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本科新生思政工作三全育人体系建设路径探索

2024-05-19杨慧蓉

现代商贸工业 2024年10期
关键词:全员育人思政

杨慧蓉

摘 要:本科生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科新生处于从高中向大学过渡的关键阶段,其环境适应情况将直接影响大学生活与未来成长。本文根据工作实际,针对本科新生的特点,探索出辅导员—班主任—学术导师—兼职辅导员协同育人机制,进一步完善高校本科生思想政治工作体系。

关键词:本科新生;思政;全员育人;学术导师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4.10.041

0 前言

大一是大学生形成价值观、学会自我规划人生的关键时期,是大学生转变学习方法、生活习惯的关键时期,也是大学生奠定专业学习基础、丰富通识知识储备的关键时期,各个高校十分重视本科新生的培养教育。

面对日益复杂的大学生活,由于身份的特殊性,本科新生普遍存在环境适应问题,如饮食、语言、气候等自然问题以及睡眠颠倒、寝室关系、时间管理等生活问题,甚至出现大规模挂科、沉迷游戏、心理压力过大导致抑郁等问题。

研究表明,大学生能否出色地完成学业,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第一年的经历。李颖等人通过个案访谈和调查研究发现,大学过程中出现问题的学生大部分都没能在入学之初很好地完成高中到大学的角色转换,引发很多后期学习生活中的问题,最终影响大学的学业乃至未来在社会中的发展。

明确本科新生环境适应问题现状,梳理影响本科新生适应大学生活的多种因素,探索出针对性的解决机制,对于新形势下提升本科生思想政治教育,完善“三全育人”协同育人体系,最终帮助本科新生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1 本科新生环境适应问题现状及成因

针对本科新生环境适应问题,哈尔滨商业大学赵金梅等的总结较为全面,将本科新生环境适应问题分为生活方式改变、学习方式改变、管理方式改变和目标选择多元化带来的环境不适应四大类。引起本科新生环境适应问题的因素有很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外部环境很多学生上大学之后的第一感觉就是自由,包括管理上的自由和选择上的自由。大学学习模式与中学大不相同,不依靠类似中学老师们的“强制”,全在于同学们的自觉,面对五彩缤纷的大学生活和眼花缭乱的娱乐选择,在时间安排完全自由的情况下,缺乏自制力的大学生往往会选择逐步堕落,且堕落往往具有群体性,一个寝室和一个班级有时就会因为学风较差,反向攀比导致游戏技术越来越高,学业成绩越来越差。同时,针对不同的选择,如课程选择、专业方向选择,社团活动选择等,缺乏可以有效咨询的渠道,而当前配备的学生管理体系恰恰缺乏这些部分。

内部因素在上大学之前,同学们的目标往往都是“上一个好大学”,并为此不断努力学习,取得好的成绩。初入大学后,大多数同学都会存在一段目标缺失的“迷茫期”,只有通过对自己的不断探索和不断地尝试才能尽快度过这一时期,而对于自身的不了解也会造成自身管理能力的缺失,缺乏自制力也是造成本科新生环境适应问题的重要因素。同时,在培养学习能力的过程中往往忽视了沟通交流、团队协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缺乏了解专业、了解外部环境的主观能动性,而缺乏这些能力在适应大学生活的过程中都是致命的。

本科新生来自五湖四海,各地的自然环境、气候条件、饮食习惯、地域文化甚至是方言都大不相同,在衣食住行等诸多方面往往会产生大学之前从未出现的问题,这些问题无法解决,也会对本科新生的心理状态等造成极大的挑战。

此外,作为高校基层思想政治工作主力军的辅导员工作类型复杂,匹配学生数目多,任务繁重,对特定专业知识情况了解有限,身为专业教师的班主任同时承担教学、科研和班级工作,对于思政教育工作经验较少,两者工作范围虽相互补充,但在全方位育人方面仍存在诸多漏洞。为解决这些问题,我们探索出“辅导员—学术导师—班主任—兼职辅导员”协同育人机制,针对影响本科新生环境适应问题的诸多因素提供了定制化的解决方案,也为全员育人体系进行了有机补充。

