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胃散合四逆散加味治疗湿秘*
2024-05-25赛亚辉吴欢云付望尚德师
赛亚辉,吴欢云,付望 ,尚德师
1 上海市亭林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上海 201504
2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金山分院 上海 201599
随着居民饮食习惯和生活条件的改变,便秘的发病率也随之增加,我国老年人便秘患病率为18.1%,儿童的患病率为18. 8%,均显著高于一般人群的8.2%[1]。中医学对于便秘的认识源远流长,在《内经》中有“大便难”的记载;至东汉时期,张仲景将便秘分为阳结、阴结、脾约,并有大承气汤、小承气汤、麻子仁丸等方药;清代沈金鳌首次提出了“便秘”的病名,并沿用至今。《便秘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2017)》[2]中将便秘分为热积秘、寒积秘、气滞秘、气虚秘、血虚秘、阴虚秘、阳虚秘几类,为我们临床辨证论治提供了指导,然而古籍和文献对于“湿秘”的记载和论述较少。现代人大多嗜食烟酒及肥甘厚味,这些加重了肠胃负担,也容易滋生体内的湿浊,有的患者自服大黄粉、番泻叶等泻下之剂,虽能短期见效,然长期服用则伤脾,脾运化失常,不能运化水湿,湿阻气滞,最终形成顽固不愈的“湿秘”,故将从湿论治便秘的临证经验报道如下。
湿秘的病机分析
“湿秘”一词,最早见于《重辑严氏济生方·大便门》曰:“夫五秘者,风秘、气秘、湿秘、寒秘、热秘是也”。后世医家在此基础上多有发挥,危亦林《世医得效方》载“肠胃有湿,大便秘涩”,认为湿浊内停亦可引起便秘,并提出以槟榔散或香苏散多加枳壳、槟榔治之。指出湿浊是引起便秘的重要病因之一。
虽然教材和指南很少提及湿秘,但湿秘在临床上颇为常见,近年来对湿秘的研究亦受到广泛关注。李克绍[3]定义其为“湿秘是湿热等阻碍气机下降,以致大便不能顺利排除”。叶腾辉[4]认为湿秘是湿邪内蕴,阻滞脾胃升降之气机,以致闭塞不通为病机。朱凌云[5]认为湿秘的核心病机为脾胃虚弱、湿浊内停、气滞不行。随着时代的变化,便秘的病因病机也在变化,其病机并不仅限于肠道津枯、气机紊乱。我们更应适应时代发展,做好继承和发展,总结前贤经验和临床实践,提炼其病机为“湿阻气滞”属于本虚标实证,其治法应以健脾祛湿与调畅气机为主。
临床观察患者诉排便不尽,大便黏腻,不易冲刷,同时伴有身重困倦,嗳气或恶心呕吐,食少纳呆等症状,苏凤哲[6]将其症状总结为大便粘滞,虽虚责努力而大便难下,大便不是干而是黏稠,虽有便意,但排出困难,或量少不畅,且肛门周围手纸不易擦净。这些症状就与大便干结如球之便秘有较大区别,也为临床辨证提供了重要依据。
湿秘的治则
治疗便秘,若仅关注大便通下与否,妄用通下、润下之药虽可达到治疗目的,但此时大便虽下,而病邪未除,停药后病情必然反复;若遇虚弱之人,妄用攻下而伤及正气,则病情往往加重;若遇痰阻、湿壅、血瘀等证,有时即使运用大剂攻下之品,也难以达到治疗效果。当治病求本,谨守病机,所谓治病求本也。
1 健脾祛湿
