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晋西北士绅参观团赴延安访问之影响

2024-05-26李建权卢佳丽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24年3期
关键词:晋西北兴县士绅

李建权,卢佳丽

(太原科技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山西 太原 030024)

开明士绅是在抗战时期这一背景下形成的特定概念,既具有时代性也具有指向性。毛泽东曾对开明士绅的内涵有过明确的界定。他指出:“开明士绅是地主和富农阶级中带有民主色彩的个别人士。这些人士,同官僚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有矛盾,同封建的地主、富农也有某种矛盾。我们团结他们,并不是因为他们在政治上有什么大的力量,也不是因为他们在经济上有什么重要性(他们根据封建制度占有的土地,应当在取得他们同意之后交给农民分配),而是因为他们在抗日战争时期,在反美蒋斗争时期,在政治上曾经给我们以相当的帮助。”[1]由此可以看出,开明士绅在抗战时期赞成民主、赞成抗日、赞成减租减息政策,是中国共产党需要注意团结的对象。晋西北抗日根据地许多开明士绅在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感召下,积极投身于根据地建设。1942 年,著名爱国民主人士、开明士绅牛友兰①牛友兰(1885—1947),名照芝,山西兴县人,24 岁毕业于京师大学堂,晋西北杰出教育革新家、兴县中学创建人,晋绥边区著名爱国民主人士(开明士绅)。早年接受民主革命思想,在家乡首倡新学,带头毁庙兴学,积极传播“五四”新文化以及反帝反封建的进步思想,曾培养杰出弟子千人以上。全面抗战时期,面对国难当头、民族危亡,毁家纾难、倾囊救国,全力支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战事业,曾任晋西北纺织厂厂长兼晋西北贸易总局顾问,协助刘少白创办兴县农民银行(西北农民银行)且为主要出资人,1942 年10 月被选为晋绥边区临时参议会参议员。组织发起的晋西北士绅参观团访问延安活动有力地促进了晋西北抗日根据地各项事业的发展,巩固与维护了根据地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一、访问之背景

(一)土地政策的调整

中国共产党对于地主与富农阶级分别采取了消灭和限制的政策,但由于王明“左”倾机会主义路线曾经推行“地主不分田,富农分坏田”过“左”的土地政策,打击了士绅阶级的积极性。1935 年底中共中央到达陕北后,根据国内局势的变化,开始调整土地政策。1935 年12 月6 日中共中央在瓦窑堡召开政治局会议,讨论改变对富农的政策问题,并作出《党中央关于改变对付富农策略的决定》,指出对富农仅取消封建式剥削中的部分,没收其出租的土地,取消其高利贷,对富农经营着的土地、商业及其他财产不予没收。1936 年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土地政策的指示》要求土地政策应尽量为团结全民族抗战服务[2]。于是各地自1937 年起开始停止没收富农土地,晋西北行政公署在减租减息和大生产运动期间,保证了地主士绅阶级的基本财权。晋西北抗日根据地开明士绅充分支持中国共产党的抗日工作,积极贯彻减租减息政策。牛友兰等主动销毁地契、账簿,主动放弃地权以减轻农民的负担,表现出很大的进步性。

(二)“三三制”民主政权的建立

“九一八”事变后,由于中国共产党将怀有爱国与民主思想的士绅阶级统称作“豪绅地主”,并作为打击对象,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士绅阶级政治参与的积极性。一些具有爱国与民主思想的开明士绅在这一时期由于客观条件限制未能在政权建设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1935 年中国共产党在瓦窑堡会议上正确分析了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提出要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阶级矛盾开始缓和并呈现下降趋势;1939 年1 月31 日,中国共产党在延安高级干部会议上第一次公开表明士绅阶级可以参与县级政治事务。1940 年2 月,山西省政府第二游击区行署颁布的《晋西北抗日拥阎讨逆行政实施大纲》指出,区村民主政权开始实行民选,人民拥有宣传与促进参政运动的完全自由[3]。1940 年3 月6 日,中共中央发出毛泽东起草的关于《抗日根据地的政权问题》的指示,明确提出了“三三制”民主政权的人员分配形式:“在人员分配上,应规定为共产党员占三分之一,非党的左派进步分子占三分之一,不左不右的中间派占三分之一。”[4]“三三制”原则为士绅阶级的参政提供了制度保证。陕甘宁边区首先在陇东与绥德建立了“三三制”民主政权并召开了临时参议会,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同年10 月,第二游击区行署通过《晋西北村选暂行条例》,再次强调:凡在晋西北境内的人民均享有选举权与被选举权[5]。各项条例的颁布极大地调动了开明士绅的积极性,他们纷纷参与到根据地政权建设中。

