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馔千年2》:中华传统美食文化的叙事创新

2024-05-24王媛媛

武汉广播影视 2024年3期
关键词:美食历史文化

王媛媛

2022年10月28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重点打造的大型美食类文化综艺节目《一馔千年》第一季正式播出,第一季播出后全网各平台累计登陆热搜热榜34个,微博平台累计登陆23个,相关话题阅读量总计达5.9亿,全网触达用户达9.3亿,成为了继《国家宝藏》《朗读者》《故事里的中国》后,央视打造的又一“现象级”文化类综艺节目。2023年8月11日,《一馔千年2》开播,节目走出演播厅,把舞台从第一季的“小剧场”搬到了中华大地的“大舞台”,以“接单”的形式,为各地量身“定制”历史美馔,通过打造“美食+文旅”名片,将历史与文化、美食与生活融合在节目中细细讲述。

一、叙事思维:多维融合提升节目文化价值

从古至今,美食对于中国人来说,从来都不是简单的食材堆砌,美食中还包含了创造之美、烹饪之美、情感之美、传承之美。

1.传承优秀传统美食,再现多重文化空间

《一馔千年2》延续第一季讲故事“历史+故事+技术”的思维脉络,深入挖掘传统美食背后的历史背景、制作技艺。在“馔家族”的讲述下,通过“论馔、庖馔、品馔、演馔”来展现中华传统美食,用具有代入感的形式让观众直观了解相关美食的历史、烹调等知识,观赏性更强。与第一季节目不同的点在于,第二季增加了文化“表现”的空间,在保留“论馔、庖馔、品馔”基础上更强调“寻馔”。在“寻馔”过程中,历史溯源、食材选择、菜品制作等环节都是在现实场景中进行的,在这些场景中,节目组带领观众体验了不同地方的历史风情、文化底蕴和美丽风景。

在首期节目中,节目组到达苏州吴江,探索历史典籍中令陆游、苏轼、唐伯虎等文人墨客念念不忘的“东南佳味”——金齑玉脍。在探索“金齑玉脍”的过程中,节目带领观众体会了《思吴江歌》背后蕴藏着西晋文学家张翰的“莼鲈之思”,看到了历史人物的人生抉择和与之相关的历史切片。超越节目本身立足的美食文化空间,多层次地展现“美食+”的历史文化背景,创新地升级了节目的内容定位和表达策略,在竞争日益激烈的文化类综艺节目市场中提升了辨识度和竞争力。

2.增强“再现”话语实践,提升节目文化内涵

美食不只是拼凑起来的味道,它带给人的不仅是身体感官层面的味觉体验,还有心理层面的生命体验,乃至文化层面的记忆传承[1]。在“寻”味的过程中,“馔家族”带着观众一起,通过演绎和寻觅的方式与古人进行“跨时空交流”,复原古籍美馔,与历史进行亲切邂逅。

在第二期探索“曾侯乙蒸牛肉”节目中,让观众不可思议的是此“曾侯乙”居然就是彼“曾侯乙”,制造出音响美丽乐器的曾侯乙居然也爱好美食,而且制造出了同样美味的曾侯乙蒸牛肉,以“曾侯乙蒸牛肉”为引,链接起历史、文化、美食、人文等诸多元素,让观者能站在更为宏大的视角审视“一馔”的前世今生。“馔家族”成员、合伙人以及嘉宾在寻馔过程中,不断引经据典,向观众科普美食、历史相关知识,让这些历史书以外的“秘史”也成为了节目探索的重要内容,节目虽然重在讲“美食”,但从没有止步于讲美食。

可贵的是,节目不仅还原古籍美馔,讲述历史文化,还试图创新菜品。在探寻“金齑玉脍”过程中,节目组以“金齑玉脍+”的概念和十二道鱼相结合,制作了全新菜品——十二月令鲈鱼盲盒。《一馔千年2》将古籍中的美馔送入人们的口中,将古籍中历史文化再现于观众眼前,让古籍中人们在“眼观、心记、耳听”之外,又多了“味尝”这个了解历史文化的渠道。