2 辅导员—学术导师—班主任—兼职辅导员协同育人机制的建立路径

在高等院校,按照1∶200的比例配备专职辅导员,并为每一个专业班级配备1名专业教师作为班主任,是目前最为普遍大学生管理工作形式。在此基础上,我们以浙江大学药学院2019级、2020和2021级本科新生为例,为每个新生班级配备1名学术导师,并配备1名兼职辅导员辅助各项工作的开展。

根据高校对辅导员工作的任务和内容要求,专职辅导员主要负责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班级管理和辅导咨询服务三大块工作。专职辅导员协调做好各班级学术导师、班主任和兼职辅导员的工作联络与对接,是辅导员—学术导师—班主任—兼职辅导员协同育人机制的核心纽帶。

学术导师、班主任、兼职辅导员和各专业班级的学生骨干共同组成了各班级的思政工作力量。班主任是各班级的核心,协调学术导师和兼职辅导员各有侧重地开展工作。班主任主要负责引导新生角色转变、学风建设和专业教育,在班级日常工作的管理上协助辅导员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班主任的选择上一般为青年专业教师,相比资深教授,青年教师与新生的年龄差距相对较小,且工作动力充足,在工作方式上往往具有独特的创新性。

学术导师由学院的资深教授担任,在选择上一般为各专业方向的学科带头人、资深学者等。学术导师在各自专业领域深耕数十年,对于领域的发展具备独到的见解,对于引领本科新生提前接触科学研究,了解专业发展方向,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发挥着重要作用。学术导师可以站在国家战略高度上指导学生熟悉本专业,向学生介绍学科专业特点、发展动态和社会需求,弥补青年班主任可能存在的对专业指导不够深刻的情况,加强本科新生的专业认同度。学术导师教育经验丰富,可以结合数十年的自身经历向本科新生分享人生经验,且普遍具备班主任经历,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指导青年班主任提升班级管理能力。

兼职辅导员由具备丰富学生工作经验的研究生党员担任。兼职辅导员同时具备辅导员、学长和朋友三重身份。学生是最懂学生的人,鉴于其身份的特殊性,兼职辅导员可以在思想政治、学风建设、职业规划、大学生活、和心理健康多个层面辅助辅导员、学术导师和班主任开展工作,成为全方位协调育人机制中的重要一环。兼职辅导员往往是具备多年党龄的学生党员,在开展理想信念教育、进行党建工作的过程中可以发挥朋辈宣讲的作用,用最贴近新生的语言,帮助本科新生树立正确的入党动机。由于刚刚经历过本科生活,兼职辅导员可以站在学长的角度为作为本科新生的学弟学妹进行学业辅导和选课指导,树立优良学风,坚定专业理想。兼职辅导员也可以站在过来人的角度,为大家分享学生工作,社团活动,文体活动,衣食住行、职业规划的经验。兼职辅导员往往只比本科新生大四、五岁,作为同一代人,兼职辅导员更容易成为本科新生的知心朋友,帮助本科新生正确处理心理压力,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

3 辅导员—学术导师—班主任—兼职辅导员协同育人机制的具体做法

辅导员—学术导师—班主任—兼職辅导员协同育人机制的有效运行需要分工写作的各位老师相互配合,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基于本科新生特点与需求,结合所在专业特点,全过程实时在线,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成长。

以浙江大学药学院为例,在本科新生入学前,学院会召开专题交流分享会,选树育人典型,形成良好氛围,邀请辅导员和各新生班级即将上任的学术导师、班主任和兼职辅导员进行沟通与交流,明确职责与分工;邀请已担任过1年以上的学术导师、班主任和兼职辅导员代表进行经验分享,针对遇到的共性问题进行专题探讨,针对好的做法寻找进一步优化的方法。同时,在上任前针对学术导师、班主任和兼职辅导员分别开展专项培训,在工作过程中以讲座和沙龙的方式开展理论培训与实务培训,每月定期召开例会实时交流工作中遇到的新问题,不断提升工作能力。

