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劳动与技术课外资源的拓展途径
2024-05-18邵静
摘 要:在劳动与技术课程教学中拓展课外资源,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学习和实践的机会。立足于此,以苏教版小学劳动与技术课程为例,从引入经典案例、进行学科融合、开展实践活动、进行家校协作以及以评促育五个方面,具体论述了在小学劳动与技术课中拓展课外资源的具体策略,旨在为教师提供教学参考,以激发学生的劳动兴趣,培养学生的劳动能力。
关键词:小学教育;劳动与技术;课外资源;途经拓展
作者简介:邵静(1983—),女,江苏省南京市三牌楼小学。
小学劳动与技术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合作与沟通能力,以及安全意识。通过这门课程的學习,学生能够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外资源的拓展能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拓宽学生学习领域、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用技能。有了课外资源的支持,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提高综合能力,为未来的学习和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引入典型案例,激发学生劳动意识
引入典型案例,有助于学生了解真实的劳动场景和劳动者的辛勤付出,从而激发学生对劳动的认同和尊重,培养他们的劳动意识。引入典型案例还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例如,在苏教版小学劳动与技术一年级“各种各样的职业”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一个具有代表性的职业案例如建筑工人来拓展教学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职业。在课程开始时,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建筑工人这个职业的重要性和特点,讲述建筑工人的工作内容、工作环境以及他们对社会的贡献。接着,教师可以使用图片、视频展示建筑工人在工地工作的场景,让学生了解建筑工人的工作过程和劳动环境。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建筑工人需要具备什么技能,使学生明白,建筑工人应该具备测量、安全操作、团队合作能力,同时认识到这些技能对于建筑工作的重要性。除此之外,教师可以邀请建筑工人或相关行业的专业人士来讲述他们的工作经验和职业生涯。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让他们更加了解这个职业。为了拓展更多的课外资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使用互联网或图书馆,进一步了解建筑工人这个职业。学生可以搜索相关的视频、书刊,了解更多关于建筑工人的工作内容、技能要求、职业发展等方面的信息。为了激发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在学生搜集了相关资料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或展示,让他们分享自己对建筑工人的认识。
劳动与技术学科注重实践和创新,这种引入典型案例的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不同职业的重要性,培养他们尊重劳动的意识,也可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因此,教师要注重引入典型案例,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和创新思维,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和竞争力,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进行学科融合,彰显劳动的价值
小学劳动与技术课程中的学科融合指将劳动教育与其他学科教学融合起来,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到劳动的重要性和价值。学科融合可打破劳动教育的瓶颈,丰富教学资源。通过进行学科融合,教师可以引入更多的实践性活动和案例,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让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
例如,在苏教版小学劳动与技术三年级“装饰画框”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融入其他学科的内容,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装饰画框的技巧。第一,教师可以引入艺术元素,将劳动与技术课程与美术教学结合起来,让学生利用美术中的色彩搭配方法、线条运用方式等来进行劳动技术的学习。融合绘画技巧和美学元素,不仅能帮助学生制作精美的画框,还能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第二,教师可以引入数学知识,将劳动技术与数学进行融合。学生在制作画框的过程中,需要测量木材的长度、宽度和角度,计算所需材料的数量等,而引入数学知识,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实用性。第三,教师可以融入科学知识,在讲解画框的制作材料时,为学生介绍不同材料的特性和用途。例如,讲解不同木材的来源、树木的生长过程和木材的可塑性等。通过学习这些科学知识,学生可以针对不同材料画框的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装饰设计,在丰富画框装饰方式的同时,培养对自然环境和资源的关注。
除了引入其他学科的内容,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了解装饰画框在社会中的作用,如介绍画廊、美术馆等艺术展示场所中对画框的运用,以及画框的文化含义。通过了解这方面的知识,学生可以认识到劳动的价值。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木工作坊、艺术展览等。这样的实地参观可以让学生近距离接触真实的劳动场景和艺术作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使用互联网、图书馆等搜索资源,深入了解装饰画框的制作技巧和相关知识。
劳动与技术课程注重对学生实践操作和动手能力的培养,而学科融合可以促进劳动与技术知识和其他学科知识的结合,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运用其他学科的知识和技能,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此外,将劳动与技术和其他学科结合,还可以帮助学生建立不同学科知识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搭建整体的知识框架,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知识,提高学习的效果。
三、开展实践活动,锻炼学生劳动技能
开展实践活动也是拓展课外资源的一种方式。通过实际操作和实践体验,学生可以接触更多的劳动技术知识,了解不同行业的工作方式和要求,这有助于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劳动兴趣。相比于传统的课堂教学,实践活动更加生动有趣,能够激发学生的主动性。
