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群芳:在教育原野,教有故事的语文
2024-05-20王梓霖
王梓霖
吕群芳,浙江省嵊州市爱德小学语文教师,中国作协首届全民阅读季“20佳读书人”,浙江省师德先进个人。著有《字若星辰:最受小学生欢迎的99堂汉字课》《与成语跳舞》等,创建“精灵之夜”少儿公益读书会。
“你怎样评价自己的职业?”一次教育学术会议间隙,吕群芳被一位教授问道。这位浙江省嵊州市爱德小学的语文教师几乎没有犹豫:“我的职业很重要,我很自豪。”教授追问原因,她回答道:“孩子们有六年的童年时光主要在小学度过,有些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愈,而有些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如果说童年会为一个人打下生命的底色,那么小学教师就是给他们涂抹底色的人。”吕群芳躬耕于教育的原野,播撒下一颗颗爱的种子,滋养着孩子们的成长。
教室后门的对话与爱的回响
吕群芳的教学生涯始于家乡贵门的一所乡村小学,19岁的她面对讲台下与自己相差不过十岁的孩子们,曾一度感到无所适从。她始终认为,是孩子们的宽容与尊重,教会了她为人师长的重要一课:切不可轻易地下结论、粗暴地做决定。
入职后不久的一天傍晚,吕群芳准备去教室检查值日生做卫生的情况。走到教室后门时,听到两个男孩的对话。“你怎么力气那么小,芳老师随便一拉,你居然到门口去了,我还以为你力气很大呢。”另一个男孩回答:“她哪里拉得动,我那是给她面子,你懂不懂?”
当天课上,这个男孩心不在焉、交头接耳,遭到了吕群芳的训斥:“既然你不爱听课就别听了,到外面站着。”當着全班同学的面,男孩坐在座位上没动,吕群芳很是尴尬,于是走下讲台,将男孩拉到了教室门口。“其实当时我心里很是忐忑,他已经和我差不多高,万一拉不动,岂不是更没面子?”直到听到这两个孩子的对话她才知道,那其实是男孩的主动选择。“一个十来岁的孩子尚且知道要给老师留面子,我怎么能那样不留情面地批评他?”要对孩子们尽可能更好些,这是她成为教师后对自己提出的首要要求。
彼时,教室的后排坐着三个小男孩,他们似乎总不太安分,每天上午的最后一节课表现得更为过分。有时铃声刚响,吕群芳还没喊下课,他们就拿着饭勺往食堂奔去。那天她还在上着课,男孩们一直拿着饭勺敲个不停。更令她气愤的是,她让其中一个男孩放学后留下来,男孩却偷偷溜回了家。“实在太不像话了”,她决定去家访,向家长“告状”。她从学校出发,向孩子们所在的村庄走去。那条山路很长很长,她走了很久很久,在途中她逐渐感受到孩子们上学的不易,于是放弃了“告状”的念头。返程时,天色已经暗了下来,三个孩子执意送她回家。或许因为脱离了校园环境,他们更愿意与吕群芳交流:“芳老师,我们早饭吃得早,到最后一节课时真的好饿。”她这才意识到,孩子们每天五点多就要起床,走过很远的路来到学校,自己此前竟从未关注到。“那为什么让你留下来,你却跑回家了?”她问其中一个男孩。“回家的路旁都是树,我怕你把我留得太迟,朋友们不等我都走了,自己一个人我害怕。”听了男孩的回答,吕群芳又是心头一颤,自责于自己的疏忽。爬过一个陡坡后,她让孩子们就此止步,独自走在晦暗的夜色里,心里也不免有几分慌张。不一会儿,她听到背后远远地传来孩子们的喊声:“老师,我们在这里看着你,你别怕——”感动如春水一般涨满了她的心房。
给予孩子们足够的关怀,了解他们每个行为背后的原因,这成为吕群芳后来牢记于心的信念。“我不能保证在我的课堂里,每个孩子的成绩都很好,但我会尽可能给予他们足够的关注与关爱,让每个孩子都得到公平公正的对待。”这是她接手每个班级时,都会郑重向家长作出的承诺。