(三)陕甘宁边区的典型示范

自1935 年10 月起,陕甘宁边区便成为中共中央所在地以及全国革命的指挥中心,全面抗日战争中八路军、新四军的总后方,党领导的华北、华中各敌后抗日根据地的“领袖”,其在中国革命历史上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毛泽东曾称赞道:“陕甘宁边区是全国最进步的地方,这里是民主的抗日根据地。”[6]中共中央通过总结在陕甘宁边区建设的经验,及时指导全党的抗战工作和各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工作。陕甘宁边区的各项指示、条例无一不牵动着全国各地的“神经”,指引着中国前进的方向,全国的进步人士都对陕甘宁边区寄予厚望且心向往之。政治方面,陕甘宁边区人民实现了真正的政治民主,群众团体可以自由发展、妇女与男子享有同等权利、政权建设厉行廉洁政治;经济方面,农业、手工业、畜牧业等方面的发展都快于其他边区;文化教育方面,也焕然一新。陕甘宁边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已成为新民主主义建设的模范区。

晋西北抗日根据地与陕甘宁边区仅一河相隔,各项建设都将陕甘宁边区作为学习的楷模。由于晋西北民主政权创建时间晚于陕甘宁边区,并且遭遇日军愈加残酷的“扫荡”与“蚕食”,在此背景下晋西北抗日根据地需要加强政治攻势,先成立临时参议会,作为过渡时期民意机关。为使晋西北社会各阶层民众切身体会到“老根据地”的种种建设成果,中共中央积极欢迎民主人士到陕甘宁边区参观访问。从1941 年起,绥米士绅参观团、三边士绅参观团等受邀赴延安参观。在中国共产党的真诚感召下,晋西北抗日根据地的牛友兰、刘少白①刘少白(1883—1968),名象庚,字少白,山西兴县人,晚清贡生,晋绥边区著名爱国民主人士(开明士绅),毕业于山西大学政法系。1937 年7 月由王若飞、安子文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为秘密党员),曾担任兴县农民银行(主要发起创办者)经理、西北农民银行行长,晋西北临时参议会副议长,解放区人民代表会议筹委会兼纲领起草委员会副主任,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山西省政协副主席。、孙良臣②孙良臣(1884—1948),字梦棣,山西兴县人,康熙、雍正和乾隆三朝名臣孙嘉淦嫡亲后代,晋绥边区著名爱国民主人士(开明士绅),1940 年晋西北抗日民主政权建立后曾出任兴县建设科科长、晋绥行署民政处副处长、兴县供销合作社副主任、晋绥行署政府委员、晋绥边区高等法院院长等职。等开明士绅,也向中共中央提出了赴延安访问的请求,期待通过参观延安更好地为晋西北抗日根据地建设贡献力量。

