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现状、成因及应对

2024-05-19况沛王志

现代商贸工业 2024年10期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社会保障

况沛 王志

摘 要: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后,老龄化程度不断加重。老年人的规模大,年龄、性别和区域分布存在差异。研究发现,人口老龄化受到生育政策因素、社会发展因素、人口迁移因素的影响。针对人口老龄化问题,文章提出应对方案,以期为中国人口老龄化提供参考。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生育政策;社会保障

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4.10.054

0 引言

改革开放40多年,在共同富裕,特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背景下,我国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人民的生活物质和医疗水平大大提高,幸福指数不断提升。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口老龄化逐渐成为现代年龄结构老化的标志和产物。1957年,聯合国经济和社会理事会出版了《人口老龄化及其社会经济后果》一书,此书是人口老龄化研究的开端。根据它所划分的标准,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5岁及以上人口在总人口中的占比超过了7%,那么这个国家(或地区)则进入到人口老龄化社会。2000年,中国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0.88亿人,占总人口的7%,标志我国已进入到人口老龄化社会;2020年,65岁及以上人口为1.91亿人,占总人口的13.5%。对比2000年与2020年的人口数据,老年人口比重增加了6.5%,显示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正在不断加深。

近年来,党中央高度关注人口老龄化问题。为了解决该问题,党中央积极提供解决策略。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制度,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健全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险筹资和待遇调整机制,推动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省级统筹。”党中央对我国人口老龄化实施积极的战略部署,将人口老龄化上升为国家战略,体现出党的人民性,为我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打下了坚实基础。人口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源泉,我国的人口问题事关国家命运,事关社会安定和谐,事关人民切身利益,解决好人口问题对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1 文献述评

研究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成因及应对,首先要综合了解国内外的研究理论成果,建构出人口老龄化的理论框架。通过对相关文献进行梳理,有助于更好把握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研究。本研究相关文献主要涉及三个方面:第一,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表现;第二,人口老龄化成因较有代表性的研究结论;第三,国内外研究中针对人口老龄化所提出的对策建议。下面将对这三个方面的研究文献进行述评与总结。

在人口老龄化的现状方面,学者们的研究结论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我国已逐步进入到老龄化社会,并且程度正在不断加重。李雅乐(2021)通过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发现我国老龄化程度逐渐加深。第二,老龄化在不同区域间存在着差异。陈习琼(2018)通过第五和第六次云南省的人口普查资料分析,研究发现,云南省老龄化区域差异性大,西北和北部地区老龄化低于其他区域,城镇人口老龄化高于乡村。邬林果、武荣伟(2023)基于我国最近三次人口普查资料研究得到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在空间上分异明显,并呈现各区域间不稳定的特点。综上所述,人口老龄化已然是现代化发展过程中的必然趋势,在各区域间的差异性大。

关于人口老龄化的成因,国内外学者有着丰富的研究成果。国内外学者研究老龄化的成因主要从生育率、生育观念的变化和人口迁移进行阐述。第一种观点认为出生率低下是造成人口老龄化的原因。胡晓宇和张从青(2018)认为出生率和死亡率低是我国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的原因。刘丹(2022)认为生育观念的变化是导致老龄化的原因。第二种观点认为人口迁徙是影响老龄化形成区域的原因。梅林等(2018)选取了吉林省第四至第六次的人口普查数据,研究发现,吉林省人口老龄化的主要因素是出生率低下,关键因素是人口迁移。综上所述,国外的老龄化形成原因和国内的老龄化形成原因具有极大的共同点,由此可以得出研究结论,虽然所处的文化背景不同,但是老龄化社会的形成会受到出生率、生育观及人口迁移因素的影响。

如何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研究,已有大量文献从不同角度提供了有价值的观点和建议。应对老龄化的第一种方案是调整相应的政策。陆杰华和林嘉琪(2023)认为应把握好老年人机遇的窗口期,注重思路的调整,对重大风险做好评估。第二种方案是开发老年人口资源。程志强和马金秋(2018)认为老龄化的应对应从人口规划、养老保障、对老年劳动力资源进行开发。郑功成(2020)认为应该转变思路,优化和提升养老服务质量,开发老年人资源。胡显海和蒋若凡(2022)认为应完善生育政策、开发老年人群体产业,完善养老服务应对老龄化问题。第三种方案是调整人口退休政策。蒋同明(2019)从经济发展、人口资源、退休政策、产业调整四个方面对老龄化的应对进行了阐述。林宝(2021)认为老龄化的应对应统筹推进延迟退休年龄政策,加快推进养老金统筹,建立长效养老保障制度。陈友华和孙永建(2022)认为仅依靠福利制度难以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应合理引导养老预期、对生育的价值和意义进行宣传,实行延迟退休政策。第四种方案是联合各方力量积极应对老龄化问题。朱怡洁(2019)对于老龄化应对的建议是利用积极因素调动各方面力量,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养老体系。刘晓梅和闫天宇(2020)认为应由政府进行规划,各方合作,让全社会积极参与应对老龄化问题。综上所述,我国人口老龄化应对养老政策进行调整,对老年资源进行开发,相应调整老年人退休政策,各方面一道努力共同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

