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点贯序加压联合绑扎训练对脑卒中病人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影响
2024-05-20朱妍李玉群毛静
朱妍 李玉群 毛静
Effectofmultipointsequentialcompressioncombinedwithbandingtrainingondeepveinthrombosisoflowerlimbsinstrokepatients
ZHUYan,LIYuqun,MAOJingWuxiNo.2People′sHospital,Jiangsu214000ChinaCorrespondingAuthorMAOJING,Email:529515874@qq.com
Keywordsstroke;inpatients;balanceability;deepveinthrombosisoflowerlimbs;rehabilitationnursing
摘要目的:探讨多点贯序加压联合绑扎训练对脑卒中病人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影响。方法:选取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2021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102例脑卒中病人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51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多点贯序加压联合绑扎训练,比较两组病人下肢肌肉力量、平衡能力及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结果:两组病人下肢肌肉力量、平衡能力、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点贯序加压联合绑扎训练在脑卒中病人护理中的应用,有助于增强病人下肢肌肉力量,改善平衡能力,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
关键词脑卒中;住院病人;平衡能力;下肢深静脉血栓;康复护理
doi:10.12102/j.issn.20958668.2024.09.038
脑卒中是中老年人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之一,尽早治疗能缓解病情,但复发风险高,且幸存病人多有不同程度的肢体功能障碍,需住院接受相关治疗[12]。住院脑卒中病人卧床时间长,肢体活动量明显下降,静脉血液流速降低,病人易并发深静脉血栓[3],李巍等[4]研究显示,住院的老年脑卒中病人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达10%,且多伴有疼痛、肿胀症状,肺栓塞发生风险较高。针对下肢深静脉血栓提出“评估护理一体化”原则,当前研究围绕下肢深静脉血栓提出了系列预防护理措施,包括运动训练、物理疗法等[5],但因住院脑卒中病人肢体功能受限,常规训练模式适应性较差,难以取得理想效果,故需优化相关措施。多点贯序加压联合绑扎训练是一种联合护理模式,囊括了物理治疗与运动训练,能够强化干预效果。本研究在住院脑卒中病人中应用多点贯序加压联合绑扎训练,探究其对病人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2021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102例脑卒中病人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与脑卒中临床诊断标准相符[6],通过影像学等检查确诊;2)首次发病,住院接受治疗;3)意识清醒,认知、沟通功能正常;4)对研究采用的护理措施耐受;5)病人及家属均同意参与,已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合并凝血功能障碍;2)合并其他可造成下肢功能障碍的疾病;3)合并其他心脑血管疾病;4)合并恶性肿瘤;5)2次脑卒中或因其他原因退出研究;6)临床资料缺失。按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分为两组,各51例。对照组中,男35例,女16例;年龄为(66.49±3.58)岁;偏瘫部位:左侧28例,右侧23例;入院时Padua评分为(3.62±0.85)分;Lovett肌力分级:0级或1级11例,2级26例,3级或4级14例;住院时间为(14.49±2.01)d。观察组中,男32例,女19例;年龄为(66.88±3.27)岁;偏瘫部位:左侧26例,右侧25例;入院时Padua评分为(3.71±0.79)分;Lovett肌力分级:0级或1级12例,2级22例,3级或4级17例;住院时间为(14.72±1.87)d。两组病人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干预方法
1.2.1对照组
采取常规护理。1)入院筛查评估:病人入院24h内,护理人员采用脑卒中病人Autar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评估量表对病人进行风险评估,评分<5分为低危病人,≥5分为中高危病人,在低危病人床头悬挂黄色标识牌,中高危病人床头悬挂红色标识牌[7]。2)健康宣教:住院期间,护理人员向病人或家属发放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宣教单,根据宣教单向病人及家属介绍住院脑卒中病人下肢深静脉血栓风险、危险因素、物理预防措施、药物预防措施、功能锻炼方法、自我管理要点等,并引导病人或家属阅读单页,以强化宣教效果,宣教时长为30~40min。3)预防护理:针对低危病人采取物理预防,中高危病人采取物理预防+药物预防。物理预防措施:梯度压力袜、下肢按摩活动(两侧下肢肌肉揉捏,主被动活动膝关节、踝关节等,间隔30min执行1次);药物预防:遵医嘱针对中高危病人采用普通肝素、低分子量肝素、Xa因子抑制剂等药物[89]。
