雨。
生3:小玉壶不怕闪光灯,说明在大英博物馆里,很多人都是开着闪光灯对文物拍照的,这是一种光污染,对文物有伤害,但在大英博物馆的小玉壶已经习惯了这种伤害。
生4:小玉壶被记者带回家,看到那么大的屋子,说:“这么大的柜子只住两个人!”说明在大英博物馆里,我们的文物与其他文物一起挤在狭小的柜子里,它们没有名字,只有编号。
师:事实上,正如同学们说的那样,在大英博物馆,很多文物都没有被好好保护。
【设计意图】学生在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中,了解到文物的不同境遇。在这种对比冲击中,学生有了更强烈的探究兴趣。
2. 说一说:流失文物,何去何从?
师:如果你是漂泊在外的小玉壶,你现在最迫切的想法是什么?
生1:我肯定想回家。
生2:我在那儿过得不好,不幸福,所以想回到家里。
生3:每个人都想和家人在一起,家人会给我们支持和温暖。
师:刚刚同学们都提到了想和自己的家人团聚,那什么是家人?
生4:与我们有血缘关系的人。
师:那对于小玉壶而言,什么是家人?
生5:小玉壶说,黑眼睛黄皮肤,能听得懂她说话的就是家人。
师:家人是血脉相连的同胞。无论小玉壶在哪里,它的“家”,永远是指它出生的那个地方。
(教师板书主题:无“人”不思家。)
【设计意图】通过拟人化的情景假设,引导学生换位思考,并通过启发式提问、追问,使学生认识到流失海外文物的最好归宿是祖国,因为只有中国人才懂得如何保护和欣赏它们。
活动三:归家
1. 读一读:回家的小玉壶做了些什么?
(教师邀请学生扮演小玉壶,朗读她千里迢迢带回来的家书。)
生1:唐大马,我是唐小马。一眨眼,我们已经163年没有见面了。每天洋人走后,我就会围着这牢笼跑上几圈。跑着跑着,我便会想起几百年前,我们相约一起跑遍大好河山的誓言。
生2:佛祖爷爷,罗汉爷爷让我跟你说,缘起缘灭,缘聚缘散,乃众生法相。重逢,皆在一叶菩提之间。
生3:龙耳虎足爷爷,朝冠耳炉叔叔想跟您说,大丈夫生于天地之间,应自强不息。夫爱国之士,不惧九重之渊。前辈不必挂怀,我虽身在万里,仍不坠爱国之心。
……
师:此时此刻,老师觉得你们就是不远万里,带着流失海外文物最真切心声回家的小玉壶。老师相信,流落在外的文物一定能听到你们和小玉壶共同的呼唤。
【设计意图】通过读家书活动,引导学生关注文物背后的故事,意识到每一件文物都是一段历史的缩影。学生进一步共情流失海外文物颠沛流离的命运,并思考它们未来的命运,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
2. 辨一辨:文物该如何回归?
师:为什么小玉壶回到了自己的家,又选择回到大英博物馆?
生1:因为它是偷偷跑出来的,这种行为不是君子的行为。
生2:小玉壶是被大英博物馆买去的,它应该回到大英博物馆。
师:它是如此想回到它的家,既然回来了,也可以不回去了啊!
生3:中国是泱泱大国,从不干偷鸡摸狗的事。
生4:我们要通过合法的渠道让文物回家,不能用这种偷偷摸摸的方式。
师:大家说得很对,我们的国宝要风风光光、堂堂正正回家!那么,我们怎样做才能有底气、有能力接国宝回家?
生5:努力赚钱,把这些文物买回来,捐赠给故宫博物院。
生6:好好学习,把祖国建设得更加强大,他们会主动归还文物。
师:我们只有把祖国建设得更加强大,历史才不会重演,我们也才有底气和能力接文物回家!
【设计意图】通过辨析,引导学生思考文物回归的合理方式,树立理性爱国意识。
3. 写一写:文物的归途,我们的征途。
师:现在,很多文物还无法回家,大家想对它们说些什么呢?把你们的思考和想对它们说的话写下来,希望有一天它们能看见、听见。
(组织学生给海外的文物写一份家书。)
生1:大英博物馆的文物,我已经收到你们的家书。如今的中国已经繁荣富强,总有一天,我們会风风光光、堂堂正正地接你们回家!
生2:唐小马,你写的信我们都收到了。我想这个假期和爸爸妈妈一起去看看你,亲口对你说,相信我们,我们都在努力,一定带你回家。
生3:罗汉,我也收到你的来信了。我以前不了解文物修复师的工作,读了邱锦仙的故事,我很感动。她在国外以修复古画的方式保护我们流落他乡的国宝。也正是这份坚守,让我们得以重新见到那些美丽的、历经浩劫的瑰宝。我想学习文物的修复技术,保护好你们。
……
师:同学们,流失在外的文物一定能听到你们的声音。很多同学在信中写到未来想从事文物修复师的工作,写到要好好学习努力建设国家,写到要和更多的人一起保护文物……老师感受到了你们作为新时代少年的家国情怀。
一件件流失文物踏上归途,向世人昭示了“民族弱则文物失,国运强则文化兴”的深刻道理。为了文物回归,很多人都在努力。每一个时代,都有坚韧、勇敢、有骨气的国宝守护人。道阻且长,行则将至。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些文物都会风风光光、堂堂正正地回家。
【设计意图】通过写回信的活动,引导学生系统地总结和呈现本次班会的收获,并进一步指导学生的行为:我们是国宝的代言人和捍卫者,肩负着保护、传承国宝的责任和使命。
班会延伸
1. 观看《国宝回家》纪录片,并与家长合作为纪录片设计宣传海报,在班级中开展最佳海报评选活动。
2. 开展调查活动,统计中国还有哪些文物流落在外,已经有哪些文物通过合法的渠道返回中国,形成一份小调查报告,在班级和校内分享,带动更多人关注文物,推动文物保护、历史传承和文化交流。
(作者单位:北京市通州区教师研修中心)
责任编辑 魏 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