脾胃居中焦,脾主运化,胃主受纳,脾气主升,胃气主降,脾胃运化饮食水谷,将水谷精微布散全身,糟粕之物下传至肠腑。脾主运化津液,脾虚不能运化体内津液,一方面这是导致痰湿产生的根本原因,痰湿凝滞则大肠气机的运行不利;另一方面,津液输布失常,津液不能输于大肠,导致大便燥结。痰湿是人体津液运行代谢失常而形成的一种病理产物,痰湿形成后,又会成为致病因素,从而反过来影响人体,使津液疏布代谢失常更加严重,故缠绵难愈。五脏皆能生湿[7],尤以脾为关键,《寓意草》云“中脘之气旺,则水谷之清气上升于肺,而灌输百脉,水谷之浊气下达于大小肠,从便溺而消”,临床观察久坐的脑力劳动者中更多见便秘,脑力劳动者,思虑伤脾,影响脾之运化;常坐办公,体力活动过少,体内阳气少于流通,容易引起气机阻滞、气血不通。湿化、气行的核心动力则源于脾胃阳气旺盛通达。脾胃为气机升降之枢纽,调理脾胃关键在运脾降胃,脾气健运则湿浊无所生,大便粘滞之性可解。以健运脾胃为本,治其痰湿生成之源,也就是纠正产生痰湿的根本原因。这是取得长久疗效的保证。
2 调畅气机
湿秘除健脾化湿外,仍需调理气机。吴鞠通在《温病条辨·上焦篇》中拟三仁汤来除解湿温,其中之法便是宣畅气机,使三焦湿热上下分消,气行湿化,以清利湿热。脾胃位居中焦,上承心肺,下接肝肾,为气机升降运行之枢纽,然湿秘不仅需要调理脾胃,仍须调理其余脏腑气机。
李梴《医学入门·五脏穿凿论》云 :“肝与大肠相通,肝病宜疏通大肠,大肠病宜平肝经为主”,肝的主要生理功能为主疏泄,肝木能维持全身气机疏通条达,是全身气机调节的枢纽。肝主疏泄,一是调畅气机促进脾胃运化;二是通过促进胆汁分泌,帮助脾胃运化。若肝的疏泄功能失常,胃气不降,则为便秘,胆汁分泌减少,脾胃运化无力,痰湿亦随之生成,临床有时取得疗效就是把握肝脾关系。另一方面我们在临证时受便秘即大便干结的影响,而往往忽略湿秘的存在。湿秘因其引起的腹胀、大便不畅等症状,亦常常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给患者带来一定的思想压力;同时由于湿性粘滞,缠绵难愈,临床用药往往疗程较长。这些都加重了患者的思想负担,用药时加入疏肝解郁之药往往有意外收获。
《四圣心源》载: “肾司二便 ,而传送之职 ,则在庚金 ”肺居于上焦,主气司呼吸,与大肠互为表里,有宣发肃降之功用。一方面,肺主宣发,布散津液,濡润脏腑,使肠腑得以濡润;另一方面,肺与大肠相表里,肺主肃降,大肠传导功能依赖于肺脏的肃降之功。若湿邪上犯于肺脏,将影响其宣发肃降之功效,肺脏宣发无力,津液失其布散,则肠腑无以濡养;肃降失司,大肠糟粕之物无以传导,发为秘结。调理肺气的宣发与肃降,亦有“开上窍以通下窍”之意。在气机调节方面,肺主肃降而肝主升发,二者相互协调,对维持人体气机升降具有重要作用。
调畅气机为针对性治法,不仅能使痰湿去而肠腑通利,而且能迅速改善症状,还能够促使脾胃运化有序,从而标本兼治,收到满意的效果。诚如王孟英[8]所言:“人身之气贵流行,百病皆由愆滞,设如此义,则平易之药,清淡之方,每可以愈重证。”
方药分析
临床上将健脾祛湿与调畅气机相结合选取平胃散合四逆散加减。方药如下:炒苍术9g,生白术30g,厚朴9g,陈皮12g,甘草3g,柴胡9g,炒枳实9g,生白芍15g,苦杏仁9g,全瓜蒌15g。