总之,目前国内外学者对于人口老龄化的现状、成因以及应对从不同视角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并获得比较全面的研究结论。上述研究成果不仅丰富了人口老龄化的相关研究,同时也拓展了老龄化问题的研究认知,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为本文研究提供比较完善的参考思路。

2 中国人口老龄化现状分析

20世纪70年代,根据现实的国情和实际,我国推行了计划生育政策,并写入宪法,成为了一项基本国策。在80年代由“晚婚、晚育、少生、优生”转为独生子女的政策。因此,人口的年龄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我国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所占比例也逐年升高。

2.1 老年人口规模逐年增加

一方面,老年人口的绝对规模增加。2020年,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为1.91亿人,较十年前人口普查时人数增加了0.72亿人。另一方面,老年人口的相对规模也在同步上升。2000年,65岁及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为7%。而到了2020年这一比例升至了13.5%。可以看出我国老年人口数量逐年增加,在总人口数量中占比逐渐升高。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我国已由轻度老龄化加剧为中度老龄化。同时,老龄化程度的加深使得我国适龄青年劳动力和新生人口的比例相应减少,增加社会养老压力(详见表1)。

2.2 老龄化性别和年龄分布不平衡

根据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可知,我国老年人主要集中在65~84岁,其中女性老年人数量高于男性。同时,分析各年段的老龄化程度可以得知,65~79岁老年人在总人口中的占比10.99%,80岁以上老年人在总人口比重中占比为2.55%。我国中、高龄长寿老年人数量多,特别是高龄女性老年人比男性更多,由此可以看出我国老龄化性别与年龄差异大。

2.3 老龄化在区域间差异明显

2020年,辽宁65岁以上人口为291.2万人,占本省总人口的17.42%,成为中国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地区。而西藏65岁以上人口为200.6万人,占本省总人口的5.67%,成为中国老龄化程度最低的地区。2020年中国人口老龄化程度排名前六的省或直辖市依次分别为:辽宁、重庆、四川、上海、江苏、吉林。老龄化排名程度最低的六个省份依次分别为:西藏、新疆、广东、青海、宁夏、海南。总体而言,呈现出我国东部或东北部的老龄化程度高于我国西部和南部的特征。

3 中国人口老龄化的成因

老龄化是渐进变化的过程,表现为时间维度下老龄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所占比例逐渐增大的过程。但是,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不单单由老年人口数量的增多单个原因造成,假设社会出生人口数持续多于老年人口数,那么就不会造成人口老龄化。因此,从整个社会范围来看,老龄化的成因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诸如生育政策因素、社会发展因素、人口迁移因素等。

3.1 生育政策的影响

生育政策对人口结构起着至关重要的调节作用,随着社会发展不断对生育政策进行优化调整,人口年龄结构也不断发生变化。计划生育政策实行以来,由于“少生优生”“只生一个好”等口号号召,使得我国出生率受到影响,促成了老龄化的形成。自计划生育政策取消,“二孩政策”“三孩政策”实行以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出生率,劳动年龄人口数量也得到了增加。生育政策的调整是对我国人口结构变化的考量,伴随着未富先老和少子化格局的形成,老龄化已成为现在社会的发展趋势。

3.2 社会发展的影响

一方面,我国在逐渐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过程中,解决温饱问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社会主要矛盾已发生改变。社会越发展,人们对于生活质量的要求也就也越高,从“怎样才能吃得饱”转向“怎样才能吃得好”,更多关注生活的質量,所以人均平均寿命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延长。另一方面,由于现代社会物价水平提高,使得生活成本加大,导致现在很多适婚人口不愿意结婚,更不愿意生育孩子,正是由于生育意愿的变化,使得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

3.3 人口迁移的影响

我国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存在着差异,经济发展水平程度越高的城市或地区,各方面设施、资源等更完善,能够提供更多就业机会,也就能够吸纳到更多的人口。我国外出务工的年轻劳动力较多,年轻劳动力从人口输出地到人口输入地就业。比如,黑龙江省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年轻人外流情况严重。黑龙江省的老年人在本省占比为15.61%,高于我国当年老龄化水平2.11个百分点,加重了输出地的老龄化程度。而广东省经济较为发达,能够吸引外来人口到本区域。广东省的老年人在本省占比为8.58%,低于我国平均老龄化水平4.92个百分点,年轻劳动力涌入输入地,减轻了输入地的老龄化程度。

4 对策建议

现阶段,全球很多国家都面临着新生儿出生率低,人口进入负增长的问题。我国在世界上的人口数量多,老年人占比比重大,解决好人口老龄化问题是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应有之义,并可以在全球为同样面临着老龄化问题的国家提供借鉴方案。应结合本国实际,不断优化我国治理老龄化问题的举措,走出一条自己的道路。