二、叙事模式:“演绎”创新带动观众寻觅传统美食

《一馔千年》第二季打破原有思维方式,转变话语形式,不再把演绎空间局限于演播厅,而是将其搬到了中华大地的“大舞台”。

1.场景再造延伸内容议题范围

一档节目的物理叙事空间,会因场景元素的不同产生不同的效果,直接影响节目的初步观感和模式看点。《一馔千年》第一季的叙事空间主要以餐桌为中心,勾连着“厨房”、“演馔剧场”等多个活动场景,节目可以根据不同内容切换“剧场”空间,观众跟着镜头了解美食知识,品味美食文化。

就第二季来看,节目“复原古籍美馔”的整体模式没有变,但叙事空间不再局限于单个固定的舞台,叙事场景由“一馔千年”餐厅变为“流动的总台饕餮号+广阔的户外空间”,叙事场景的变化很大程度上增加了节目的可观赏性,延展了内容议题的设置范围。

相比演播室,新一季节目中的野生的“户外空间”让观众更想参与其中。在户外镜头中,苏州吴江的生动与美好被无限激活,幽雅水云乡的航拍美景、吴侬软语的人文风貌,给人以沉浸式的“云旅游”体验感。这种诗情画意的观览模式无疑将“馔家族”角色转化成了观众的“眼睛”,带领观众真切感受青山绿水,体验到不同地区的特色风土人情,让节目成为了介绍中国大好河山的一张亮丽名片。节目播出后,很多观众自发或组队到节目拍摄地吴江、随州、新疆等地旅游,很大程度上带动了当地旅游事业的发展,同时也进一步推动了文旅产业融合发展进程。

此外,不同于寻常的美食类节目,《一馔千年2》还以深厚的中华历史文化作为基底,在复刻中华美食的过程中,让更多“一带一路”上的海外友人看到中国、了解中国、爱上中国,从美食文化中透视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节目组邀请了来自海外的创意厨师,用第三人视角发掘中华美食的魅力,让海外嘉宾在参与式体验的过程中震惊于中国的变化与发展。比如:当任鲁豫介绍中国农作物产量时,来自法国的旅中大厨安闹闹发出“中国第一”的由衷赞美。在“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之际,《一馔千年2》架起了“一带一路”国家文化沟通的桥梁,为民间文化沟通构建畅通渠道,让文化国际传播不止于“手拉手”,更体现出“心连心”。

2.模式再造提升受众观看体验

看似简单地把叙事场景从室内搬到户外,实质是节目整个逻辑重组、意题重置、气质重塑,同时场景的变化也推动了节目模式的转型升级。随着《国家宝藏》节目中“文化+戏剧小品”重现传统文化场景的模式走红,近年来国内综艺节目大多采用这种模式来演绎“历史场景”,同质化现象比较严重。虽说“再现”能让观众身临其境“感受”文化、“理解”文化,但这种方式目前在观众脑海中已经形成思维定势,重复较多,效果微弱。在这种情况下,文化类综艺节目亟需转变内容逻辑,增强节目文化触达效果。

第一季节目的形式集中体现为“论馔、庖馔、品馔、演馔”,而第二季不仅在此基础上增加了“寻馔”,还把“演馔”环节弱化成了“品馔”中的一部分,在原有基础上增加了音乐展演的形式,邀请明星和网红达人入驻节目,以“文化+戏剧+音乐展演”的模式综合呈现“美馔”背后蕴含的传统文化,让节目的记忆点大幅度增加,在同质化的文化类综艺节目中杀出重围。例如,在随州的品馔会上,曾侯乙编钟乐团的乐手和林晓峰共同带来了一曲《随韵》、任鲁豫与曾黎朗诵了《楚辞·九歌·东皇太一》,其中有一句“蕙肴蒸兮兰藉”,描述的便是当晚品馔会的主角——曾侯乙蒸牛肉。这里的演绎不再是呈现传统文化唯一的表现形式,更多是对传统美食文化背景的呈现起辅助作用。