1 平胃散健脾祛湿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二)》[9]中详细介绍了平胃散,主治湿阻脾胃,以脘腹胀满 ,苔白厚腻为辨证要点。方中苍术、厚朴合用,苍术性燥为主,厚朴行气为辅,升脾气、降胃气相得益彰。陈皮、厚朴芳香化浊,醒脾开胃行气,气行有助于湿化。甘草甘温助脾及调和药性。吴昆[10]认为此方主治“湿淫于内,脾胃不能克制,有积饮痞膈中满者”;费伯雄对该方更是推崇,认为“平胃散乃治脾胃之圣剂”,研究表明苍术、厚朴、陈皮水煎服均有较强的促进大鼠胃排空功能[11],厚朴对十二指肠平滑肌有松弛作用,对胃底平滑肌运动有加强作用,促进胃的蠕动,有利于胃的排空[12]。诸药相合,痰湿得化,脾胃功能得以恢复,浊气下降,清阳得升,病症则减轻,即所谓“陈腐去而肠胃洁,肠胃洁而营卫畅,营卫畅而诸病愈”。
2 四逆散调畅气机
《神农本草经》记载: “柴胡,去肠胃中结气,饮食积聚,寒热邪气,推陈致新”。可见,柴胡能够治疗胃肠气滞、食积等胃肠病证,而“推陈致新”说明它还具有一定的通便功能。四逆散中柴胡、芍药相配调畅肝木气机,陈士铎常以柴芍为君,疏肝解郁,行气行水行血,调畅全身气机,现代研究[13]表明,白芍具有抗抑郁的作用,其活性成分白芍总苷可以加强肠道收缩幅度,发挥促动力功效;芍药、甘草相伍,芍药配甘草意为芍药甘草汤,可缓解胃肠平滑肌痉挛;柴胡、枳实,一升一降,升清降浊、推陈致新,有研究表明:枳实可促进胃排空,加快胃运动[14]。肝疏泄太过则横逆犯胃导致胃气上逆,胃气不降则便秘;如果肝气过旺反侮肺气,则木火刑金,肺气上逆,肃降不足亦致便秘;或者肝气疏泄不及,气机郁结以致脏腑气机阻滞,清气不升,浊气不降,肠道之气不下行亦可成便秘之症。大便通畅与否有赖于气机通降,而气机通降又取决于肝气条达疏泄正常。肝主疏泄是一身气机顺畅的必要保证。《素问·六微旨大论篇》云:“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肝气疏泄能够配合胃气降浊,肺气宣发肃降,脾气转输,以维持人体气机的正常运转平衡。运用四逆散疏肝理气配合平胃散健脾祛湿,体现了“见痰休治痰,治痰先治气”的治则。此外四逆散疏肝解郁,对缓解患者因便秘而产生的焦虑亦有作用,丁淑平等[15]则通过调查研究发现,老年人便秘的发病与焦虑抑郁的发生密切相关; 周立平等[16]研究指出,有焦虑性倾向的青少年,其功能性便秘的发病率明显高于无焦虑倾向者。
3 生白术通便
《伤寒论》第174条:“若其人大便硬,小便自利者,去桂加白术汤主之”,这是最早使用白术治疗便秘的记载。《本草通玄》则认为白术“补脾胃之药,更无出其右者,土旺则清气若升,而精微上逢,浊气苦降,而糟粕下输。”。白术健运脾阳,以助运化,其所含挥发油可增强小肠蠕动改善便秘[17];刘红春[18]研究发现大剂量白术( 35 ~ 60g) 作用缓和,通便作用更明显。治疗便秘如仅润肠角度入手,而不健脾,是为治标不治本,重用生白术健旺脾土,乃治疗之根本。
同时苍白术同用能健运脾胃之气,因脾主运化津液,故能使津液疏布恢复正常,痰湿产生无源,而使脾胃升降有序,大肠传导正常。且白术与枳实同用有枳术丸之意,王琦[19]临床应用时生白术与枳壳 2: 1 或3: 1之比例,以白术补脾胃之弱,少量枳壳行气导滞,攻补兼施。枳实与厚朴同用又是张仲景治疗不大便的常用组合。全瓜蒌甘寒质润可润肠通便;杏仁有降肺气、润大肠之功,苦杏仁的脂肪油具有润肠通便的作用。二药合用能使肺气肃降下通肠腑。