1.2.2观察组
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多点贯序加压联合绑扎训练。
1.2.2.1成立护理团队
1)遴选团队成员:共5名成员。通过发布组团公告、护士自愿报名、遴选合格护士过程遴选团队成员;遴选标准:神经内科护士;工作年限>3年;职称为护师及以上;本科及以上学历;有较好的沟通协调能力;全程参与研究。2)团队成员资料:团队成员年龄(30.73±4.28)岁;学历:本科4人,研究生1人;工作年限:3~5年3人,>5年2人;职称:护师3人,主管护师及以上2人;研究参与次数:≤2次2人,>2次3人。
1.2.2.2开展护理培训
培训目的:统一护理操作、规范护患沟通;培训教师:科室有培训教学资质的主管护师1人;培训形式:情景模拟教学法;培训过程:培训教师创设不同的护理情景(如护理前护患沟通、多点贯序加压治疗、弹力带绑扎训练等),培训教师与参训护士配合模擬护理情景,演示相关操作,培训教师观察护士操作并记录,结束后指出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演示规范操作,培训时间共3课时。
1.2.2.3多点贯序加压联合绑扎训练
1)多点贯序加压疗法。治疗仪选取:经溶栓治疗的脑卒中病人病情允许情况下,即可借助AP400a空气肢体压力治疗仪实施多点贯序加压疗法,治疗仪压力范围为0~200mmHg(可调节),压力持续时间为1~6s(可调节),循环间隔时间为1~6s(可调节)。多点贯序加压操作:护理人员按要求完成仪器连接,同时连接2个4腔套筒,引导病人取坐位或仰卧位,将两下肢分别置于2个套筒中,以包裹足踝、大腿、小腿3个压力作用点;接通电源,设置初始压力参数为20mmHg,压力持续时间为5s,循环间隔时间为2s,每侧下肢加压治疗36个循环(3min)后,根据静脉再充盈检测计数调节治疗压力,每次增加10mmHg,最大为40mmHg,并再次测量、记录静脉再充盈时间,连续干预2周,每周5d。3)注意事项。治疗前,检查设备及病人下肢状况,如有压力性损伤、出血伤口等情况,则暂缓治疗;治疗中,注意观察病人皮肤颜色变化,测定下肢体温、足背动脉搏动,并积极询问病人感受,如有不适感或异样,则及时调整治疗压力或持续时间。2)弹力带绑扎训练。弹力带绑扎:护理人员取长度40~60cm的弹力带,将弹力带打结形成环,测量病人踝关节水平高度,选取与之等高的位置,将成环弹力带固定于此,考虑训练涉及站立位、坐位、平卧位3种体位,需提前确定3点,完成相应点的弹力带绑扎。开展多体位训练:护理人员先后引导病人以平卧位、坐位、站立位依次进行训练,正式训练前,通过主被动活动开展热身运动,时长3min;而后,引导病人将单侧下肢踝关节套入成环弹力带,先面向弹力带,双手辅助最近的稳固支撑物,向后伸直,直至膝关节处于伸直状态,并保持10~15s,而后缓慢复位,每次训练10组;放松锻炼3min后,指导病人背向弹力带,向前伸腿,直至膝关节处于伸直状态,并保持10~15s,而后缓慢复位,每次训练10组,每天早晚各1次,连续干预2周。
1.3观察指标
1.3.1下肢肌肉力量及平衡能力
干预2周后,测定病人患侧下肢肌肉力量、平衡能力。1)肌肉力量:通过坐起试验测定病人关节活动能力、下肢肌肉力量,即受试者取坐位,双手抱肩,测定连续5次起坐所耗时间,正常参考值为10s。2)平衡能力:采用Berg平衡量表测定脑卒中病人平衡能力,量表共有14个测评项目,均采取5级评分法,每个项目评分范围为0~4分,评分越高则平衡能力表现越好,护理人员根据量表发出指令,受试者根据指令完成相应动作,根据其表现进行评分[10]。
1.3.2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
下肢深静脉血栓诊断标准:通过症状观察+超声检查诊断病人是否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症状观察:患肢颜色为深红色,体温升高,股骨三角或小腿出现压迫性疼痛、肢体浅静脉过度扩张、下肢过度肿胀、下肢霍夫曼征阳性。如与以上症状符合数量≥2个,则有下肢深静脉血栓体征,需实施超声检查。超声检查:多普勒超声检查显示,如静脉壁厚度增加、血液流速减慢,有回声团,且探头加压不能被完全压扁,则可确诊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干预2周后,护理人员统计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即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病人例数/病人总例数×100%[1112]。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定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描述,组间比较行两独立样本t检验;定性资料采用例数、百分比(%)描述,两组比较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病人下肢力量与平衡能力比较(见表1)
2.2两组病人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比较(见表2)
3讨论
3.1弹力带绑扎训练能改善病人下肢状况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病人下肢肌肉力量、平衡能力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果表明,弹力带绑扎训练能够改善脑卒中病人下肢状况。与常规训练相比,弹力绑扎训练有助于调节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增强本体感觉回馈,对改善下肢肌肉力量有促进作用,可逐步恢复下肢肌肉力量;弹力带绑扎训练,能够实现对病人膝关节、踝关节的锻炼,增强其力量与协调能力,有助于改善躯体平衡能力。李媛媛等[13]在老年脑卒中偏瘫病人护理中引导病人借助阻力弹力带开展渐进式运动训练,结果显示,观察组病人下肢肌肉力量、平衡能力均优于对照组,与本研究结论相同,但两项研究干预时间不同,且干预前患侧肢体功能状况存在差异。
