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1+X 证书制度的高职院校智能制造专业群书证融通实践路径研究

2024-05-24王晖

四川劳动保障 2024年3期
关键词:书证融通双师

文/王晖

拓展创新智能制造专业群书证融通实践路径,突破1+X 证书制度实施关键节点,对提高高职院校智能制造专业毕业生就业和创业质量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1+X 证书制度,即“学历证书+ 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强调学生在完成学业的过程中,取得毕业证书的同时获得多项技能证书,对于提升学生就业能力,拓宽学生职业素养有着重要作用。

1+X 证书制度实施的关键点是书证融通,青岛职业技术学院积极参与“1+X”试点工作,拓展创新智能制造专业群书证融通实践路径,在职业技能标准融入课程体系,把制造技术规范纳入教学内容,创新书证融通考核和评价体系,畅通各类学分的认定、积累和置换通道,取得不错的成绩。这些成绩的取得,与创新政行校企协同育人机制、打造高质量高水平“双师型”教师队伍、“厂校合一”优化实训资源、构建书证融通课程体系等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高职院校应积极采取措施畅通书证融通优化的实践路径。

创新政行校企协同育人机制

单一主体的校内教育模式很难实现专业链与就业链衔接,培养的人才难以满足社会需求。为确保培养人才适应智能化时代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要求,有必要探索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政行校企合作机制。创新政行校企协同育人机制,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个理念”。校方秉承合作共赢的理念,与协作单位共育人、共担责、共享成果,实现合作主体单位的互利互惠、共同发展。

“两大机制”。一是推进资源共享机制。政府的政策扶持、项目带动、行业的前沿信息、企业的实训实习场所,可以弥补学校人才培养、教师队伍建设方面的资源不足;学校的优势资源在于人才和科研,可用于弥补协同单位的智力短板,实现优势资源互融互补。二是推进运行保障机制。学校与合作企业共建实训场所,与地方智能制造研究院共建试点院校,与分管政府部门筹建智能制造发展研究院;推行理事会管理制度,协同各单位派人担任理事委员,搭建有利于推进政行校企协同育人机制的合作平台,为政行校企高效协同运营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

“三个共同”。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邀请协同单位专家参与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确保人才培养目标与用人岗位需求匹配。共同组建队伍,与合作企业组建名师指导团队,与科研研究所组建科研创新团队,积极承接政府科研攻关项目。共同参与应用型人才质量评价,应邀协同单位指导老师对毕业生专业能力进行综合评定,做好毕业生就业情况的跟踪调查,密切关注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培养质量的评价反馈,提高人才培养校评与社评的对接质量。

培养目标。完善的政行校企协同育人机制,最终要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由“知识为中心”向“能力为中心”的转移,打破人才培养的壁垒制约,推进产教的深度融合,促进高职院校人才供给端与企业用人需求端的对接。以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为例,应重点解决在校生实操能力不强、协同单位积极性不高、持续合作意愿不高、合作内容零碎化、运行机制不健全、传统教学模式开放性和协作性不强等瓶颈问题。

打造高质量高水平“双师型”教师队伍

打造高质量高水平“双师型”教师队伍是优化高职院校智能制造专业群书证融通实践路径的关键。“双师型”教师队伍除了要求教师队伍具备“双师”素质外,还要应邀请企业的技术专家、人才担任指导教师。

“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内涵主要有两方面,一是由高职专任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组成,二是专任教师应兼备“双师”素质。而高质量高水平则指教师在本行业领域具有权威性和影响力。因此,打造高质量高水平“双师型”教师队伍,要以高质量专业群建设为基础,以高标准高规格要求为引领,以校企合作培养为平台,努力建设适合高职院校智能制造专业群书证融通实践的“四支”高水平教师队伍。

以高质量专业群建设为基础。高职院校要整合智能制造专业资源,优化师资结构升级,组建高水平产学研教学团队,发挥好专业群高质量育才的集聚效应。

以高标准高规格要求为引领。高职院校要重视“双师型”教师队伍标准建设,积极开展高标准高规格的研究工作,结合科研、市场等实践探索,制定高水准且同行认可的能力标准,确保“双师型”教师目标明确、有章可循。