二、访问之过程

(一)组织出发

关于组织访问延安的活动,中共中央晋绥分局机关报——《抗战日报》有报道,1942 年5 月7 日刊出题为《晋西北士绅参观团四日动身赴延安参观》的文章,详细介绍了参观缘由及参观团组织成员。成员有“兴县牛友兰、刘少白、孙良臣、白朴生、刘秉衡、白玉臣、贾文德、任辑五,临县刘佑卿,临南樊沚如,离石县刘菊初、陈顾三,静乐武润生等十三人,①《抗战日报》随行记者师海云在《晋西北士绅赴延安参观团追记》中回忆道:“‘晋西北士绅参观团’的成员是团长牛友兰、副团长刘少白。团员有:刘菊初(离石)、樊沚如(临县)、武润生(静乐)、孙良臣(兴县)、张映喧(保德)、贾克明(兴县)、任辑五(兴县)、程进(神池)、刘墨林(临县)、陈顾三(离石)、刘佑卿(临县)、白玉成(又名白怀璋、兴县)等共十五人,另有工作人员四人。”牛友兰之子牛旭光在《山西革命根据地》1986 年第二期发表《牛友兰率参观团访问延安》一文,指出晋西北士绅参观团原定13 人,张映喧、程进二人后从敌占区赶来,团长牛友兰,副团长刘少白、武润生,团员有兴县孙良臣、贾克明、白朴生、白玉臣、任辑武、刘鉴,保德县张映暄,临县刘墨林、樊沚如,神池县程进,离石县刘菊初、陈顾三。陪同参观的有《抗战日报》记者师海云。(特别说明:不同资料中关于“晋西北士绅赴延安参观团”的成员及姓名的字有出入。)另有刘少白携带其子甥三人,前往延安升学”[7]。途经绥德时《解放日报》对晋西北士绅参观团也作了详尽报道:“晋西北士绅牛友兰先生率领的延安参观团,于九日抵此。年皆长老,着灰布军服,携带水壶干粮袋,俭朴可风。牛先生对边区的民主政治、经济建设仰慕已久,此次倡导来延参观,立即得到当地党政机关及地方士绅的热烈赞同。”[8]1942 年5月20 日,晋西北士绅参观团抵达延安。

(二)访问全程回顾

中共中央热情接待了晋西北士绅参观团,并且对于士绅的访问行程制定了细致的计划,以期晋西北士绅参观团能从多方面感受陕甘宁边区的新景象。同时还安排了参观团士绅与中共中央领导人以及地方政府领导进行座谈,希望参观团人员能够对中国共产党有全新的认识。

1.感受边区民主政治新风貌。1942年5月21日,晋西北士绅参观团抵达延安后随即受到参议会谢觉哉副议长的热烈欢迎,各位士绅参观了陕甘宁边区参议会大礼堂,了解到边区参议会出席的议员中不仅有共产党员,还有工农学商兵各界人士,大家不分性别、不分年龄,汇聚一堂,共商国是。陕甘宁边区参议会所选出的参议员中,共产党员只占三分之一,成员占比符合“三三制”原则;参议会提出的各项条例及议案,均符合各界利益,决议一旦通过会立刻交予政府颁布施行,从而可以更加迅速地在民众中传播开来。参议会闭幕后各参议员还会深入到群众中详细了解政策的实施情况,以便随时改进。晋西北士绅参观团深深地感受到了延安民主活泼的政治氛围,为了使晋西北士绅参观团对中国共产党的统战政策有正确认识,进一步理解抗战时期的团结合作,陕甘宁边区政府副主席李鼎铭②李鼎铭(1881—1947),原名丰功,陕西省米脂县桃镇人,清末廪生。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著名开明士绅,1941 年起任米脂县参议会议长,陕甘宁边区议员、边区政府的副主席,曾提出“精兵简政”提案,受到毛泽东的称赞和重视。1945 年被推选为陕甘宁边区出席解放区代表会议筹备委员。在士绅参观团访问期间还与士绅们进行了亲切会谈。1942 年7 月8日,李鼎铭亲赴交际处同士绅们畅谈他参政以来的感想,他的谈话感动了在场的各位士绅——“余今虽六十,但已决心同共产党患难与共,休戚相关。……在政府中我为主席,同时我又是地方人士,我在处理问题时,一为人民着想,二为政府着想,三为共产党着想。从共产党此次整顿三风中,可以看出共产党已切切实实谋与党外人士合作,对此我更深信而不疑。”[9]李鼎铭言辞恳切、发自肺腑的讲话令士绅们深受鼓舞。李鼎铭曾在参议会中提出“精兵简政”提案,该提案不仅实施于陕甘宁边区,同时还推广于各抗日根据地,可见中国共产党对于党外人士所提出的主张给予了充分的尊重。陕甘宁边区民主活泼的政治环境,不仅调动了各界人士参政议政的积极性,促进了边区的政治建设,而且也为各方面建设提供了制度保障。晋西北士绅参观团的成员通过亲身感受边区的政治氛围,消除了此前对于“三三制”施行方面存在的疑虑,进一步增强了他们政治参与的愿望。

