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农村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衔接策略

2024-05-20查信

中学语文·教师版 2024年4期
关键词:衔接策略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查信

摘 要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依据“六三”学制设置了学段要求,各学段阅读教学内容难度由低学段到高学段逐步加大。中小学阅读教学衔接不畅,学生应试时阅读题失分多,致使教师、家长、学生产生焦虑的情绪。为此,教师应做好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各学段衔接,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落实新课标提出的“阅读与鉴赏”要求。

关键词 中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衔接策略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對“六三”学制设定了学段要求: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内容主要以学习任务群组织与呈现,而学习任务群主要分为三个层面。其中第二层分四个学段,即第一学段(1-2年级)、第二学段(3-4年级)、第三学段(5-6年级)、第四学段(7-9年级)。各学段安排的阅读内容与内容侧重均有所不同。

在第三到第四学段,即“小升初”阶段中,“阅读与鉴赏”的要求由7条增至9条,同时阅读速度、阅读方法、阅读范围、阅读体裁等方面的难度逐步加大,逐步提高对教师的阅读教学和学生的学习能力的要求。当前农村中小学阅读教学存在衔接不畅的问题,学生找不到合适的学习方法,导致学习出现障碍。基于此,本文结合农村一线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践,以第三、第四学段为例,就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衔接策略展开论述。

一、当前农村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师层面

当前,中小学分校教学的模式使得语文教师仅关注自身所在学段的阅读教学要求,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出现偏差。例如,五、六年级的语文教师不了解七年级的阅读教学要求,没有做好过渡准备;七年级的语文教师把刚进入中学的学生当九年级学生看,对学生要求偏高等等。以上问题导致了“小升初”阶段的阅读教学衔接不上。

2.家长层面

由于城镇化速度不断加快,农村常住人口锐减,导致部分家长常年外出务工,无法辅导学生学习,而即使有留守在家的家长,也存在对学生学习不重视、不关心的情况。部分家长认为教导学生学习的工作应由教师全部负责,而忽略自身的责任。当学生在“小升初”阶段的阅读成绩不理想时,家长或是埋怨教师没教好,导致学生基础不牢;或是埋怨初中教师水平低,不会教。可见,家长群体对中小学语文阅读学习衔接也会产生影响。

3.学生层面

当前,仍留在农村中小学就读的学生,受家庭经济、家长教育观念的影响,普遍不重视阅读,导致自身阅读量不足、阅读习惯差。具体而言,一是学生没有真正落实新课标中第一、二、三学段“阅读与鉴赏”的要求,包括阅读量的积累、阅读习惯的培养、阅读能力的提高等;二是第四学段的“阅读与鉴赏”难度加大后,学生学习角色转换、学习方法调整均不及时、不到位。

二、农村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衔接策略

1.开展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衔接教研活动

开展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衔接活动需要平台,而笔者所在的学校为九年一贯制学校,平台作用凸显。基于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衔接活动开展的必要性,以及九年制学校开展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的便利性,笔者在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衔接活动上做了一些尝试。

(1)中小学语文教研组联合组织六、七年级语文教师开展新课标“共学习,同培训”活动,以解决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衔接中存在的教师问题。通过对新课标的学习和培训,语文教师能够充分学习第三、第四学段“阅读与鉴赏”的要求,了解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差异及不同要求,对两个学段的阅读教学衔接有了理论认知,对在教学实践中共同提高义务教育阶段学生阅读习惯、阅读能力有了整体认知、共同目标。这种方法有利于改变语文教师“小学不问中学计,中学不知小学状”的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

(2)中小学语文教研组联合承办镜湖区“语言文字助力乡村振兴”经典诵读培训活动。“诵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集中表现。搞好经典诵读教学,对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落实学生“文化自信”和“审美创造”的核心素养至关重要。来自全区七所中小学的语文教师从“中华经典诵读与班级每日阅读”“诵经典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泛诗歌扁舟,在国学中遨游”等角度,分析了经典诵读开展与语文阅读教学、中小学阅读教学衔接等问题。实践证明,开展中小学经典诵读指导衔接活动,不仅传承了优秀传统文化,而且坚定了文化自信。活动的举办,扎实推进了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衔接。

中学文言文的学习是在小学基础上加以深化的,它们之间的教学既是延续又是创新。统编《语文》五年级上册“古人谈读书”的《论语》六章和七年级上册的《论语》十二章,尽管课文内容不相同,教学要求不同,但作为文言文,它们的教学还是有很多相通之处的。如果小学阶段对学生的要求仅满足于“背一背”,不延伸、不拓展课文中出现的文言字词,将不利于初中阶段的学习。为此,教师可以尝试开展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校本教研研讨课,由中小学教师分别执教同一主题的两篇课文。其他教师则同时走进课堂听评课,以此发现中小学学生的学情差异、教师的课堂教学方法差异、中小学教材的设置理念差异,实现异中求同,做好语文阅读教学衔接。

