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园地的教学价值与实践探究
2024-05-19曹翠
曹翠
教科书基于单元整体性的编排原则,语文园地设置的栏目和编选的内容,与篇章导语页中明确的“语文要素”和“人文主题”交相辉映,既是对单元内容的梳理,又是对课外内容的有效拓展。教学语文园地,教师需要做到前与单元内容贯通,后与课外内容联通。教师要精准解读编者如此编排的用意,将语文园地的教学价值最大化。
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是古典名著单元,四大古典名著虽为白话文,但由于年代久远,加上地域不同,很多生僻用词和表达习惯,与当下的语言有着较大的差异,无形之中给学生的阅读带来了较大的障碍。编者将本单元学习的重点设定为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所以,在整个单元教学中,无论是节选自“四大名著”的四篇课文,还是语文园地中的“交流平台”和“词句段运用”,笔者都将关注的重点聚焦在接触方法、理解方法、梳理方法、运用方法上,旨在引导学生借助整个单元的学习,获取开启古典名著大门的钥匙。从这个角度审视本单元的语文园地,編者蕴藏其中的梳理、过渡性效能就更加鲜明。教师应该明确每个栏目对落实语文要素的定位,合理关联,真正彰显语文园地的教学价值。
一、承接课文学习,明确“交流平台”的定位
教科书在每个单元设置明确的语文要素,确定单元教学的重点。五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二中的“交流平台”,让学生针对单元中的课文进行回顾与梳理。
针对“交流平台”渗透的古典名著阅读方法,教师往往不会将其与单元具体课文进行联系,要么组织学生一读了之,要么则是在读完之后指导学生相机提炼相应的方法:联系上下文猜测语句的意思;难理解的语句,大概知道意思就可以了;借助资料理解故事内容;借助影视作品理解故事内容。这些所谓的阅读方法,其实在前期学习课文时学生已经有所接触,有的在阅读实践中已经加以运用。仅限于此,学生只能获取阅读方法概念性知识的积累,而无法真正提升阅读能力。教师应激活学生的学习经历和内在储备,让学生从课文中搜寻与这些方法相印证的资源,与“交流平台”交相辉映,帮助学生掌握古典名著的阅读方法。
比如“妙招一”:“联系上下文猜测语句的意思”,是阅读古典名著、解决理解障碍的重要方法。学生结合名著课文的学习历程,纷纷回顾了与此相关的案例。有的学生列举了对《草船借箭》中“青布幔子”的理解,虽然一开始并不知道此为何物,也没有查阅资料,但从最后诸葛亮用以迷惑曹操、便于受箭这一目的来看,应该是青色麻绳做成的布块,主要是起到遮盖的作用,不让曹军看到里面的草、人等,从而让曹军摸不清虚实,最终只能被迫选择放箭的方式。从接受心理来看,如果将学生完全不了解的事物、知识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只能被动选择机械识记,贮存在意识之处。“交流平台”是在学生已经经历了相关的学习体验,且形成了一定的认知之处,教师提炼古典名著的阅读方法之后,寻找组织学生以回忆、搜寻的方式,与提炼的方法形成呼应之势。
二、搭建迁移平台,明晰“猜测词义”的价值
古语有云:“来而不往非礼也。”对于语文学习而言,则是“学而不用无效也”。从语文园地整体的编排布局来看,“交流平台”的价值在于,针对单元前期课文的学习,对重点关注的方法和策略进行阶段性的聚合和汇总,而紧接着的“词句段运用”,则是趁热打铁,为聚合汇总的学习方法搭建迁移运用的平台。
这个单元中,编者就针对古典名著的特点,在“词句段运用”中罗列了一系列古代常用的名词:
榜文 印信 驿站 郎中
店家 客舍 货郎 墨客
从单元设定的语文要素来看,教师要清楚一个事实:编者出示这一系列词语的目的,不是要消除学生对这些事物的陌生感,攻克理解障碍,而应该让学生借助对这些词语的理解,进一步强化和巩固已习得的名著阅读方法。否则,直接查阅资料,就可以达成理解之目的。著名特级教师高子阳曾经说过:如果一遇到障碍点,就忙着寻找资料,查阅工具书,读完一本古典名著要花上一年半时间。因此,借助上下文猜测、知道大概意思即可、借助影视剧的既有经验等,理应成为学生阅读古典名著的基本方法。
