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库集中支付业务电子化管理实践探究
2024-05-17汪莹
汪莹
[摘 要]随着财政体制改革的推进和国库服务创新的开展,国库发展日新月异,业务量呈几何倍数增长,新系统、新业务不断上线运行。数字化时代,落实财政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工作是极有必要的。文章基于国库集中支付业务电子化管理,简要阐述了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的必要性,并对当前我国推行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管理中的问题加以分析,以此为依据,提出了科学可行的实践对策,探索相关改革优化路径,旨在切实提高财政管理水平,促进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管理;实践对策;优化路径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722(2024)09-0043-03
如今,财政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管理工作的革新已成为我国财政管理领域的重点课题,其主要依托于数字时代大环境,灵活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加大风险防控建设力度,提高财政运营工作效率,促使财政改革工作深入推进。因此,务必全面加强各部门及单位对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的深刻认识,充分了解和熟练掌握电子化管理实践对策及改革路径,促进其广泛应用。
一、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的必要性
(一)加大风险防控建设力度
政府部门及单位在以往的财政性支付业务中,通常会采用纸质凭证方式来衔接各个管理业务环节,容易出现制度落实不到位、财政信息不对称等问题,造成系统内部审核控制与支付凭证管理工作相脱节,大幅增加了财政资金违规使用的风险隐患。
推行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管理,能够将之前较为分散的安全控制逐步聚集于由工作流程、信息安全共同构建的防护网络,确保财政资金正常安全使用,最大限度上保障了财政资金运行安全。
(二)提高财政运行工作效率
作为一种现代财政管理工具,业务支付电子化发展具有显著的优势,相较于传统纸质支付方式,其不仅可以自动化完成操作复杂烦琐的凭证审核、资金核算、信息记录等,而且能减少中间环节和人为干预,降低问题发生概率,确保财政资金使用的准确性。
同时,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整合各级财政系统,可以让地方部门及单位在同一平台中完成财务操作,避免数据信息录入的不一致,确保财政数据的准确性,进而有效提高财政管理工作水平[ 1 ]。
(三)促进财政改革深入推进
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是现代财政制度健全、完善的有效路径,能够促进财政管理走向数字化、智能化,其通过灵活运用前沿科学技术,如大数据、云计算等,彻底转变了以往的财政管理工作模式,实现了预算单位、财政、代理银行、人民银行全方位、全业务流程的电子化管理,形成了安全高效的电子化支付体系,真正做到了“让数据多跑路,让服务对象少跑腿”,降低了人力成本,实现了财政资金集中管理和控制。同时,持续推进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有助于完善现有财政管理体系,提高财政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水平。
二、国库集中支付业务电子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电子化管理制度有待健全
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的安全運行依赖于严谨、完善的制度建设,也依赖于管理方式的不断改进。对于传统财政资金支付而言,支付业务电子化是全新变革,需要各级部门及单位舍弃原有工作理念及方式,做好协调配合和精细化管理,顺应数字化时代发展要求,转变财政性资金支付管理模式,灵活运用相匹配的信息管理系统完成支付对接。
但在实际中,部分预算单位未能充分重视支付业务的电子化发展,没有健全和完善相关制度体系。一是电子化管理改革意识淡薄,制度体系与实际工作相脱离,导致岗位权责界定模糊,二是缺乏财政管理风险估测,应急方案制订不合理,造成财政资金使用出现安全隐患,尤其是有关于业务电子化的管理内容,加之电子化管理系统建设尚在完善中,导致电子化管理缺乏制度体系的支持。
(二)动态监督机制有待增强
