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玩转塞外青城 用N种方式解锁“铁血柔情”

2024-05-22廖明霞

城市地理 2024年3期
关键词:敕勒川博物院呼和浩特

廖明霞

巍巍阴山下,茫茫敕勒川。伴随着悠扬的马头琴声,思绪也来到内蒙古自治区的首府呼和浩特。让我们在这座充满魅力的城市,感受昭君出塞的伟大与成吉思汗弯弓射雕的传奇,切身体会这座塞外青城的辉煌和无限魅力。

呼和浩特,蒙古语为“青色的城”,故而又有“青城”的美誉。它除了拥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还有牛羊奔腾的广袤草原,尽管地处塞外,却交通便利,沾染上了各地的烟火气息。飞机、火车以及地铁在城市里穿梭不息,展现其日新月异的变化。作为现代化都市,呼和浩特也有着令人心安的慢节奏生活:人们在这里安然平静,对四面八方的来客,他们总是那样的热情与厚道……

打开博物馆的一千零一种方式

读懂一座城,从博物馆开始。翻开内蒙古博物院这本记录呼和浩特历史的百科全书,即可阅读草原上的历史和人文风情,感受当地的独特趣味与无限风韵。

内蒙古博物院坐落在呼和浩特市的中心城区,成立于1957 年,是内蒙古自治区唯一的国家一级博物院,也是全国少数民族地区最早建立的博物馆之一。在博物院内,富有民族特色的骏马在雕梁画栋上奔腾,上下数千年的历史则在各个展厅内纵横交错。

在电视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第二季第二十六集里,专门介绍了内蒙古博物院的镇馆之宝“鹰顶金冠饰”,标题为“鹰顶金冠饰:你好,我的对手”。在游牧民族的饰物上,动物是永恒的主题。它们匍匐觅食、互相咬斗,而鹰顶金冠饰作为匈奴单于的王冠,则以草原之王的威严,俯视着一切弱肉强食。如今,它安静又骄傲地矗立在博物院内最显著的位置,令人眼前浮现出一幅战场上慷慨激昂的画面:匈奴单于策马扬鞭,雄鹰在头顶上展翅欲飞,凛冽的寒风呼啸,热血和白骨交织……历史皆归于尘土,只有这曾经的金冠,历经千年风霜,仍然栩栩如生。

除了金冠,内蒙古博物院还有另一件镇馆之宝——“小宋自造”的钧窑香炉。盛于宋代的钧窑大放异彩,帝王之梦成就了它的绝世之美,而且美了近千年。钧窑香炉通体天青色釉,色彩如水墨画般晕染开来,浓淡不一,美得不可方物。然而,命名的由来总是让人疑惑:“小宋是谁呢?”“它的底部铭文又有什么意思呢?”事实上,古人也有保护“知识产权”的觉悟。此香炉是一个“三有产品”。底部“己酉年”的铭文,显示着它的制作年代,更有制作者“小宋”的落款,以及有明确用途的“香炉”二字。凝视香炉,仿佛看见袅袅烟雾,腾云而去,历史在眼前悄然划过,唯留下淡淡的幽香惊艳众人。

“人点烛,鬼吹灯”,院内神秘的辽彩绘木馆,正是电影《鬼吹灯》中“奥古公主”的安眠之地。展厅里的彩棺以红、黑两色为主色,上面雕刻有仙鹤、凤、牡丹和祥云等图案,四周悬有铃铛。如此规格,尽显贵重,而它的主人又是谁呢?专家经过对其墓葬的风格,以及大量珍贵随葬品和描金彩繪漆棺的研究来推测,墓主人可能是辽太祖的女儿质古公主。不过真实身份,只能期待未来有更多的考古信息与历史资料佐证了。