2.赞叹边区经济文化新气象。在民主的政治环境下,边区经济的发展更加突飞猛进,曾经的延安地广人稀、土地荒芜,如今经过中国共产党与陕甘宁边区政府的艰苦奋斗,化工、制药、制革、纺织等工厂生产出的商品不仅可以自给,剩余的还会供给边区以外的市场,延安新市场商店鳞次栉比。各机关部队同民众一起参加生产,开垦荒地,曾经贫苦的边区短短几年已经达到了自给自足的地步,令晋西北士绅连连赞叹。他们在访问的日子里还参观了抗大、延大、中央党校、鲁艺、民族学院以及日本工农学校等学校,看到全国优秀的文化人荟萃于延安,建设新文化,宣传新思想。一生致力于教育事业的牛友兰感受到延安的新文化氛围,更加坚定了自身要带领晋西北人民转变思想、学习技术、发展晋西北的文化教育事业的志向。此外,边区还实现了廉洁政治,干部民众均保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穿布衣、吃小米,他们无一不充满着建设边区的热忱。晋西北士绅参观团的先生们纷纷感叹:这使我们真正认识了今天的边区,也认识了将来新中国的雏形[10]。参观团通过考察,对于蓬勃发展的边区颇有感触。牛友兰特写下“事在人为,有志竟成”八个字赞颂延安。经此参观各位士绅都坚信:在中共中央的领导下,晋西北抗日根据地定也能有更好的发展。

3.受到毛泽东亲自接见。为表明中国共产党不仅在抗战时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抗战胜利后亦会团结各民主人士共同建设的态度,毛泽东于1942年7 月9 日下午4 时来到交际处,同诸位士绅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亲切交谈。毛泽东首先就“三三制”问题进行了讲解,他指出,中国共产党不仅在抗战中要坚持团结抗日,在抗战胜利后也要坚持团结建立新中国。他以陕甘宁边区具体情况为例,说明人民普选的参议会制度和“三三制”的民主政权,是团结各个阶级共同抗日的最好的政治形式,战后更需要贯彻这种精神,团结各个阶级,共同建设民主共和的新中国[11]。紧接着毛泽东就土地政策进一步作了解答,着重指出进行减租减息和交租交息的必要性,在当时的形势下具有重要意义,应该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只有这样才能取得广大民众的支持和拥护,为实现国家统一创造条件。毛泽东亲切地与诸士绅一一握手,了解到牛友兰将牛家的绝大部分子女和孙辈都送到延安和当地的抗日政权参加革命,毛泽东甚为钦敬。此次会谈,毛泽东充分解释了党的统战政策的长期性,表明了中国共产党与各革命阶级的赤诚合作之心。诸位士绅由于亲眼看到延安各方面的建设成果,此前存在的疑虑烟消云散,他们表示要全力支持、配合中国共产党,共同建设好敌后根据地。

1942 年8 月8 日,《抗战日报》刊发《往返跋涉三月有余士绅参观团返抵兴县》一文,指出:“该团于五月四日赴延八月五日返回,往返计时三月有余,虽沿途跋涉,但诸先生精神则备觉愉快。”[12]士绅们返晋后,突破自身阶级局限性,积极投身于根据地建设中,以实际行动表明了愿意与中国共产党共商共建的决心,在民众中起到了良好的表率作用。

三、访问之影响

晋西北士绅参观团的成员们不辞劳苦奔赴延安访问,历时3 个月,在延安驻留55 天,参观访问单位多达38 个。《抗战日报》发表了《欢迎士绅参观团归来》的社论,指出:“希望士绅参观团成员根据去延安的收获,对晋西北的工作加以批评并向政府多作建议,以便求得工作的改进;希望参观团成员回到本地后,详细宣传共产党的主张,团结在根据地抗日民主政府周围,为抗战最后胜利作贡献。”[13]开明士绅作为在当地具有强大社会影响力的群体,经过此次参观访问,对陕甘宁边区有了全新的认知,他们积极宣传陕甘宁边区“三三制”民主政权建设的成就,通过各种方式向民众传达中国共产党的“声音”,并将自己的思想转化为行动,扩大了中国共产党在民众中的影响力。同时,士绅们积极投身于晋西北抗日根据地建设,进一步维护和发展了统一战线。

