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牛蹄病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技术

2024-05-21马红旺

农家科技中旬版 2024年5期
关键词:蹄叶炎趾间腐蹄病

牛蹄病治疗

“牛蹄病”是牛多种类型的蹄病疾病的广泛性称呼,如牛蹄叶炎、牛腐蹄病等都泛称为“牛蹄病”。虽牛蹄病的致死率低,但其严重影响牛只育肥、产奶等生产效益,使得牛养殖业的根本利益受到损失,也使得该种疾病成为牛产业的严重疾病之一。因此,生产者须要了解“牛蹄病”的发生原因,并增强对该病的治疗和预防等措施。为详细了解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固阳县地区牛蹄病的发生原因,2023 年下半年笔者通过调查固阳县各乡镇规模化集约化牛场的日常管理、生产情况和对患病牛只的用药情况,进行系统性的统计,总结出了该地区牛蹄病的多样性,其中蹄叶炎和腐蹄病较为普遍,趾间皮炎与趾间皮肤增生偶有发生,并相应地提出和完善了治疗以及预防的方法。希望通过本研究能够为牛蹄病的治疗和预防提供可行性的参考,推进该地区畜牧业的良好发展。

一、蹄叶炎

蹄叶炎是牛常见的肢蹄疾病,其本质是弥散性无败性的蹄皮炎,俗称“拖鞋蹄”。可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是动物机体代谢紊乱的局部表现。不论肉用牛还是乳用牛都易患该病,育成牛和成年牛属于高发群体。该病主要发生在蹄的真皮层,蹄侧壁和蹄踵壁也偶有发生。对于该病目前仍无明确的致病机理,这使得在临床治疗中仍以抗菌消炎、解热镇痛为主要治疗措施。

1.发病原因。

①食入精料过多。这一类多为母牛在泌乳高峰期过量采食高碳水化合物精料引发瘤胃酸中毒所致;瘤胃内发酵致使大量组胺和乳酸的产生,而这类化学物质可广泛分布在患畜的皮肤和血管,从而导致炎症的发生,进尔刺激蹄部神经产生痛感。

②运动方式不当。舍饲、体重偏重的牛多因这一问题所致,因其长期站立或行走在过于坚硬的地面上,长时间肢蹄负担过重,圈舍卫生过差导致大量细菌微生物繁殖,从而压迫附着蹄部进而诱发蹄叶炎。

③继发性因素。严重的乳腺炎、传染性胸膜肺炎、子宫内膜炎、酮病等护理不当都会导致患畜炎症不消反增,从而造成病原微生物的繁殖与寄生进而继发蹄叶炎,导致对患畜进行不必要的淘汰。

2.临床特征及诊断。

①急性。急性时各类症状十分明显,呈现运步困难、站立弓背、四肢收在一起,高热稽留,趾动脉搏动明显,蹄冠皮肤发红,蹄底角质脱色。前肢患病时后肢向前伸入腹下或者前蹄呈现交叉状;后肢患病时不愿站立,强行驱赶其后肢呈现走路画圈姿势。

②亚急性。此类型牛只全身症状不明显,出现精神不振,采食量减少,视诊可发现其不愿站立,运动机能障碍,呈现中度跛行;修蹄检查与慢性蹄叶炎症状相似。

③慢性。一般牛只患有蹄叶炎达到6 周以上可准确判定,这时牛无全身症状,通过视诊观察局部可明显看出牛只蹄部变形、延长呈现出“拖鞋蹄”样。此时对牛只蹄部进行修蹄检查可发现蹄底与正常牛只蹄底相比较软,发黄,严重的会出现穿孔和轻微溃疡。

3.治疗。

①蹄浴。药浴液可选用4%的硫酸铜或40%的甲醛溶液。蹄浴初期使用冷水每天2~3次,持续2~3天,后期更换为温水,蹄浴液应没过蹄部上沿。

②封闭疗法。使用0.25%的普鲁卡因液10 ~15毫升注射至系部皮下,隔日1 次。

③放血疗法。颈静脉进行放血,视情况放出2000 ~3000 毫升。放血后可静脉注射5%~10%的葡萄糖液或葡萄糖氯化钠进行能量和体液的补充。

4.预防。为预防蹄叶炎的发生,圈舍卫生要达标,使圈舍环境处在洁净干燥的状态,减少牛只长时间踩踏粪水的几率;可使用或增加垫料,减少牛只长期生活在过于坚硬的地面上;进行合理的修蹄,每年应进行2 次预防性的修蹄工作;对于泌乳高峰期的牛可放慢增加精料的速度,并在饲料中添加碳酸氢钠。

二、腐蹄病

腐蹄病又被称为“烂蹄病”,是牛趾间皮肤及蹄间质因外部损伤所引发的炎症,其多发于夏秋季高温多雨季节,该季节可导致圈舍内部闷热潮湿,极易滋生各类病原微生物,这也是腐蹄病主要是由坏死杆菌与其他厌氧菌相结合的多重病原微生物感染的原因。腐蹄病在牛只饲养中是常见的接触性传染病,如治疗不及时该病可从局部病灶蔓延发展至全身性感染,从而导致死亡。

1.发病原因。

①饲养管理因素。牛腐蹄病的诱因有多种,其中饲养管理尤为重要,夏秋炎热多雨季节,圈舍内闷热潮湿再加上舍内粪便清理不及时极易导致病原微生物大量繁殖,从而易诱发引起腐蹄病的炎症。另外牛场中不注重牛只运动问题,地面存在小石子或其他块状尖锐物体,卡在牛蹄趾间处或刺伤蹄部亦会诱发炎症,使得病原微生物侵入机体,增加牛只患腐蹄病的概率。

