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触结合按摩干预对婴幼儿腹泻患儿临床症状及恢复进程的影响
2024-05-21杨丽萍
杨丽萍
【摘要】 目的 研究抚触结合按摩干预对婴幼儿腹泻患儿临床症状及恢复进程的影响。方法 选取在玉山县黄家驷医院治疗的66例婴幼儿腹泻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3例。对照组予以蒙脱石散等常规药物干预,观察组在干预组的基础上予以抚触结合按摩干预。记录干预1周后2组患儿疗效,记录并比较干预前和干预1周后2组患儿中医证候积分、胃肠功能[胃泌素(gastrin,GAS)、胃动素(motilin,MLT)]水平、粪便状况(粪便pH值、镜检脂肪滴个数),比较2组临床恢复状况(腹痛消失时间、发热消失时间、大便次数复常时间、大便性状复常时间)。结果 干预1周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1周后,2组患儿中医证候积分、胃肠功能水平、镜检脂肪滴个数较干预前均有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1周后,2组患儿粪便pH值较干预前上升,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临床恢复状况(腹痛消失时间、发热消失时间、大便次数复常时间、大便性状复常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抚触结合按摩干预能够缓解婴幼儿腹泻患儿症状,改善粪便状况,加快患儿恢复进程。
【关键词】 抚触;小儿按摩;嬰幼儿腹泻;胃动素;胃泌素
文章编号:1672-1721(2024)11-0112-04 文献标志码:A 中国图书分类号:R473.72
腹泻主要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加及大便性状改变,是一种病因多样的消化道疾病。婴幼儿由于消化道发育不成熟,消化能力较差,胃肠负担较大,较易发生腹泻等[1]。腹泻的常规治疗方法多以药物配合静脉滴注干预。鉴于发病人群为婴幼儿,配合难度较高,遵从医嘱能力较低,而且婴幼儿体质娇弱,用药剂量稍大或者用药时间过长可能会造成负面效果,因此尝试借助中医外治法帮助婴幼儿缓解腹泻症状、加快患儿胃肠功能恢复成为临床干预的新思路。基于此,本研究探讨了抚触结合按摩对婴幼儿腹泻患儿症状及进程的影响,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2月—2021年2月在玉山县黄家驷医院确诊为婴幼儿腹泻并进行干预的66例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3例。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患儿监护人知情且签署知情同意书。
纳入标准:西医诊断符合《婴幼儿腹泻的鉴别诊断》[2]婴幼儿腹泻相关诊断标准者;中医诊断符合《泄泻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2017)》[3]中婴幼儿泄泻相关诊断标者。
排除标准:合并有轮状病毒肠炎等其他引起大便次数增多疾病者;合并有其他器官功能性疾病者;对本次治疗中相关药物过敏者;重度脱水者。
1.2 方法
对照组予以蒙脱石散(益普生天津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00690,3 g×10袋)口服,若患儿<1岁则1.5 g/次、1次/d,若患儿1~2岁则3 g/次、1次/d,进行调节电解质平衡、补充益生菌等常规干预。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抚触结合按摩。(1)按摩。施术者进行手部消毒,并涂抹滑石粉或润滑油,保持手部温度适宜;患儿取仰卧位,术者根据患儿年龄选取两指或三指,以患儿肚脐为中心,指腹逆时针环形按摩150~200次,再沿两肋自下向上推30次,根据患儿自身情况,取神阙、足三里、大肠腧等穴位按摩,每个穴位2~3 min,1次/d;补脾气,以指腹沿患儿桡侧由远端至近端来回摩擦,力度适中,150次/d;按揉龟尾穴,龟尾穴位于尾椎骨与肛门连线的中点处,根据患儿状况顺时针或逆时针以指腹按揉旋转100~150次,1次/d;推七节,自患儿第二腰椎开始向下推至尾椎骨,再回推至第二腰椎,100轮/次,1次/d;捏脊,以拇指桡侧固定于脊柱两侧,并以三指同时提起皮肤,保持患儿不觉疼痛或剧烈反抗力度为宜,两手交替向前,长强穴直推至大椎穴,10次/d。若患儿因饮食伤胃,则加按揉患儿大鱼际处板门穴60次,1次/d;若患儿湿热泄泻则加推清大肠,即从患儿食指桡侧根部推向指尖处,200次/d;若患儿寒湿泄泻则予以推三关,即两指合并以指腹自腕横纹处向肘横纹推,并按揉掌背侧二三掌骨之间外劳宫穴,100次/d;若患儿阳虚泄泻则按揉手指小指掌面顶端处肾顶穴,100次/d,并按揉涌泉穴、足三里等穴;若患儿脾虚泄泻则加按揉四缝穴。(2)抚触法。术者以婴幼儿专用润肤油从患儿前额中点以拇指向外推展,经下颌到耳屏,再以胸部、腹部、背部、手部、腿部的顺序依次使用抚触法,5~10 min/次,1/d。以上干预均持续1周。
