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食品质量安全问题及治理
2024-05-20昝晓涛
◎ 昝晓涛
(濮阳市市场监管综合行政执法支队,河南 濮阳 457000)
食品质量安全管理一直都是现代社会管理的重点部分,关系着人们的身体健康乃至生命安全。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农村食品质量安全并未受到足够重视。农村发展水平较为滞后,不少农村居民缺乏正确、深刻的食品安全认知,相应的食品质量安全管理自然难以被广泛关注。另外,农村现代化发展水平较低,食品生产体系并不完善,缺乏完善的食品质量安全管理模式。新时期背景下,全面加强对农村地区食品质量安全的管理与保障变得十分重要。
1 农村食品质量安全概述
随着农村的快速发展,尤其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进程的推进,农村食品质量安全逐渐受到了更为广泛的关注。做好食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能切实保障广大农村居民的食品安全以及身体健康,有效降低居民因食品本身问题而出现身体疾病乃至生命危险的风险。与此同时,加强食品质量安全管理有利于农村食品生产管理体系的健全,规范食品的生产、贮存、运输、销售和消费等流程,强化监督管理,进而避免食品质量安全问题影响农产品的销售,也能切实规避农产品本身问题并保障广大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做好食品质量安全管理不但能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更能为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提供支持[1]。
2 农村食品质量安全问题分析
2.1 生产问题
从食品生产领域看,目前农村食品质量问题较为严重和突出[2]。①化肥和化学药剂滥用。现代农业生产对化肥以及化学药剂有着较强的依赖性,前者能为作物提供养分,后者则能起到作物病虫害防治以及畜禽疾病防治作用。部分农村地区存在滥用化肥、化学药剂的情况,具体表现为不考虑实际种植养殖需求乱用化学药剂、过量使用化肥、超量使用农药等。这使得农村农作物产品以及畜牧产品的原材料质量难以得到保障,进而对农村食品的生产造成影响,容易出现农产品化学残留量超标等问题。②食品生产不规范。随着农村现代化发展进程的逐步推进,不少农村地区出现了食品小作坊。这些小作坊本身管理不够规范,存在诸如滥用食品添加剂、随意使用非法添加物、卫生安全标准缺失、食品包装存在质量隐患等问题。
2.2 监管问题
当下农村食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并不完善,导致食品安全监管作用无法完全发挥,在一定程度上导致食品质量安全问题难以得到充分解决。①食品安全监测设备设施不足。随着农村食品生产以及流通规模的逐步扩大,农村食品安全检测工作的开展需要大量专门的设施设备作为支持。部分农村地区经济发展较为落后,财政资金较为有限,能划拨用于食品安全检测设备设施采购的资金更是寥寥无几,导致相应的设备设施配置难以完全满足实际需求,进而影响食品安全检测工作的开展。②农村食品安全监管队伍建设不到位。目前农村食品安全监管队伍存在工作人员数量少、人员综合素质参差不齐的情况,难以完全满足食品安全监管工作需求,进而导致农村食品质量安全问题无法得到根除。③监管机制不健全。农村食品质量安全监管涉及多个维度,需要健全、完善的监管机制作为规范和保障。当下农村监管体系并不完善,监管机制也存在一定的缺漏和不足,难以为监管工作的开展提供科学、规范的程序支持,自然会影响监管实效。④宣传力度不够。监管的核心在于监督和管理,即要让被监管的对象产生一定的约束感,通过明确的政策、法律、制度等规范被监管对象的行为。当下针对农村食品质量安全监管的宣传力度有所不足,同时不少农村居民的食品质量安全意识较为薄弱。这导致监管工作难以实现事前预防、事中监督与事后控制的有机结合,往往只能在事后控制这一阶段生效,严重影响监管实效。
2.3 流通问题
农村的食品流通存在的质量安全隐患和问题,会对广大农村居民的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造成威胁[3]。①过期食品与“三无”食品流通。不少农村居民缺乏良好的食品质量安全意识,使得过期食品与“三无”食品具有流通的机会。部分食品已经过了保质期依旧被正常售卖,不少农村居民购买食品时不会对食品的保质期加以关注,使得过期食品能正常流通并被食用,会对居民的身体健康造成不小影响。②散户自产自销产品的卫生条件难以保障。目前农村地区广泛存在散户自产自销食品的情况,如凉菜、烧肉、油条、包子、油炸点心等。部分食品的制作设备与存放设备并不满足食品卫生安全条件,相应的食品质量安全难以得到有效保障,这意味着这些食品的流通可能会对农村居民的身体健康乃至生命安全造成一定威胁。③食品制作与销售人员缺乏健康证。健康证是餐饮业从业人员应当办理的基础证件,同时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证件。目前农村地区食品制作与销售人员缺乏健康证的现象较为普遍,不少参与食品生产和销售的人员没有接受正规的身体健康检查,给食品流通带来了一定隐患。④溯源管理难度大。不少农村食品经营者依旧基于传统的“一手交钱,一手交货”模式进购食品,缺乏良好的索证索票意识。这意味着一旦出现食品质量安全问题,往往难以及时、有效进行溯源追查和管理,相应的食品质量安全难以有效保障。
