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配套栽培及病虫防治技术
2024-05-21张伟
张伟
摘要:小麦作为重要的粮食作物,种植广泛,对粮食安全和人类营养摄入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本文立足于河南地区,简单介绍其气候环境及其种植优势,以此为基础分析该地区小麦配套栽培及病虫防治技术要点,具体包括良种优选、整地准备、施肥播种、田间科学管理,然后围绕当地小麦常见病虫害梳理、总结防治措施,以期实现小麦种植优质高产。
关键词:小麦种植;配套栽培;病虫防治
全世界有超过1/3的人口以小麦及其加工产品为主粮,我国是世界上小麦总产量最高、消费量最多的国家之一,根据国家统计局相关数据,2023年夏粮产量中小麦的播种面积23 059千公顷(34 589万亩),
比2022年增加97.0千公顷(145.6万亩),增长0.4%。在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为进一步提高小麦产量与品质,需加强农业现代化栽培与病虫防治,借助栽培技术的提升实现种植目标。
1 河南小麦生产情况
河南作为我国小麦种植的主要地区,目前种植面积分布广泛,比如南阳、郑州、许昌。小麦属一年或越年生草本植物,冬型品种适期的日平均温度为16~18℃,半冬型为14~16℃,春型为12~14℃,适合生长在土层深度好、结构良好,具有较强蓄水保肥能力的种植土壤,同时,对日照条件要求较高。而河南地理位置优越,大部分地处暖温带,南部跨亚热带,属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大陆性季风气候,光照充足、气候温和,整体地势平坦,适宜小麦的机械化种植。同时,土壤条件适宜,包括黑土、红壤等,富含养分与有机质,可满足小麦根系生长与养分吸收需求。淮河、海河等水系为小麦种植提供稳定的灌溉条件,且地区交通便利,故在小麦种植方面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但2023年5月出现了大范围持续阴雨天气,出现籽粒萌动和穗发芽现象,对麦收造成影响,虽然加大了湿粮收购力度,并及时开展烘干、仓储,仍出现较多损失,最后,由河南省财政紧急下拨资金2亿元,专项用于小麦烘干。面对这类不可避免的气候环境影响,河南小麦只能通过栽培技术的改进提高种植数量与质量,因此,深入分析现代农业下的小麦配套栽培及病虫防治技术是必要的。
2 小麦配套栽培技术要点
2.1 優选良种
小麦种子的优选是提高小麦生产质量与数量的基础保障,所以,小麦配套栽培的第一步便是选择良种。对于河南地区而言,由于其拥有得天独厚的种植条件,无论地质土壤还是水文气候等,均较为理想,因此,可优选周麦22号品种以及百农矮抗58号、众麦1号等,尤其是百农矮抗58号,具有良好的抗冻抗寒特性和较强的抗倒伏特性,同时,相较于其他品种,该品种具有更强的病害抵抗能力,尤其是秆锈病、赤霉病、白粉病等流行病害。因此,为实现小麦的优质高产,可优选百农矮抗58号开展小麦种植。优选小麦良种后,种植人员还需做好种植前的处理工作,即:利用当地充足的日照对小麦种进行集中日晒,并将不良小麦种筛出,以此提高小麦发芽率,提升小麦配套栽培效益。除上述内容以外,种植人员还需综合考虑播种时间、土壤肥力等因素,若是土壤条件良好,可以选择具有较高分蘖力的品种,反之,则选用分蘖力中等的品种,并在后续搭配适宜密植,进而提升小麦产量与品质。另外,做好小麦包衣处理,科学调配农药与小麦种子,进一步强化其生长性能。
2.2 整地准备
种植小麦前,还需做好整地准备,确保土壤耕地符合小麦发芽、生长发育的需求。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小麦适合生长在土层深度、结构良好,具有较强蓄水保肥能力的种植土壤,所以,晾晒小麦后,要做好小麦种植前的整地处理工作,施好底肥,深耕土地。这是因为若地下存在较多土块或是暗坑,将影响小麦种的播种深度,在该情况下,将在寒冷季节出现死苗,或是倒伏现象,所以在小麦配套栽培技术模式下,需精细化整理土地,使其地平笔直,为小麦提供适宜的播种深度[1]。
具体而言,土地翻耕深度应在20 cm左右,且选用旋耕方式,不得少于3遍,一方面,确保小麦种植地块平整、无起伏;另一方面,为后续的水肥施用及小麦根系生长奠定良好基础。需要注意的是,不可过深的进行耕耙,否则,会加大小麦出苗高度,影响其出苗速度。在施用底肥时,大田的化肥施用量不可超出
