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下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优化策略浅析

2024-05-24吕晶

高考·下 2024年2期
关键词:美术鉴赏高中美术审美能力

吕晶

摘 要:《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美术新课标)中明确了高中美术课堂教学方向:图像识别、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鉴赏作为美术学科的主要学习方式,不仅能够让学生掌握美术作品的鉴赏和审美技巧,还能深化学生对美术知识的理解。本论文就立足于此,分析了美术鉴赏教学的现状情况,结合美术学科特点提出一些有益的教学策略,以提高美术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高中美术;核心素养;美术鉴赏;审美能力

美术学科属于艺术领域中的必修课程,是学校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旨在基于美术学科的特点,通过“以美育人”的方式,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提升其审美创造力,真正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同时,在新课程标准中详细地论述了美术核心素养包括的内容和培养价值,倡导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时,应立足于美术学科的特点,深挖美术学科中的育人价值,为其创造美术观察、美术鉴赏、美术实践、美术创造等活动,使得学生在多样化的学习中获得综合性发展。美术鉴赏作为美术教学中的重要组成,旨在通过丰富多样化的美术鉴赏活动,让学生能够真实地感受到美术作品中蕴含的艺术美,体会作者在美术作品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图。教师不仅仅要重视审美鉴赏教学,还应努力改变传统“一课一练”、单一讲授的鉴赏教学模式,积极推进鉴赏教学模式创新,采取更加适合学生需求的鉴赏方式,熏陶学生的情感,增强学生鉴赏动力,最终形成审美素养。

一、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美术鉴赏教学概述

美术新课程标准视域下,聚焦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积极开展鉴赏教学,已经成为一种必然选择。顾名思义,美术鉴赏就是基于自己的知识和文化素养、感知能力、对生活的体会等,围绕美术作品进行鉴赏,使得其在鉴赏活动中感悟其背后蕴含的文化内涵,并促进审美价值观的形成。可以说,在美术鉴赏中,不再局限于美术知识和美术技能的分析中,而是深挖其背后的艺术魅力,引领学生逐渐走进美术作品中,与作者形成情感共鸣,感悟其中蕴含的艺术情感和内涵,最终促使学生在鉴赏活动中感知美、发现美、创造美,真正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1]。

高中美术新课程标准下,重视美术鉴赏教学,并积极推进美术鉴赏教学的创新与发展,已经成为当前美术教育的主流趋势。一方面,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美术新课程标准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宗旨,旨在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学生的审美判断能力、审美创造力等,使得学生坚定文化自信,主动适应当前的生活,并获得综合性发展。鉴于此,积极开展美术鉴赏教学,可促使学生在美术作品鉴赏中,循序渐进地形成一定的美术修养,全面提升学生的个人魅力和内在修养,以便于其更好地适应当前社会发展;另一方面,有助于促进新课程标准的落地。美术新课程标准下,美术学科教育不再局限于美术理论知识和绘画技能中,而是最大限度地挖掘美术学科中育人价值。因此,积极开展美术鉴赏教学,有效改变了当前美术课堂的教学现状,并促进了美术学科育人价值的发挥,真正落实了美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二、核心素养下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现状

通过走访调研显示,核心素养在美术鉴赏教学中落实效果不甚理想,依然存在诸多问题。具体来说,集中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美术学科地位逐渐弱化。目前,部分高中在开展教育时,依然沿用应试教育观念,以提高升学率作为唯一的追求。在这种教育观念下,学校在开展教育时,常常将教育的重点集中在考试科目中。美术作为一种非考试科目,自然无法引起学校的重视,致使其出现了课时不足、被其他学科所占据等现象。如此,由于美术课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地位功能逐渐降低,也在很大程度上束缚了美术学科的育人地位,

第二,鉴赏教学内容局限在教材中。美术作品的内涵丰富,形式多样,然而,教师只是按照美术教材上的内容进行教学,忽视了鉴赏教学内容的拓展和延伸。在这种情况下,由于美术鉴赏教学内容相对比较狭窄,制约了学生的知识面,不能够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阻碍了学生更好地鉴赏美术作品中的内涵,不利于学生鉴赏素养的发展,根本无法满足新课程标准下的要求[2]。

第三,美术鉴赏教学手段单一。根据新课程标准下的要求,高中美术教师不仅仅要重视鉴赏教学,还应结合教学需求,依据鉴赏作品的内容采取相适应的鉴赏形式,这样学生才能够在鉴赏指导中获得成长与启发。但在教学实践中,受到传统美术鉴赏教学理念的制约,致使当前美术鉴赏教学手段相对比较单一,教师仅仅是向学生灌输一些简单的鉴赏方法和技能,忽视了美术作品内在情感的鉴赏与分析;另外,当前高中美术鉴赏教学忽视了美术鉴赏教学手段的更新。在这种单一且滞后的美术鉴赏教学模式下,致使学生的美术鉴赏学习效果不佳,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三、核心素养下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优化策略

