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课堂教学创新形式之教育戏剧
2024-05-17周雪芹
周雪芹
一、教育戏剧的突出作用
(一)提升学生的专注力和注意力。即使学习者扮演的角色是沉默寡言的,他们也可能在静静地扮演树木和河流时,专心聆听。(Celce-Murcia,2001)
(二)培养学生的合作与参与意识。教育戏剧鼓励合作学习,培养动态的同伴互助,如小组讨论、批判、创编脚本和演练等。(Hamm&Adams,1992)
(三)增强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随着小学生年龄的增长,他们学习的内在动机在下降,教育戏剧能够促使学生更多地参与学习过程。(Harter,1981)
(四)自然习得语言。讲故事、排练和表演能够让学生连续思考,展示角色的内在生活,比较和对比自己在文化的各个方面,在表演过程中使用语言,习得语言。(Berlinger,2000)
(五)培养同理心。学生在教育戏剧中扮演角色,会更深刻地体会到彼此同情感,而这种同情感很少来自于单纯的被动观看和调查文本。(Matsuzaki-Carreira,2005)
二、教育戏剧与教材相结合的基本策略
(一)重构教材,建构矛盾。北京版小学英语教材全部以对话内容呈现语篇,对话内容相对外研版新标准教材以及人教版英语教材来说,比较简单,因此在趣味性、情境性、真实性等方面都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重新建构。[1]从戏剧的角度来说,故事情节的起承转合,更需要完整的故事链条,尤其是戏剧需要矛盾冲突点,对故事脚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
(二)融入戏剧元素。如戏剧游戏、戏剧范式、配音、阅读剧场、即兴表演、剧本创作以及舞台剧等。目前北京版的小学英语教材仍属于对话教学,教师可以根据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的不同环节,有针对性地采用不同的戏剧范式。[3]
戏剧范式不同于戏剧游戏,每种戏剧范式根据教学目标严格筛选,根据教学内容、认知与情感逻辑严谨设计编排,以戏剧扮演为基础的教学活动,将多个教育戏剧范式贯穿运用有机结合。[4]范式规则明确、每个范式都有些固定的规则,比如组织方法、行动过程、空间安排等。操作简单,易于学习。适用性强、没有规定具体的内容,比如情节背景、人物等。老师们可以把同一个范式应用到不同的教学内容中。每个范式的完成都需要学生的参与和创造,他们在活动中可以讨论、表达、阅读、倾听、表演和设计等。[5]
不同的环节可以运用不同的范式,如热身环节用“节奏步行”,呈现语言用“故事棒”,操练语言用“疯狂的4,双胞胎,哑剧,即兴表演”等,产出语言用“角色扮演,良心巷,读者剧场”等。
(三)恰当融入课外绘本故事。绘本故事兼具趣味性和情节性的双重特点,非常适合进行教育戏剧的活动。根据目前的大量实践表明,京版教材可以結合绘本进行教学,这样可以大量节约教师改编教材剧本的时间和精力。根据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可以选择有一定难度,但是学生“跳一跳”,也能够得着的课外故事材料。同时还要考虑到教师的易操作性,选择难度适宜、长度也适宜的经典故事。[6]
三、教育戏剧应用在教学中的主要问题
(一)教育戏剧培训不足,学科教师的经验匮乏。要做到教育戏剧与教材较好地融合,需要学科教师具备深度解读文本,理解主题意义,以及在掌握戏剧基本元素的基础上重构文本和熟练掌握戏剧范式的能力。但是目前在北京地区,教育戏剧还没有大规模普及,教师们也普遍没有进行过系统培训或亲身体验,所以实践经验还相对缺乏。也正因为缺乏对教师的足够培训,教师普遍没有深入的理论学习,对教育戏剧缺乏基本的了解,认识上存在误区,信念感不足。
(二)课时不足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戏剧活动在课堂上的实施。北京地区三年级的学生,每周英语课只有3个课时,而戏剧活动需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思考和讨论时间,相比较“讲授型”教学来说,教育戏剧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
(三)大班授课与教育戏剧所要求的人数普遍不匹配。目前,北京地区每班42人左右,由于戏剧教学涉及到肢体活动,对于中低年级的学生来说,能否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规则,在保证纪律的同时平稳进行,对于教师来说,也是比较大的挑战。而且班内学生的语言水平参差不齐,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组织戏剧活动的难度。
参考文献:
[1]柯丹.教育戏剧与英语教学[J].英语学习,2020.
[2]季从烁.小学英语戏剧教学法的应用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9.
[3]刘哲君.教育戏剧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探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
[4]马利文.以教育戏剧为载体的行动研究:教师自我发展过程案例研究[J].教育学报,2014.
[5]王蔷,钱小芳.以戏剧教学促进小学生英语学科能力的发展—北京市芳草地国际学校英语戏剧课探索[J].学科教学与教研,2016.
[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