除了引人注目的镇馆之宝,内蒙古博物院的其他文物总以一种意想不到的方式吸引来访者的目光。黄釉鸮形双系带盖壶睁着迷茫的眼睛,咧着大嘴,似乎充满了疑惑;有两个陶俑伸着大拇指在点赞,表情与动画片《熊出没》里面的熊大、熊二如出一辙,颇具喜感;有的陶俑插兜、站岗,仿佛静待下班的现代“打工人”;静静待在角落的沉思陶俑,则扶额45 度看向天空,忧郁的姿态如同穿越了时空……

“佛系”青年的召城Citywalk

呼和浩特不仅有草原上的热血和金色温柔,还有着远近驰名的佛教文化。在众多寺庙中,大召寺可谓代表。

提起大昭寺,人们的第一反应是拉萨。在呼和浩特,也有一个与拉萨大昭寺齐名的“大召寺”。召在藏语里,为寺庙之意,而旧时的呼和浩特,又称“召城”。

呼和浩特佛教文化浓厚,以至于前来烧香的年轻人络绎不绝。随着时代的发展,年轻人的生活压力越来越大,于是,一群“佛系青年”,选择了在寺庙内上香,寻求解压和释放。这不仅在呼和浩特蔚然成风,更在全国兴起了一种生活热潮。当然,年轻人的朝气与活力,又让“打卡拍照”和“游玩种草”,成为游览大召寺的新途径。在大召寺,代表着释迦牟尼八德的八座白塔是绝佳的拍照之点。白塔造型优美,各有特点,来此处游玩的人们,可以在附近租一身蒙古袍,尽情享受拍照的快乐。

阳春三月,呼和浩特乍暖还寒,阳光细细地洒在具有藏族风情的红色高墙之上,大召寺在香火的烟雾缭绕之中,显得格外庄严华贵。祈福之人络绎不绝,成群的鸽子在阳光下或翩然而过,或悠闲寻食,给辉煌的古建筑增添了无限的生机。银佛、龙雕和壁画是大召寺“三绝”,绝对不容错过。走进其内,映入眼帘的便是供奉在佛殿内的释迦牟尼像。它的全身由3 万两纯银铸成,是中国现存最大的银佛,距今已有400 多年历史。如今,银佛在岁月的风霜之下不减威仪,神态肃穆地俯视着芸芸众生,令人肃然起敬。银佛座前的通天柱上,盘旋着两条张牙舞爪的金色蟠龙,形神兼备,气势磅礴,显示了明代龙雕艺术的精湛技艺。此外,环顾四周,色泽艳丽的壁画以佛教人物、故事为主,描绘了天上、人间及地狱的各种景象,题材丰富,场面宏大,蔚为壮观。每逢清晨,阵阵诵经声传来,信众们双手合十,虔诚地参拜,使得整个大召寺显露出一种雄浑的生命力。

大召寺除了是历史悠久、香火正浓的佛教圣地,还是定期举办“查玛”祭祀仪式的地点。查玛,蒙语又译为“恰木”,俗称“跳鬼”,是一种宗教舞蹈形式,每年正月和六月,内蒙古两千多家寺庙都要跳这种神秘的祭祀舞蹈,以表达祛灾除祸、保佑万物生灵平安、祈祷世间康乐吉祥的美好愿望。跳舞时,舞蹈人员穿上特定的服装,戴上面具,扮演成各种神灵的模样,随着音乐舞蹈,表现出无限的生命活力,既热火朝天,又庄严神秘。

慕名而来的年轻人们除了选择寺庙安放心灵,还更热衷追求小众与未知的惊喜。“Citywalk”(城市漫步)是一种自在随行、沉浸探索的新型旅游方式,深受人们喜爱。在呼和浩特自由漫步,首选大召寺周边的两条明清遗留古街道。其一是塞上老街,其二是通顺大巷。

