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的阅读策略探究
2024-05-19罗楠
罗楠
“双减”是针对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过重的大背景下提出的减负政策,其目的是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真正实现减负增效。
时下“双减”政策落地实施,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唤醒学生美好的想象、激情的体验和创造的欲望已成为这个时代的命题。学校教育重在教会学生追求真、善、美,并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阅读能力是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有效途径。在“双减”背景下,如何合理有效地开展课外阅读,让学生爱上阅读呢?
笔者对本校五年级学生的古典名著课外阅读现状进行了调查,了解到学生的阅读情况(见图1)。通过对阅读现状的进一步调查研究,发现导致该现象的因素诸多,包括课业负担、习惯养成、阅读方法等都会影响课外阅读的质量。
图 1 五年级学生古典名著课外阅读现状统计图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提高学生的阅读品位。
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编排的四篇课文分别源自我国四大古典名著。笔者以古典名著单元为例,基于学情特点和2022年版课标要求,通过开发资源激趣、创新阅读形式、进行创意写作等阅读策略,使学生在思考实践中初步掌握阅读方法,在阅读体验中感受名著的魅力,产生阅读兴趣。
一、开发阅读资源,激发阅读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四篇课文中人物个性鲜明、故事情节跌宕起伏,能够激发学生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笔者借助插图、文本、影视等资源,引导学生掀开经典名著的神秘面纱。
1.巧用教材资源,生乐趣
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的价值,灵活运用各类资源,使其成为激发学生阅读的有效媒介。
(1)在书本插图中感受趣。
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开展“四大名著”的整本书阅读活动存在难度。名著内容过长,学生易失去兴趣,而且学生距离这些朝代久远,对有些词句难以理解。教师可以借助作品的插图辅助学生学习,为学生的阅读活动增添趣味和艺术性,也为了解名著和理解节选片段提供帮助,使学生萌生阅读整本书的兴致。
(2)在資料袋中拓展趣。
如教学完《景阳冈》一文后,教师可以借助课后的资料袋进行拓展质疑:武松打虎后又发生了什么故事?李逵也曾经打过虎,他与武松打虎的区别在哪里?李逵又是怎样的人?还可以借助资料袋中人物绰号进行引导,想一想:为什么宋江被称为“及时雨”,林冲被称为“豹子头”,吴用被称为“智多星”?让学生先大胆猜测原因,然后请知道的学生简要讲解,激发其他学生探究的兴趣。学生在名著中寻找答案,产生阅读兴趣。
2.补充课外资源,生情趣
教师要利用课外资源,挖掘文学作品更多的形式,帮助学生深入地理解作品,进而产生阅读文本的兴趣。
(1)用背景资料点燃趣。
古典名著中的时代与学生的年代相隔久远。背景资料的补充可以解决学生的阅读困难。教学《草船借箭》一文时,教师可以适时补充背景资料,让学生了解作者的生平经历与写作背景,明晰周瑜和诸葛亮的立场,深化故事理解,帮助学生更好地走进文本,理解整本书的内容。
(2)借精彩视频增添趣。
教师将精彩的故事情节通过影视资源的形式呈现,适时引入电影、动画、戏剧等艺术形式,勾起学生的好奇心,有效激发学生探究整本书的欲望。教学《猴王出世》一课时,教师可以播放电视剧《西游记》片段,引导学生认真观看,加深理解;教学《红楼春趣》时,播放影视作品《红楼梦》中众人放风筝的片段。教师通过播放精彩视频片段,刺激学生的视听感官,激发学生对整本书的阅读兴趣。也可以适当关联主要人物的其他事件,借助影视资料播放视频小片段,助推学生课后对整本书的阅读。
二、创新阅读形式,丰富学生体验
1.创设多种形式的读书交流会
教师可以在班级内举行“名著大观园”茶话会,要多倾听学生的发言,多表扬爱读书的学生。分享阅读感悟是引导学生读书的有效方式。教师可以两周安排一次“阅读茶话会”活动,让学生把教室布置得温馨舒适些,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氛围。再让学生准备一个自己近期阅读某个片段后的感悟,这样极大地调动了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对于不太爱阅读的学生也起到了榜样作用。
(1)教师引导。
为了让“名著大观园”茶话会开展得有实效,教师可采取如下引导流程,以武松为例:
第一步:读课文前,你对武松有什么了解?