在以往的财政管理工作中,国库集中支付中心内部的财政人员会逐一审核各部门及单位的授权支付申请书和原始纸质凭证,可以有效剔除和更正不合规的支付业务。在电子化支付推行后,财政人员所接受的业务全是电子数据,财政人员应按照标准化、规范化的审核流程,完成一定金额数值的公户单据核对,但由于一定金额以下不审核,导致财政资金支付缺乏审批监督环节,甚至会有个别部门及单位将大于规定金额的支付业务进行拆分,导致财政部门对于预算单位电子化集中支付业务的监督重点基本上只有事后监督,预算执行系统难以实现动态化监管。
(三)财政信息安全有待完善
在推行财政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管理中,需要建立完善的信息安全防控体系,进而确保财政信息系统运行安全。在实际工作中,有些部门及单位过于关注财政管理信息系统应用的好处和便利,忽视了其带来的信息安全隐患问题。
随着财政资金安全要求的提升和大监督格局的发展,信息化建设一直无法与之齐头并进。信息化建设项目兼容性不强、信息化平台监管功能不完善、信息共享传输不稳定等问题会制约信息安全管理。如果缺乏相应预防或处理措施,会给支付业务电子化发展造成严重后果,信息安全问题也会损害财政信息管理系统,严重阻碍其数字化建设[ 2 ]。
三、国库集中支付业务电子化管理工作的实践对策
(一)健全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制度体系
制度体系是强化财政国库集中支付业务电子化管理的必要保障,能够在最大限度上提升财政资金使用的安全性。根据财政部与中国人民银行总行联合印发的《国库集中支付业务电子化管理暂行办法》的相关要求,建立完善的财政资金使用监管制度、应急处理制度及内控管理制度,为财政资金电子化支付提供安全保障。
一是健全预算执行动态监控制度建设,不断修订完善监控预警规则体系,对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资金进行全方位动态监控,实时掌控资金流量信息,力求精准快速地筛选出违规资金支付的预警信息,有效实施资金支出的风险点监控和异常预警机制,保障监管的各个环节不出纰漏、不留死角。
二是建立电子印章管理制度,在国库集中支付的日常业务运行中融入电子化管理和监督机制,依靠“电子凭证+电子签名”身份识别、自动留痕等控制机制,规定电子签名在业务办理中与纸质凭证同等效力,从根本上实现数据的唯一性,及时厘清财政人员及预算单位财务人员的岗位权限,严格按规定对电子签名进行系统授权、备案、启用和核销。
三是电子化管理应急预案制度,针对在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业务处理中出现的网络异常、应用系统故障等突发情况,确保系统网络安全和财政核心业务稳定安全运行为前提,及时协调沟通财政部门、预算单位、人民银行、代理银行、运维公司,各单位协调配合、分工负责、分头处理,最大限度降低系统故障带来的影响。
(二)拓展集中支付管理监督渠道
针对各部门及单位运行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要求内控人员应对支付业务情况加以全面审核,通过事前预防、事中处理、事后补救这三方面的有效管理,及时发现所存在的风险隐患。
同时,要加大内部审计的控制力度,遵从公平、公正、透明原则,保证部门和单位财务信息的真实性、有效性,在高质量的内部监督控制下,改善监管和财政人员的关系,完善内部监督管理系统,促使财政人员及时发现深层次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策略,促进各部门单位业务电子化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要拓展外部监督渠道,依托于代理银行这一载体,确定财政资金支付业务范围,通过人民银行加大对下级银行的监督管理,明确财政资金的额度及流向,增强财政资金使用安全性。要制定应急处理方案,有效处理国库集中支付业务系统故障问题,维持相关业务正常运行,减少系统故障带来的损失[ 3 ]。同时,财政部门要加强对代理银行的监督,建立考评机制督促其规范执行国库集中支付业务,保障财政资金支付的安全。
(三)强化财政支付网络建设
在财政国库集中支付业务电子化革新中,强化财政支付网络建设,建立健全安全管理机制是十分重要的。
首先,各级财政部门要对使用电子化平台的设备和终端进行专人专项管理,做好日常系统和设备的维护工作,应与系统开发及运维团队保持密切联系,由技术人员定期完成机房运行情况的检查,计算机硬件设备的故障检测和维修,避免出现设备、线路等设施老化问题,及时排除硬件故障问题,确保财政数据信息安全。
其次,针对财政支付网络安全问题,要加强网络安全防护技术应用,如应用智能防火墙技术,在内外网之间构筑一层保护屏障,增强财务信息的安全性;利用杀毒软件技术,清理对内局域网和对外广域网中的非法插件、木马病毒等,提高系统自身防御能力;应用节点加密、链路加密等技术,提高财政信息传输过程的安全性。
最后,各部门和单位要持续提升财政人员的信息安全防护意识,依托内部宣传教育、技能培训活动等,使其充分认识财政信息安全管理的重要性,让财政管理人员科学设置密码指令,灵活运用网络安全防护技术等,以避免出现财务信息丢失问题,确保国库集中支付业务电子化管理改革的进展顺利[ 4 ]。
