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鑫拿大单
2024-05-22覃毅
覃毅
“硅王”朱共山,拿下组件之王,震惊光伏市场。
4月中旬,他掌舵的协鑫科技,与隆基签订采购合同,2026年前,隆基将采购42.5万吨颗粒硅。
按市价计算,这一大单价值超200亿元。
颗粒硅是多晶硅料的一种,每公斤电耗仅为棒状多晶硅的四分之一。朱共山看准其降本优势,近两年押宝颗粒硅,已完成42万吨产能建设。
光伏行业是首富试炼场,朱共山曾坐上“新能源”首富之位。
2023年,其家族在胡润百富榜上,身家缩水至210亿元,已不敌隆基李振国夫妇的415亿财富值。
在多晶硅方面,隆基的主要伙伴是通威股份。此次,朱共山拿下隆基的采销长单,光伏市场或酝酿变局。
东山再起
朱共山祖籍江苏盐城,不同于很多技术出身的同行,他是从传统电力行业转型光伏。
最初,朱共山抓住了火力发电装机不足的窗口,做起电厂开发的生意。
朱共山选择从门槛最高的上游切入光伏,仅用五年时间,就成为国内最大的多晶硅厂商。
硅料是光伏行业的硬通货,朱共山从创业开始即押注多晶硅。朱共山与隆基是老搭档了,前者采购后者单晶硅片,后者采购前者多晶硅料。
2017年以后,单晶硅路线成本优势更突出,隆基等组件大厂,开始亲近生产鱼饲料出身的通威, 彼此合作步步深入。朱共山从硅料的王者地位,逐渐滑落。
被拉下硅王宝座的朱共山,确实心有不甘。
他在采访中提到,公司近些年重点发力颗粒硅,因为更具降本优势。
“长期订单陆续到期,新的订单会持续签订。不同的是,现在续订的都是颗粒硅。”协鑫科技方面解释。
据第三方机构研报的分析,颗粒硅的优势可以概括为:
其一,成本更低。可以做到28000元/吨左右,比棒状硅低20%以上。
其二,投产周期短。通常建设周期1年多,比棒状硅缩短半年以上。
其三,能耗低、品质高。较棒状硅省电70%,且性能表现更好,适用于N型硅片。
朱共山回忆道,在棒状硅占据市场主流的阶段进军颗粒硅,极为冒险。“前五年基本跌跌撞撞地摸索技术,后几年四处碰壁苦熬量产。”
直至2020年,硅料价格大涨,朱共山决定,淘汰传统西门子法棒状硅产线,大规模量产颗粒硅。
目前,协鑫颗粒硅的平均成本为35900元/吨,成交均价约6万元/吨。
朱共山手握下游数个百亿级硅料采购长单,有望兑现营收超过480亿元。
“锁量不锁价。”对于4月与隆基签订的采销订单,协鑫方面解释,没有明确价格,每月双方协商。
扩产交班
近两年,硅料行情波动,巨头们却持续扩产。
财报显示,截至2023年底,协鑫有效产能34万吨。在江苏徐州、四川乐山以及内蒙古包头、呼和浩特四大基地,规划颗粒硅产能42万吨。
另一边,棒状硅阵营的通威,过去两年接连抛出数笔百亿级硅料投资。
截至2023年6月底,其有效产能超42万吨,规划产能高达75万吨。
大全能源、特变电工等第二第三梯队的玩家,也跟进扩产。
各路玩家贴身肉搏,拉高了硅料市场的供给曲线。
据华夏能源网统计,2023年,市场上颗粒硅产能为40万吨,规划产能90万吨。而协鑫科技的颗粒硅市占率已超过20%。
颗粒硅和棒状硅两种技术路线,尚未分出高下。而朱共山的机会,暗藏于各巨头对产业链利润分配权的争夺上。
比如,隆基和通威合作多年,为应对产业链涨价,双方都在介入对方主导的市场——隆基布局BC电池,通威进军组件。
两者暗自较量,触发合纵连横。2020年以来,通威联手天合光能,全面开展产业链一体化布局。
出于商业考量,朱共山不会放弃来自隆基的订单,这也是他在硅料市场扳回一局的關键。
朱共山今年66岁,同时代的光伏大佬相继退居幕后,其接班人选也备受关注。
朱一手缔造的协鑫集团是家族企业,其子朱钰峰早在2005年留学归来即加入。
近些年,朱共山有序推进交班计划。工商资料显示,2019年之后,他陆续卸任旗下公司一把手,其子相继接过大权。
目前,朱钰峰兼任协鑫集成董事长、协鑫能科董事长,朱共山仍在两家公司任董事,坐镇把关。
朱共山放心不下协鑫科技,仍以23.80%的持股比例,坐稳大股东之位。
在急速滑坡的硅料行情中,协鑫科技的颗粒硅转型能否平稳落地,仍是未知数。
2023年财报显示,协鑫科技实现归母净利润25.1亿元,同比下滑84.7%。公司解释,这是因为多晶硅产品的平均售价大幅下滑,导致毛利率降低。
业绩会上,朱共山携朱钰峰一同出席,表态称,颗粒硅会打开市场增量,在竞争中胜出。
从市场需求来看,协鑫所产颗粒硅,在N型替代中成为主流原材料。
占据这一优势,朱共山有望在交棒前,打一场漂亮的翻身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