以校企合作培养为平台。高质量高水平“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单纯依靠学校的力量远远不够,还需要学校主动与智造行业龙头企业合作。要利用好企业的优势资源,邀请技艺精湛的专业技师指导教师发展。要以企业产品项目攻关为纽带,让学校教师参与解决企业生产管理问题,在技术攻关中提升自身的技术技能水平。

此外,建设适合高职院校智能制造专业群书证融通实践的“四支”高水平教师队伍是指建设一支具有同行业影响力、国际权威、智造行业专业引领的师资队伍,一支教学能力强、能改进产品工艺和攻克智造领域技术难题的骨干师资队伍,一支承载产品研发、技艺传承、工艺开发、具有绝活的技术技能队伍,一支能进企业带徒、能进学校授课的高水平兼职教师队伍。

“厂校合一”优化实训资源

优化实训资源,推进“厂校合一”实训基地建设,优化实践技能训练条件,是确保1+X 证书制度下书证融通教学体系有效运行的重要保障。

依托校内实训基地打造“校中厂”,要加快智造工程实景场地引入。深度推进校企合作,实现设备、技术、管理等资源的共享,推进教学实操与项目生产的无缝衔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

规范“校中厂”校企合作管理,协同合作单位研讨人才培养方案,优化就业需求与人才培养、人才培养与课程建设之间的关系。深度开展校企合作,实现“课堂即车间、车间即课堂”的一体化建设,校企共同完成教学和生产任务,共同承担项目设计和产品智造,构建融合教学体系。

体现“五合一”办学特色。学生是实践的主体,在整合优化实训资源的基础上,设立奖学金制度调动学生参与企业委托项目建设的积极性。以项目建设为把手,将生产搬到课堂,让学生在校内就能体验未来工作的氛围,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生产的紧密结合。大胆改革创新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手段,确保师资、教材和课程匹配校企合作办学要求,并最终体现“师生与企业员工身份合一,学院课堂与生产现场合一,教学内容与生产任务合一,职业能力培养与岗位要求合一,教学评价与完成生产任务质量合一”的“五合一”办学特色。

构建书证融通课程体系

书证融通模式探索是1+X 证书制度高质量实施的关键和核心。高职院校在探索书证融通路径上,要确保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与职业教育教学标准相互对接,做到证书培训与课程教学内容相互融合,确保证书培训与学历教育同步,证书技能考核与学历教育课程考核同步,做到学历证书与技能等级证书成果互认。

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与职业教育教学标准相互对接。不同学年的职业教育应该对接不同等级的职业技能,确保人才培养与教学目标的一致性,体现高职教学的实效性。

证书培训与课程教学内容相互融合。证书培训不能独立于高职教育教学课程体系,应作为学历教育人才培养方案的一部分。专业课程要融合技能证书培训内容,未涉及内容通过实训模块进行补充和强化。

证书培训与学历教育同步。证书培训与学历教育实现有机融合,工作安排可同步进行,统筹安排师资、实训场所、教学内容等资源,达成证书培训与职业教育的一体化模式。

证书技能考核与学历教育课程考核同步。当一体化模式达成,二者的考核考试工作可同步进行。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与职业教育教学标准相互对接,证书培训与课程教学内容相互融合,证书培训与学历教育统筹同步进行,为实现证书考核与学历考核同步奠定基础。

学历证书与技能等级证书成果互认。学生取得学历可抵消证书等级考试中相应的内容,学生取得技能等级证书可兑换适当比例的教育学分,减免选修课。这样的互认互换,有利于对接学分银行创新长效评价机制。

在智能制造专业群“1+X”试点工作开展中,探索书证融通的实践路径,是顺应时代发展、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建设现代化教育强国的需要。这将有助于学历教育对接科技发展前沿、对口生产服务一线岗位,弥补学历教育灵活性和适应性不足的问题,有助于弥补“1”和“X”的关系,实现人才培养的多元化和个性化,对推动高职院校培养复合型技能人才意义深远。

猜你喜欢

书证融通双师
我国书证提出命令制度构造的反思与调整*
建筑室内设计专业双师培养授课实践探讨
林秀娟 茶业“双师”
小学科学“双师课堂”中双师角色功能定位研究
《汉语大词典·火部》书证断句献疑
包罗融通的艺术探索家
论教读与学写的生活化融通
融通生物借直销上市?
圆满融通品佳境,《思泉鼎竹》意浓浓
依托附属医院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