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讲好民间故事,培养文化自信

2024-05-19王欢韩国权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2024年2期
关键词:口吻海力布民间故事

王欢 韩国权

民间故事作为历史久远的文学形式,口头讲述是最主要的特点。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人文主题“民间故事,口耳相传的经典,老百姓智慧的结晶”一句中“口耳相传的经典”点明了民间故事的特点,“老百姓智慧的结晶”指出了民间故事的价值。特级教师周益民说:“民间故事以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为基础,包含民众的价值观、道德观,寄托了人们朴素的愿望,具有教化与劝诫功能。”

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民间故事,是培养文化自信的重要载体。那如何讲好民间故事,笔者针对具体的教学要求阐述教学思考。

一、利用不同人物转述故事

转述故事是将同一故事以不同人物的口吻讲述出来。在讲述过程中随着身份的变化,人称、内容侧重点和情感表达都会随之发生改变。也就是说,同一个故事从不同人的口中道出有很大的区别,因为民间故事本身就是口耳相传的产物。王娟教授曾说:“口传故事没有固定文本,每个讲述者不仅是故事的讲述者,而且是故事的传播者,还是故事的使用者和故事异文的创造者。”在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当讲述人发生变化时,故事中的人称、内容侧重点和情感发生的变化。同时也要鼓励学生大胆讲述,讲出自己理解的故事,做民间故事的讲述者和传播者。在教学《猎人海力布》课后习题二时,教师可做如下设计:

1.引导学生发现人称的变化。

(1)出示片段,尝试用海力布的口吻讲一讲。

他急忙跑回家对大家说:“咱们赶快搬到别处去吧!这个地方不能住了!”大家听了感到很奇怪,住得好好的,为什么要搬家呢?尽管海力布焦急地催促大家,可是谁也不相信他。

(2)与原文比较有什么不同?——人稱变了。

(3)用乡亲们的口吻又将怎样讲述呢?

2.揣摩讲述内容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

(1)同样的情节,以不同身份的口吻来讲述时,除了人称不同外,还会有什么不同呢?

(2)男女分读海力布、乡亲口吻复述的内容,随机采访:男生现在是海力布,你讲述这个情节时,最想着重表现什么?(焦急)女生现在是乡亲们,你讲述同样的情节时,又最想着重表现什么?(奇怪)由此可以看出,不同角色讲述时内容的侧重点也不同。

3.体会流露情感的不同。

不同的角色,在讲述时流露的情感一样吗?当乡亲们讲述救命恩人海力布的事迹时,会流露什么样的情感?(感激、感动)当海力布讲自己献出生命去救乡亲时,又会流露出什么样的情感呢?(无怨无悔)所以,角色不同,流露出的情感也不同。

4.总结:以故事中人物的口吻讲述时,要注意人称、内容和情感的不同。

在教学中,要以语言实践为基础,让学生在不同表达对比中发现人称的变化。采用换位思考的方式带学生进入故事中,在对话交流中引导学生感知内容侧重点和情感的变化。学生在转述故事的过程中也会融入故事成为其中的一员,对不同角度所表达的重点能够有准确的定位和深刻的认知,利于学生掌握转述要点。

二、发挥想象补充故事

民间故事是流动的艺术,每一时、每一地、每一人都有可能在故事中带上特定的印迹。每个民间故事都有一定的故事框架,但在讲述故事的过程中,由于讲述者对故事的理解受自身知识储备、情感价值等影响,会让讲述者自发地对某一个情节或某一个人物有想象补充。

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进行大胆的想象与补充,还要注意在想象中保持故事情感价值观的传承。因为民间故事大多数诞生在田间,多数民间故事都为赞扬劳动人民朴实的美德:善良、勤劳、孝顺、节俭等。如在教学《牛郎织女(一)》课后习题二:仙女们商量瞒着王母娘娘去人间看看。教师可做如下设计:

1.这句话中的关键词是商量。

2.商量是什么意思?你在生活中有过与别人商量的经历吗?与同学们分享。

小结:商量是针对某件事进行讨论,提出自己的想法供他人参考,得出最合理的结论。

3.创设情境,全班“商量”。

仙女们商量怎样去人间看看。仙女1:“认为应该傍晚悄悄地溜到人间。”仙女2认为:“傍晚的时候王母娘娘要用彩锦装饰天空,肯定会派人看着,逃不了的,即使溜出来,很快就会被发现。”仙女3认为:“应直接向王母娘娘请假,提出去人间看看。”仙女4认为:“王母娘娘是个残忍无情的人,不会有这种善心的。”最后,织女说:“我们只有趁王母娘娘宴会喝多的时候,才有机会和时间去人间看看。”仙女们纷纷赞同。