1.3 观察指标
1.3.1 疗效
若患儿腹泻等症状基本消失且水电解质、酸碱均达动态平衡,大便检查正常,记作痊愈;若患儿腹泻频率明显降低,且大便性状及常规检查均正常,则记作有效;若患儿大便次数无明显减少,症状无缓解,大便常规检查较1周前无明显改善或恶化,则记作无效[4]。治疗总有效率=(痊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3.2 中医证候积分
以《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5]中相关规定为标准,根据腹泻、食欲不振、大便稀溏、面色萎黄严重程度,分别记作0~4分,总分16分,分数越高表明症状越严重。
1.3.3 胃肠功能
干预前和干预1周后,取患儿空腹肘部静脉血3 mL,用离心机以3 500 r/min转速离心处理10 min,待血清分离后,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GAS、MLT水平。
1.3.4 粪便状况
干预前和干预1周后,取患儿当日粪便,使用pH试纸置入,取出后清洁试纸并根据色卡读出粪便pH值;使用苏丹红试剂对粪便染色后镜检得出脂肪滴个数。
1.3.5 临床恢复状况
记录2组患儿临床恢复状况,包括腹痛消失时间、发热消失时间、大便次数复常时间、大便性状复常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行t检验,計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疗效比较
干预1周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2 2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干预前,2组各项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周后,2组各项中医证候积分较干预前均有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2.3 2组胃肠功能比较
干预前,2组GAS、ML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周后,2组GAS、MLT水平较干预前均有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4。
2.4 2组粪便状况比较
干预前,2组粪便pH值、镜检脂肪滴个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周后,2组粪便pH值较干预前均有上升,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1周后,2组镜检脂肪滴个数较干预前均有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5。
2.5 2组临床恢复状况比较
干预1周后,观察组腹痛消失时间、发热消失时间、大便次数复常时间、大便性状复常时间均早于对照组(P<0.05),见表6。
3 讨论
婴幼儿腹泻是常见的胃肠功能紊乱疾病,多发于夏秋两季。长期腹泻会引起婴幼儿消化系统疾病,降低患儿免疫功能[6]。该病致病因素多、发病机制复杂、患儿配合度较差,干预难度大。临床上针对腹泻常用蒙脱石散等肠黏膜保护剂,但由于患儿体质娇弱,长期服用容易引起其他不良反应。因此,尝试借助祖国医学的外治法,以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更快地减轻患儿腹泻症状。