课本之外,更广博地成长
“你认得字吗?我只认得几个字。不过,还在学习。”著名学者张大春在《认得几个字》中这样写道。2012年,吕群芳读到这本书时惊觉:“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原来自己是‘不识字的。我只知道这个字现在怎样写、读什么音,课上也就是教孩子组组词、造造句,却不知道它的由来和演变。”感叹于汉字的神奇,她开始有意识地阅读《汉字王国》《细说汉字》等书籍,也有了课堂教学的努力方向:“要让孩子们感受到汉字不只是印在纸上的、摸上去平平的、看上去黑黑的一个个方块。”
吕群芳一本本地阅读,文言文是她遇到的最大障碍,实在读不懂她就请教专业人士,看到适合教学的内容她就记下来,思考更易于孩子们理解的教学方式。比如课前五分钟的“汉字小课堂”。“咱们班姓张的同学,你们知道自己的姓氏从何而来吗?”在课前的互动中,孩子们瞪大的眼睛里充满了好奇,一节语文课就此展开。“传说,我们的祖先黄帝有个儿子叫挥,在夜观天象时发现了一组弧形的星星,受到启发后发明了弓箭,被黄帝任命为‘弓长。这两个词合起来就是‘张字,因此挥的后代以‘张为姓,逐渐演变为清河张氏……”她从孩子们的生活中引出汉字,或辅以相应诗文适当延伸,或是借由对某个汉字的疑问领着他们进行探究,孩子们因此对语文学科更添几分兴趣,总是带着饱满的情绪投入学习。
吕群芳边学边教、边教边记录,孩子们也由此懂得汉字的一笔一画皆有意味。某次在旁听一年级教师教授《菜园里》一课时,老师出示了豆角、辣椒、茄子、西红柿等蔬菜的图片,告诉孩子们,它们都长在菜园里。接着,让他们用“园”组词。大家纷纷举手回答:花园、果园、校园……一名男孩响亮地说:“大草园。”老师在黑板写上“大草原”,告诉他:“这不是‘菜园的‘园。”男孩似懂非懂地说了声“噢”……课后,吕群芳琢磨,如何使孩子们更为了解这两个字的区别呢?其实“原”和“园”在字形上已经能够显示出字义上的差别。“原”是半包围结构,说明它的范围很大,用来比喻无限宽广的地带,如高原、平原、原野。而“园”是全包围结构, 说明范围有限制,其本义是用篱栅圈围起来种植草木蔬果的田地。
2018年,吕群芳又读到袁珂的《中国神话通论》,了解到上古时代的许多神话都与汉字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受到启发的她决定创建一门以汉字为主题的课程——《读神话·讲汉字》,旨在找出与汉字相关的神话故事,并系统性地讲解汉字。初步完成六节课的内容设计后,她尝试通过社团课程更成体系地教授汉字知识,而后相继设计了“汉字里的粮食课”“汉字里的家国志”“汉字里的家风家训”等相关课程。
“字词其实离我们的距离并不远,它们不是尘封在书本上的死知识,而是实实在在地诞生于我们的生活。”在她看来,研究生活中遇到的每一个字、每一个成语、每一首古诗,就如同触摸到一条历史的脉络、聆听了一段古老的故事,能够感知浓厚的情感与生活气息,而这些都是连接古今的纽带,是对过往岁月的一种回溯与铭記。
如今,吕群芳更爱教些课本之外的知识。比如在课间让孩子们走出教室,观察抽芽的芭蕉,由此读懂“冷烛无烟绿蜡干”的意象,并了解唐代书法家怀素于芭蕉叶上练字的故事。晚托前的休息时间,几个孩子拿出了橘子。吕群芳又借着孩子们的兴头讲起了有关橘子的故事,从象棋的别称“橘中戏”讲到成语“千头木奴”,从“陆绩怀橘”的典故讲到王羲之的《奉橘帖》,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第二天的语文课上,她播放了《典籍里的中国》中的《橘颂》片段,并留下了一个问题:“这两天我们学到很多有关橘子的知识,你们还知道哪些?”