四、完善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管理的改革路径
(一)完善电子业务系统功能模块
在推行支付业务电子化管理革新的过程中,健全和完善电子业务支付系统,可以有效减少以往纸质凭证的使用,电子单据和凭证的留存和加密越发便利,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财政管理工作中重复性、机械性的操作量。因此,各级财政部门应在全方位整合国库集中支付业务电子化管理革新工作需求的基础上,积极与国内社会信誉良好、网络技術较强的软件研发单位进行合作交流,向其传达真实的工作需求,确保其能够研发出相应的电子支付业务管理系统,确保系统内部各个功能模块得以高效利用。
同时,管理系统建立也要配有财政身份认证和授权管理模块,以保障这一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其主要原因在于这两个功能模块可以记录对应的操作人员,根据各部门及单位财务资金管理的负责人及基层员工,为其分配相应的系统操作权限,确保各级管理人员都能够具备相应权限,完成相关工作。
(二)深化代理银行合作交流渠道
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因为有电子支付管理系统、配套操作技术和安全防护技术等,对国库集中支付管理制度及方式等均产生了不同程度和性质的深刻影响,如对账方式发生改变,实现了各级部门及单位间的自动、实时对账,简化了现有业务支付管理工作流程,提高了部门单位财政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代理银行这一载体的出现,更是在支付业务管理流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这就需要将支付业务电子化视为增加银行业务及加强财政合作的关键内容,各部门和单位应积极调动自身内部资源并进行优化配置,集中科技骨干加大力度开发相关业务系统,促进部门单位与代理银行间的合作。
同时,各代理银行要持续加大对电子支付管理系统的研发力度,配合部门单位共同制定电子支付链的管理机制和操作细节,加强金融服务和国库集中支付管理的有机融合,实现两者的合作共赢[ 5 ]。
(三)升级代理银行自助柜面系统
我国原有的财政管理工作模式及银行业务办理流程相对复杂,对国库集中支付业务电子化管理工作的效果产生了不良影响。因此,代理银行需要优化自动柜面系统,在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平台合理应用的前提下,简化现有业务管理工作流程,持续改良以往的银行柜面系统,确保财政人员能够凭借自助操作系统完成相关业务操作,降低部门单位财政人员的工作量,有效提高国库集中支付管理工作效率。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人工智能技术得以高效利用,代理银行可以引入人脸识别、掌纹识别等技术手段,为客户提供更好的使用体验,降低管理过程中各类风险问题的发生率。
五、结语
国库集中支付业务电子化管理持续推进,加强了国库业务的标准化、规范化管理,从根本上提升了财政资金运行的安全性、高效性,实现了对财政资金运行效果的全面监管。因此,各部门及单位应高度重视这一管理工作模式的革新,应从健全制度体系、拓展监管渠道、强化网络建设三个方面加以落实,要深入探索电子支付管理工作革新的优化路径,促进我国财政国库信息化的建设与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亚丽.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管理现状及优化策略[J].中国民商,2021(01):119+128.
[2]卢美志.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规范管理策略探讨[J].财会学习,2021(15):110-111.
[3]杨玉超.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业务监管相关问题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21(28):98-99.
[4]王嵛.基层财政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改革的深入推进策略探讨[J].财经界,2020(16):77-78.
[5]魏强.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管理改革的问题及对策[J].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2022(14):7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