45 000~60 000 kg/hm2区间,若为中低产田,则要进一步控制肥料施用量,不可超出37 000~45 000 kg/hm2区间。需要注意的是,在底肥施撒过程中,注重氮磷钾元素的合理调配,其间,按照土壤实际肥力平衡土壤营养成分,比如,种植人员可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分析土壤目前营养组成与缺失,以此为基础制定底肥施用方案,避免肥量过多、过少等情况的发生。而且,种植人员还可以适当增加有机肥料的施用比例,为提高资源利用率,合理控制种植成本,可使用农户家中的牲畜肥料,比如羊群、鸡群、猪群的排泄物等,根据技术分析情况增加硫酸锌、尿素、硫酸钾等肥料,为小麦生长发育提供充足营养。
2.3 科学播种
在小麦发芽、出苗等各个生长发育环节,对水资源均具有较大需求量,所以,在小麦播种环节,种植人员需做好深层土壤的水分补充,待小麦播种下,促进其扎实根系,强化抗倒伏的同时,提高小麦种苗质量。除此之外,河南地区的小麦播种期大多为10月左右,播种时农户应控制播种速度和麦种间距,优选机械设备播种,提高播种效率,然后反复轮压、覆盖田地,使小麦出苗具有较高整齐度[2]。
2.4 田间管理
田间管理作为小麦配套栽培的重点环节,首先,要做好出苗期的管理。农户应对小麦的出苗情况进行检查,重点观察长势相对较弱的小麦苗,以喷施的方式增加肥料,随着小麦苗的生长发育,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在后期增加尿素,促进其发根。当小麦进入成熟期时,为有效提高其成穗率,农户应在拔节期施加肥料,以尿素、硫酸钾为主,每亩地不可超过15 kg。若土壤含水量相对较低,则要及时补充灌溉,需要注意的是,在灌溉时,要注意分析近几天的天气情况,最大程度利用降水,避免水量补充过多。当小麦进入抽穗期后,为增加麦粒重量,可选用0.2%的磷酸二氢钾,将其以喷洒的方式施加在小麦叶面上,以此提高生产品质。
3 小麦病虫害防治技术要点
3.1 病害防治要点
在河南地区,小麦种植期间的常见病害有两种,分别为赤霉病与白粉病。其中,在防治赤霉病时,种植户可选用25%的氰烯菌酯悬浮剂进行处理,以喷洒的方式治理即可,每周施用1次。在防治白粉病时,种植户可选用硫磺粉,或是2%的抗菌霉素(稀释后),以喷射冲洗的方式为主。此项防治工作最好在小麦出苗期、抽穗期开展,这是因为白粉病的病发时间主要集中在这一阶段,一旦出现,小麦叶片将受到损害。其中,在选用硫磺粉时,要注重剂量的控制,不得超过30 g/70 m2。
3.2 虫害防治要点
河南地区小麦的常见虫害以蚜虫为主,在对其进行防治时,农户可根据自身经济实力与治理经验,灵活选择防治技术。(1)药物防治。当农户在每日的生长观察中发现小麦出现蚜虫,可选用1 000倍液的50%马拉松乳进行处理,以喷洒方式为主,每天2次。若虫害较为严重,还可以在药剂中加入适当肥皂水,主要目的在于提高药物的粘附力,以此提高防治效果。(2)物理防治。此项防治措施主要是将存在虫害的秆修剪掉,收集后统一处理,降低虫害率,避免其大规模蔓延、暴发。若是发现及时,农户还可以使用毛刷将小麦上的虫害刷干净,然后统一处理。(3)生物防治。对于蚜虫而言,农户可适当投放瓢虫、寄生蜂等虫类,依托于天敌习性防治虫害,以此降低小麦配套栽培的虫害率,提升种植效益[3]。
4 结语
综上所述,为提升河南地区的小麦种植产量与质量,需充分利用当地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深入分析小麦优质高产配套栽培技术的实施要点,做好种子优选、整地准备、播种管理、田间管理等,并根据当地流行病学做好病虫防治工作,以此提高种植效益。
参考文献
[1] 杨文娟.小麦高产配套种植技术探讨[J].农村科学实验,2023(10):61-63.
[2] 陈举新,李铁.小麦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分析[J].农村实用技术,2023(2):99-100.
[3] 杨新生,郑念,王辉,等.小麦栽培技术与病虫害防治对策[J].河北农机,2023(8):156-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