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绿色一体化建设中的书法景观设计
2024-05-25李天慈
李天慈
(徐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江苏徐州 221004)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入,生态绿色一体化建设也日趋成熟。生态绿色一体化以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原理为指导,其根本任务是实现生态示范区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的合理组建、最佳运行与适时更新,协调改善和提高整个系统的运行效率,在动态中实现可持续发展,利用好现有资源,根据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做差异化的生态绿色示范区,为我们研究生态绿色一体化建设提供合理的样本。在建设过程中,各地区有着自己独特的气候条件和地域文化,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就需要根植于本地域的文化传统,走出一条具有时代特色和地域特色的生态绿色一体化设计之路,把书法艺术作为景观设计的一部分,将书法景观与生态绿色建设结合起来,融会贯通、互相渗透,以开放的国际视野建构特色化、时代化的生态绿色一体化设计风格。
一、传统元素在书法景观设计上与生态绿色一体化相辅相成
书法景观设计是彰显生态绿色一体化建设的点睛之笔。书法景观作为生态绿色一体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往往在景观视觉的中心位置书写景观的主题名称[1]。我们可以借鉴中国传统园林的诸多工艺与法则,如传统文学、书画艺术、古建艺术的元素都可以在园林艺术中找到,传统的文脉延续至今,我们就可以在现代的生态绿色一体化建设中继承和发扬园林艺术的精髓,利用现代科技工艺、科学化的施工管理和新型材料加持,既有时代的风貌,又不失传统的赓续[2]。
书法景观的营造有两类场景,一是室外场景,这在生态绿色一体化整体规划的初步阶段就要有相应的布局;二是室内环境,这种景观的形式更加灵活多样,但规模和体量与室外景观相比都较小。室外场景中的书法景观大多以建筑本身或建筑外立面为载体,从工艺传承上汲取摩崖石刻、题记碑刻的传统表现书法,再加上现代城市景观中的工艺优势,例如景观设计中的景墙、浮雕、地景、装饰纹样、视觉识别系统等,扩展了书法景观的空间组成方式和工艺表现形式[2]。例如上海世博会的中国场馆,在榫卯结构的方块立面上都刻有篆书印章,这大大加强了中国馆的主题特征。室外景观小品是常用的书法景观外观形态,通过汉字这种形象语言在不同介质上来表现。例如临沂百草园前的书法雕塑用了篆体字“天人合一”的造型,由铸铜的四棱柱拼合而成,外形简洁、立体感强,是对书法景观多维空间的一次有益尝试[3]。
室内的书法景观往往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要与整体环境相得益彰、相互衬托,以此来实现室内外生态绿色一体化布局。这就需要建筑本身有空间的延展性,在生态绿色一体化建设中大量使用玻璃、格栅、门窗、障景等手段,实现室内外空间感的营造。书法景观的尺度、体量、结构和工艺都影响着整体效果的呈现。室内空间的主要展示形式有匾额、楹联、书法装裱作品等,这些书法景观的载体一般是以现代工艺建设的仿古建筑。书法景观与庭院、叠水、照壁、绿植等形成有机整体,反映出生态之美[4]。生态绿色一体化最难的是对原生自然状态的保护,这是由灰色城市模式到自然绿色模式的转换,使人从繁华城市的忙忙碌碌中感受自然之美。
室外的闲亭、怪石、溪谷、古树、流水,甚至是烟霞、鸟鸣,都能与室内的书法景观融合渗透,形成景色和鸣之势,营造出和谐自然的意境。匾额和楹联是使用最为广泛的书法景观形式,匾额可以悬挂在建筑外立面的房檐之下,也可悬挂于厅堂之上,楹联则多置于室内的中堂两侧或室外的柱子上。室内的书法陈设作品要与室外的自然景观融合为一体,以系列成排的方式增强空间的序列感、延伸感。在有限的空间内创造无界,使书法景观内外叠合,从不同的角度看,在透视上营造虚实变化,形成互相衬托的整体效果。