根据本科新生成长的特点,学术导师从多个角度引领学生成长与发展,将全过程培养融入学生发展的各项环节,践行“三个全覆盖”。首先,践行开展学风建设全覆盖,在班主任的组织下,面向班级,组织“学风建设”主题班会,引导本科新生面临初入大学的多种选择与诱惑,仍然要以学业为重,保持良好的学习态度;面向全体学生,举办“与未来对话—学术导师见面会”,来自不同专业方向的学术导师会从不同角度解读国家政策、行业前景和学科特色,不断拓宽学生的专业认知和科学视野。第二,践行科研活动与学术交流全覆盖,由于学术导师均为各专业的学科带头人,可以更好地汇聚教室力量与学术资源,面向本科新生设立“专业节”“实验室开放日”等,动员实验室青年教师和在读研究生,用最形象的方式向本科新生介绍专业发展与科研生活,不断提升学生的学术兴趣和科研能力。最后,践行日常学习师生双向沟通全覆盖,针对班级内的学生,通过班会和一对一方式进行日常交流,根据每一位学生的特点和兴趣提供个性化的指导;面向全体学生,每周固定时间和地点设定“OFFICE HOURS”,并注明每位学术导师专业领域和擅长解决的问题,通过新媒体方式进行定期发布,鼓励同学们根据自身需求,寻找合适的老师进行答疑解惑,在双向沟通中实现健康成长。

基于“辅导员+学长+朋友”的三重身份,兼职辅导员深入同学学习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在党建引领方面,兼职辅导员面向学生开展理想信念宣讲,与班级内递交入党申请书的同学开展谈话,引领大家加强理论学习,树立正确的入党动机;指导团支部的推优入党工作并担任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联系人;每月定期组织并参加班级同学的党章学习小组学习活动,讲述党的知识,并解答同学们对于理论学习和入党流程等问题的疑惑;带领同学们到革命圣地和纪念馆开展实践学习,亲身体验老一辈的革命精神。在学业科研方面,帮助同学们解答课程作业中遇到的问题,邀请优秀学长学姐进行学习和科研经验分享,并作为研究生学长,带领班级学生进入实验室,手把手开展简单的实验教学,让同学们对于真实的科研生活产生感性认识。在日常生活方面,每月走访学生寝室,或以寝室为单位邀请同学们进行下午茶等交流活动,针对不同同学的特点,每学期至少开展一次一对一的深度谈心交流,记录了解每一位学生的特点,针对同学的共性问题在班会上进行统一解决,针对同学的个别问题提供个性化的引导和建议。在社团工作方面,一方面指导并带领学生们开展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等第二、三课堂活动,指导同学参与校内的“大学生素质提升计划”“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以及“班级素质拓展训练提升计划”等,并组建团队,带领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比赛,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的同时完成能力与素质的提升。

最后,要做好顶层设计、做好政策引导,通过总结与研讨,不断完善育人联动机制。出台《浙江大学药学院本科生班主任工作管理规定》《药学院班主任育人实践工作优化方案》《药学院兼职辅导员队伍建设管理办法》等制度,协同育人机制开展常态化、制度化。同时,做好育人过程中监控。在育人机制开展过程中,定期以“疑惑信箱”“心灵树洞”、问卷调研等方式,及时了解本科新生的成长需求以及育人机制在运行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在例会过程中通过研讨加以改进,并通过新媒体等方式及时反馈给同学们,在每学年末召开总结研讨会,总结经验,撰写优秀案例。完善奖励制度,规范评价体系,推动育人工作与专业教师课时数互通互算,与教师职称评定相挂钩,让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成为全院教职工的自觉行动;推动研究生兼职辅导员工作经历与研究生评奖评优相挂钩,鼓励研究生和高年级本科生参与到学院思政工作中来,引导大家在做好科研学习本职工作的同时,积极服务同学,实现学习工作经验的“以老带新”和服务奉献精神的“代代相传”。