第二步:读完课文后,你对他有了怎样进一步的了解呢?
第三步:课后,你又读了关于他的哪些故事?
第四步:现在,他在你心里是什么样的?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后明白,阅读整本古典名著时还可以关联人物的其他事件,让阅读不盲目,更全面地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从而留下深刻印象。
(2)学生展示。(见表1)
表1 “名著大观园”茶话会
2.组织惟妙惟肖的课本剧表演
教师可以让学生小组合作,将名著里喜欢的故事情节编成课本剧进行表演,学生可以用上课文中有特色的语言,再加上适当的语气、表情和动作进行课本剧表演。这样的训练,能够加深学生对故事内容的理解和对细节的关注程度,也增加了学生对整本书阅读的兴趣。有的学生想把课外阅读的名著故事编成课本剧进行表演,更值得表扬。这样可以带动其他学生阅读并喜欢经典名著。
(1)小组合作编剧。组内成员分工合作完成剧本的编写。
(2)交流表演方法。结合口语交际内容,分小组讨论如何表演课本剧,讨论角色的台词、表情、动作及服装道具等,梳理出选文本、分角色、怎么演等方面的具体做法。
(3)影视欣赏介入。学生可在欣赏影视片段后,深入地揣摩人物内心,更好地促进表演。
(4)合作表演剧本。根据要求加上恰当的动作或表情,尝试分角色演一演。
(5)表彰表演小组。表演擂台赛后,评选出最佳改编、优秀演员、优秀配角、最佳团队。(见表2)
表2 课本剧表演评价表
三、进行创意写作,延伸阅读价值
肖川教授曾说过:“造就教师书卷气的有效途径,除了读书,大概就是写作了。”写作是最能体现一个人综合素质的,能够写出来的东西才是自己的。读完一本书,就要分析那本书,思考的深度决定收获的高度。同理,想要学生有长久的阅读兴趣,需要在“课外阅读”和“创意写作”之间找到结合点。
1.三国人物创意联想
如学生读完《三国演义》怎么检测阅读效果?笔者的经验是不要用练习题进行知识点检测。那样会把“课外阅读”变成“课内阅读”,增加学生负担。教师可以让学生想一想,三国中的人物和哪种动物、植物或者水果最像,以此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以诸葛亮为例,进行创意写作引导:
(1)评价学习,分析范例的创意思路。
教师提供优秀的范例,引导学生思考他人是如何立意的。
范例1:我觉得诸葛亮应该被称为龙,也可以说是“卧龙”。“卧龙”是指隐居或未露头角的人才,而诸葛亮在还没有出山帮助刘备之前就已经是个低调的人才了。
范例2:诸葛亮神机妙算、足智多谋,我认为他就像一只鸿鹄。他“智激孙权”“三气周瑜”“七擒孟获”……无不展示着他过人的智慧,这难道不能称为鸿鹄吗?
师:这两个范例是学生在读完《三国演义》后的创意作品,根据书中人物性格,你觉得他的创意如何?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说说你的想法。
生1:我觉得范例一的创意很赞,龙自古以来就是智慧与能力超群的人的化身,又和他的“号”相关。
生2:我觉得范例一的创意很有想法,诸葛亮才思敏捷,看问题不同于常人,当然可以是人中之龙。
生3:我喜欢范例二,因为诸葛亮非常聪明,料事如神。
生4:我也喜欢范例二,因为诸葛亮确实可称鸿鹄,无论从过人的智慧还是优秀的品质都可以看出。
師:同学们的分析都有理有据,除了上述所提到的两种动物,你觉得诸葛亮还可以是哪种动物、植物或水果呢?或者,你再想想三国中其他的人物,选一个你最想分享的人物,写出你的独到见解。
(2)构思绘制,丰富自己笔下的创意写作。
榴莲吕布:你看,他在敌人面前英勇杀敌,砍下无数人的首级,但是在貂蝉面前,却把自己最温柔的一面流露了出来。这难道不像榴莲吗?外表有着坚硬的刺,活像一只刺猬,看起来全副武装的样子,让人觉得难以靠近,而内里的果肉软糯香甜,又似一只善解人意的兔子。吕布也算是铁汉柔情呀!
