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住好奇心
2024-05-26梅丽旻
梅丽旻
年幼时,我们常常发问,问过的“为什么”可能比十万个还多。为什么小孩子会对世界如此好奇?答案往往是“小孩不懂,没见过世面,觉得新奇,就想弄明白是怎么回事”。
跟学生接触多了,我发现许多初中生的好奇心比低龄小朋友的好奇心更强。可是,他们明明比低龄小朋友的见识多,为什么好奇心还这么强呢?我认为,这是因为他们处在成长拔节期,蓬勃的生命力让他们观察、关注到了这个世界更多的问题,在发问、求解的过程中,丰富了对世界的认识。
同样,我也忍不住比较:明明成年人比初中生更有观察和思考的技巧、能力,为什么成年人就没有多少好奇心呢?难道我们掌握的知识已经足以“消灭”好奇心了吗?并不是。一些成年人停止发问,往往是因为他们的心中已经被既有的经验和他人的意见塞满,习惯了“照单全收”。既然已经全收下了,何必再问?
倘若我们不停地发问,思维就能突破,从种种“理所当然”的经验、意见中超脱而出。倘若我们全盘接受那些“当然”“必然”“从来如此”,思维就开始趋近僵化——伴随好奇心之死,思维开始萎缩、衰退。
我们是教师,倘若没有好奇心,就是自行毁弃了与学生的成长紧密连接的大部分桥梁——因为“旧船票登不上新船”,因为“道不同,不相为谋”,还因为“话不投机半句多”。
为什么这样说?
一则是因为这个世界日新月异,而教育与时代的发展息息相关。教育与时俱进,才能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才。如果教师缺乏好奇心,那么他不仅仅看不到學生与当今社会应有、已有的连接,更看不到学生与未来连接的趋势。于是,刻舟求剑式的教育就产生了。教师手持早已落伍的“航线图”,对新事物、新现象、新问题缺乏发现,对新机遇、新线索缺乏研究,对新路径、新方法缺乏探索,何以指导新时代的学生去驾驭他们成长的“飞行器”?从这个角度来说,缺乏好奇心的教师甚至可能会成为学生成长的一大阻力。
二则是因为学生是鲜活地成长着的,他们也期待鲜活的事物。缺乏好奇心的教师在教育中往往会照本宣科,用操练了好多年的方式讲着已然落伍的观点,令学生感觉索然无味,满怀的期待全然落空。缺乏好奇心的教师,就算是偶尔讲到了一件新鲜事,也会表现出“见怪不怪,一切理所当然,不必大惊小怪”的样子,让学生为自己表现出的好奇心而羞赧。从这个角度讲,教师缺乏好奇心,不仅仅会抑制学生的好奇心与探索欲望,甚至会让鲜活的生命死气沉沉。
三则是因为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神秘的小宇宙,教师缺乏好奇心,何谈探究学生成长的秘密?对学生充满好奇心的教师,他会好奇一个外向的孩子为什么突然沉默寡言,他会好奇学生为什么会喜欢某首歌,他会好奇一件小玩具风靡班级的深层原因,他会好奇学生为什么学习热情忽高忽低……因为好奇,他关注学生关注的东西,加入学生的“朋友圈”,与之同频共振、同声共气,从而走进学生的心里,帮助、启发学生找到自我成长的路径。
留住好奇心,故我常新。留住好奇心的大人,才会一直兴致勃勃地学习,不断发现新的自己;留住好奇心的教师,才会始终求索,始终与学生一起走在成长之路上。
(作者单位:湖北省武汉市七一华源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