4 协同育人机制在本科新生环境适应问题中的成效体现

辅导员—学术导师—班主任—兼职辅导员协同育人机制是对“三全育人”体系的有机补充。通过协同育人机制,辅导员、学术导师、班主任和兼职辅导员之间相互配合,在工作职责上略有交叉而又相辅相成,擅长的领域相互补充,工作效率大大提升。研究者通过对近3年298名本科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将学生分为A组(对照组,无兼职辅导员和学术导师)、B组(有兼职辅导员,无学术导师)和C组(同时有学术导师和兼职辅导员)三个群体。通过对比发现,在新机制运行下,与A组相比,本科新生对自身成绩的满意度平均打分(五分制)从2.78提升到3.51,生活满意度从3.38提升到3.71,学生活动参与情况平均满意度从3.64提升到4.15,至少挂一门科目的学生比例从15%降低到5%,严重沉迷游戏的人数从30人大大下降到7人。

在学术导师制度方面,在上一学年中,每位学生与学术导师平均见面次数为5.9次,对于学术导师本身及其工作均给予正面评价。95%的同学认为学术导师制度在学业、科研、专业认同、个人规划等方面对自己产生了帮助。与A组和B组相比,C组具有明确职业规划的学生数从37%提升到48%,对于专业有深入了解和较为了解的学生数从22%提升到53%。所有学生均认为学术导师制度应当推广,并提出了诸多建议,普遍希望可以增加与学术导师交流见面的次数或每月安排固定的时间开展师生交流。此外,部分同学认为增加学术导师数目,减少每位学术导师结对的学生数,对于学术学业和生活的指导可以更加全面;通过举办学术导师交换体验活动也可以使每一位学生都能接触到不同专业背景的学术导师,增加学生对于专业多方向的全面了解。此外,学生们认为可以创新交流形式,除传统谈话外,可以采取咖啡吧交流、小范围交流、共同参加户外活动和线上线下相结合等交流形式,进一步增进师生交流,完善学术导师制度。

在兼职辅导员制度方面,兼职辅导员由于其特殊性,成功融入本科新生大学生活的方方面面,学生们在遇到问题时会积极寻找兼职辅导员进行解决。在理想信念方面,大多数同学都端正了自己的入党动机,与A组相比,B组同学中认为自己理想信念得到提升的学生比率从66%提高到75%,以浙江大学药学院学生为例,本科新生的入党申请书递交率同比增长了20%。在组织社团的选择过程中,在兼职辅导员的引导帮助下,积极加入组织社团的学生数同比提高15%,也为学院的学生组织培养出大批后备骨干。通过兼职辅导员每月一次的走寝与每段学期一次的谈话,同学们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诸多问题,参考兼职辅导员的经验找到最高效的解决方案,同时也解决了同学们的诸多心理问题,出现抑郁情绪的学生比例下降20%,减少了由于心理压力造成的不适情况的出现。

5 結语

在新形势下,针对本科新生的环境适应问题,辅导员、学术导师、班主任和兼职辅导员各司其职,从思想政治、职业规划、学风建设、心理健康、生活指导等多个角度为初入大学的本科新生提供全方位引领与帮助,助力本科新生过好大学生活,为未来的人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辅导员—学术导师—班主任—兼职辅导员协同育人机制是对全方位育人体系的一次探索和有机补充,未来将继续深入研究,不断提升本科新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学化水平,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创新人才和领导者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邵兵,赵希文,杨海,等.基础学部模式下高校新生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探索与构建[J].思想教育研究,2014,(010):8589.

[2]闫海水.大学新生教育“前置”刍议[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6,(06):8890.

[3]王颖,张晓怡,王建民,等.本科生导师指导对新生大学适应性的影响: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J].应用心理学,2017,23(02):143151.

[4]李颖,高春娣.基于生涯发展理论的大学新生教育对策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7,(6).

[5]赵金梅,赖宏志,王洪斌,等.大一新生环境适应问题及对策研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4,(3):106108.

[6]景鹏.大学新生学风建设中的辅导员班导师协同工作探析[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48(2):5.

猜你喜欢

全员育人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문학을 통한 과정사정(课程思政)교육 방안 연구
如何搞好“以人为本”的思政教育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现代职教视野下职业教育全员育人探究
构建多面展示平台 打造家校沟通纽带
全员育人模式下的困难生资助工作
点面结合,让“全员育人”落地开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