无论是室内还是室外的书法景观,都要以生态一体化做整体串联,用传统元素缝合填充空间,形成相互依存的空间关系,避免书法景观与生态、建筑、园林绿化等方面的割裂。既然是生态绿色一体化,就要保证动植物的生活环境和栖息地不受破坏,维系一个健康、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5]。当然在此基础上,利用建筑物的造型、体量、高低落差、节奏变化进行空间梳理,因势利导,设计景观动线,书法景观作为一个点,或者成组的点,与景观动线相互照应,调和生态环境与建筑景观的关系。生态绿色一体化通过适当弱化和消隐各个空间边界,打通每个场景空间,使其具有一体化的延展,而在形式和内涵上却不失丰富和生命力,让人感受到“得在其中、进退自由”的意境。
二、生态绿色一体化设计形式与书法景观设计的文化内涵交相呼应
书法景观在生态绿色一体化的虚实关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其文化内涵表现了设计者的整体设计理念。例如,有的项目名称很有诗意,将其用书法景观的形式表现出来,这样虽然景观本身是作为实体存在的,但通过文字书写可以将其深邃的内涵得以直观体现[6]。
书法景观以实体建筑为载体,虽然其构成简洁纯粹,但其内容却可以赋予更加深刻的意义。生态绿色一体化的景观由建筑、山石、植被、水体等要素组成,建筑部分除了各种风格的现代建筑之外,还有亭、台、楼、榭、桥等传统的园林样式。可以说,生态建设是把自然环境和建筑结合在一起所营造的一种空间集合体。仅以上海园林楹联为例体会其意境,可略得一斑。一是池上草堂联,其一,“池上春光早丽日迟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草堂霜气晴轻飙飒飒水流花放疏雨相过”(周承志,民国36 年撰书,张森1982 年重题。周承志为清末秀才,曾在以秋霞圃为校舍的启良学校以及东吴大学任教,1956年被聘为上海市文史馆馆员);其二,“轩窗傍水琴书静,涧谷新晴草木香”(周承志,民国36年撰书,刘小晴1983年重题);其三,“秋风池上莲初实,春雨庭前草不除”(冯诚求,民国30 年撰书)。二是舟而不游轩联:“红藕香中一角雕栏临水出,绿杨荫里几双蜡屐过桥来”(此联原为两面刻,正面为清同治六年举人管廷祚撰书,反面为清蒋伯亨撰书,1985 年高式熊重题)。三是丛桂轩联:“茶饮不系舟壶中得益,诗吟丛桂轩纸上留香”(顾振乐,1985 年撰书)等。再如南京“紫金山院”项目室内场景中的一些书法景观,设计师将书法景观置于诧寂的环境中,通过书法、音乐、文玩、家具等不同维度表达设计立旨。艺术游廊、光盒茶室、凸出的半亭,这些通透开敞的建构形式强化虚实变化,增强了空间层次感。院中景致虚实相生,花园与空间相互转换,让人忘却形体之实和空间之空,从而体会“逍遥”与“齐物”之境。时光流逝,光影变幻,潺潺流水,花木清香,树影斑驳,书法景观与空间、艺术得以对话,共生情愫。书法景观的虚实营造和情绪感知不仅体现在文字层面,还表现在其他物质媒介上,如苔、石、泉、花园的层层引导,也通过不同色温的灯光烘托环境氛围,诱导心境的转变。阳光、草木、流水的自然气息,意在让人感受森居的体验感和精神诉求。控制光线是营造氛围感的有力武器,灯光设计是书法景观的点睛之笔。随着空间的深入,乳白色、乳黄色、温暖橙色的灯光,在由暗至明的过程中柔和过渡,暖意渐生,行至最深处如旧时烛光盈室,所见的书法景观给人以心灵慰藉,内心也由虚空而达满足。由书法景观沿着光线透过长廊、石阶,暗夜中、山林间,书法景观光辉葆藏,回味无穷。生态绿色一体化是名副其实的天然氧吧,既有大量适合本地气候的植物所营造的自然氛围,也有书法景观所赋予的强烈的人文属性和浪漫色彩。从大的空间而言,书法景观点缀其间,融入整个自然环境;自然中的虫鸣鸟叫融入其中,加之以书法冠名的星院、月院、松院、藤院等一些富有具象和意象的自然元素,构建了充满诗意而又生活化的场景,得以野趣自然、和谐生态之美。
在现代景观设计中,把文字的传统内涵与现代设计充分融合,一批优秀的现代景观设计作品让人眼前一亮。自从仓颉“始作书契,以代结绳”以来,文字与书法就是中国文化传统的基石,造园、景观当然也离不开书法艺术,卫夫人的《点阵图》里就曾有云:“横”如千里阵云,“点”如高峰坠石,“撇”如陆断犀象,“折”如百钧弩发,“竖”如万岁枯藤,“捺”如崩浪雷奔……落笔惊风雨[7],形神意兼具的书法艺术是现代景观设计中取之不竭的创意灵感。位于广州白云区的建发央玺精品住宅项目,是GVL怡境国际集团与上海日清建筑设计公司联合打造的景观建筑群,背靠白云山脉,紧邻珠江,属于风水极佳之地,所以整个项目充分考虑到外景的重要性,借用地势高低差,使得整个项目层次分明、错落有致。其中颇具寓意的苍松迎客、金狮守门,与垂帘景墙、叠水台阶,在不同的景深层次空间里有着不同的书法景观形式,连廊贯通石桥和水岸、景墙。