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色博物馆导览系统整合设计研究

2024-05-19董佳丽任本辉

设计 2024年8期
关键词:思维模式

董佳丽 任本辉

关键词:整合设计;导览系统;红色博物馆;要素研究;思维模式

引言

整合设计Integral Design 理论最早由Integral Design 国际设计学会创始人、德国斯图加特国立视觉艺术大学George Teodorescu教授创立。其定义是“基于对产品问题的理解、分析和判断,针对人类生活水平和社会责任,以及市场的创新和领导,对整体产品设计的问题进行创新和独特的实用解决方案”。[1]

在对红色博物馆导览系统的研究中,整合设计由于其“局部——整体”的技术路径特征而更具有研究意义。通过分析系统的各个子系统与要素之间的整合应用模式,能够构建一套完整的红色博物馆导览系统整合设计路径,从而有效地解决目前大多数红色博物馆内导览系统定位不明晰、视觉不显眼、文化不融入等诸多问题。

一、红色博物馆导览系统与整合设计概述

整合设计思维是一种联动性思维,一种多领域的综合性创意思维。[2] 笔者调研了近20 年国内外关于整合设计的研究文献著作,经筛选后得出585 篇有效样本,分析得知目前国内外设计学科中的整合设计研究,主要方向集中在文化要素的整合、视觉要素的整合、空间要素的整合等方面。在产品层面,整合设计可分为同类型产品整合设计与不同类型产品整合设计,通过整合设计思维的运用,能够有效推动产品功能多样化、产品高效协同化、产品空间集约化、产品整体系统化以及产品可持续发展化。

红色博物馆的导览系统,不仅对馆内参观者起到引导、介绍、指示的作用,同时也对馆内气氛、风格塑造起到重要作用。因此,只有全面充分地认识理解它,才能更加有效地发挥红色博物馆传承红色文化、发扬红色精神的作用。目前,在实际应用中很多设计师将导览、导视、导向系统混为一谈,虽然它们三者在某些功能应用上有所重合,但本质上是不同类的。导览系统更偏重于内容传递,而导视和导向系统则更偏重于视线与行为指引。导览的方式多种多样,从导览媒介的角度可划分为固定导览、自助导览、人工导览以及以动作交互为主的新兴导览等。固定导览设施是馆内导览系统的基石,也是本文研究的重点。固定导览的设施可、根据其导览级别,可划分为整体导览设施、分区导览设施以及定点导览设施。

笔者通过对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中共一大纪念馆、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纪念馆等代表性展馆的实地与用户调研,总结出目前红色博物馆内导览系统中导览设施的一些共性问题。视觉方面,造型较为简洁但缺乏自身红色文化属性的表达;二维化设计空间利用度不高;功能方面,具备基础的引导介绍要素,但对于参观者的指引性、分级内容呈现的逻辑还需加强;空间定位布点等方面存在一定不合理性。同时对应所研究的导览系统,经过大量参观者游览数据比对分析,绘制出参观者的行为流程,如图1。红色博物馆与其它博物馆导览系统的共性是:都有性质相似的基础设施、展示空间,以及对参观者的动线引导、行为指示、情绪调动;而相较于其他博物馆,红色博物馆导览系统的个性在于:因其展陈的故事性而决定的更为严谨的动线与文化传递的延续性、更为庄重的氛围以及所承担的教育意义。通过对于共性与个性的分析,能够合理把握后续研究的延续性与平衡性。

二、整合设计中要素筛选与整合方法研究现状

在研究整合设计资源方面,2009 年,王效杰提出产品设计的资源囊括了相关技术、文化、信息等要素,产品整合设计是人文、科技、社会有价值成分的汇集。[3] 在研究一体化产品的整合设计模式方面,2016 年,罗庆臻从需求相互作用的视角,梳理出串联式、交叉式、合一式和复合式4 种主要的一体化产品整合设计模式。[4] 在研究一个系统中的整合要素方面,2022 年,曹宁提出了整体系统的构成方式,即多要素构成子系统,多子系统构成整体系统。[5] 在研究博物馆内的空间与展陈的整合设计方面,2020 年,杭进峰从组织层面、塑性层面、物质元素层面3 个角度进行整合设计方法模型构建,多角度切入设计操作策略成为设计师切入整合模型的关键点。[6]