例如,在苏教版小学劳动与技术三年级“种大豆”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图片、视频或实物展示,介绍大豆的基本知识,如大豆的生长环境、生长周期、种植技巧等,激发学生对大豆种植的兴趣。之后,教师可以在教室或校园内设置种植区域,准备好种子、土壤和种植容器,进行大豆种植示范。教师可以一边讲解种植步骤,一边分步示范给学生看。接着,教师可以对学生分组,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按照教师示范的步骤,亲自动手进行大豆种植。对此,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相应的材料,并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在播种之后,学生需要定期照料,包括浇水、除草、施肥等。教师可以给每个小组发一本种植日志本,要求学生记录每天的观察结果和所采取的措施。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耐心和责任心,让他们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除此之外,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农田或农业园区,使学生能亲身感受大豆种植的实际情况。教师还可以邀请农民或农业专家来学校开展讲座,为学生介绍农作物种植知识和经验,同时鼓励学生向专家提问,了解更多农业种植的信息。在学生种植的大豆成熟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将收获的大豆进行处理,如晒干、磨碎等,制作成小礼物或食品。学生可以将劳动成果带回家与家人分享,也可以在学校举办展览或分享会,让其他同学了解自己的劳动成果。
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学生不仅可以学到劳动技能,还能了解更多农业知识,培养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开展实践活动来锻炼学生的劳动技能,通过拓展课外资源,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进行家校协作,共同促进劳育开展
在与家长的沟通中,教师一方面要了解学生家中拥有的劳动资源、学生的劳动兴趣,从而拓展课外资源;另一方面,要鼓励家长为学生提供在家中进行实践和探索的机会,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课外学习资源以及创造课外学习的环境。这有助于丰富学生的学习经验,提高他们掌握和应用劳动知识的
能力。
例如,在苏教版小学劳动与技术三年级“洗碗筷”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份拓展性的家庭作业,要求学生在家中开展洗碗筷这一实践活动,掌握洗碗筷的技巧,并写一份简单的实践报告。在报告中,学生可以描述他们在洗碗筷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感受到的乐趣。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洗碗筷的技巧,还可以促进学生与家人互动,为学生提供反思和分享的机会。教师也可以组织家访活动,以深入了解学生的家庭环境和家庭劳动教育情况,同时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建议。教师还可以组织家庭分享会,邀请学生和家长们一起分享他们做家务的经验和技巧。这样可以建立一个学生、家长和教师之间的交流平台,促进家校协作。此外,教师可以与社区合作,邀请专业的厨师或家政服务人员来学校进行洗碗筷技巧的讲解和示范,从而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源。
通过以上家校协作措施,教师可以拓展“洗碗筷”这节课的课外资源,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劳动技能,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生活技能。此外,通过家校协作,教师可以与家长共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家长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的劳动技能来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教师还可以建立家校沟通渠道,向家长展示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同时与家长分享学生在学校中的表现和进步。这有助于促进家校间的有效沟通和合作,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五、以評促育,帮助学生总结劳动经验
通过评价学生的劳动过程和结果,教师可以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通过鼓励学生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通过委婉指出不足来促使学生反思自己,努力提升自己的劳动水平。
例如,在苏教版小学劳动与技术四年级“自制收纳盒”一课的教学中,在自制收纳盒的课程教学结束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分享在制作收纳盒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取得的成果。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引导性问题,如在制作收纳盒的过程中学到了哪些技能,觉得自制的收纳盒还有哪些可以改进的地方,以帮助学生总结劳动经验。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展示他们的劳动成果,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将制作好的收纳盒、制作过程的照片或者制作笔记展示给其他同学看,同时鼓励学生口头介绍他们的设计思路、使用的工具和材料以及遇到的挑战和解决方案。在学生的展示活动结束后,教师可以给予学生评价和反馈,一方面,要表扬学生的创意思维、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要提出一些具体的建议,帮助学生完善他们的作品或者提高他们的劳动能力。需要注意的是,评价和反馈应以鼓励学生继续努力为主,并且指导他们如何应用所学到的经验。
总之,通过评价学生,教师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让学生在评价中发现自己的潜力和成长空间,从而形成积极的自我认知。此外,获得教师的肯定和鼓励后,学生会获得自信心的提升,更愿意主动地展示自己的劳动技能。
结语
拓展课外资源可以让学生接触更多知识和技能,促使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尝试,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对于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在小学劳动与技术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拓展课外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和实践机会,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婷,孙静.《劳动与技术》课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9(8):108-109.
[2]沈明.小学劳动与技术课程教学中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分析[J].小学生(下旬刊), 2021(9):42.
[3]刘琪.立足教材 延伸课外:小学《劳动与技术》课外资源的巧妙利用[J].陕西教育(教学版),2023(3):5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