学生对这些词语并不是毫无了解,他们在平时的阅读和看影视剧中,已经或多或少地积累了一定的感性经验。教师可以采用逆向思维的方式,先让学生从感性认知的角度大致明确这些词语的意思,然后再组织学生进行反思和审视,进一步巩固学生阅读和理解古典名著的基本方法。教师可以借助直观的图片,激活学生观看影视剧作品的感性经验。比如学生大体了解到“印信”和“榜文”的意思,教师则相机出示图片,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印信和榜文,从感性认知的角度,用视觉冲击,让学生真正认识到原始经验对掌握古典名著阅读方法的重要性。对于有的词语,教师还可以将其与学生积累的素材和资源融合。比如“墨客”一词,很多学生运用之前习得的拆字解词法,将其理解为能舞文弄墨的文化人,教师可以相机拓展补充“文人墨客”这一词语,将“墨客”与“文人”连起来,丰富学生理解词语的不同方法。再如“客舍”一词,就可以出示王维在《送元二使安西》中的经典名句“客舍青青柳色新”,印证学生原始经验下的“旅馆”之意。从“交流平台”的回顾、梳理与总结,到这一环节中利用词语来猜测与理解,学生对古典名著的阅读方法,就经历了从了解方法、积累方法,到小试牛刀地运用方法的升级。
三、统整文本信息,强化“加点部分”的拓展
四大古典名著都是经典的鸿篇巨制,作者展现出了一个恢宏的文学世界,其中有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纷繁复杂的人物关系。学习这一单元,运用和巩固阅读方法,仅仅局限于一些固定的名词概念,还是远远不够的。“词句段运用”中的第二题,编者从本单元的节选课文中选择了三句典型的语句,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注意加点的部分,说说是怎么知道它们的意思的。这道题的核心要求是“说说你是怎么知道它们的意思的”,而不是“说说它们的意思”。前者引导学生关注理解过程,侧重理解方法的提炼、深化和巩固,后者注重意思的精准理解。这些语句都源于学生已经学过的课文,加点部分的词语,早已经在学习课文时解决了,而编者将其在语文园地中重复出现,旨在推动学生从感性理解到理性经验的提升。
比如第一句话源于《景阳冈》中榜文的原文“但有过往客商,可于巳、午、未三个时辰,结伙成队过冈。请勿自误”,加点部分“请勿自误”这个词语究竟是什么意思呢?大部分学生早已了解:“请不要自己耽误了自己。”甚至还有不少学生将这一词语与当下生活中常用的“请勿吸烟”“请勿入内”联系起来,可谓已达通透、深入之境。如果这一题的教学止步于此,学生就只是对前期课文学习的机械重复,并没有形成能力的提升。关键点则在于究竟是怎样理解的。而此时,很多学生会直接搬出之前积累的相应方法机械回答,比如:“我是联系上下文来理解的。”事实上,这是一句空话,联系的上下文有哪些?这些上下文对于理解加点部分的内容有着怎样的帮助?……这些实质性问题,如果得不到解决,空有概念的支撑,学生在后续古典名著的阅读中则无法真正运用习得的方法。
比如这道题,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将原文中与这句话相关的内容出示出来:“店家道:‘单身客人一定要结伴才能过冈。这时候天快晚了,你还过冈,岂不白白送了自家性命?”教师组织学生将这两句话联系起来,以对比辨析的方式细致品读,学生不难发现彼此之间的相对之处:比如“单身客人”与“结伙成队”相对,“天快黑了”与“巳、午、未三个时辰”相对。由此来看,“岂不白白送了自家性命”则与“请勿自误”也自然形成了相对关系,继而教师指导学生借助“榜文”的官府公告作用,相机推理这是官家提醒不在规定时间内单身过冈的山民,不要自己耽误了自己,以免“白白送了性命”。这样一来,学生最大的收获并不是理解了“请勿自误”的意思,而切切实实经历“联系上下文猜测语句意思”的思维过程,后续所提炼的阅读方法,就是源于自己最真实、最原始的思维过程,融入了自己的原始经验体系之中,内化成为了自己的真实能力。
在语文园地的教学中,教师要从落实单元语文要素的角度,审视语文园地中栏目设置的用意,实现语文园地承载课内、开启课外的价值定位,推动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泰州市扬子江小学)
责任编辑 宋园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