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注描写 体会品质

2024-05-25杨毅乐

作文周刊·小学六年级版 2024年16期
关键词:董存瑞神态言行

杨毅乐

语文要素:关注外貌、神态、言行的描写,体会人物品质。

同学们,“关注外貌、神态、言行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品质”,我们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有所接触。这一次学习是为了强调对这个要素的综合运用。这些人物描写方法,有助于突出人物的精神品质,有利于表现人物形象。课文《十六年前的回忆》《董存瑞舍身炸暗堡》综合运用了外貌、神态、言行的描写,成功地塑造了李大钊和董存瑞两个人物形象,让读者感受到人物的可贵品质。

策略一:运用多种方法,丰富人物形象

杨老师:同学们,课文《十六年前的回忆》中,李大钊的品质是怎样表现出来的?

张笑天:老师,李大钊的品质是通过外貌、神态、言行的描写表现出来的。

杨老师:我们可以按照“被捕前——被捕时——被捕后”的顺序来具体分析。

张雨涵:被捕前,作者细致刻画了父亲的语言——“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

杨老师:“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是陈述句,目的是强调某种事实。“我哪能离开呢”是反问句,运用这一句式表明李大钊内心的坚定。

牛雅琪:当时形势严峻,处境危险。父亲内心虽然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却一心考虑革命工作需要,不顾自身安危,表现了父亲无私无畏的革命精神。

张雨涵:“没有什么,不要怕。星儿,跟我到外面看看去。”“父亲不慌不忙地向外走去。”“父亲保持着他那惯有的严峻态度,没有向他们讲任何道理。”这些句子表现出他临危不惧、视死如归的革命精神。我从李大钊同志的语言、动作和神态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无所畏惧的革命者。

张笑天:被捕时,父亲临危不惧的举动——“不慌不忙地向外走去”,表现了革命者的沉着镇定。

杨老师:作者为什么不惜笔墨描写那些警察?

牛雅琪:在警察的衬托下,李大钊大无畏的品质更加突出了,革命者的形象更加高大了。

张笑天:被捕后,作者用饱含深情的语言描写了父亲的外貌——“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父亲的神态——“非常安定,非常沉着”。

杨老师:我们通过关键词“乱蓬蓬”,想象李大钊被捕后遭遇了什么?

张雨涵:李大钊被捕后遭遇了残酷的折磨。

杨老师:面对重刑,李大钊又是怎样的态度呢?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李大钊?我们可以抓住“平静而慈祥”“安定”“沉着”等关键词来谈体会。

张笑天:我们可以从中体会到李大钊坚贞不屈的内心世界,深刻感受到他大无畏的革命英雄形象。

杨老师:受到如此折磨,李大钊却保持着平静而慈祥的神情。这里的外貌与神态描写直接让我们体会到了李大钊坚贞不屈的革命品质。

牛雅琪:作者描述父亲“又望了望我们”,这个不经意的动作写出了父亲内心深处对家人的依依不舍。女儿将父亲的这一“望”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也写出了这一刻女儿与父亲的心灵相通。

杨老师:作者在叙述故事的过程中运用多种描写人物的方法,客观、立体地塑造出一位英雄父亲的形象。

策略二:运用对比手法,烘托人物形象

我们在关注人物表现,体会人物品质的基础上,还要关注周围人物的言行,在品读中感受不同人物表现背后的心理状态,体会对比烘托的作用。

策略三:分析人物言行,感受人物品质

杨老师:学习课文《董存瑞舍身炸暗堡》,我们可以找找文中描写人物神态、言行的句子和关键词,重点品读对董存瑞神态、言行的描写,深入感受董存瑞的人物形象,了解他是一个怎样的战士,更好地体会这些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

张可可:杨老师,我们小组做了一个表格,梳理课文中的相关描写,请看——

杨老师:真不错,一目了然地展现出课文的主体内容。同学们,借助这些描写,想象当时的情景,并结合自己了解的解放战争相关背景,说一说董存瑞在那一刻心里可能会想些什么,为什么会高喊“同志们,为了新中国,冲啊”?

张雨涵:为了全中国的解放,为了人民的幸福,牺牲我自己的生命不算什么。

牛雅琪:从这句话中我体会到董存瑞舍生取义的高尚品质和崇高的革命理想。

杨老师:所以学习写人物的文章时,我们可以结合已掌握的阅读方法,分析人物在特定环境下的表现,體会言行背后的心理和思想,感受人物品质。

猜你喜欢

董存瑞神态言行
神态描写有妙用
我最崇敬的英雄2
河北省隆化县新兵出征仪式在董存瑞烈士陵园举行
董存瑞舍身炸暗堡
神态中流露出的“较量”
写给一群羊
请对自己的言行负责
谈谈神态描写
妙语连珠
董存瑞牺牲前究竟喊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