祖国医学认为,婴幼儿腹泻归“泄泻”范畴。婴幼儿形气未充,脏腑稚嫩,运化能力较弱,泄泻常发,且脾胃娇嫩,易受六淫影响,引起脾胃失和,肠道不能分清泌浊,传导失司,引起泄泻,因此干预时应健脾益胃、升阳止泻为主,兼以扶正气、通经络。本研究中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与何素梅等[7]研究结果类似。通过按揉龟尾穴可以通督脉之气,调节大肠功,以推七节和胃兼以止泻,通过捏脊舒经活络,改善患儿经脉状况。捏脊能充分刺激患儿背部足太阳膀胱经及督脉,并影响夹脊穴,通络三经之气,使脏腑和谐、脾胃安好,患儿腹泻状况明显改善。现代医学研究也发现,捏脊可以刺激患儿的自主神经干及神经节,通过调节神经体液状况,改善患儿免疫能力,增强患儿脏腑活性[8]。患儿腹泻随脾虚脏弱为根本病机,受饮食积滞、气滞等因素影响,可加重病情或影响患儿的恢复。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通过推拿结合抚触,帮助患儿通畅经络,实现标本兼治,有利于患儿的恢复。本研究中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可能与穴位和经络的选择有关。本研究中的按摩兼顾循经和病位,取足阳明胃经、足太阳膀胱经和手阳明大肠经的穴位,补益脾胃,益气补中;贯通经络,升清降浊;补益脾胃,通畅气血,防治外邪。以脐中神阙为中心进行按摩,温阳利水,既健脾胃又温补中焦。脾胃得补,气运不郁则食欲改善,面色得转。清浊已分,传导司其职,则大便不稀。由此说明,脾胃功能得到改善,加快患儿恢复速度。捏脊和对按揉长强穴等,可以刺激肛门处神经,增强括约肌和提肛肌的肌肉张力,有利于预防因久泄引起脱肛等不良事件发生。张映琴[9]研究发现,抚触法能够影响肠道新陈代谢,调节胃肠道蠕动,改善胃肠道循环,继而影响GAS和MLT。邱丽等[10]也发现,GAS和MLT的调节对胃肠功能的恢复有积极作用。根据传统中医体表理论,体外特定部位与内部脏腑有着密切联系,在抚触和按摩的作用下能够进一步调和脏腑。本研究中观察组恢复时间优于对照组,推测可能与抚触结合按摩有关。
本研究发现,观察组患儿镜检脂肪滴个数等粪便状况均优于对照组,与王红娟等[11]研究结果类似。镜检脂肪滴个数是由于患儿腹泻导致肠道黏膜吸收较差,脂肪难以被吸收,堆积于粪便内。推拿时对足太阳膀胱经和督脉的刺激,可帮助患儿振奋阳气,通调气血,改善患儿脏腑功能,并以抚触等方式激发正气,健脾温阳。现代医学也发现,捏脊可调节神经功能,改善患儿血液与消化道蠕动状况[12],改善患儿吸收及消化能力,减少脂肪、营养物质因消化不良的堆积,改善患儿粪便状况,与本次研究结果类似。
综上所述,抚触结合按摩能够缓解婴幼儿腹泻患儿临床症状,调节胃肠道功能,加快胃肠道恢复,改善粪便状况,具有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 赵欣.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腹泻效果观察及护理[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21(1):197-200.
[2] 张艳玲.婴幼儿腹泻的鉴别诊断[J].北京医学,2017,39(7):656-658.
[3] 张声生,王垂杰,李玉锋,等.泄泻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2017)[J].中医杂志.2017,58(14):1256-1260.
[4] 郭凯,王红娟,陈艳霞,等.三位一体疗法治疗婴幼儿迁慢性腹泻疗效观察[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20(9):137-139.
[5] 赵亚岚.运脾温中止泻汤联合推拿疗法治疗小儿迁延性腹泻临床观察[J].四川中医,2019,37(11):107-109.
[6] 王君华,刘蕾,孙自红,等.健脾止泻汤联合推拿治疗小儿腹泻的疗效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9,37(2):400-402.
[7] 何素梅,赵琦.穴位按摩护理对0~3岁腹泻婴幼儿脾胃运化的影响分析[J].四川中医,2019,37(4):179-181.
[8] 梁瑞芬,梁凤好.小儿推拿配合穴位贴敷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护理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8,25(17):194-196.
[9] 张映琴.婴儿抚触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17,3(9):188-190.
[10] 邱丽,张小红.耳穴埋籽联合耳穴按摩对胃肠道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7,14(23):3531-3533.
[11] 王红娟,郭凯,肖和印,等.推拿敷贴对迁慢性腹泻患儿消化吸收功能作用的研究[J].世界中医药,2017,12(12):3093-3097.
[12] 符增珍.调脊通督手法与常规推拿分别联合饮食指导干预在慢性腹泻脾肾阳虚证中的应用观察[J].四川中医,2020,38(10):196-198.
(编辑:郭晓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