吕群芳认为,理想的语文课堂是有“探究味”的,教师要为孩子埋下探究的种子。她希望孩子们明白,在课本之外,有需要他们自己去探索的知识海洋。“老师能直接教给孩子们的总归有限,更重要的是引导他们拥有探究和学习的能力。当孩子们与一个个汉字、一个个意象相遇,有意愿去了解它们背后的各种故事和历史,那就是一种探究。学语文需要如此,做任何事情也同样。”
用100个故事滋养童年
教学生涯初期,吕群芳发现,当孩子们做错事时,自己反复说的几句话无非是“你这样做是不对的、不好的”“如果不改正,老师就不喜欢你了”。她不知道还能怎样指正学生,也很怀疑这样说是否真的能够让孩子们认识到自己的问题。那时,孩子们拥有较为充裕的午后时光,自由活动的时间里,他们或是完成些作业,或是到操场上玩耍。偶尔,吕群芳会将他们喊回教室,孩子们围坐一旁,专注地听她讲述一个个故事,在讨论和思考中与她一起体悟故事背后的道理。一天,她突然意识到,可以借由故事润泽孩子们的心灵。
“用100个故事滋养童年”,这是近些年来吕群芳努力去做的事,她期望通过故事,对孩子们的疑惑给予最温暖的解答。“一个人如何经历别人的生命,怎样学会成长?可以通过文学,通过故事。”
一个孩子被同学指责撒了谎,但在面对追问时始终不承认。吕群芳深知不能妄下论断,否则孩子因不被信任而出现的心理创伤或许难以弥补。她给孩子讲了一则故事,主人公小豆芽为了圆一个小谎做了一连串的错事,因此备受煎熬。“我不知道他究竟有没有撒谎,但那已经不重要了,我们不是非得强求孩子承认自己的错误。只要听完故事后,他能开始思考其中的道理,教育就已经发生了。”除了有针对性地应对问题,她还通过故事预防问题的产生。随着孩子们同伴交往能力的发展,小学中高年级的女孩子之间常常存在较为微妙的关系,可能会因为嫉妒心理造成人际冲突。每当执教小学中高年级时,她总会买几本中国作家吴洲星的《红舞鞋》放在班里。这本书讲述了主人公李莎莎的梦想与成长,描绘了她在追逐芭蕾梦想过程中遇到的挑战、坚持与成长,其间涉及人物之间因争取领舞机会而产生的嫉妒情绪。在阅读的过程中,孩子们自然地学会该如何面对这样的情绪,保持良好的心态。
写作是吕群芳的另一种生活方式,成为儿童文学故事的创作者,则是她在写作与育人的结合中明确的新方向。在她执教的班级中,有好几个父母离异、由单亲抚养的孩子,他们性格敏感、羞怯,时常怀疑父母是否还爱着自己。在《海棠朵朵》中,她通过细致的心理描写,让孩子们明白,父母作出离婚的决定其实与他们没有太大关系,即便父母分开,朵朵也依然在被持久地爱着。在《告诉你一个秘密》中,她通过松鼠阿点点的故事让孩子们知道,不是每个人都有秘密,也并非交换秘密才能成为好朋友。在审视故事情境的过程中,孩子们学着跳出自身的视角,从别人的角度看待问题,借由主人公的成长来观照自己的生活,渐渐明白该如何看待自己的困惑、解决相应的问题。“这就是故事的力量,帮助孩子们更好地成长,打好精神的底色。”
吕群芳行走于每一个当下,一程接一程,不断地践行着一位师者的教育使命。除了小学语文教师、儿童文学创作者的身份,她还是公益读书会发起人、鹿门书院重开者,出版了《字若星辰》 《与成语跳舞》等多部著作……“只管做该做的事,为孩子们种一些‘种子吧,尽管看起来会‘浪费一些时光。”吕群芳说道。她并非做好了充足准备才上路,而是带着模糊的念头边行走边播种,走了很远,回首时蓦然发现,沿途的花已悄然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