其次,第二季中“寻馔”也带出了多条支线任务,且具有较强的随机性和互动性,有效地增加了节目的互动感和悬念感。“馔家族”一路带着任务,打卡城市美食地标,在历史人文风貌中逐步探索与古馔相关的线索,每一步都具备不可预见性,处处有惊喜。比如首期节目中,“馔家族”成员来到江苏吴江,在探索《齐民要术》中的名菜“金齑玉脍”时,除了主线任务之外,节目还设置了“馔家族”成员与合伙人品十二月令鱼鲜、分队找食材佐料等支线任务。在探索美食的过程中,除了品尝大量美馔带来的幸福感,节目的趣味性和知识性也得以有效提升。

从节目创作的角度来说,这样的模式升级也有其内在逻辑。第一季更多在于让观众完成了对古籍美馔有初步认知,了解到复原美馔具备可行性。而第二季不再停留在古籍资料和历史演绎上,以“深入实践、复刻美食、传播文化”的逻辑去进行更深入地探索。由此看来,节目从“演”到“寻”的改变,是顺应叙事场景变化的调整,也是节目创作升级的应有之义。

3.策略再造带动节目收视赋能

《一馔千年2》能够引发广泛关注,除了节目本身的优质内容外,其融合传播路径也是其引起关注的重要一点。除了常规的社交媒体平台全媒体矩阵的传播策略以外,线下的观众互动与打卡也成为了节目宣发版块不可忽略的一道风景线。早在节目录制的过程中,《一馔千年2》就已经吸引了无数观众的目光。在首期节目到达苏州吴江时,“总台饕餮号”门口的车头画框变身成了热门打卡位置,不仅有现场的嘉宾和媒体,更有无数市民与苏州湾广场的工作人员纷纷打卡。在节目“走出去”的过程中,一辆“总台饕餮号”成了节目打卡各地留下的标志性符号,与各个地方的风土人情、标志建筑、自然风光已经融为一体。“线上+线下”传播矩阵的有机结合,协调带动了节目的宣发效应,提升了收视率。

与此同时,作为一档文化创新类综艺节目,《一馔千年》并没有止步于探索和解读美食文化,在做好节目的同时,节目组还不断挖掘创意设计灵感,打造承载中华美食的文化故事以及开发传承中华文化的文创产品,也成为发扬传统文化的重要表现手段。如节目组全力打造的小小“饕餮号”总台文创玩具,一经推出就受到了网友的热烈追捧。文创产品不仅成为了《一馔千年》节目的象征符,也成为了拓展中华传统美食文化的载体,既凝聚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又具有活泼时尚的现代化元素,将厚重的传统历史融入了现代生活,完美地承载了节目制作希望以“温故知新”的方式,通过年轻人喜欢的、活泼时尚的新形象传承五千年的历史厚重文化宝藏的初衷。

此外,在节目播出的同时,央视文艺中心与央视新闻中心还联合推出了衍生节目《一县一馔》,在原有“接单”的基础上,为全国百县千村打造地域特色美食,助力乡村振兴,使得节目的经济效能与社会价值再一次得以提升。

三、叙事价值:强化认同共筑中华文化形象

在文化类综艺节目进入2.0时代后,以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为主题的文化类综艺节目掀起了新的热潮。从主题和价值基调上看,目前国内文化类综艺节目在创作上基本上都紧紧结合了民族文化复兴和传统文化传承的语境[2]。《一馔千年2》也同样如此,值得关注的是,节目在传播中国文化、展现中国形象方面起到了好的示范。