石桥上刻绘扇形桥名“跨绿桥”,两侧楹联“花明柳暗蝶迷路,月白风清人倚栏”,将桥、廊、亭融为一体,背景墙上还有张九龄的《望月怀远》诗句题壁,尤其在月圆之夜,可以体会到虹桥印月的诗意。内景的绿化造景与外景相辅相成,形成统一的栖居景观。这种空间层次演绎出别具一格的建筑景观和人文风情。空间上的建筑层次,与外景相互借势,外屏、景墙的书法景观形成合围空间。项目的庭院设计以圆形为基本形,中间的地面上镌刻行书样式的“玺”字,其线条婉转流畅,与古人“曲水流觞”的意境相契合。建筑屋顶的圆形挑檐与纵向的格栅,形成空间的延续,似有水流从屋檐倾泻而下,挑檐青瓦、曲水流觞、格栅光影,这些元素无不显现出中国传统意蕴,透露出深邃的国学文化气息。从下沉庭院绕过圆形庭院的百鸟朝凤灰塑景墙,正对入口门厅的是一方山水庭院,假山、曲水与浓荫彼此辉映,绕过门厅进入布满岭南风情装饰的曲廊,再从第三个院落空间漫步便进入整个社区的中心花园,把各个空间串联缝合起来,就像王维诗中所描绘的“清风拂绿柳,白水映红桃。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空间意境。
文字的传统内涵与现代设计融合也普遍应用在现代中式建筑中。例如位于厦门的大唐世家住宅项目的建筑风格,以一种新式唐风的格调显现典雅隽永的意蕴,深远的出檐,厚重的建筑体量,富有力量,亦显稳重,带有深厚的古风文韵。文人雅士既追求觥筹交错间获得尊荣的认同,亦期冀在与自然、自我的深切交流中寻得生命深处那份难得的宁静与释然[8]。诗书情义、笔歌墨舞,设计以墨舞云卷为源,以墨为引,书写泼墨山水的情境,引居者流连其中,静享由繁入静、怡然自乐的归家体验。其中为人称道的是“墨韵飞舞”的雕塑作品,此作材质选用不锈钢为雕塑主体,黑色石材为底座,以写意用墨技法,将书法魅力与雕塑艺术融为一体,形态飘逸灵动。其主体是一名舞者舞动身姿,身上的裙摆随风飘动,裙摆做镂空处理,上面密密麻麻的镂空汉字将整个裙摆在风中的飘逸形态表现得淋漓尽致,以舞者形态之美,塑造轻舞飞扬的优雅姿态,遇水幻化,恰若笔墨生花,演绎“削简龙文见,临池鸟迹舒”的意境。还有一处也是不锈钢雕塑作品,此作取名“墨韵流转”,整个形态取自书法中的非白效果,只有简单的一笔,却涵盖了落笔、转笔和挥笔的瞬间动作,一气呵成,气势恢宏,与云廊、曲廊、水雾交融,相映成趣。在空间处理上利用屏风增加行进空间的虚实变化,水波潋滟,勾勒出风雅的文化气质。
三、书法景观的材质选择与科技工艺
书法景观的材质选择与表现形式的一体化也是重要的方面,随着现代科技水平的不断进步,书法景观所用材料也更加多样化,如各种石材、木材、玻璃、陶瓷、金属及综合材料等。雕刻工艺、三维塑形等手段不断提升景观质感。景观设计的语言表现形式大致可以分为直接书写、雕刻凸凹、质感对比、综合表现等,借助合理材料的选择,工艺与其书法内容能够协调统一。背景材质的选择是设计之初就要考虑的,了解不同材质的特点尤为重要,比如石料,在雕刻时会各有各的特点,有的石材韧性较强易造成尖锐的棱角,有的石材细密易雕刻精细的纹饰[9];再如金属的使用,不但要考虑其初始效果,还要考虑经过岁月洗礼后其氧化程度所造成影响等。例如信宜文澜府示范区的书法屏风幕墙,其主要内容是荀子的文章节选,书法的形式与山水画结合,采用铜质金属边条制作屏风折扇,屏风主材采用现代玻璃工艺彩绘,这种工艺是先在胶片或特殊纸张上打印,再用工业胶合剂在玻璃上合成,如果是双层玻璃,会将其放在真空夹层里,常与书法和装饰画或传统图纹相结合,书法的形式美与装饰画纹样相映生趣,此材质在达到美观的同时也具有强化防爆等功能。
在多数情况下,书法景观设计的材料是多样的、综合的,用多重的建筑语汇来表达书法内容,提炼建筑的符号特征。仿古建筑中的重檐、门廊、雕刻、华纹等结构形式是书法景观呈现的关键载体和重要环节。例如广州央玺项目,其大门于社区主入口东南角朝东开,上悬牌匾,其书法景观秉承盛唐风格打造,运用专利工艺3D 扫描及打印技术,采用佛教吉祥经文镂空雕刻,寓意着吉祥如意。在生态绿色一体化的建设中,设计师将桥、廊、亭“三合一”融为一体,牌匾、对联、景观墙等书法景观形式在其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串联作用。
智慧景观在现代生态绿色一体化建设中得到快速发展,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和进步,当今科技领域突破场域的限制,以万物互联的方式实现空间的兼容。3D打印技术作为一种便捷的三维成型工具,为书法景观的个性化设计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AR、VR、人工智能等高科技的引入,极大地拓展了书法艺术的展示空间,基于数字化的管理平台和云计算服务,通过数字媒体的终端设备给予人们可视化的形象,拓展了传播媒体的应用空间。书法景观从内容到形式上都可以用数字信息来表现,全息投屏互动展示书法研究资料、历代经典作品、纪实报道等,都可以在多元化的书法景观载体中呈现。三维全景书法景观作为虚拟现实技术,极大地提升了受众的感观体验,并可以在手机终端与观者产生互动为书法景观、绿色生态、建筑规划、文化美育等方面的一体化设计提供支持。