4.1 调整人口政策,提高生育率

与时俱进的调整我国的生育政策,实现人口有效增长。一方面,由于计划生育的实施,导致我国现阶段未富先老和少子化格局的形成。针对人口出生率低的情况,党和政府积极探索提高新生儿人口数量的模式。具体表现在2013年实施“单独二孩政策”;2016年实施“全面二孩政策”;2021年实施“全面三孩政策”。政策实施后,新生儿人口出现一定数量的增长,对减轻中国的人口老龄化有积极的作用。另一方面,政府应制定政策给予剩余子女的家庭适当经济补贴。现阶段家庭生育子女经济压力较大,养育成本高,许多妇女生育的意愿和积极性不高。因此在调整人口政策的同时,应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配套有利于生育的措施,给予生育子女的家庭进行适当的经济补贴,提高社会保障力度,创建良好人口增长模式。

4.2 保障老年人群体需求

首先,供应多样化、深层次、高品质的养老产品,使老年人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关注老年人群体的需求,出台保障老年服务的政策,实施积极的改革举措。其次,完善社会养老保障福利制度。尽管随着老龄化程度的加深,我国在老年人方面的财政支出会有所增加,随着国内劳动力占比的下降,老年人口的增多,需要建立更加可持续发展养老保障制度,以帮助老年人群体安度晚年,做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最后,加强对社会养老服务的监管。国内现在的商家在老龄化程度加深的背景下,发现老年人身上的商机,加之当下独生子女较多,经常会出现一对夫妻照顾4个老人的情况,如果继续养育孩子,家庭中夫妻所承担的负担更重,同时工作会消耗照顾老人的时间,所以需要对老年服务业和养老产品加强监管,满足人们在选择养老产品的多元需求。

4.3 完善社会保障政策

实施更加合理完善的分配制度。我国已经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的生活物质水平得到极大改善,加大创建良好老龄化社会能够更充分合理利用社会资源。社会保障政策要充分考虑老年人群体的实际情况,使得我国分配制度更加公平,让全社会在初次分配、再分配和三次分配中充分享受改革成果,重点对贫困和生活有困难的老年人加强政策倾斜,保障生活困难老年人群体的基本生活条件,传承我国“爱老、尊老、敬老”的优秀传统文化,提升老年人群体的生活质量和丰富精神世界。

5 结语

本文研究发现,人口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源泉,我国老龄化主要是由于我国出生率持续走低,老龄人口人数却在总人口中的占比逐渐增大;性别和年龄在老龄人口中存在差异;老龄化程度由于各区域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的不一致,呈现出的程度不同。尽管现在的政策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老龄化问题,但是效果不是很显著。所以需要全社会一道努力,共同解决我国的人口问题,为我国建设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221016.

[2]李雅乐.人口老龄化背景下老年食品产业现状及对策[J].食品研究与开发,2021,42(18):227228.

[3]陈习琼.云南省人口年龄构成、老龄化空间分异及优化对策[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8,38(06):15131518.

[4]邬林果,武荣伟.中国人口老龄化多尺度区域差异及动态演进[J].资源开发与市场,2023,39(03):328336.

[5]胡晓宇,张从青.中国深度老龄化社会成因及应对策略[J].学术交流,2018,297(12):110115.

[6]劉丹.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现状、成因与对策[J].中国老年学杂志,2022,42(16):41234126.

[7]梅林,郭艳花,陈妍,等.吉林省人口老龄化时空分异特征及成因[J].地理科学进展,2018,37(03):352362.

[8]陆杰华,林嘉琪.重度老龄化社会的人口特征、风险识别与战略应对[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23,169(01):5968.

[9]程志强,马金秋.中国人口老龄化的演变与应对之策[J].学术交流,2018,297(12):101109.

[10]郑功成.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国家战略[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20,206(22):1927.

[11]胡显海,蒋若凡.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对我国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启示[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49(05):102110.

[12]蒋同明.人口老龄化对中国劳动力市场的影响及应对举措[J].宏观经济研究,2019,253(12):148159.

[13]林宝.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内涵、目标和任务[J].中国人口科学,2021,204(03):4255+127.

[14]陈友华,孙永健.中国福利制度建设:本质、问题与老龄化应对[J].江海学刊,2022,342(06):107115.

[15]朱怡洁.综合施策积极应对老龄化[J].宏观经济管理,2019,426(06):3742+49.

[16]刘晓梅,闫天宇.应对人口老龄化中的政府、企业和个人责任[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53(05):124130+144.

猜你喜欢

人口老龄化社会保障
中国人口老龄化:现状、成因与应对
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
世界人口老龄化之住房问题
技术创新视角下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技术创新视角下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
德国社会保障制度对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启示
坚持就业优先 推进社会保障全覆盖
内蒙古地区人口老龄化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