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能进阶”劳动教育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2024-05-20姚雁
姚雁
促进劳动教育是实现“五育融合”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浙江省平湖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着力打造“五彩”德育课程,依托校内外劳动教育实践基地,构建“三能进阶”劳动教育体系,分别在三个年级规划各具特色的劳动教育课程,在全校营造出热爱劳动的良好氛围。
高一年级:增强日常生活技能,以劳强体,培养学生的吃苦耐劳精神
学校为学生制定劳动教育清单,要求他们在高一年级熟练掌握日常清洁、家居美化、美食烹饪、工具使用、合理开支五项技能,并聘请平湖市及市级以上劳动模范担任劳动教育实践导师,邀请相关领域的“劳模工匠”进校宣讲,让学生感受榜样的力量。
就具体的实施路径而言,高一年级的日常生活技能培育主要有家庭中的生活劳动、“校园劳动值星”和农业劳作三大方面。家庭劳动侧重提升学生在个人生活自理、家居美化、美食烹饪、工具使用及合理开支等方面的能力,学校每学期举办生活技能类劳动竞赛,包含厨王争霸赛、巧手做粽子等15项内容。“校园劳动值星”是学校坚持开展了20年的校园劳动品牌,将校园分为蓝、绿两个区域,每周每个区域由一个“值星班级”负责,增强了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农业劳作”主要通过学校建设的劳动教育实践基地来实现,目前校内拥有五彩果蔬园、四美小院、智慧农业大棚三处基地,生均面积为1.1平方米;校外与蓝城高科技农业产业园等合作建立了7个基地。
高二年级:培育社会服务技能,以劳树德,培育学生的家国奉献情怀
为培养学生的社会服务技能,学校在“春苗党建”1.0版本的基础上,以专业骨干教师为引领,以高二学生为主体,开展四个职教赋能系列项目。一是以技术支持美丽乡村建设项目。以学生乡村户籍所在地为单位选拔成员,由党员、骨干教师带队,组建项目团队深入乡村,开展美丽乡村建设等中心任务。二是以专业支撑助力社区自治建设项目。以教学部(专业部)为单位选拔相应学生,由专业教师带队,组建项目团队深入社区,开展社区村官体验、家社资源协同等活动。三是以技术创新优化校企服务项目。利用学校专业教师、实训设备等优质资源,联合企业开展技术攻关、产品设计、协作生产等技术性服务,助推企业产品转型升级、教师专业能力提升,同时将相关典型案例引入教学过程,丰富专业教学资源与教学项目。另外,以学年为单位,组建技术创新校企服务团队,并制定《技术创新校企服务团队管理办法(试行)》,深入推进职教助企工作。四是以场馆课程助力社会活动项目。深化开展场馆合作,持续开发场馆课程,组织专业骨干教师,选拔优秀学生,与博物馆、图书馆、科技馆等开展常态化联建活动,依托场馆资源,在节假日面向中小学生提供社会服务。
高三年级:培育创新创业技能,以劳创新,提升学生的技改首创能力
学校有机融合劳动教育与专业教育,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理论的基础上,增加操作实践、强化技能训练,开展技术性劳动和创新型劳动,孕育新时代大国工匠,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定期开展问题征集,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定期邀请高校专家、专利代理工程师开设两创教育与专利申请专题讲座。每年开展创新技术问题征集活动,并成立校企跨界研发团队开展研发。
创新研发专业产品,培养学生的品牌意识。本着“实训项目生产化、实训成果商品化”的教育理念,学校与企业联手整合多门课程资源,让学生体验“构思(C)—设计(D)—实现(I)—运作(O)”的全过程,提高他们的品牌意识。
定期开展见习实习活动,提升学生的质量意识。为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对接、教学内容与工作任务对接、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理论教学与技能实训对接,学校与企业联手打造企业校区,安排學生顶岗实习。本年度,4个专业近800名学生在11家企业中开展了见岗识岗、顶岗实习等活动。
学校的劳动教育形成了可串联、可操作、可实现的创新范式,培育了学生博大的家国情怀和精准的品牌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