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公害蔬菜种植技术的推广与应用
2024-05-21王海燕
王海燕
摘要: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对蔬菜品种、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传统种植模式下,蔬菜的种植限制较大,化学药品的残留量高,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所以无公害蔬菜一经推出就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欢迎。基于此,本文主要探究无公害蔬菜种植技术的推广与应用,以期为种植者提供参考,提高蔬菜种植能力,也帮助种植者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无公害蔬菜;种植技术;示范基地;宣传推广
无公害蔬菜营养价值和安全性高,是近年来广受欢迎的蔬菜产品。但相较于传统的种植技术,无公害种植技术要求更高,需要种植人员投入更多的精力和资源,以便获得更大收益。无公害蔬菜种植技术的推广与应用,不仅可以满足消费者需求,对于推进农业现代化转型、发展农村经济也有着重要作用。
1 无公害蔬菜种植技术的应用
1.1 应用现状
随着无公害蔬菜种植技术水平不断提升,其应用范围越来越广,该种植技术的优势已经得到了很好的普及。但在无公害种植技术的应用上仍存在一定问题,无法达到预期的种植效果。无公害蔬菜种植技术较为复杂,且投入成本较高。在实际应用与推广时,由于缺少相关的政策支持,宣传工作、指导工作不到位,影响了种植户开展无公害种植工作的质量。此外,在整个无公害蔬菜种植过程中,对周边环境的要求较高,对环境的控制也需要投入一定的经济成本,进而也增大了种植难度。
1.2 应用要点
1.2.1 选种与种子预处理
在选种方面,种植人员应根据当地的种植情况,结合气候、土壤条件选择性价比高的优良品种。若是当地缺少相应的条件,则应在分析当地种植条件的基础上积极引入适合本地种植的优质新品种并完成培育工作,为实现无公害蔬菜种植提供条件。
在应用无公害蔬菜种植技术时,要进行种子预处理工作。种植者应将种子在干净的温水中浸泡8 h,取出擦干后将其用干净的纱布包裹并放置在20℃的环境下催芽。24 h后用清水冲洗,反复包裹冲洗2次后,可大大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当种子发芽超过60%时即可开展播种准备。播种前,为了增强种子的抗病虫害能力,应对种子进行包衣拌种处理,将其充分浸泡在高锰酸钾溶液中,浸泡后反复清洗再开始播种。
1.2.2 科学选地与整地
种植环境对无公害蔬菜的种植影响较大,种植者应重视选地工作,科学优化种植环境。在选地前,种植者应明确不同类型蔬菜对种植地土壤肥力、水分、光照等要素的需求,尽量避开污染严重地区,如在开展大棚种植前,应尽量将大棚设置在树木多、排水良好、污染较小的区域,远离养殖圈舍和污水处理区域,避免滋生细菌引发病虫害[1]。不同蔬菜的生长特点不同,在优化种植环境时,应因地制宜,根据蔬菜的习性安排种植区域,如菠菜、番茄等耐涝性強,可以将这类蔬菜种植在低洼处,增强种植效果。
选地完成后,应对土壤进行处理,确保其肥力充足,为蔬菜生长提供充足营养。一是可以采取直接暴晒的方式消杀土壤中的病菌和害虫,在无公害蔬菜收割后也应及时深翻土地,完成杀菌处理。二是采用生物熏烤的方式实现杀菌消毒,即在当地温度较高时将动物的粪便铺洒在土壤表面并在其上覆盖一层薄膜,在阳光下暴晒几日就能达到杀菌消毒的目的。在种植时,种植人员应采取合理措施避免种植时有害物质的传播,尽量将不同的种植区隔离,其距离应在5 m以上,最大限度地保证无公害蔬菜种植技术的实施。
1.2.3 播种
种植人员应根据所种蔬菜的品种选择适宜的种植方式,建立轮作、间作制度,合理布局茬口,确保土壤营养充分,蔬菜种植时不会受到前茬作物的影响。具体而言,叶菜类蔬菜应依据品种和茬口采取轮作和间作的方式,如马铃薯、茄子等不能连续种植的蔬菜,一般可以与吸肥快的黄瓜、菠菜等轮作。种植时间应根据当地的气候情况合理制定,避开病虫害高发期。
1.2.4 大棚通风
无公害蔬菜多在大棚中种植,将种子撒播到土中后,应保持棚内通风,及时排除污染物。通风时应合理控制时间,时间过长外界污染物会对蔬菜产生不利影响,时间过短则棚内空气流通不畅。每日通风时间应在2 h左右,上午、下午各1 h。适当通风不仅可以控制棚内温度,还能降低病虫害发生的概率。蔬菜在种植过程中,对温度也有较高的要求,当外界温度较高时,容易导致棚内温度快速升高,影响蔬菜的生长,此时应及时通风或采取避光措施降低棚内温度,为蔬菜生长营造良好的环境[2]。此外,要重视通风口的设置位置,根据当地的天气情况改变通风口风向,并确保通风口不会因外界因素突然关闭影响通风。
1.2.5 灌溉技术