②营养性因素。营养性因素多与饲料配比失衡有关,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的缺乏,使得机体免疫力下降,蹄部角质疏松,变得较为脆弱;营养上要十分注重锌、铜的缺乏和钙磷比例失调的问题。这些因素都与牛腐蹄病的发生有关。

2.临床特征及诊断。

①急性。发展至急性的患病牛存在蹄部高举,不愿落地的举蹄行为,或频繁换蹄着地,其站立时间较短,无法长期站立或行走;并且情绪较为狂躁,蹄部皮肤红肿,触摸蹄部患病牛有痛感,任其发展,蹄冠、蹄球等相连接的部位会存在化脓腐败的症状,形成窦道。

②慢性。慢性症状持续时间较长,护理不当极易造成牛只死亡。病初观察临床症状不明显,但也会存在蹄部皮肤红肿,触摸有痛感的症状,任其发展其蹄冠和蹄部角质颜色会逐步加深;发展至中期病灶局部组织出现坏死,摁压流出黏液状分泌物,并且造成深部感染,出现机体脱毛的现象,后期蹄冠出现蜂窝织炎,严重的引发败血症,造成不可避免的死亡。

3.治疗。牛腐蹄病的治疗对于患病牛首先应对局部进行修蹄去除坏死角质,扩创,再使用高锰酸钾或硫酸铜彻底清洗蹄部的脓液,剔除腐肉,直至露出健康组织后,使用10%的碘酊充分消毒,撒上磺胺粉,再对患处外部使用松馏油后包扎;最后使用抗生素如青霉素、链霉素等进行全身性的消炎。

4.预防。对于牛腐蹄病的预防应着重进行环境卫生预防和日常饲喂预防。要保障牛舍的环境卫生,做好通风祛湿,勤起垫,及时清理石子或其他块状锐性物体、粪便、污水等,可将石灰粉撒在潮湿的地面上,吸附潮气,使牛舍场地洁净、干燥,从而减少病原微生物的滋生;在日常进行饲喂时,要做到饲料营养均衡,科学地控制好各类饲料的使用比例,还可添加一部分微量元素,比如 钙、磷、锌、铜等,这些矿物质微量元素都可增强牛蹄角质,避免出现骨质疏松、角质软化等问题。

三、趾间皮炎

趾间皮炎又称趾间湿疹,其一般指代没有扩散至深层组织的趾间皮肤的慢性炎症,该病多发于牛蹄部后趾,严重可导致跛行。

1.发病原因。舍饲牛只患趾间皮炎多因圈舍闷热潮湿,粪尿浸蚀有关,其诱发因素与牛发生腐蹄病的饲养管理因素十分相似。散养牛只患该病多因长期于潮湿地带放牧所致。

2.临床特征及诊断。牛趾间皮炎早期无明显临床症状,体温无明显升高,跛行不明显,如不仔细观察很难确诊;中后期症状严重时会发现牛趾间红肿发炎,有腐败气味,有时趾间隙还会有渗出物,牛只运步不自然,最终呈现湿疹性炎症。

3.治疗。牛趾间皮炎的治疗可选择蹄浴,使用10%福尔马林或10%硫酸铜均可,也可以选择对局部使用收敛剂和防腐剂,再对全身应用抗生素,达到抗菌消炎的目的。治疗中要保证患病牛生活在干燥卫生的环境中,否则治疗时间过长并且较难根治。

4.预防。预防趾间皮炎一定要确保饲养环境的卫生问题,及时清理粪便,按时进行灭菌消毒工作,确保圈舍处在干燥洁净的环境中,尤其应在多雨季节要做好除湿工作。

四、趾间皮肤增生

趾间皮肤增生顾名思义就是位于趾间处的皮肤或皮下组织出现增生反应。有的地方也称之为趾间瘤、趾间结节等。

1.发病原因。该病目前确切的发病原因不清,但一般认为与遗传相关,因为荷兰牛、海福特牛和中国荷斯坦乳牛等品种的牛发病率较高。此外,有研究认为蹄变形、趾间过度扩张或剧伸,异物刺激机趾间皮肤等 也可能是该病的病因。

2.临床特征及诊断。患病牛只趾间皮肤红肿、脱毛,出现溃疡灶;随时间发展可发现趾间增生出该病典型的“舌状”突起,增生物质压迫趾间使得患病牛在行走时不自然,任其发展牛只可出现跛行症状。

3.治疗。对于该病的治疗措施,首先要使用抑制细菌微生物的消毒剂,如高锰酸钾、苯扎溴铵等溶液彻底清洗蹄部,再根据增生物质的大小选择不同的措施。如增生物偏小可选用防腐剂涂抹蹄部后进行包扎;若增生物较大则需常规的外科手术进行去除,后期都需注射抗生素药物达到消除炎症的目的。

4.预防。该症状因病因尚不明确,暂无针对性的预防措施,不过可从饲养管理方面入手,做好圈舍卫生,进行预防性的修蹄工作,来降低蹄部患病的几率。

猜你喜欢

蹄叶炎趾间腐蹄病
牛蹄叶炎的病因分析
奶牛蹄叶炎的诊断和防治
藏羊传染性腐蹄病防治
绵羊常见蹄病的诊断与防治
引起牛跛行的蹄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奶牛的常见蹄病及防治措施
群发性犬趾间炎的处置1例
牛羊腐蹄病的防治策略
奶牛常见蹄病诊治
牛羊腐蹄病的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