四、生态绿色一体化建设中的书法景观设计彰显地域特色
我们在进行生态建设时,既要尊重客观地域生态环境规律,运用书法景观突显文化特色,又要进一步融入科学的设计理念,将城市文化与当下的设计理念相融合,创作出既富有地域文化特色又体现时下科技工艺水平的作品,通过书法景观彰显出其文化属性。
以当下的审美视角去审视地域文化,从书法景观的内涵中潜移默化地普及美育教育。地域的气候条件和风土人情都会深深影响到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10]。以江苏徐州地区书法景观在生态一体化建设中的应用来说,在气候条件上,徐州地区全年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属暖温带季风性气候,既受东南季风影响,又受西北季风控制,光、热、水配合较好,热量多于华北,光能优于苏南。根据这样的气候特点,在生态绿色一体化的具体实施过程中既要考虑对植物品种的严格筛选,又要考虑建造规则,尤其要选择适应区域性气候条件的绿色植物,使生态系统能够形成完整的闭环。徐州地区多山但山体海拔普遍不是很高,根据这种情况,在立体栽培的过程中既要考虑生态动植物的多样性,又要考虑在区域整体规划中的绿化面积比例关系。从宏观角度看,徐州地区的生态环境规划合理,在此基础上,城乡之间按不同的生产功能划分,既要考虑经济发展,又要保护好人居环境,因此从具体的生态绿色一体化建设项目中,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设计规划项目的建筑形式、行道线路、景观层次等,将书法景观融入生态建设之中,使之浑然一体。从微观层面看,书法景观设计需要从地域文化中汲取营养,内容上依据徐州所拥有的大量历史文化遗产,基于徐州自身的文脉,将两汉文化、兵家文化、美食文化、黄河文化、运河文化、红色文化及历代名人文化等元素结合起来,汉字与这些文化传统的关联密切,从现存的历史文化资料中寻找创作灵感。例如依托“楚韵汉风”的文化底色,依故黄河而建的公园、牌楼、黄楼、护城石堤、“禁碑”等,给受众描绘了一幅故黄河的知识图谱,把历史故事、轶事传说、城市变迁等丰富的文化知识串联起来[11]。近年来,徐州致力于将文化资源转化为城市的竞争优势,努力找寻书法景观与徐州特色文化和生态环境的最佳结合点,如名人文化、本土语言文化、传统表演、民俗礼仪、民间手工艺、生态环境空间等领域,都可以用书法景观的形式语言来表现,这些领域的特色文化作为书法艺术的表现对象,深深扎根于这片土地。各种艺术形式书法景观的规划与布置,可以多方位地深度展现徐州风貌,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并进,为徐州文化建设和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提供新的动力,形成淮海经济区特色发展优势。
生态绿色一体化建设是将设计者对自然的感知与地域人文协调融合的过程,这也包括建筑的文化内涵和美学传统的变化,用建筑周边环境营造人文空间意境。书法景观可以塑造和传递独特的艺术品位与地域文化价值,充满了东方智慧与美学理念,是具有人文气质的演绎和抒发。
总之,生态绿色一体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而书法景观是不可或缺的点睛之笔,反映的是城市文化,也是城市的内核和软实力的综合表现。传统元素在书法景观设计上与生态绿色一体化相辅相成,文化是历史凝结沉淀的产物,与城市发展息息相关,这就要求我们在设计中树立地域文化理念,塑造和传递独特的艺术品位与地域文化价值,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贯彻落实到具体的设计场域[12]。生态绿色一体化将促进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书法景观给城市增添了历史文化气息,共同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生态屏障和文化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