(一)依据美术作品的内涵,拟定多元化鉴赏教学方案

美术作品形式多样,内容包罗万象,作者创作的思路和角度也各不相同。对此,教师在鉴赏教学时,应充分地分析美术作品的内涵,选择适合学生的鉴赏方法,科学、合理选择鉴赏教学内容,以更好地满足鉴赏教学需求。具体来说,在选择美术鉴赏教学内容时,应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努力:一方面,基于美术教材的结构,结合美术学科的特色和教育价值,指向“立德树人、以美育人”的要求,对现行美术教材内容进行全方位的解读,并结合教学需求,科学选择鉴赏教学内容。教师依据美术作品的特点,适当地给予点拨,并融入一些作者的信息和创作背景知识,彻底打开学生的美术鉴賞视野,使得学生在广泛的鉴赏内容中获得提升与发展;另一方面,教师在选择鉴赏内容时,还应选择一些经典的作品。如《清明上河图》《富春山居图》《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都是非常经典的、具备鉴赏价值的作品。针对这些典型的美术作品,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鉴赏时,必须站在全局的角度上,对整个美术作品的内容、所传递的情感进行全面、深层次的剖析。在具体的鉴赏教学中,这些经典的美术作品虽然不属于美术教材上的内容,但却与美术教材内容相辅相成,可在相互配合中逐渐提升自身的审美鉴赏素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育人任务。

(二)信息技术辅助,强化美术鉴赏教学效果

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人类已经全面进入大数据时代,信息技术已经在各个行业中崭露头角。在教育行业中,科学渗透信息技术,可有效改变教学资源匮乏的现状,增强教学互动性和直观性,拓展教育的维度和广度,强化鉴赏效果。对此,教师也应发挥信息技术在美术鉴赏中的积极作用,为学生呈现不同风格的艺术作品,使得学生在广泛的鉴赏中,领会不同风格的艺术作品;还可利用信息技术这一工具,激发学生的美术鉴赏积极性,以便于学生在主动鉴赏的过程中,取得进步与发展[3]。例如,在“感受中国古代恢宏的雕塑群——中国古代陵墓雕塑和宗教雕塑”的鉴赏教学中,为了提升学生的鉴赏教学效果,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就借助了信息技术这一工具,重点展示中国古代雕塑群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让学生能够感受当时的雕刻技艺和雕刻特点。接着,教师又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呈现出了相关的艺术作品,使得学生在艺术特点分析中,对我国古代雕塑建筑形成全面、深刻的鉴赏。

(三)补充背景知识,提升作品鉴赏效果

美术作品极具时代性,是时代背景、时代文化、作者内心情感的综合性反映。同时,美术作品具备一定的抽象性,而高中生的知识和鉴赏能力有限,单纯依据教材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鉴赏,比较难以真正理解作品的特点和内涵。对此,教师在指导学生鉴赏学习时,即可立足于美术作品的背景知识,对其进行补充和完善,使得学生在了解美术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美术作者的生平经历中,对美术作品形成深刻的感知,提升美术鉴赏教学的效果。例如,在引领学生对“清明上河图”进行鉴赏的过程中,由于其属于中国传统绘画内容,存在极强的历史文化性。因此,为了提升学生的鉴赏学习效果,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鉴赏时,就紧紧围绕这一美术作品,针对其创作的历史背景、作者生活时代,以及相关的文化进行了补充。如此,学生在特定历史背景和文化的基础上,对美术作品中的内容形成了深刻的理解,能够深刻体会到美术作品中蕴含的思想情感,真正实现美术作品的深层次鉴赏。

(四)创设情境,辅助学生理解作品

核心素养下,美术鉴赏活动不单单是学习作品中的构图、色彩和作画技巧,更重要的是理解美术作品中的寓意、内涵和作者意图等内容,感悟其中蕴含的情感,促使学生在美术作品深度鉴赏中,获得综合性发展。而要达到这一目标,美术教师在引领学生进行鉴赏时,就紧紧围绕需要鉴赏的美术作品,为学生创设鉴赏情境,使得学生在情境引领下,逐渐走进美术作品鉴赏中[4]。例如,在“环境艺术设计”相关内容教学中,在引领学生对建筑进行鉴赏时,就先借助信息技术,将苏州新博物馆、喜马拉雅中心、广州歌剧院继续直观地展示出来。同时,基于鉴赏的内容,为学生设计问题:这是什么建筑?在哪个城市建造?其设计理念是什么?这些建筑是如何与传统文化完美结合起来的?如此,通过一系列的问题,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使得学生在问题情境的引领下,边观看边思考,最终实现深度探究,并在鉴赏中提升自身的审美鉴赏素养。