综上所述,现有的对要素筛选与整合设计的研究,大多是从产品系统的功能组织、产品架构、物质元素方面进行整合,对如何进行具体要素的整合路径没有形成的标准与评价体系;且在系统整合设计中,过多追求算法模型生成的设计方案,而忽略了很多场景下的文化精神需求,从而导致得出的方案不符合人的直觉感受,从而得不到问题的最大程度解决。因此,研究者在进行导览系统整合研究时,应将产品系统所处的文化环境、所拥有的文化资源也列为子系统之一,再进行各个子系统间的要素整合研究,从而将产品功能组织架构与文化精神属性进行有机整合,得出最优解。

三、红色博物馆导覽系统构成与整合路径

一个整体系统是由2 个及以上子系统组成的,子系统对应不同的设计需求。笔者归纳出了红色博物馆导览系统的构成,即空间——设施——文化3 个子系统。

(一)空间子系统

红色博物馆中的空间形态是相对固定的,即对于参观者的动线规划是确定的。不同的空间构形直接影响着导览设施的定位布点。除定位布点以外,导览系统还需适应博物馆空间内部的物质元素形态,以达到整体感观的和谐统一。空间系统包含总体布局、空间动线、空间元素3 个要素层面。

1. 总体布局。根据前期调研可将红色博物馆的总体布局分为:集中对称布局、分散不对称布局、集中于分散相结合的布局。红色博物馆内部各展厅的总体布局决定了导览系统的总体布置,其空间排布序列排布也对导览系统各个层级设施产生极大影响。

2. 空间动线。博物馆动线一般分为3 种类型:串联式、放射式、大厅式。由于红色博物馆空间的复杂性特征,其动线骨架通常会是上述基本类型的多重组合。依据展馆的空间动线骨架,通过统计展馆内个区块的展陈内容层级关系,以及参观者流量、流速、停留时长,能够初步得出导览系统各层级设施安放位置。

3. 空间元素。空间元素以其基本组成单位:点,继而能够从线、面、体3 个方面来进行归类。空间元素中的线元素,例如,展区中展品陈列的中轴线、边界线、分割线等,厘清线元素是定位布点的第1 步。空间元素中的面元素是参观者接触最多,也是最容易传达信息的元素,对其数量、尺度、形态的研究,是导览系统定位布点的第2步。空间元素中的体元素数不胜数,由于这些体元素的存在,使得导览系统在整合设计中必须合理融入或避让,有效界定其在导览系统设计中的整合度,是定位布点的第3 步。

(二)设施子系统

与空间系统不同,设施系统主要是是塑形与功能层面的整合关系,即各要素之间功能的相互协同。在红色博物馆的设施系统中,需要进行整合的不只是主体导览设施。馆内同时还有很多展陈设施和单体公共设施,这些设施同样是馆内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

1. 導览设施。导览设施是本次整合设计研究的重要载体,在整个导览系统中作为物质载体而存在,因此,对于其功能的本质研究,造型的创新设计,人机的合理把控等方面,是后续进一步研究的关键点。

2. 展陈设施。展陈设施同样作为参观者与展品之间的媒介之一,与导览设施有着一定程度的关联度。在研究导览设施与展陈设施能否有机高效地进行整合的过程中,实现视觉上高体验度的导览与展示的一体化。

3.公共设施。公共设施承载着参观者除参观以外的其他一切需求。通过对其功能与导览行为关联度的划分,可分为关联度高、关联度中、关联度低3 个层级。同时,在研究公共设施的过程中,还需从参观者实际需求的角度,统计馆内已有和馆内未有的设施,以便进一步优化整合逻辑。

(三)文化子系统

红色博物馆内蕴含着大量的红色资源,在红色博物馆导览系统中作为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存在。将红色文化作为子系统融入到红色博物馆得到导览系统中,对其文化基因进行设计分析与提取,使其融入到馆内的导览系统中。让馆内导览系统不再是冰冷的、功能单一的指示或方向信息标牌,更能发挥其红色认知串联功能,增强参观者在馆内的沉浸式体验。

参照《博物馆藏品信息指标体系规范》和《博物馆藏品信息指标著录规范》,结合对应具体某一博物馆的实际情况,能够得到可用的红色文化素材。红色文化对应到导览系统,可分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