4 药物加减
若湿浊较盛,舌苔白腻,口黏可加用化浊醒脾的石菖蒲和芳香辟浊的佩兰;若中焦脾胃虚寒可加用温中散寒的干姜;若湿浊久羁,化热入里,下趋肠道,肠道闭塞不通,出现溏滞不爽,气味秽臭,舌苔浊腻,脉沉滑数者去白术加半夏、黄连、生薏苡仁,有小陷胸汤之意;若腹胀较甚可加下气消胀的槟榔、莱菔子,《济生方》中一味槟榔散“治肠胃有湿,大便秘涩”;若脾胃气虚见临厕努挣,便后乏力可加用党参、生黄芪;若伴有咳痰不爽,肺失宣降可加去胸中寒热结气的紫菀;若小便清长、四肢不温,喜热畏寒、舌淡苔白、脉沉者可加肉苁蓉、当归、牛膝,有济川煎之意温肾益精,润肠通便。徐艺等[20]认为湿邪困遏阳气,肾脏温化无权,湿与糟粕合而为滞,阻于肠腑,大便滞而不爽。
临证医案
杨某,男,60岁,2021年5月10日以“排便困难1年”为主诉。患者1年前饮食不慎后出现排便困难,大便3~5d1行,有便意但难以排出,依赖番泻叶、开塞露始通,伴腹胀,得矢气后稍舒,纳呆,口黏,无黏液脓血、肛门疼痛、口苦,舌胖,晨起舌苔较白腻,脉缓。中医诊断:便秘,证属湿浊困脾,治则健脾祛湿,行气通便,治以平胃散合四逆散加减:炒苍术9g,生白术30g,厚朴9g,陈皮12g,柴胡9g,炒枳实9g,生白芍15g,生甘草3g,苦杏仁9g,全瓜蒌15g,槟榔12g,石菖蒲9g,佩兰12g,炒鸡内金15g。7剂,1剂/d,400mL水煎服,早晚饭后温服。
5月17日二诊。大便2d1行,腹胀较前缓解,晨起舌苔白腻减退。炒苍术9g,生白术30g,厚朴9g,陈皮12g,柴胡9g,炒枳实9g,生白芍15g,生甘草3g,苦杏仁9g,全瓜蒌15g,槟榔12g,石菖蒲9g,佩兰12g,炒鸡内金15g,炒麦芽15g。7剂,1剂/d,400mL水煎服,早晚饭后温服。嘱其清淡饮食、适量运动。
按:患者排便周期延长,伴腹部胀闷不适,当通腑泻下,但湿邪禁峻下,湿性黏腻,采用峻下之法,则湿邪不去而正气更伤。患者用番泻叶和开塞露效果不佳,当治病求本,故运用平胃散合四逆散为底方,健脾祛湿、行气通便,加槟榔增强行气通腑作用,石菖蒲和佩兰增强祛湿的作用,首诊患者纳呆,加炒鸡内金消食健脾。此方寓行气于健脾化湿之中,气行则湿化,虽不专用泻下药,但脾得健运,湿浊得散,则肠腑得通,是为治本之法。二诊时症状减轻加炒麦芽开胃健脾。
结语
湿秘一病临床上越来越多,大多因脾胃失健,湿浊弥漫,气机升降失常所致,如若仅以通下之法则易耗伤正气,甚至变生他证。临证时可谨守其“湿阻气滞”的病机,立足于健脾祛湿为主疏肝行气、宣降肺气为辅;同时调整脏腑功能,或温脾,或补脾,或温肾,还应兼顾湿邪化热的可能。湿秘其实也是“脾虚”的一种表现,是因实致虚,即长期过食肥甘厚腻之品生湿妨碍后天之本脾胃,临床上每遇便秘患者,便会嘱患者饮食清淡,忌食肥甘厚腻及辛辣刺激之品,宜多食蔬果等富含粗纤维食物,以减轻胃肠道负担;适当运动,保持心情舒畅。临床亦多配合针灸,针刺大肠背俞穴、募穴及下合穴为主,灸神阙、关元,得效较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