(一)宣传“三三制”民主政权

晋西北士绅参观团在访问延安之前,对陕甘宁边区“三三制”的施行一知半解,甚至抱有怀疑的态度。经过访问,此前的疑虑已涣然冰释,尤其是中国共产党与中间人士的赤诚合作令其深受感动。他们见到了多位中国共产党的领袖,这些领袖亲切谦逊的态度、对大局的准确把握、勤恳的工作作风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深信共产党是为人民谋福利的政党、是愿意与各革命阶级合作的政党。

晋西北士绅参观团的成员自延返晋后,积极宣传“三三制”民主政权:牛友兰分别于《抗战日报》《解放日报》发表《延安参观后的印象》《议会的新旧比较》两篇文章,高度赞扬了延安的新政治、新经济、新文化,表达了对中国共产党及边区政府和延安的感激与向往之情。他表示:“从延安看到了中国的未来,看到了新时代的曙光。”[14]刘少白、刘佑卿、孙良臣、刘菊初等人也都纷纷在报刊上发文谈参观延安的感受。诸士绅均肯定地告诉民众:延安政治建设,在中国共产党及其边区政府的关怀下,经过全体共产党员的努力,取得了显著成就,发挥了真正的民主精神。1942 年8 月15 日晋西北各界召开欢迎士绅参观团归来大会,士绅们怀着满腔的热情向大家讲述此次参观之行的感想。他们对于中国共产党实施“三三制”民主政权建设并与党外人士推诚相见的具体事例进行了非常形象的讲述。临县士绅刘墨林把自己的昔日曲解与参观后的感叹作了生动的对比,他的发言极其真诚,引得坐在前面的老乡频频点头。临县士绅刘佑卿亦怀着激动的心情向大家分享自己在延安的所见所闻。他说:“毛主席讲道,共产党只有与党外人士合作的义务,而无排斥党外人士的权利。”[15]士绅们在宣传“三三制”民主政权时字字句句透着真诚与肯定,极大地调动了民众政治参与的热情。

抗战时期开明士绅的政治参与,不仅使自身的爱国情感与民主思想得到了最大程度发挥,而且他们的表率作用也在民众心中产生了积极影响,带动更多的人参与到政治建设中,从而体现出民主政治的实质,巩固和扩大了统一战线。另外,开明士绅的政治参与巩固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基础,加强了党在抗战中的领导权。

(二)维护和发展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为实现抗战的胜利,中国共产党通过制定一系列方针政策,坚持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领导权,维护和发展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毛泽东明确指出,“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的一个重要法宝,十八年的经验,已使我们懂得: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共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三个主要的法宝”[16]。因此,中国共产党坚持加强与各革命阶级的赤诚合作,赢得了一切主张抗日阶级的支持和拥护,有效地调动了广大民众投身于抗战洪流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团结了一切抗日力量,维护和发展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例如,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感召下,牛友兰在抗战中曾为山西新军和八路军献出白洋3.1 万元、粮食50 余万斤,他创办的商号“复庆永”为山西决死四纵队二〇三旅18 团提供了一整个团的冬季服装[17]。为支援抗日,牛友兰还说服“复庆永”股东,一次性带头捐赠2.3 万银圆和大部分存货,作为创办兴县农民银行①兴县农民银行:抗日战争时期晋绥边区设立的银行(后改为西北农民银行),首任行长刘少白,最主要出资人牛友兰,发行西北农民银行币。1948 年10 月与陕甘宁边区银行合并,中国人民银行成立后改组为中国人民银行西北区行,以人民币收回西农币。的基金[18]。他的爱国之举在晋西北抗日根据地产生了强大的社会反响,极大地推动了根据地的经济恢复与发展,兴县其他的士绅在他的带动下纷纷献金献粮,共赴国难。同时,许多开明士绅也摒弃之前的疑虑,突破阶级立场,以实际行动投身于政治建设:刘少白担任晋西北临时参议会副议长,新中国成立后被选为全国政协委员,三届山西省政协副主席;刘菊初、樊沚如被选为晋西北行政公署委员;刘墨林、程进、陈顾三、刘佑卿被选为晋西北临时参议会常驻议员。诸位士绅在各自的岗位上尽职尽责,为晋西北抗日根据地、为中国革命以及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回顾历史,中国共产党在抗战时期积极将士绅阶级团结在周围,有力地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争取抗战的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抗战时期的统战经验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及统战工作提供了可贵的经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在2022年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强调,“必须长期坚持统一战线”[19]。中国共产党必将继续坚持与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基本方针”,紧密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各民主党派及爱国民主人士,共同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努力奋斗!

