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标下开展历史项目化学习的探索与研究

2024-05-18周芳

求知导刊 2024年6期
关键词:项目化学习初中历史新课标

摘 要:初中历史课程教学要体现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其中,以学生为主体的项目化学习活动能有效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基于此,从项目课题的选定、教学方法的运用和项目成果的展示三个方面,具体分析了初中历史项目化学习的策略:教师要基于唯物史观、时空观念、人文情怀的培养设立课题;结合支架理论,通过搭建支架、迁移支架、撤离支架的方式指导学生学习;引导学生通过制作手抄报、表演课本剧、撰写小论文的方式展现项目化学习成果。

关键词:新课标;项目化学习;初中历史

作者简介:周芳(1978—),女,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海门港新区实验初级中学。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提出,历史课程教学要体现课程的基本理念,以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为目标,教师要依据目标整合教学内容,精心设计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活动,组织学生参与探究历史知识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在特定的历史情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形成对历史的正确认识。历史教学并不是直接给学生灌输历史知识,教师应该将各种历史知识整合起来,围绕特定主题设计一系列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升历史核心素养。这种教学设计体现了项目化学习的特点。项目化学习正是以课程标准为核心,以成果获得为导向的综合性任务学习,是一种对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进行整合的动态学习方式。因此,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基于新课标的要求,组织学生开展项目化学习,让他们在真实的历史情境中解决历史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合作和创新精神,发展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

一、基于共性问题,锚定历史项目化学习的课题

(一)基于唯物史观,使学生了解社会趋势

基于新课标要求,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整合,选择具有共性的问题,锚定探究课题,是组织好项目化学习活动的前提。运用唯物史观分析历史问题是历史学科的重要内容。教师可以基于对学生唯物史观素养的培养设计项目化学习课题,让学生在分析探究中逐步了解社会发展趋势。

例如:在中国古代史中提炼“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项目主题;结合中国近代史设计“民族独立、人民解放”项目主题;结合中国现代史设计“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和发展”项目主题。围绕这些项目主题,教师可以让学生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下分析各种历史问题,审视历史现象,评价历史人物,阐释历史进程。这样有助于学生顺藤摸瓜,厘清哪些力量在社会发展过程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促使他们深刻了解社会发展趋势。总之,从唯物史观的高度来整合和提炼项目化学习的课题,能让学生了解人类社会形态的变迁。

(二)基于时空观念,引导学生评价人物事件

任何事物都是在特定的、具体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存在的,只有在特定的时空框架下,才能准确地理解历史事件,评价历史人物。故此,教师可以基于对学生时空观念素养的培养设置探究课题,让学生学会在具体的时空条件下分析历史。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褒贬不一的历史人物,围绕这些人物设计探究课题。探究课题可以包含以下两点:一是指导学生在特定历史时空下分析人物的言行,思考其行为的合理性;二是引导学生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思考相关人物的历史地位。例如在学习“秦统一中国”的时候,教师可以就秦始皇这一人物设计探究课题:“请用一分为二的方法分析秦始皇,说说他在当时的社会发展中起到了什么作用,对后世有什么影响。”又如,在教学“隋朝的统一与灭亡”的时候,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对隋炀帝展开探究:“有人认为隋炀帝是昏君,你如何看待这个观点呢?能否基于时空观念客观地评价这个人物?”总之,基于时空观念素养开展课题探究,有助于学生将事件、人物、现象等放置在特定的历史时空中进行分析,使学生能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待这些历史人物的地位和影响。

(三)基于人文情怀,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

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形成对国家和中华民族的认同感,让他们成长为有理想、有担当的新时代合格接班人。因此,在设计项目课题时,教师可以选择一些能激发学生人文情怀的课题,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在设计此类课题的时候,教师要注意体现“回眸历史、审视现在、展望未来”,要引导学生深刻感受历史人物的民族气节,认识到要努力建设美好社会,成长为社会需要的人才。例如,在“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围绕“如何实现中国梦”设计课题:“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涌现了哪些先进模范?你的家乡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发生了哪些翻天覆地的变化?你认为自己将来要如何加入建设家乡的行列中?”这样的探究课题能够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让他们逐步了解并认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升民族自信心。需要注意的是,在基于人文情怀设计课题时,教师要注意课题的拓展性,引导学生运用知人论世的方式反思自我,并参与到实践中,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1]。

二、融合支架理论,创新历史项目化学习的方式

(一)搭建支架,契合認知节点

新课标指出,教师要精心设计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活动。初中学生由于学习能力有限,历史知识不够丰富,很难自主展开项目化学习,因此,教师要结合支架理论,给学生提供学习支架,优化教学过程,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支架式教学法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培养学习者的问题解决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为目标。教师可先为学生提供适当的线索或提示,将其作为支架,指导学生探究,再让学生迁移运用,最后撤掉支架,安排学生自主探究。在搭建支架阶段,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情况,遵循最近发展区原则。

例如,在“如何实现中国梦”的项目化学习中,教师可先通过观察、提问等方式,明确学生的认知情况。如有的学生对中国梦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却不知道如何结合自己家乡的现实情况探究实现中国梦的途径,教师就可以结合这一问题,为学生提供两个支架。支架一:指导学生搜索网络资料,让他们学会搜集关于家乡发展的资料。支架二:指导学生参加实践调查,使学生学会在交流中获取资料。这两个支架能提升学生的史料实证能力,帮助学生深度探究历史问题、完成历史项目化学习[2]。之后,教师要指导学生迁移运用知识,自主展开知识建构。

(二)迁移支架,指导意义建构

在迁移支架环节,教师要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进入情境,让他们独立探索,自主运用各种知识,整合各种资料,思考能从中得到什么结论。

