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自主创新力课程,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2024-05-19黄玉华

教育家 2024年14期
关键词:创新力通识课程内容

黄玉华

宁波高新区外国语学校是宁波高新区管委会直属的公办九年一贯制学校,创办十四年来,学校秉持自主发展教育理念,以生为本,以师立校,站在儿童立场,全心打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构建了以培养学生自我管理力、自我修养力、自主学习力、自主实践力、自主创新力为核心目标的“ID+”課程体系,并根据“五力”培养侧重点,完善了相应的课程子框架和实施途径。其中,自主创新力指向学生的创作、创造、创新意识和能力,通过学科渗透、创客大赛、微课题探究等活动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塑造学生创新人格。自主创新力课程体系,主要包含以下内容和特点——

课程结构体系化,完善课程内容

课程结构体系化首先体现为培养目标的高度一致性。学校围绕“促进初中生自主创新力发展,培养学生创新人格”这一核心目标,整合创新激发、理论指导、技术实践、学科融合、知识拓展等多个维度,开发了涵盖通识普及、兴趣拓展、特长提升等层次的20多门课程。其次体现在课程内容性质上的互融和思维层次上的延伸。在通识普及类课程中渗透创新思维与基础理论,在兴趣拓展类课程中激发创造欲望和创意火花,在特长提升类课程中凝练团队力量,培养学生的综合研究和实现自我创意的能力。

课程形态多样化,丰富课程选择

根据学生自主创新力发展的不同特征,学校将创新力课程的课程形态划分为三大类别——

通识渗透课程与个性发展课程。通识渗透课程是在面向全体学生所开设的课程中渗透促进初中生自主创新力发展的课程。如在信息技术课程中渗透“Arduino设计基础”“C++编程语言”等,在劳技课程中渗透“研究性学习”“人工智能基础”等。个性发展课程侧重于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是针对学生兴趣特长所开设的选修课程,学习对象更具有针对性,如“Arduino创作提升”“STEM创新实践”“多媒体创意作品制作”等。

学科拓展课程与多元融合课程。学科拓展课程是在课程培养目标、课程内容设置以及课程实施上相对集中的学科课程基础上,以学生自主创新力培养为核心的课程,如在初中科学课基础上拓展出的“微课题探究”“家庭创意实验制作”等课程。多元融合课程具有学科融合和能力融合的双重属性,在培养目标上整合多种能力素养,在课程内容上糅合多门学科知识,在课程实施上采用跨学科等方式,如基于科学、语文、音乐、信息技术等学科标准,整合设计的“科学创意MV制作”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整理科学知识形成歌词并自编曲调,再利用信息技术合成MV视频,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理论指导课程与实践操作课程。理论课程偏向于知识性学习、理论性研究,侧重于知识学习与思维训练;实践课程偏向于学生的社会参与、实践操作,注重学生动手与参与的过程。当然,两者间有交叉融合,并非简单分割。如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校开发了“STEM创新实践”课程,既注重对学生思维训练的理论培训,又注重真实情境下的问题解决。

课程开发多元化,拓展课程资源

一方面,学校从自身拥有的优势资源入手,如学校特色、优势学科、特色项目、科教活动、名优师资等,以活动为载体构建学校“特色”课程及“个性化项目”课程。另一方面,借助区域内一些致力于学生创造力培养的机构资源,寻求“众联式”协同开发课程,或者“适应性”引进改造。如直接引进专业的创客课程开发和服务平台的成熟课程产品,并根据学校师生自身特点进行二次修改和有效补充。此外,课程开发多元化还体现在课程内容设置的层次性上。学校遵循学生认知发展的一般规律,在课程的综合设置上进一步进行分类与细化,尽可能为学生提供多样化和适切性的课程选择。

在自主创新力课程实施过程中,学校注重整体规划、层次推进,保障了课程有效落实,助推了师生共同成长。

猜你喜欢

创新力通识课程内容
基于“课程内容六要素”的绘本文本解读路径探析
新动能,源自创新力
简述大学通识课教学改革
通识少年“种”石油
通识少年小课堂 血液之旅
通识少年·拿破仑
国家创新力
创新力不足导致国产手机再遇寒冬
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程内容的构建
依标明辨 巧用萃取——谈如何将文本内容萃取成课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