1. 物质文化。物质文化,例如武器装备、影像文本资料、革命遗物等素材。在这部分中的素材也并非都适合博物馆导览系统的整合设计,对这些文化素材进行更深入的梳理,从而筛选出具有特色的部分素材。筛选后的物质文化素材则可转译为导览设施造型、色彩、材质等方面的整合设计。

2. 精神文化。精神文化,即非物质文化,包括革命故事、文艺作品和革命精神等。综合运用简化法、抽象法、重构法等多种手段,将红色精神文化对应于导览系统的设计需求中,加深参观者的体验感知,如图2。

(四)整合技术路径

综上对于红色博物馆导览系统构成的探讨,笔者从功能层、组织层、感观层3 个层面,构建出红色博物馆导览系统的有效整合设计技术路径,如图3。功能层面要求导览功能与附加功能进行有机整合;组织层面,要做到功能区块、定位布点的复合组织;感官层面,是对于造型视觉、人机尺度的统一把控。从“文化+ 产品+ 空间”的逻辑出发,综合运用所列出的一系列设计以及验证手段,着眼于系统产品的造型、色彩、材质、人机、布点等各个方面,最终得出适宜的解决方案。

四、案例应用——以茅山新四军纪念馆为例

茅山新四军纪念馆坐落在江苏镇江5A 级景区茅山景区,距苏南抗战胜利纪念碑三百米。年均接待游客约20 万人次,是苏南地区很多高校、部队和机关单位的德育教育基地。作为一座专题性纪念馆,全面、系统地记录了以茅山为中心的苏南抗日根据地历史,是具备教育、收藏、研究、旅游和文保等各项功能的文旅综合体。

(一)参观者调研

笔者首先对18 名参观者进行参观动线调研,并对3 个主题展厅内整体导览设施、分区导览设施以及顶点导览设施进行了数量统计与浏览时长统计。调研得知,参观者对于各级导览的安放位置与指向性并不能有效感知。同时邀请被调研参观者运用李克特量表对整个参观体验进行打分,最终得分为3.21(满分5 分),也证明茅山新四军纪念馆的导览系统确实存在一系列的需要运用整合设计来解决的问题。

(二)子系统要素筛选

1. 空间要素方面。笔者通过多次到访调研以及平面图查阅得出结论。总体布局来说,茅山新四军纪念馆3 个主厅采用串联式排布,动线布点来说,直线线路居多,辅以少量的环形线路,整体导览设施均为落地式立牌,且位于参观者动线交汇处;分区导览设施均为贴墙牌,大多数位于直线线路上,且中心离地高度为230mm;定点导览数量庞大,呈现形式也多种多样,有安置与展品两的标牌,有立于展柜上的三角牌,或贴在墙面的指示牌等。

2. 设施要素方面。首先通过多次线上与实地调研,从整合设计需求的角度出发,组成焦点小组进行影响红色博物馆导览系统设计的词汇初筛。二次筛选则发放了174 份评价问卷,有效问卷共计148 份。利用SPSS 软件分析最终提取出4 个公因子作为影响导览设施筛选的评价因子,即:易用性、互动性、普及性以及文化内涵,筛选出的公因子词汇,能够提供评价的原则,为后期要素整合提供依据。

设施的具体物象,从感官层与关联度两方面进行筛选。视觉类的如指示牌、引导牌、内容牌、导览牌、地标、展柜、显示屏等;听觉类的如背景音、环境音、导览音等;触觉类的如导览设备、墙壁、签名板等。与导览行为关联度高的有指示牌、引导牌、导览牌、导览音、二维码、显示屏等;关联度中的如背景音、环境音、展柜、立柱等;关联度低的如灯具、墙壁、签名板、垃圾桶等。根据感官层与关联度的分类,可将设施物象从功能到组织进行有效管理。