例如,在“如何实现中国梦”的项目化学习中,教师可以先利用范例支架,给学生介绍中国成功举办了多次国际盛会,向世界展现了自信、开放、包容、友善的中国形象。在展示案例的基础上,教师可以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中国梦还包括哪些方面,让学生围绕问题展开自主交流,尝试迁移学习支架。如此,学生便能通过讨论认识到,可以从经济、军事力量、外交、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来探究中国梦。对此,教师可以肯定学生的看法,并引导学生迁移运用范例支架,找到其他方面的具体例证,分析如何实现中国梦。通过这样的自主迁移学习,学生能从历史的角度认识中国国情,增强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认识到要建设国家、实现中国梦,需要全体民众共同努力。

(三)撤离支架,赋能自主攀升

撤離支架也是支架式教学的重要环节。在学生掌握各种支架的运用方法后,教师可以组织他们展开协作学习,完成某个探究项目,这样有助于学生自主赋能,提升自己的能力。

撤离支架要循序渐进,可以分三个步骤。第一步,围绕当前的探究项目,让学生向更纵深的方向探究,并要求学生自主选择探究方法,进行知识建构。如在“如何实现中国梦”这个项目中,在学生从经济、军事、外交等方面找到了各种具体的例子后,教师可以让他们自主探究更深刻的问题,如:实现中国梦是否只要中国自身繁荣富强即可?中国是否要带动周边的其他国家发展?学生可以自主搜集和“一带一路”倡议有关的资料,探究其在实现中国梦过程中的重要性。第二步,围绕当前的探究项目,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得到了什么启迪。如: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你能为中国梦的实现做些什么呢?这样能引导学生思考自己与社会的关系,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第三步,引导学生从特殊到一般,思考从这次的项目化学习中获得了什么,可以运用类似的方法探究什么主题。在撤离支架后,学生需要通过小组合作和自我判断,选择合适的探究方法进行知识建构,并将类似的方法运用到其他项目的学习中。

三、指向个性需求,展示历史项目化学习的成果

(一)借助手抄报,表达个人观点

新课标提出,教师要组织学生参加多种实践活动,让他们正确认识历史。引导学生展现实践成果,表达对历史问题的个性化理解,是项目化学习的重点之一。制作手抄报是展示学习成果的好方法。手抄报具有可塑性和自由性,学生可以整合各种历史资料,并在手抄报上展示观点,解释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

在“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围绕“抗日战争”主题设计项目化学习活动,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个性需求,选择合适的展示形式,呈现学习成果。如果学生的整理、归纳能力比较强,教师可以引导他们以手抄报的形式展现学习成果,结合“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是什么”,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成立、正面战场的多次会战、敌后战场的卓越成效、海外华侨和世界各国的支持等多角度入手,搜集历史资料,解释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总之,利用手抄报的形式,学生可以在搜集史料的基础上提出历史观点,展现自己对历史问题的探究和理解,这有助于提升他们的历史解释素养。

(二)借助课本剧,深化家国情怀

课本剧表演也是一种展示项目化学习成果的好方法。学生可以将历史故事改编成剧本并进行表演,体会历史人物的情怀,和他们产生共鸣,从而培养家国情怀。

在“抗日战争”项目化学习中,对于性格活泼好动的学生,教师可以引导他们通过编演课本剧来展示项目化学习的成果。对此,教师可引导学生分小组行动,选择抗日战争期间某个重要的历史事件或某位英雄人物的事迹,将搜集到的资料改编成剧本。对于剧本编演,教师要引导学生着重展现三方面的项目探究成果:第一,通过起承转合的剧情,梳理整个历史事件,体现中华民族的伟大抗战精神;第二,通过设计台词、动作、表情等,展现自己对历史人物的理解,体现对英雄人物的崇敬之情;第三,运用画外音的方式,表达个人情感。对此,学生可以设置“回忆战争年代,展望未来发展”的剧情,说说自己是否被英雄事迹所感动,表达在和平年代要如何做才能表达爱国之情。总之,课本剧表演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让他们深刻理解历史人物,并在此基础上反思自我,生成爱国爱家的情感。

(三)借助小论文,加强史料实证

撰写小论文也是一种展示学习成果的方法。学生可以围绕研究主题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运用各种史料证明自己的想法,从而提升史料实证素养。

在“抗日战争”项目化学习中,对于一些心思缜密、对于历史问题有独创性见解的学生,教师可以引导他们以小论文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思考。对此,教师要指导学生按照“拟定主题—寻找例证—调整观点”的流程完成小论文创作。例如,若学生认为,抗日战争之所以获得胜利,是因为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教师就要引导学生探究什么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其包括哪些组成部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谁的领导下做了哪些事情,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学生要找到具体的例证,证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确在抗日战争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此外,学生还要思考除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还有哪些因素促进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哪些是主要因素,哪些是次要因素。材料充足的论文更有说服力,而学生也能在撰写论文的过程中,认识到不仅要提出个性化的观点,还要围绕这些观点提供丰富的史料,证明该观点,从而获得思维能力的发展。

综上,设计历史项目化学习课题,指导学生自主学习,鼓励他们展示学习成果,这样的教学设计符合新课标的要求,能丰富历史学习的样态,满足学生多元化发展的需求,促进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发展。

[参考文献]

邓洁.初中历史项目式学习路径分析[J].文理导航(上旬),2024(1):7-9.

王晓玉,沈菲芳.基于地域文化的初中历史项目式学习探究[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22(6):53-55.

猜你喜欢

项目化学习初中历史新课标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以项目化学习为推力的初中思想品德实践教学策略研究
当项目化学习遇见STEAM课程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探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思考
“项目化学习·多元呈现”教学模式的探究
项目化学习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