3 治理农村食品质量安全问题的策略
3.1 积极推进农业标准化与生态化发展
农作物往往是农村食品生产的重要原料,同时其本身就是食品的一种。推动农业标准化与生态化发展,能切实保障农产品的质量,进而为食品质量安全提供保障。在标准化、生态化农业发展背景下,不管是直接将农产品作为食品进行售卖,还是基于农产品进行加工生产各种食品,均能实现从源头上保障食品质量安全。大力推进农业种植与养殖的绿色化发展,因地制宜地探索农业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发展路径,对农作物种植以及畜禽养殖标准进行规范,严格要求地方种植户、养殖户按照标准进行操作,以此保障农作物产品以及畜牧产品的质量安全。由地方农业部门和畜牧部门牵头,根据地方实际情况合理制定相应的农业种植标准和畜牧养殖规范,并做好相应的农技推广工作。安排专人深入基层加强指导,以规模化和标准化生产的优势提升经济效益,同时反过来通过经济效益推动标准化生产模式的广泛应用,进而逐步提升农业的现代化、绿色化发展水平。此外,要对农作物种植和畜牧养殖中的化学药剂使用管理办法进行规范,从地方实际情况出发制定具体的操作标准,由专门的技术人员进行指导和管理,严格控制化肥、农药、兽药等的使用,不得使用高毒高残留的农药和兽药,根据实际需求合理控制化肥、农药、兽药等的用量以及使用频次,防止滥用化学药剂而影响农作物及畜牧产品的质量安全。
3.2 规范农村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运行管理
对农村地区的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运行管理办法进行规范,能从生产层面强化对食品质量安全的保障[4]。针对农村地区有固定生产经营场所、规模小的个体食品生产加工者以及小型食品加工厂,应当对相应的运行管理办法进行全方位规范。鉴于农村地区食品小作坊往往具有数量多、规模小、分布散、从业人员文化程度低等特点,其食品安全风险较大,地方政府部门一定要从多个方面强化管理。农村食品小作坊的生产经营需要经过地方行政部门的许可,不管是小型食品加工厂还是个体食品生产加工者,均应向地方行政部门申请相应的许可证。地方行政部门则应针对食品小作坊的特性简化许可证申请与审批程序,将工作重心放在具体的食品生产加工上而非许可证审批上。食品小作坊应根据自身生产经营需求申请并获得相应的营业执照,并且禁止生产保健食品、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婴幼儿配方食品、传统膳食食品等。食品小作坊一定要具备良好的食品生产加工条件,环境整洁且加工生产场所远离污染源,消毒、防腐、防尘、防蝇、防蚊等卫生防护设施必须满足相应的食品生产需求。食品小作坊应做好自我管理,对从事食品生产加工的人员进行身体健康检查和证明,其中个体户需要自行办理健康证明,小型食品厂则应组织工人办理健康证明。食品小作坊应积极配合上级部门的检查,在上级部门的监督下对食品原料的采购、食品生产加工、食品包装、食品贮藏和运输等各个环节进行规范,确保各个环节均符合相应的食品质量安全要求。
3.3 做好食品安全知识普及工作
不少农村居民缺乏良好的食品质量安全意识,对食品安全的重视度有所不足[5]。不管是从事食品生产加工的农户、工人和个体户,还是购买食品的消费者,都对食品质量安全缺乏足够重视,导致农村食品质量安全问题难以得到彻底解决。地方政府应当对此加以重视,做好相应的食品安全知识普及工作,通过普及食品安全知识的方式逐步改变农村居民的食品质量安全意识。围绕目前农村地区最严重的食品质量安全风险进行针对性的宣传和普及,让农村居民充分意识到滥用化学制品、食用过期食品、“三无”食品等的危害;创新和拓展食品安全知识普及形式,通过村宣传栏、知识讲座、宣传手册、标语、广播、电视和社交媒体等形式进行宣传,确保所有居民能通过各种途径了解食品安全知识。
3.4 完善食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
做好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是解决食品质量安全问题的关键。农村基层政府应当对食品安全问题加以重视,并在积极响应上级政府的基础上逐步对食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加以规范和完善。投入足够的资金加大软硬件建设力度,配备完整的设施设备,加强食品安全监管队伍建设,明确规范具体的监管职责与权能,健全监管制度,严格落实监管工作,务必要加强对农村食品质量安全问题的有效监管和整治。农业部门、畜牧部门、市监部门等需要联合起来,共同开展安全监管工作,对食品生产、流通的各个环节进行综合监管与实时监管,大力打击违法生产和销售“三无”食品的行为。加强对农村食品市场的监管,维护健康正常有序的市场经济秩序并平衡食品企业和消费者间的利益关系,大力推行索票索证制度,完善食品安全溯源管理制度,加强对农村食品市场的巡查监管,及时曝光食品生产与销售环节的违规违法行为。
4 结语
农村食品质量安全问题是农村建设发展中必须解决的基础问题,直接关系农村居民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新时期背景下,农村基层政府应当将食品质量安全管理作为重要工作,从地方实际情况出发进行综合分析,准确把握当地的食品质量安全风险与问题并针对性地采取措施进行处理和改善,进而逐步推动食品质量安全管理水平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