3.2多点贯序加压联合绑扎训练可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风险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病人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多点贯序加压联合绑扎训练可降低下肢深靜脉血栓的风险。因肢体功能受限,脑卒中病人卧床时间长,下肢缺乏充分、有效的锻炼,肌肉收缩、舒张功能弱化,肢体血液流速减缓,下肢深静脉血栓风险明显增大。多点贯序加压疗法借助多腔气囊的反复充放气,能实现对下肢多部位的循环压力,使其得到规律性收缩、舒张,并可实现对肢体远端、近端的均匀挤压,促进下肢局部血液、淋巴的循环,有助于改善微循环,加快下肢组织液回流,下肢凝血因子聚集或黏附率下降、纤维蛋白溶解速率增大,下肢深静脉血栓风险明显减小。侯宣竹等[14]采用间歇性充气压力泵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采用的充气压力泵与本研究型号不同,且具体操作、干预频次均存在差异,但其作用机制一致,结果显示,观察组病人下肢深静脉血栓低于对照组,表明间歇性充气压力泵能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李丽平等[15]研究发现,平衡功能与脑卒中恢复期双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有相关性,平衡功能越好则双下肢深静脉血栓越低。
综上所述,多点贯序加压联合绑扎训练在住院脑卒中病人中的应用,有助于增强病人下肢肌肉力量、改善平衡能力,可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
参考文献:
[1]孙环,夏昱,陈艳梅,等.脑卒中发病的危险因素分析[J].护理实践与研究,2022,19(15):22432247.
[2]范彩英,洪翠芹,宋斌,等.介护师参与下多学科延续护理对脑卒中肢体功能障碍患者康复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23,38(6):116120.
[3]张瑾.脑卒中住院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的影响因素调查[J].护理實践与研究,2020,17(3):3032.
[4]李巍,王亮,秦延京.老年住院患者脑卒中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21,49(12):14441446.
[5]潘习,徐岚,王稚.脑卒中病人深静脉血栓机械预防的研究进展[J].全科护理,2020,18(29):39243927.
[6]中华护理学会内科专业委员会,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护理指南[J].中华护理杂志,2023,58(1):1015.
[7]沈英,邬役心,冯蔚.Autar量表风险评估预防脑卒中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观察[J].现代临床护理,2019,18(1):3337.
[8]陈坤琴,任雪琼.重症脑卒中临床护理中基于Autar量表的护理干预应用效果观察[J].医学理论与实践,2021,34(1):139141.
[9]万文俊,王艳富,游菲,等.空气压力波治疗联合MOTOmed下肢训练对脑卒中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21,43(6):523525.
[10]金冬梅,燕铁斌,曾海辉.Berg平衡量表的效度和信度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3,18(1):2527.
[11]王深明,武日东.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治疗指南与实践[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5,35(12):12641266;1304.
[12]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ICU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指南(2009)[J].中华内科杂志,2009,48(9):788792.
[13]李媛媛,屈小伶,胡洁琼,等.渐进式阻力弹力带技术在老年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肌肉力量及平衡训练中的应用[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22,25(3):407410.
[14]侯宣竹,仇婷,徐彦,等.间歇性充气压力泵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J].临床与病理杂志,2022,42(6):14371442.
[15]李丽平,耿铫,杨娟,等.平衡功能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双下肢DVT发生的影响[J].江苏医药,2023,49(1):3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