1.传承传统文化,增强具体可感的家国认同

当个体步入人生某一阶段时,他(她)往往通过记忆来建构起自己一生的历史,这可以从各种回忆录、人物自传中予以考察。对于一个民族或国家而言,国民的集体记忆来源其历史和文化,并由此形成个体的身份认同与群体认同[3]。詹姆斯·凯瑞曾在传播仪式观中指出,传播不仅可以完成意义的建构,同时作为一种象征现实的建构,它还可以代表、维持、适应和分享一个社会共同的信仰,从而促成和实施社会变革[4]。由此可以看出,社会认同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

寻馔,寻的是美食背后的文化传承,找的是文化自信。通过对“美馔”背后的历史进行追溯、重新演绎,实现与历史对话,从而激活深藏于观众心底的民族情怀与文化记忆,并通过文化记忆唤起文化共同体的价值认同[5]。无论是张翰朝思暮想的吴江美食,还是《东京梦华录》中“王楼山洞梅花包子”,这些美食背后蕴含的是古人对生活的期待,包括思乡之情、和谐愿景、快乐生活方式等,这些情感凝聚而成的民族情怀也同样是当下中国人所共有的家国情怀。

由此,“一馔千年”的题中之义才逐渐凸显——无论距离相隔多远、历时多久,人们越发牵挂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记忆与灵魂归依的故土,对民族和国家的强烈认同感始终根植在每个中国人的情感中[6]。这一点还体现在节目第一季邀请了台北故宫博物院文创店餐厅主理何春寰,第二季邀请了香港主持人欧阳应霁,这个小构思不仅与古人向往的“回家”相呼应,更体现了当下台胞对于“归家”的期盼,国人对于祖国统一的渴望。不论是对美食文化的追寻,还是对于家国认同的塑造,节目全程贯彻追寻美食文化,展现美食故事,解读美食背后的历史,在节目串联起的共同文化谱系中,让观众对传统文化有了更清晰的审视,也为新时代的文化自信打下了更坚固的基石。

2.打破刻板印象,构建立体开放的中华形象

饮食立于礼。礼者,天地之序也。宴饮是礼仪,是外交,是文化。在这里,“食”并不是本意,食变身为媒介,成为了不同地区、不同国家之间的交流平台。事实上,美食是全球共通的文化符号,借由具有相同感知的不同味蕾,节目以对比的视角邀请中外民间美食达人,将中华美食文化推向全球,也将“舶来”美食向国人推介。比如,节目从新疆广泛种植的番茄、土豆展开介绍,分别讲述这两种当下再日常不过的蔬菜当年如何沿着丝绸之路漂洋过海来到中国,以至于中国已成为目前种植番茄、土豆产量最高的国家。在“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之际,为民间文化沟通构建畅通渠道。

此外,通过对美食文化的艺术表达,打开了中国传统文化国际传播的新窗口,满足了海外观众的文化期待和情感期待,同时打破了海外观众对于中国的刻板印象。节目组邀请来自海外的创意厨师,用外国人的视角去发掘中华美食的魅力所在,让海外嘉宾在参与式体验的过程中亲口品尝中国美食,亲身讲述中国故事、展现中国形象。

从某种意义而言,节目对于民族文化的传播和普及,不仅促进了各民族文化广泛交流交融,也为世界各国观众带来了深刻的感动和启发,既展示了中国文化的魅力,又为促进全球文化多样性的共享与理解作出了积极贡献。

结语

如果说《一馔千年》第一季打开古籍品美食,是从传统文化中寻找灵感,吸取艺术养分,重在重现;那么第二季是为地方量身定做新的美食名片,是一次“文旅”与“文艺”的完美结合,重在巧思和实践。在探索古馔的基础上,有了开拓和创新,制作过程、味道都更符合当下观众的收视习惯。文以载道,志行千里。《一馔千年2》不仅以创新形式为节目赋予了全新的内涵与表现形态,更通过在历史中寻味珍馐美馔的方式,实现了历史与文化、美食与生活的巧妙勾连,找到一种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路径,为同类节目的创新发展提供了一个可以借鉴的有效范本。

猜你喜欢

美食历史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谁远谁近?
美食
新历史
美食都被玩坏了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
美食的诱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