(三)促进了晋西北抗日根据地建设

1941 年至1942 年间,日军加紧对抗日根据地的扫荡,加之国民党的封锁与严重的自然灾害,晋西北抗日根据地急需渡过难关,必须加紧根据地的建设。晋西北参观团成员以自身的文化与社会地位的影响力优势,摒弃阶级立场,积极参加根据地建设。经过参观访问延安后,士绅们不仅激发出本有的爱国精神与民主情怀,同时也学习了更多经验,纷纷为晋西北抗日根据地献出了一份力。牛友兰将蔡家崖自家的五座宅院和一所花园献出,供晋西北行署和军区司令部等边区领导机关使用,贺龙等领导同志长期居住在蔡家崖的牛家,为党指导抗战及边区建设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当时以牛家大院为中心,蔡家崖成为晋西北抗日根据地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的中心,被世人誉为“小延安”。在生产建设方面,牛友兰还带头组建产销合作社(后发展为晋西北纺织厂),极大地推动了晋西北抗日根据地纺织业的发展,牛友兰号召纺织厂员工发扬“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精神;同时其自身清正廉洁,深明大义。牛友兰离开纺织厂时,没有接受退还的建厂时投入的一万多元资金,也未要任何财物,产权全部归政府所有,为晋西北抗日根据地生产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1943 年2 月,在兴县、临县、保德等地的劝募公债活动中,牛友兰再次起了良好的带头作用,积极推动认购活动。在文化教育方面,牛友兰一生致力于教育事业,其在晋西北培养出的学生大多数参加了革命工作,成为党和国家的栋梁之材。1943 年5 月,孙良臣也带头减租减息,带头缴公粮、缴好粮,支持了拥军活动;同时还在《抗战日报》发表《我们怎样来拥军》一文,积极促进了拥军工作的开展,激发了民众的抗战热情。刘少白作为西北农民银行的经理,与陕甘宁边区银行进行学习交流后,加强了边区之间金融方面的联系。简言之,开明士绅在党的领导下,将在陕甘宁边区学习到的经验转化为行动,在各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有力地促进了晋西北抗日根据地的建设。

(四)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在民众中的影响力

中共中央高度重视晋西北士绅参观团的到访,希望以其之口,进一步扩大在士绅阶级及民众中的影响力。参观团成员从延安返回后向民众讲述的所感所想,有力地塑造了党在民众心中的良好形象。士绅们返回后积极客观地、公正地对外传播他们的见闻和感受,积极赞扬中国共产党及陕甘宁边区政府在抗战中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士绅们一方面主动宣传了在陕甘宁边区所看到和听到的情况,一定程度上廓清了外界对于中国共产党认识上的误区;另一方面有力地动员了各革命阶级积极参加抗日根据地的建设,为中国共产党建言献策,他们做出的努力让民众对中国共产党有了更为全面客观的了解。

猜你喜欢

晋西北兴县士绅
工业强县 文旅兴县
兴县蔡家崖 红色村庄别样红
兴县高家村:特色种植 振兴乡村产业
晚清士绅的拍照秀——近代名人日记翻检拾得
打造兴县杂粮精品 点亮农户脱贫梦想
论许光达在晋西北抗战的贡献
晋西北地区近60a来的气候变化特征
晋西北地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探析
湖南守旧士绅的翼教与维新运动的转向
抗战时期中共晋西北根据地的变工运动述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