2. 文化要素方面。汪霞燕在2021 年研究归纳出茅山新四军红色文化素材,共记物质文化23 项,非物质文化28 项。[7] 在如此大量的文化素材中,并非所有素材都适用于导览系统的产品造型与色彩设计转译。因此,首先通过焦点小组与SPSS 聚类分析,筛选出最终决定导览系统设计的4 个评价公因子词汇,分别是:历史性、故事性、艺术性、独特性。然后通过评价小组对上述素材样本进行打分,汇总打分结果按照得分从高到低前10 名依次为:放鞭炮听军号、新四军军帽、新四军军号、新四军军装、韦岗战斗、陈毅作《韦岗初战》、枪支、“三不”政策、陈毅戎装、家书。以上筛选后的素材即可用于最终的造型与色彩转译。

(三)要素整合与系统构建

1. 功能层面。在一套系统中,功能的整合是基础需求。分析参观者在导览情境下的需求,例如:参观者在展区可能有短暂的休整需求,则可将座椅模块与导览设施进行整合;参观者在某一展区或者整个展馆游览结束后,想要获取一些数字化留念,则可将定制的二维码或其他可交互产物整合于导览设施,让参观者获得由纪念和教育意义的数字化产品等。本质上看,功能整合就是在同类别功能和不同类别功能的产品间进行有逻辑的整合,以寻求用户体验最大化。

2. 组织层面。独立的个体之间经过有机整合之后,才会形成完整的系统。在整合设施在空间中的布点时,不仅要考虑到自身的三维尺寸,还需结合人机工程学,依据人眼的视野尺度、视角尺度、视距尺度来进行初步范围确定;再根据当前展区的通道宽度与陈展密度来决定最终的定位布点。以每股人流以0.6m 计算,通道的最狭窄处也要在不影响两侧参观者的前途下,保证2 股人流能够顺利通过,布点因尽量选取通道宽度≥ 6m 的位置;以垂直的立面来说,导览设施的中心高度一般为80cm-250cm,正常人的最佳视觉区域是在水平视线高度+20cm 到-40cm。若以我国成年男性平均身高168cm,女性155cm 计算,水平视高约为145~158cm,最佳导览高度应在120cm-185cm,距地面80cm 以下空间可作为引导线以及公共设施安放位置,顶部天花板空间区域则用来放置仅具指示性的设施,如方向标等。

3. 感官层面。尤其以视听触为主的感官体验是最能影响参观者游览体验的因素。视觉方面,例如,“放鞭炮听军号”,实际指的是苏南抗战胜利纪念碑下放鞭炮的声音,从纪念碑发聩的回声却是一段嘹亮的军号,因此,纪念碑的造型可以转译为整体导览设施的造型。例如,纪念馆内3 个展馆的时间线是从1938——1945,情绪分为营造对应也是由低沉到激昂,因此,对于导览设施主色——红色明度的选取,可依次由暗红到鲜红递进,如此即保持了视觉连贯性,也对应了每个展区的情绪氛围。导览设施上所展示的文字信息内容,也应严格遵循人眼视野、视角、视距尺度的要求。材质方面,则可复刻如当时年代的砖石、以及对应纹理等,以呼应馆内氛围。整合用于播报导览信息的设备,可将相关展品的具体信息作为多媒体投放到用户的终端设备上,减少这部分导览的复杂流程。

综上所述,通过对茅山新四军纪念馆导览系统功能层、组织层、感官层3 个维度的有机整合,不仅能达到与展陈内容环境氛围相互协调、和谐共生的目标,而且科学的定位布点,遵循人机工程学和展示设计原则,提高了导览系统的感知效率,可有效向参观者传递红色文化。

结语

文章的创新点是,基于整合设计原理构建红色博物馆内导览系统的整合路径,可有效提高导览效率与辅助馆内氛围营造。一方面,将导览系统解构为3 个子系统与多个要素,使得研究逻辑清晰;另一方面,导览系统整合路径的构建,也是对现有整合设计方法的补充以及完善,不仅对其他地区红色博物馆导览系统设计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而且可以提供可借鉴的流程方法、设计路径,从而扩展到展会、景区等场所的导览设计,为红色文化的传承、弘揚与教育意义发挥积极的作用。

猜你喜欢

思维模式
后现代主义教育观对英语翻译教学的启示
县级电视台新闻采访工作的创新探析
合作学习:激活学生思维的潜能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思考
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思维模式分析
逻辑创新的思维模式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研究
影响阅读对话的三个瓶颈
新媒体时代下的网络新闻编辑素养
语境与英语写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