(五)互动鉴赏,分享鉴赏观点

核心素养下,教师应努力转变单一讲授的教学模式,而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领学生经历自主思考、合作交流等过程开展学习。在美术鉴赏教学中亦不例外,为了提升审美鉴赏学习的效果,教师在开展鉴赏教学时,还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结合美术鉴赏教学的内容,为学生设计鉴赏学习主题,使得学生在鉴赏主题的引领下,开展互动鉴赏活动,让学生的观点在鉴赏中互相地碰撞和交流,互相借鉴和学习,逐步地深入理解美术作品内涵。例如,在“中国近现代美术”的鉴赏教学中,教师就先为学生展示了“屏开金孔雀”“寿桃图”“灵岩河一角”,引领学生进行观看。在此基础上,教师又结合鉴赏作品内容,为学生设计了互动鉴赏的引导性问题:作品中主要描述了哪些内容?这些作品给人什么样的感受?在作品中主要运用了哪些美术语言?之后,使得学生在奖赏性问题的引领下,进行思考、互动和交流,最终在相互分享、相互交流中,拓宽了视野,了解了美术作品的内涵和外延,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建设效果。

(六)联系实际生活,升华鉴赏学习效果

罗克韦尔·肯特(1882-1971生于美国纽约塔里敦美国艺术家罗克韦尔·肯特是一位来自美国的画家)曾经明确提出:艺术的最高目的,就是使人们更懂得生活,更加热爱生活。以往,教师在开展美术鉴赏教学时,常常局限于美术教材中,而这些内容基本上都是中外名画、建筑、雕塑等,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差甚远。在这种情况下,致使学生的美术鉴赏效果不佳,甚至还会导致学生产生厌烦的情绪。鉴于此,为了真正提升学生的美术鉴赏学习效果,教师在开展鉴赏教学时,还应立足于美术学科与实际生活的内在联系,优化鉴赏教学模式,使得学生在生活化鉴赏学习中获得成长与发展。例如,在“中西古典园林”的美术鉴赏学习中,由于部分学生根本没有去过园林中,对中国和西方的园林都不甚了解,根本无法开展深度鉴赏。鉴于此,教师在开展鉴赏教学时,就采用了联系生活的教学模式,从学生熟悉的公园出发,让学生通过实地考察,观察公园的布局、建筑特色、雕塑样式,更好地理解美术作品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深入理解美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内涵,体会艺术的表现形式。

(七)实施体验式教学,提升学生的鉴赏素养

美术核心素养下,为了引领学生真正读懂美术作品、了解美术作品,感悟其中蕴含的魅力,教师可以结合美术作品的意境,开展体验式教学活动,引领学生走入作者营造的意境,感悟作者的美术造诣,并从中获得强烈的感悟,完成美术作品的深度鉴赏。以“中国传统雕塑”相关内容教学为例,为了提升学生的鉴赏学习效果,教师就为学生准备了橡皮泥、刻刀等雕塑工具。接着,又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这一工具,为学生展示了龙门石窟、秦始皇兵马俑、宗教雕塑等图片,引领学生进行观看和欣赏。之后,教师又搜集了与其相关的资源,使其作为学生进行美术鉴赏的重要资源。最后,又引领学生开展实践,使得学生在仿照作品进行雕塑的真实体验中,领悟其魅力,加深美术作品的理解,落实核心素养下的鉴赏教学要求[5]。

结束语

总之,鉴赏活动是学生走进美术作品,感悟美术作品的艺术特色,深入理解美术作品内涵与外延的有效方法。对此,教师开展美术鉴赏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已经成为当前教学的重中之重。高中美术教师唯有立足于当前美术鉴赏教学的现状,并结合美术作品的内涵和特点,创新鉴赏形式和内容,丰富鉴赏活动资源,帮助学生加深对美术作品的理解,并从中获得审美能力的提升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張晓鹏.高中美术鉴赏课堂高效教学策略[J].中小学班主任,2023(10):49-51.

[2]赖桃英.激趣创新 拓展:高中美术鉴赏课教学方法与实践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3(4):205-207.

[3]王华玲.核心素养引领下的高中美术鉴赏教学探讨[J].当代家庭教育,2023(8):108-110.

[4]唐稀.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策略探究[J].智力,2023(9):17-20.

[5]曾云.新课改下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的思考与实践[J].高考,2023(7):163-165.

猜你喜欢

美术鉴赏高中美术审美能力
高中美术鉴赏课中的师生互动的探究
中国现当代绘画鉴赏对高中生读图能力的培养
高校通识课程《美术鉴赏》双语教学实践与研究
新课改后的高中美术教学反思
如何在高中美术课程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谈高中美术鉴赏教育中审美价值的研究
民间剪纸在高中美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职业中学美术鉴赏课教学探微
艺术体操教学中提高审美能力的途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