2.小作家改写大著作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红楼梦》的结局是悲惨的,最后贾府没落,宝玉出走,黛玉之死,都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种种迹象,封建的社会、封建的思想把人都禁锢了。这时,教师可以试着让学生改写《红楼梦》的结局。如,教师可以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金陵十二钗中的一个人物,设计符合她性格特点的花朵,并为她设计最终的命运。
(1)思维导图,梳理人物性格。
想要设计符合人物性格的花朵,教师可让学生先了解金陵十二钗的主要事件,梳理出人物性格的思维导图(见图2),为后面的创意设计做好铺垫。
图 2
(2)微课导学,了解人物命运。
为了让学生能够更直观地了解金陵十二钗的人物命运,可以借助网络资源进行整理,然后制作成微课、视频呈现,拨云见雾。
同学们好,今天让我们了解下金陵十二钗的命运吧!林黛玉六岁丧母,十一岁丧父,自幼体弱多病,寄人篱下,最后爱而不得,泪尽而逝。薛宝钗自幼丧父,后嫁于宝玉,因宝玉出家而独守空房,抱恨终生。贾元春入宫二十年,从未感受过自由和快乐,暴病而亡。贾探春虽有才情志向,却无法主导命运,最终成为联姻的牺牲品,远嫁他乡。史湘云当年襁褓中父母双亡,每天做针线活忙到三更天。妙玉父母双亡,因病出家,身在佛门,心却在红尘。贾迎春自幼丧母,懦弱怕事,后被拿去抵债,被虐待而死。贾惜春自幼丧母,父亲痴迷炼丹,从小缺爱,弃世出家为尼。王熙凤一生无子,做尽坏事,死后无比凄惨冷清。巧姐被狠心舅舅卖去烟花柳巷,好在刘姥姥相救,最终变成普通人家。李纨年纪轻轻守寡,一生没有半点激情和温暖。秦可卿从小被父母丢弃,后嫁于贾蓉,又被其父贾珍看上,丑事败露后,羞愧难当上吊自杀。
(3)学生交流,创作人物命运。
学生先交流个人的想法:你想为谁设计性格花朵?结合原著,如果命运可以重来,你会为她设计怎样的命运?教师再引导其他学生思考评价:他的观点如何?你又会怎样设计呢?这样写作更能激发学生进行“头脑风暴”,让阅读古典名著不那么枯燥乏味。
水仙宝钗:薛宝钗似水仙花,因为水仙花高雅、纯洁,还代表着坚贞的爱情、自恋和痛苦的爱。薛宝钗爱着贾宝玉,而贾宝玉爱着林黛玉,这和水仙花很像。
改写命运:黛玉死后,宝玉一直闷闷不乐,宝钗看在眼里,痛在心里。恰逢这一天宝玉没有外出,宝钗端了碗四君子汤对宝玉说:“黛玉妹妹的事我很痛心,看你每天痛苦不堪,实在不忍,让我陪陪你可好?”在之后的日子里,宝钗每天陪伴宝玉左右,两人日久生情,成了一对真正的夫妻。
古典名著的阅读,可以让学生提升阅读水平。仅靠教材进行阅读学习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可以把阅读的方法教给学生,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感受作家语言的魅力,领略阅读名著的美妙。
所以,“双减”背景之下,让学生坚持阅读,循序渐进地推进学生整本书阅读活动,增强学生的阅读实效,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作者单位:浙江宁波市北仑区灵山书院)
责任编辑 唐 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