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着最诗意的江南春色
2024-05-22Fiorelady
Fiorelady
朱自清曾在《扬州的夏日》一文里说,扬州自隋炀帝以来,就是文人墨客所称道的地方,尤其对于没去过扬州而念过些唐诗的人,“在他心里,扬州真像蜃楼海市一般美丽;他若念过《扬州画舫录》一类书,那更了不得了”。
儿时,对扬州的印象是五亭桥、白塔,还有好吃的三丁包;长大后,再次前往世界美食之都,开启扬州的人文美食之旅,心中又别有一番滋味。
09:00—12:00 世界文化遗产:瘦西湖
乾隆元年,钱塘诗人汪沆慕名来到扬州,饱览了这里的美景后,将其与家乡的西湖作比较,赋诗道:“垂杨不断接残芜,雁齿虹桥俨画图。也是销金一锅子,故应唤作瘦西湖。”如今,诗里的“瘦西湖”成了扬州风景排行榜第一的景点。
瘦西湖,唐代时还没有这个名字,它原是唐罗城、宋大城的护城河遗迹。直到明清年间,才渐渐发展成如今“两岸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的景象。许多富甲天下的盐业巨子,纷纷在沿河两岸重金聘请造园名家擘画经营,构筑水上园林,于是此地有了“园林之盛,甲于天下”之誉。几百年间,结合造园艺术的特点,瘦西湖因地制宜地建造了很多风景建筑,既有天然景色,又有别具一格的扬州园林,让这里成为江南城市中独一无二的风景线。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瘦西湖的景点非常多,其中,二十四桥因杜牧的《寄扬州韩绰判官》而闻名,也是所有景点中最具故事性的一处。相传,隋炀帝沿京杭大运河南下至扬州,在某座桥上赏乐看舞。良辰美景,隋炀帝高兴不已,随即以自己钦点的二十四位舞女数量为桥赐名,“二十四桥”由此得来。现在位于瘦西湖中部的单孔拱桥是重新修建的,它有着汉白玉栏杆,桥长24 米,宽2.4 米,栏柱24 根,台级24 层,每一个细节都与二十四对应。
扬州瘦西湖中最富有特色的标志性建筑“五亭桥”,是仿北京北海的五龙亭和十七孔桥而建。中秋之夜,十五个桥洞,洞洞相通,洞洞衔月,为扬州赢得了“月亮城”的美誉。桥梁专家茅以升对它的评价是:中国最古老的桥是赵州桥,最壮美的桥是卢沟桥,最具艺术美的桥就是扬州的五亭桥。
白塔,始建于清乾隆前期,重修于乾隆四十九年。在扬州民间,“一夜造塔”的传说广为流传。相传当年乾隆皇帝南巡时,感慨五亭桥畔的景色很像北京北海的“琼岛春荫”,只可惜少了一座塔,盐商为博帝心,连夜用盐包堆砌而成。皇帝走后,盐商怕犯欺君之罪,花万金购买北京白塔的图纸建造了这座白塔。
钓鱼台又名吹台,是中国园林“框景”艺术的代表作品,和拙政园里的借景手法有点异曲同工。有个神奇的角度,可以从北边的圆洞中看到五亭桥横卧波光之中,而南边的椭圆形洞中正好可以看到巍巍白塔,一横一卧,堪称天地绝色。
12:00—13:00 扬州早茶界的天花板:怡园
来瘦西湖一带,一路会经过扬州市的地标文昌阁、三岔路口的古迹四望亭,这样古色古香的环境,是享用早茶的绝配。走进二楼大厅,有种上世纪80 年代老国营商场的感觉,每桌一壶的热水瓶,游走各个餐桌的流动餐车,还有那熟悉的一个个叠起的蒸笼,无不令人食欲大起。
大煮干丝和韭香鳝肚是扬州早茶的一大特色。干丝分为两种,烫干丝和大煮干丝。和冷菜的烫干丝不一样,大煮干丝属于热菜,里面的配料也比较丰富,在不同季节会更换配菜。韭香鳝肚是淮扬菜里的经典菜色,鳝肚很嫩,搭配韭菜的香味,很是下饭。
三丁包是扬州早茶中最经典的菜品,并且全国也只有扬州才能吃到最地道的口味。所谓“三丁”,即鸡丁、肉丁、笋丁。掰开包子皮后,可以看到满满的馅料,刚出锅略烫口的三丁包最香,仿佛所有的鲜味儿都被热腾腾的蒸汽锁住。
包子之外还有蒸饺。在来到怡园之前,我一直不知道素蒸饺的存在,每次只会点肉蒸饺。在朋友的推荐下,点了一份青菜蒸饺,新鲜的青菜,恰到好处的油汁,清香扑鼻,比肉蒸饺更胜一筹。这款也是蒸制时间最长的,但它的味道绝对值得长时间的等待。
干拌面则是扬州的特色小吃,碱水面从下锅到起锅,再到上桌,每一步的时间都十分讲究。面条在锅里的时间太长了,会烂,不易拌透,吃的时候会“糊”起来;但时间短了,面硬,不易入味,难以下咽,这是煮面师傅需要修炼的手上功夫。吃干拌面,也讲究“一气呵成”,不能有半点拖沓。慢了,面容易坨到一起,就不好吃了。扬州人将“干”跟“拌”融合在一起,既体现面条的状态,又点明吃面的动作——拌。
