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方庆:走一条素质教育“长征路”

2024-05-20范琪

教育家 2024年15期
关键词:长征路学校课程

范琪

方庆,深圳市光明区光明中学政治教师,高级教师,钟杰名班主任工作室顾问,著有《班主任的72个临场应变技巧》《给班主任的48个教育预案》等。

春日的假期里,一位老师带领孩子们去往池塘边、森林里、田野间,他们在草地上围坐成一圈,在自然的怀抱里吟诗、游戏……这些场景,正是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其作品《帕夫雷什中学》中记录下来的真实经历,也是令深圳市光明区光明中学政治教师方庆最受触动的片段。自入职第二年起,这部经典著作便为他日后开展教育实践打下了鲜明的底色。他以“践行素质教育”为使命,以“尊重教育的规律”为信条,努力为学生开拓自由发展的广阔空间,也在长达27年的教育教学旅程中,写下许多属于自己的故事。

剩下的50多个学生怎么办

方庆来到光明中学之前,曾先后在三所学校任教。2008年,他来到这所公办完中担任高中政治教师,也正是这一年,正式开启了他践行素质教育理想的篇章。

彼时,学校恢复高中办学不久,招收上来的生源质量不尽如人意。学校对方庆接手的这个高二班级没抱太大期望:“有一两个人能考上本科即可。”这个不高的要求反而使他陷入了深深的思考:“那剩下的50多个学生怎么办?”方庆始终把教育当成自己毕生的事业,他觉得,不论最终结果如何,作为班主任,应该平等地对待每一名学生,努力为他们创造快乐而丰富的高中学习生活。

在备战高考的过程中,高三学生所承受的压力无疑是最大的,补课、刷题、背诵是他们的生活常态,几乎一切兴趣爱好都只能暂时为了成绩让步。而这种压力,也会向下蔓延至高二、高一年级,提早引发他们的紧张情绪。在方庆看来,学业压力之所以会成为学生的负担,是因为他们的学习与生活出现严重失衡。

为了尽可能帮助学生减压,方庆毫不吝惜给予支持,从不强制他们完成各种形式主义的要求;为了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走出教室,他牵头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和比赛;分配座位时,他也从不会按照成绩划分,还努力捍卫后进生的尊严……方庆记得,一次几名学生打架被校领导抓住,他主动申请交由自己处理,这样做的原因,并非要给学生下处分或请家长,而是想在了解事情的经过后,做出恰当处理。这次事件中,方庆给予了他们善意的提醒,并约定下次不再出现类似的问题。最开始,有同事质疑:“这么软的法子怎么能管好班级呢?”他解释:“我把学生当成一个战壕里最亲密的战友,我相信当他们发现我在真正关心他们的成长时,就一定能认同和信任我的管理。”事实证明,这样的做法效果显著,后来,他班上出现的行为问题越来越少,孩子们在高考中的表现也超过了学校的原有期待。

2014年后,方庆由于身体原因不再担任班主任,开始将目光转向校本课程。在同事钟杰的提议下,他与其他四位教师共同创建了光影社,并担任课程负责人,学校的第一门校本课程也由此诞生。每周二晚上,他们面向高中生放映经典电影,再利用下周二的第九节课与师生共同开展主题讨论。以“苦难”主题为例,方庆为学生播放了《阿甘正传》与《肖申克的救赎》,然后鼓励他们查阅资料并在讨论环节分享自己的见解。他们共同探讨对苦难和救赎的理解,思考真实生活中还存在哪些像“阿甘”“肖申克”一般的人物。有学生提出:“救赎不只是逃离监狱,更是一种精神。”还有学生说:“如果你不想呆在那里,那里就会成为你的监狱;如果你想出去,那里就会成为你的城堡。”方庆强调:“理解不存在高低之分,我們要做的是让参与其中的师生畅所欲言,并从彼此的发言中获得思想上的启发和深化。”

在自由、开放的氛围里,光影社很快成为深受学生喜爱的社团。到了课程开展的第三年,受到方庆团队的启发,学校里其他教师开始在课上播放与教材知识相关联的电影片段,以辅助课堂教学,学校也开始大力推进校本课程建设,鼓励教师们开辟丰富多彩的课程内容。

不做政治的旁观者

课堂是开展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在政治课上,方庆积极探索各类新颖的方式,力求为学生带来不一样的思考体验。为此,他自费参加项目式学习培训,深入钻研其核心理念与实践技巧,并结合学生兴趣与教材内容,精心设计了丰富的项目课程。

教学“三大诉讼形式”时,方庆刚刚生过一场大病,本需好好休养的他却始终放不下心来。“如果孩子们就这样平淡地学完这部分内容,总觉得有些可惜,距离好的教育感觉差点什么。”于是,在征询学生意见后,他带领整个班级开展了模拟法庭活动,指导他们选择典型案件,学习诉讼庭审的流程与细节,还买来法槌、法官袍,制作了手铐、桌牌等道具。准备期间,他带着学生一起阅读了大量法律及庭审资料,不断打磨诉讼中的各个细节。