通过想象将情节说得更具体,是对民间故事的补充。教师要启发学生善于通过想象点进行合理而又大胆的想象。想象点可以扣住关键词进行拓展。如“商量”一词,可以是某一情节的再发展。如:“老牛眉开眼笑地朝她看,仿佛在说:‘正是这个新娘子。”之后牛郎和织女分别会说什么呢?学生在转述时可以换位思考,如牛郎把自己的情形一五一十地说了。以织女的口吻讲述,牛郎的情形是什么呢?也可以是民间故事中的不可思议之处,如老牛是如何知道织女会下凡的呢?总之,学生在民间故事固定的情节框架中,对感兴趣的细节进行合理加工,再加入自身的想象,这正是民间故事口耳相传这一特点的传承体现。当学生将这一故事讲述给他人听时,在我讲、你听中完成民间故事的传承。

三、绘图画配文字讲故事

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间故事不仅活跃在口头讲述、文字记录中,还在多种常见的民间文化形式中流传,如皮影戏、地方戏曲、剪纸等,也包括连环画。绘图画配文字就是将民间故事的内容从语言文字转为具体的画面。画的内容是学生个性阅读的体现,所画内容必然是学生印象最深、情感最真的,这与前面创造性复述相衔接,是学生创造性复述的具体呈现。

由此,对复述故事的教学首先是要用关键句(小标题)梳理出故事的梗概,然后根据关键语句配上相应的图片,再围绕关键语句对图片进行简单的描述。如,在《牛郎织女(二)》的绘图配文教学时可作如下设计:

1.默读自读要求,明确学习任务。(出示自读要求:绘制连环画,配上文字。)

2.了解连环画。

(1)同学们对连环画有了解吗?

(2)出示连环画图片和视频,

说说连环画有什么特点。(圖片与文字相结合,文字是对图片的介绍。)

(3)连环画的图片该如何选

择呢?你有什么好办法?(分小节概括内容、按照事情发展。)

3.概括主要内容。

(1)要求:要运用快速阅读的方法,抓住关键语句,概括每小节的主要内容。(幸福生活—老牛去世—王母抓人—牛郎追赶——相隔两河—鹊桥相会)

(2)你印象最深的场景是什

么?为什么?

(3)如果给这幅场景配图,你觉得用怎样的图片呢?

(4)学习绘图方法。

①观察文中插图:图中所绘的是什么内容?为什么?

②你觉得插图在绘图上给了你怎样的启发?(人物为主,环境为辅,体现关键情节。)

(5)根据小标题,组内合作,每人绘一幅插图,并配上文字。

(6)交流插图,讲解自己插图

的内容和设计意图。

4.在班内根据小标题选择插图合成一本连环画。

5.艺术欣赏。

欣赏漫画大师刘汉宗、吴大成、李铁生、水天宏所绘《牛郎织女》连环画。交流个人感受,可以谈连环画的绘制,也可以谈欣赏《牛郎织女》这一连环画的感受。

2022年版课标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将民间故事用连环画的形成呈现,更符合学生学习心理,学生对有趣的图画充满兴趣。从文字到图画,不仅有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也融入了各自不同的想象,在画面呈现时情感也随之流露。最后将文字转变成的图片合成连环画,对于学生而言,不仅收获了学习的成就感,而且,学生在深入民间故事的过程中,对民间故事的热爱之情更加深厚,从而更好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所以,教师应根据单元目标,引导学生运用各种方法讲好民间故事,激发学生喜爱民间故事,传承民间故事,培养文化自信。让每一个学生都做民间故事的传承人和创作人,为民间故事的传承与发扬做出应有的贡献。

(作者单位:江苏南京市天正小学/江苏南京市科睿小学)

责任编辑 唐 敏

猜你喜欢

口吻海力布民间故事
猎人海力布
写话要有顺序
《猎人海力布》缩写
看图要有顺序
说说民间故事
民间故事为什么感动人
《猎人海力布》缩写
缩写《猎人海力布》
在“口吻”与“意象”中激扬青春
漫话民间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