青石板铺就的塞上老街,两旁鳞次栉比的房屋沉淀着明清时期的建筑底蕴,如同旧年的缩影,令人痴迷。行走其间,各种手工艺品店铺售卖着古玩玉石、皮画毡画,让人眼花缭乱。这里的手工艺品颇具草原特色,大多数由蒙古族人的传统技艺制作而成。蒙古袍以及香包上的刺绣栩栩如生,让人不由得感慨,原来马背上的民族也有如此细腻的一面。通顺大巷位于塞上老街南侧,沿途商铺众多,主要卖烧卖、馅饼、羊杂碎、牛肉干、手工豆腐等内蒙古特色小吃,是一条名副其实的美食街。

呼和浩特的佛教文化氛围浓厚。在青城,不仅可以在大召、席力图召等寺庙里感受心灵的平静,还可以在保存完好的历史街区中漫步,走走停停,品尝美食,是不可多得的美好体验。

骑马走草场,下沙寻趣味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草原,一直给人们带来苍茫悠闲的感受和自由广阔的想象。这首北魏民歌《敕勒歌》,让敕勒川草原火了数千年。

敕勒川草原是离呼和浩特市区最近的草原,被称作“青城的后花园”。敕勒川的四季,满足人们对草原的所有想象:早春,小草萌芽,“草色遥看近却无”;盛夏,百花绽放,熠熠生辉;深秋,草木金黄,“秋日平原好射雕”;冬时,大雪染色,满地银光。

草原是人的乐园,也是马的天下。敕勒川草原上随处可见奔腾的骏马和威武雄壮的套马杆汉子,马背上民族的激情和豪迈在这里体现得淋漓尽致。游人感慨之余,不由得想立刻骑上骏马,体验纵马奔驰、风驰电掣的感觉。

在敕勒川草原上举行的大型马舞剧《千古马颂》,也是不容错过的演出。全剧以百余匹名马和百名骑手组成庞大阵容进行表演,骏马起舞时,充满了优雅与力量,为观众展现了一场令人惊叹的古代马军征战的壮丽场面。除了这些激昂的部分,马舞剧中也不乏细腻温情的描写,比如其中牧民与马的深厚情感,又让人感动到泪目……

玩转青城,除了在敕勒川草原上骑马,还可以在哈素海“滑草”,感受浪漫与刺激并存的玩乐体验。哈素海距离呼和浩特市区60 公里,是黄河变迁而遗留的牛轭湖,为内蒙古最大的湖泊湿地,有“塞外西湖”之称。当阳光落在哈素海广阔的湖面上,湖水清澈见底,波光粼粼,倒映着连绵起伏的阴山和草原,是一幅无论什么角度取景都绝佳的风景画。

与湖边的宁静相比,哈素海的滑草场显得热闹非凡。穿着滑草服装的人们兴高采烈地手拿滑板,从陡峭的坡道上飞驰而下,欢呼声与尖叫声此起彼伏,这是草原上的另一首欢快的乐曲。

除此之外,响沙滩也别具风情。响沙滩位于呼和浩特市西南60 公里处的黄河畔,是一个黄沙覆盖的巨大沙丘群。蓝天白云,黄河流水,大桥横跨,雄伟壮观。响沙滩的沙丘群是流動的山,远望连绵不绝,近看高低缓陡。若是有风吹过,山丘化为漫天飞舞的砂砾,仿佛吟唱着悦耳的歌声,不禁让人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在响沙滩,可以站在沙丘的最高点,迎着微风,如同飞鸟一般一滑而下;也可以骑马游沙漠,感受穿行在沙漠中的豪情。

有人说现在的城市千篇一律,没有个性。呼和浩特则不同,它有着包容一切的气质和粗犷豪迈的情怀。成吉思汗曾在这里弯弓射雕,阿拉坦汗曾在这里筑起“归化”之城,铁血与柔情融进这座城市的骨血里,最终形成了如今这个塞外名城。

编辑+崔红

猜你喜欢

敕勒川博物院呼和浩特
博物院寻兔记
呼和浩特之旅
爱上敕勒川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
工商企业管理的知识与操作实例
参观河南博物院
与时代同行:河北博物院的创新使命
呼和浩特
敕勒川文化生态保护体系的构建初探
美丽的呼和浩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