活动当天,方庆借用了学校一间可容纳百余人的阶梯教室,并邀请了一名业界的专业律师进行点评,吸引了校内100多位师生前来观看。令他感到欣喜的是,虽然整个庭审过程仍存在一些不够严谨的地方,但模拟法庭活动总体得以顺利完成。他希望学生在学习时,能够以参与者而非旁观者的身份吸收知识。“当他们有过类似的亲身体验,并对其进行认真复盘后,相关知识与规则更有可能在他们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记,从而有助于他们迁移至其他内容的学习中。”

好的教育具有唤醒学生生命力的作用,方庆发现,逼真的道具与庄严的现场布置让他们很快进入了角色,就连平时上课爱打瞌睡的孩子也在台上认真履行着审判员的职责,还有学生在朋友圈发文:“如果未来有幸成为一名法官,我将用毕生去捍卫法律的尊严。”

策划这样的项目式活动需要耗费指导教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方庆直言:“推动教育走向创新的每一步都充满艰辛,但每一步都值得,因为好的教育从来不是削足适履,而是推门见光,从时间、空间等维度为学生参加相关教育活动‘开绿灯。”

除了项目式学习,方庆还在课堂上结合时政,与学生共同探讨巴以冲突、俄乌冲突、中美贸易战等话题,并与其他教师合作,开展跨学科课程。例如,他与历史教师开展主题探究课程“苏格拉底为什么一定得死”,以排练历史剧、组织辩论赛等方式,引导学生从历史、政治等学科的视角探讨苏格拉底的哲学思想及古代希腊民主政治等议题。他还与英语教师共同组织开展模拟联合国会议活动,引导学生围绕俄罗斯在联合国安理会发起“反对美英法攻打叙利亚”提案的背景,模拟联合国秘书长助理及各国代表的身份提出意见,并使用英语发言。方庆解释:“教材内容讲述的是过去发生的案例,教师的教学还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指向现实中人们关切的问题。唯有如此,才能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并应对现实中的各类挑战。”

让教育面向生活,才能让孩子面向未来

方庆深信,学生良好精神面貌的养成,更多地有赖于那些没有列入课表的教育内容,因此,他强调,让教育面向生活,才能让孩子面向未来。那么,教师应该如何做?方庆给出的答案是,首先让教师先走出学校,增加对教育的理解和体验。

怀着对教育理想的执着追求,方庆踏上了探访创新学校的旅程。近几年来,他多次前往成都、大理等地的创新学校,并参与聆听各地组织的创新教育大会。经过反复而细致的观察,他发现创新学校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能够为学生提供十分接纳、包容的教育环境。“在成都的先锋学校,他们允许学生生病期间心无旁骛地休息,即使一学期内不上学校系统开设的任何课程也可以,因为学校认为‘生活本身就是一门内涵极广的课程”。最令他感到吃惊的是,某所创新学校的大厅里,很多学生正在光明正大地玩游戏,教师还专门为他们开辟了“游戏与人文社会”校本课程,甚至与他们共同切磋游戏技巧,鼓励有天分的学生尝试成为职业电竞选手。

教师的眼界对于其所开展的教育具有重要影响,探校的经历促使方庆在心中一遍遍描摹教育的理想模样。他更加坚信,教师必须尊重教育的基本规律,帮助每一名学生成长为完整的人。而深入生活,无疑是他们充实大脑、打开身心的关键路径。他常常告诉学生,增加社会体验同样是一种宝贵的学习,以政治学科为例,了解当前的社会现象、观察各地的文化风俗、分析市场的供应需求……这些社会实践的意义远非刷题所能比拟。

早在学校修建新教学楼之际,方庆就尝试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那时,他想让学生为施工工地绘制建筑设计图,还为此申请成立了“工地社”。没过多久,他又发现新教学楼六楼一处空旷的区域颇显荒芜,于是将感兴趣的20多名学生分为三个小组,带领他们进行测量与设计,并特地邀请了专业的建筑设计师来校指导。后来这一项目还获得了香港大学电子学习发展实验室颁发的国际杰出电子教学奖。

如果说新教学楼的修建是方庆在校内开展实践活动的契机,那么去往距学校约两公里的迳口村开展校外实践活动则是他的常态教育活动。因为“有山有水有耕地”,这里一度被人们称为“深圳后花园”。位于迳口村野的蛋糕坡是方庆常来的地方,他时常在课外带身边的孩子们来田间尽情享受自然。不过,他们也偶尔受到困扰,遇到大雨,雨水会把路面冲刷得坑坑洼洼,有的坑洞甚至有半米深,导致人和车辆都难以通行。为了改善这一情况,方庆带领孩子们勘测路况,并买来手套和麻袋,从附近运来几车泥土和石块,填平口径不一的土洼。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表现出极大的热情,有奋力铲土的,有负责扶住麻袋的,经过几周的努力,终于修好了大部分路面。“只有留下真切的体验,他們未来学到相关知识时,才能调动这段回忆,真正感受到何为社会责任。”方庆如是说。

2024年,是中国正式提出素质教育理念的第三十个年头。尽管探索路上充满曲折和坎坷,但时至今日,方庆依然在用行动践行自己的教育信条:“无论多么艰难,我都要在这段教育的‘长征路上继续走下去。”

猜你喜欢

长征路学校课程
回望长征路
追忆长征路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追寻长征路
走好新的长征路
学校推介
奇妙学校
MOOC起步,从微课程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