相对于同为扬州热门早茶餐厅的趣园来说,怡园的性价比更高,可以说是扬州早茶界的天花板了。
13:00—15:00 晚清第一园:何园
何园,原名寄啸山庄,清乾隆年间双槐园的旧址,是扬州私家园林中的压轴之作。整个园林的兴衰,也是集官僚、盐商、隐者、教育家多重身份为一体的传奇何家,由封建走向开明的兴衰荣辱的历史。
与拙政园相比,何园小巧玲珑,小桥流水,曲径通幽。何园分为东园、西园、园居院落、片石山房四个部分。进门会先看到东园的船厅和六角小亭,六角小亭的高处是个不错的赏秋地,享有“天下第一廊”美誉的1500 米复道回廊,在中国园林中绝无仅有,被业内专家称为中国立交桥的雏形。
顺着登上走廊的二层,来到西园,这里是最受游客喜欢的区域之一。中间的水心亭是中国仅此一处的水中戏亭,水池四周建有廊房,《红楼梦》《烟锁重楼》《青青河边草》等一百多部影视剧都曾经在此处取景。
通过回廊,我们来到住宅的部分,这里除了中式的百叶门窗,还融入了西方的建筑风格,有日式的拉门、法式的壁炉等,走到出口处,一片竹林在风中摇曳,似乎在诉说着园林说不尽的故事。
15:00—16:00 城市血脈:老街巷
扬州城有500 多条弄堂,一直保存完好。它们方正有序,经络联通,是祖祖辈辈在这里生活的必经之路,也承载着这座城的历史与人文。
城南的美,吸引了人们纷至沓来,结庐而居,于是形成赫赫有名的河下街。河下街原分南河下、中河下、北河下三段。因为历史变迁,中河下、北河下已残缺不全,唯独南河下尚存旧貌。
南河下文化街是中国首批30 个历史文化街区之一的老街,形成于明代中后期,是扬州保存最为完好、最有特色的历史文化街区之一。这里的古迹众多,如何园,湖南会馆、岭南会馆等清代盐商会馆建筑,还有古典园林式休闲会所“小盘谷”等,众多保存完好的盐商宅第和会馆伫立在小道两旁,是扬州最典型的盐商文化历史街区。
从何园到东关街,我们跟着导航走进无数知名或不知名的小巷,看到了有名的“扬州浴室”;在狭窄的巷口与自行车、电瓶车擦肩而过,遇见了边打井水边唠着家常的邻里;再一拐角又是一户几百年的私宅……这是老百姓的日常,也道出了老城区的人文底蕴。
16:00—18:00 千年古韵:东关街
每座城市都会有一条见证历史长河的古街,扬州也不例外。位于古运河渡口处的东关街,距今已有1200 年历史,它记录着扬州城的发展演变,也是扬州运河文化与盐商文化的发祥地和展示窗。
长长的石板路,古色古香的店铺,曾经的辉煌老街,如今仍延续着商业繁华。在这里,可以找到“最扬州”的味道。东关街上的百年“老字号”商家有数十家,最早的一家是开业于1817 年的四美酱园。酱制品是扬州特产之一,历史上最昌盛阶段有大小酱园95 家,四美酱园便是其中赫赫有名的一家,现已有170 年的历史。
这条街上的美食也值得一尝,“粗茶淡饭”和“金带围”是本地人强烈推荐的,叫得上或叫不上名儿的其他美食也可以大胆尝试,能在这里摆摊儿的,一定经过了大众味蕾的考验。东关街的最东头是运河畔曾经的东关古渡,如今这里早已没有了往昔渡口的繁忙,只剩下高耸的门楼依稀诉说着当年的荣光。
18:00-20:00 市井烟火:皮市街
皮市街成街于明清,曾是扬州有名的“皮货一条街”。当时的规模很大,分为南北片,南皮市街主要卖皮衣帽、皮毯皮垫这种软皮货,北皮市街则卖皮带、皮靴、皮鞭等硬皮货。
现在的皮市街依旧人气很旺,入口处的“我们如此热爱扬州”的路牌,一下子拉近了我们与这座城市的距离。回头一看,硕大的“扬州”两字,被印在满是本地话的网红墻上,“呱呱叫、别别窍、稀大六缸、一刷水、假好呢……”,这里也是外地游客认识扬州的第一站,不愧是展示扬州特色的窗口。
皮市街最大的特色当然是两边的小店,每家店铺都创意十足,你能想到的风格这里都有,尤其是节假日,每家店都会拿出最棒的装饰,让人忍不住想进去坐坐。“浮生记”“边城书店”“以沫”等,都是出了名的打卡地,如果时间充足的话,推荐走进更多的小店,因为那里会有不一样的故事等待挖掘。
晚上从东关街回来,再次路过皮市街,夜色迷离,更有种说不出的意境美,也许这才是扬州文化中最接地气的一部分吧。
编辑+ 冯艺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