灌溉是无公害蔬菜种植中十分关键的环节,通过科学、合理地布置灌溉工程调整种植地的整体环境,确保其与自然环境相符,为蔬菜的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选择灌溉技术时,种植者应根据蔬菜种植的实际情况选择节水性能好的灌溉模式,如喷灌、滴灌等,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灌溉时每次应浇足水,但无须每天浇灌,晴天或温度较高时适当增加浇水次数即可,阴雨天气应减少浇水次数。当蔬菜叶片出现弯曲、萎缩等情况时应适当增加浇水次数,确保植株健康生长。
1.2.6 施肥技术
合理施肥能为蔬菜生长提供充足的养分。在施肥时,应尽量选择有机肥料如腐熟堆肥、绿肥等,有机肥料在发酵后能进一步为蔬菜生长提供营养物质,确保蔬菜种植过程中土壤肥力充足。施肥应以复合肥为基肥、单一素肥为复肥,尽量少施加氮肥,控制有机氮和无机氮的比例,避免引发蔬菜硝酸盐堆积问题[3]。
在施肥过程中应按照施肥标准科学施肥,后期可根据蔬菜的生长情况适当追肥,如马铃薯、葱等作物,可以在其膨大期适当追肥,瓜果类蔬菜则应在结果稳定后施加肥料。不同肥料在施用时的作用不同,应根据蔬菜的种类选择合适的肥料,搭配应尽量多元化。
1.2.7 病虫害防治技术
病虫害防治是无公害蔬菜种植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只有科学预防和处理病虫害,才能提高蔬菜品质和产量。种植者应坚持“预防为主,积极治疗”的原则,选择合适的病虫害防治技术。
在无公害蔬菜种植过程中,应尽量选择污染程度低、对蔬菜影响较小的防治技术,最好是选择物理防治技术和生物防治技术。如针对田间出现的害虫,可以利用其趋光性、趋色性在田间布置黑光灯、黄/蓝板等吸引害虫后实现集中捕杀;还可以采用生物防治手段,在种植区域投入害虫天敌,如针对红蜘蛛害虫可以在田间投放捕食螨,针对蚜虫虫害可以投放七星瓢虫、蚜茧蜂等,利用生物链关系防治虫害。
针对蔬菜的常见病害,可以选择生物农药防治,如绿神花宝、井冈霉素、藜芦碱等植物源农药或抗生素。这类农药的副作用较小,具有低毒性、无公害、针对性强的特点,不会破坏种植地的环境。在使用农药时应按照药物使用规范科学配比药物比例,控制药物浓度,避免出现药害问题,也要注意选择对害虫天敌没有影响的农药。在喷洒农药时应明确病虫害的发生部位,精准喷药,降低药物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2 无公害蔬菜种植技术推广策略
2.1 重视人才培训
人才是实现先进技术应用和推广的重要抓手,重视人才的技术能力培训、推广能力培训有利于推动无公害蔬菜技术的实践转化,让种植者真正了解该种植技术的巨大优势。当地政府和农业农村部门应加强研发、应用推广部门建设,通过优惠政策、经济补贴等措施引进高素质人才,强化技术研发、应用和推广能力,建设人才队伍,为推广无公害蔬菜种植技术提供条件。
因此除了技术人才培训外,政府还应重视种植者的培训工作,切实强化其对无公害蔬菜种植技术的认识,增强技术应用能力。具体而言,当地政府应加强与农业合作社、农业技术人才的交流合作,定期在乡间开办培训课程、宣传讲座等,加强对种植者种植蔬菜的指导,引导种植户转变思维,认识到无公害蔬菜种植的益处。培训内容应包含无公害蔬菜种植技术要点、设备与药品的操作规范、种植流程等。有条件的农业合作社可以在乡间组织长期的培训班,邀请业内专家为种植人员答疑解惑,了解种植户当前在无公害蔬菜种植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优化教学与培训课程,切实增强种植户对种植技术的掌握程度[4]。
2.2 建立技术推广应用体系
随着我国蔬菜产业的升级优化,提升蔬菜品质与产量成为种植者获得收益的主要途径。在推动乡村振兴、发展农业经济的背景下,各级政府应从当地的蔬菜种植实际出发,做好政策落实引导工作,营造良好的技术应用氛围,实现种植技术的高效推广。建立推广应用体系时,政府应重视专职管理部门构建,健全管理机制和工作规章制度,便于管理人员顺利开展技术推广工作。要重视管理人员的培养和储备,确定其权责界限,要求其在工作中切实做好技术推广工作,认真帮助种植者解决种植难题。应建立技术推广风险防范机制,规避种植经营风险,使得投入的政策资金在使用时落到实处,确保无公害蔬菜种植技术推广有效。
应以农业合作社为核心,引导种植者成立无公害蔬菜专业合作社,由技术人员担任顾问,实现大规模、统一化的蔬菜种植,如统一购入种子、设备,科学制定播种期,应用标准化种植技术,构建完善的产业链等。通过构建一体化的无公害蔬菜种植合作社,深入推进技术应用和实施,让种植户在切身感受技术优势的同时,获得更大的效益。
2.3 加大政策支持