六年级上册课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是一篇自读课文,要求学生快速阅读和学习,并给文章中的事情列一个小标题,此篇课文所在单元的课文均与鲁迅先生有关。而七年级上册第九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篇讲读课文,也是学生进入初中后首次与鲁迅的“会面”。这个阶段的课文不仅篇幅迅速变长,而且对鲁迅作品的创作分类、文章体裁、写作背景、语言风格、艺术特色等方面的学习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因此,中小学语文教研组可以尝试开展“走进鲁迅先生之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衔接校本教研”研讨活动,让小学教师充分认识鲁迅作品的重要性,了解应该从哪些方面延伸和拓展知识,为初中阶段的学习做好铺垫、打好基础。

2.注重学生阅读习惯培养

新课标的总目标指出,要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具有独立阅读能力。为此,做好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衔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小学语文教师需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1)提高小学生专注度。五、六年级的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注意力集中度会相对提高。但阅读材料篇幅的增长,容易让学生出现分心走神的情况。为此,教师在教学时不仅要设置合理的读书任务,即带着问题读,还要规定学生必须在限定的时间内完成阅读任务。此外,教师应认真巡视课堂,对开小差的学生给予及时的提醒。

(2)坚持好词佳句的积累。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閱读教学时要高度重视学生对好词佳句的积累。教师可以让学生准备积累本,并为他们布置摘抄作业。比如,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四时景物皆成趣”的单元训练重点是:①初步体会课文中的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②学习描写景物的变化。单元课文里无论是《古诗词三首》《四季之美》,还是《鸟的天堂》《月迹》,其课后阅读思考题都涉及“体会文章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那么,课堂教学如何落实呢?课后如何巩固呢?首先,教师在教学中应明确哪些是动态描写,哪些是静态描写,以及分析它们有何好处;其次,强调课后巩固的重要性,要求学生背诵、默写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的好句子,如《古诗三首》的《山居秋暝》中有关动静结合的景色描写,《枫桥夜泊》《长相思》也是如此。要注意的是,其他几篇现代文有关动态描写、静态描写的佳句不仅要求学生背诵,还要其摘抄下来,如《四季之美》中对春天的黎明、夏天的夜晚、秋天的黄昏、冬天的早晨等景物的描写;《鸟的天堂》第八自然段对“大榕树”旺盛生命力的描写等。通过课后阅读的积累,学生不仅能够对景物描写建立起清晰的概念,也能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拥有一定的语言积累和阅读能力,最终为初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无疑是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最好的衔接。

3.善于总结整合阅读材料提素养

养成积极思考的习惯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方面。在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衔接工作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具有基础性作用。小学高年级教师应尝试开展“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训练,提前为初中教师教学、学生学习打好基础,以帮助学生提高思维能力和语文核心素养。具体而言,五、六年级的语文教师可尝试将不同文章的句子或段落组成“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材料,并以文字或图表、数据、清单、说明书等形式呈现,让学生明白阅读不一定非要完整的文章,也不必局限于文字形式;其次,让学生尝试从这些阅读材料中梳理有用的信息;最后,教师设计一至两个小问题,让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归纳内容要点、建立材料间的信息关联。学生升入初中后,因为有了小学阶段的训练做铺垫,所以当七年级的语文教师在开展“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时,学生能更好地适应,这对提高其阅读速度、阅读能力有很大的帮助,也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赢得了时间。

综上所述,当前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衔接存在的问题影响了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落实。实施有效的中小学语文阅读衔接教学策略,如开展中小学阅读教学衔接教科研活动、注重对学生的语文阅读习惯培养、善于总结整合阅读材料提素养等,有利于让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衔接起来,具有重要的教学意义。

[作者通联:安徽芜湖市镜湖区方村学校]

一个国家的教育体系大体可以分为三个系统:即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教育强国的建设需要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有机融合,三种教育系统之间既相互支撑、相互促进,同时也相互制约,因此,既要各自有清楚的定位,充分发挥各自的功能和作用,塑造各有特色的高质量教育体系,又要使三者之间交叉融合,最大限度地发挥各方在彼此促进、协同育人方面的积极作用。

学校教育的定位是教育的主阵地,即受教育者对于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和综合素养的培养需求都应该在学校得到满足,因此要不断优化学校教育在政策设计、资源配置、内容编排、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等方面的供给机制,增加多样化供给,以满足“上好学”的需要。要实现建成教育强国的目标,关键看学校教育的发展,具体来讲主要有三个关键点:第一是优化教育管理体制。在做好传统的课堂教学、课外活动之外,还要办好课后服务,既要按照国家的课程标准和课程方案教授学生标准化知识、培育学生的基本能力和素养,也要在课后服务中提供个性化、多样化的教育渠道。第二是建设高水平教师队伍。要着眼于新时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提升教师的综合素养,包括政治政策素养、家庭教育素养、融合教育素养等,使教师成长为具备把握政策能力、具备家校沟通和指导能力、了解孩子实际需要的高素质人才。第三是改变教育评价方式,推进教育教学评价改革,用科学评价引导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学校办学质量的提升。

—— 薛二勇《中国教育报》2024年03月31日04版

猜你喜欢

衔接策略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中小学语文教学衔接的有效策略分析
中小学语文教学衔接的有效策略分析
高校财务与责任预算体系的衔接问题
试析做好“小升初”衔接教学
探讨初中、中职新生数学教学衔接的策略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中小学语文课堂的多元建构
中考命题变革推动初高中文言文教学衔接策略的落实
“观”向何方:语文教学直观性之管见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