无公害蔬菜种植需要投入大量的成本与人力,且该种植技术对种植环境和人员技术应用水平均有较高的要求,对一般的种植者而言有较大的应用难度。因此,想要实现无公害蔬菜种植技术的高效推广,政府应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为种植者应用该种植技术提供便利。比如加强财政资金方面的支持,可以通过设置优惠补贴鼓励种植户选择优质的蔬菜种子和种植设备;可以建立专项的无公害蔬菜种植奖励机制,激发种植户的种植积极性;可以设置专项种植扶持资金、技术研究资金等,鼓励种植户应用无公害蔬菜种植技术,解除其后顾之忧。此外,政府部门可以加强与农业合作社、金融组织的合作,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金融体系,通过设立帮扶资金、引入社会融资等方式,帮助种植户解决资金困难的问题[5]。
2.4 建立无公害蔬菜种植示范基地
想要实现无公害种植技术的应用,不能仅仅依靠宣传推广,更应将技术推广落到实处,让种植户直观地感受到技术的优势,增进对无公害种植技术的认可。农业农村部门可在当地建设无公害蔬菜种植技术示范基地,鼓励种植者观摩学习,在观察农技人员种植过程中,了解无公害蔬菜的种植流程和技术应用要点。在进行技术展示时,农技人员可以邀请种植户亲自感受如何操作设备,完成种植工作。在示范过程中,示范人员可以将重点技术实施要点、关键药物配制流程等录制成视频后提供给种植者,方便其学习和使用,切实增强技术应用能力。
2.5 创新技术推广宣传模式
无公害蔬菜种植现在仍是一项新型种植技术,在实际投入应用时可以提升种植户对无公害蔬菜种植的认知水平。因此,应重视技术推广宣传工作,在传统的宣传手段上,将创新思维与时代特点充分融合,多渠道、多角度宣传无公害种植技术。如在村镇可以在广播、电视宣传的基础上,增加线下宣传,通过线下宣讲、分发宣传册、举办农产品展览会、农机展示会等方式,增加种植户对无公害蔬菜种植技术的认识。
在日常宣传中,应积极利用互联网平台和新媒体技术扩大宣传推广范围,可以在短视频、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平台中推广无公害种植技术的优势和技术应用要点,通过种植户喜闻乐见的形式加大种植技术的推广力度,让种植户乐于应用技术,善于使用技术,在应用无公害种植技术时获得成就感,取得更大的收益。例如某市农业农村局为了提高无公害蔬菜种植技术的宣传力度,每日在短视频平台中发布相关的种植技术和成功案例,取得了较好的推广成绩。
2.6 发展本地特色产业
在无公害种植技术的推广过程中,推广人员应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充分挖掘当地资源,优化产业结构,从构建当地特色产业出发,推广无公害蔬菜种植技术,激发种植户应用该技术的积极性。具体而言,主要有以下两点要求。
一是要充分了解当地气候和地质条件,选择适宜的无公害蔬菜种植品种和种植时间,为形成无公害蔬菜产业链提供坚实的基础。如我国华北地区,特别是东部沿海地区,气候温和,降水集中且雨水充沛,在这一地区种植无公害蔬菜的时间可以集中在春末夏初,能够增加蔬菜中的营养成分累积,提高蔬菜品质。
二是在推广过程中,应尽量避免推广单一蔬菜,要优化蔬菜产业种植结构,提升种植户的經济效益。在产业链的构建过程中,还应重视蔬菜加工、销售等环节,提高无公害蔬菜的附加值,形成当地的蔬菜种植产业特色品牌,推动蔬菜产业发展,扩大种植效益。三是应鼓励乡镇建设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强化种植基地与设备供应企业、种子供应商之间的联系,切实提升无公害种植技术的应用效果。
3 结语
我国作为农业生产大国,应不断优化蔬菜种植技术,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优质的蔬菜产品,满足人民的生产生活需求。因此相关部门应重视无公害蔬菜种植技术的宣传推广,加强种植户对该技术的了解和接受程度,实现技术成果的现实转化,推动农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马晓艳.无公害蔬菜种植技术要点研究[J].种子科技,2023,41(1):78-80.
[2] 钟尚君,温鹏.无公害绿色蔬菜技术的完善与应用探究[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2(3):208-210.
[3] 林秀英.无公害蔬菜种植技术探讨[J].南方农业,2021,15(30):75-76.
[4] 宋化庆,冯志平.无公害蔬菜栽培技术推广[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3(3):227-228.
[5] 吕开周.保护地无公害、绿色蔬菜种植技术与推广思路探索[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2(11):150-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