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化转型背景下“通信原理”信息化教学创新实践

2024-05-16谢玉鹏

中国新通信 2024年4期
关键词:通信原理雨课堂课程思政

摘要:面对通信原理理论知识繁杂以及学生参与度低等问题,借助雨课堂和慕课等智慧型信息化教学工具,优化教学模式。在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可以借助雨课堂等信息化工具,精心设计互动环节,重构教学内容以解决目标问题,引导学生学习和思考,同时融入课程思政进行思想疏导,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如五类问题等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有效提升教学质量,培养具有数字化理念和技能的创新型人才。实践证明,“通信原理”融入信息化教学,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学生的思辨能力。

关键词:雨课堂;信息化转型;目标问题导向式;课程思政

在数字化转型背景下,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关系到现代通信技术人才能力培养的质量,应重视数字化技术与通信人才培养的深度结合,进而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根据国家的需求,学校应明确专业培养目标、课程教学目标、课堂目标和课程思政目标的落实方式。教师开展智慧型信息化教学,改变了传统课堂固有的教学思维,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1],推動了课程的教学模式改革和教学理念的创新[2]。教育数字化转型给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带来了巨大挑战,不仅涉及信息技术应用,还涉及教育观念的转变、教与学方式的变革等问题。因此,需要精心设计顶层机制,系统构建教师数字化转型机制,并重点解决学与用的问题。在学方面,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都要为数字化转型服务。在应用方面,应从课堂教学入手,构建教师技术应用的实践环境与机制。课堂教学是教育改革的核心部分,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是课堂教学,要通过信息化大数据分析创新教学过程的数字化,包括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等。在传统书籍资料的基础上,应既能借助慕课等数字化资源,又能应用智能化教学工具,观测教学全过程的数据,并根据数据反馈个性化和差异化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目前,课程教学普遍面临问题,即激发兴趣不足,探索交流不足,学生思考不足,结合实践不足。这主要是因为教师教学方法和模式与人才培养目标关系不紧密,与目标问题存在一定距离,目标问题实现度不高[3]。学生学习的评价方式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与学的方式。如何做好信息化教学工作?如何有效实施智慧型信息化教学模式[4-5]?一直是教师们面临的痛点。基于上述原因,教师应着力推进专业课教学改革,以“通信原理”课程为例,以目标问题导向式教学的指导思想,以学生为中心,以教书育人为基本原则,提出了混合式信息化的通信原理课程教学方法。

一、数字化转型背景下“通信原理”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目标

(一)课程的基本信息

“通信原理”课程是电子信息类专业的基础课程。它以现代通信系统为背景,以通信系统模型为主线,分析现代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和技术,并介绍相关理论在实际中的应用。学生通过学习该课程能够具备通信工程意识和系统观念,能够用科学思维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创新性地解决问题,从而实现对通信系统的分析设计、建模仿真和工程实现的高阶能力。

(二)目标问题导向式教学-目标具体描述

知识目标:掌握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技术和性能评判方法,能对信息与通信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进行识别和表达。

能力目标:具有通信工程意识、系统观念和国际视野;能用科学思维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创新性解决问题;通过文献调研能对本领域复杂工程问题建立数学模型、提出解决方案、设计系统模块、总结科学规律并给出定量和定性分析。

素质目标: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勇于担当和报效祖国的责任感;具备寻求突破的科学精神和创新素质;具备国际视野、家国情怀以及远大抱负的新时代通信人才。

(三)目标问题导向式教学的五类问题描述

目标问题导向式课程教学模式按照国家、学校、专业办学定位,达到学生三个目标的要求,并创新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创新课程评价。它通过设计五类目标问题(基本问题、重点问题、难点问题、实践问题、拓展问题)来重构教学内容,将目标素质要求和课程内容体系转化为目标问题体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课前引导自学,课中讲解、学生案例分析、组织讨论、小组分享等方式,以及课后拓展等环节,通过学生学习中的大数据不断反馈和调整来实现教学目标。通过目标问题导向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能够对本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建立数学模型、提出解决方案、设计系统模块、总结科学规律并给出定量和定性分析的能力,同时还能够培养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并具备持续学习和适应信息工程及相关领域技术和观念发展、变化的能力。

二、数字化转型背景下“通信原理”课程的教学设计

以学生为中心,目标问题导向式教学,让学生动起来,让学生忙起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来解决五类问题:基本问题(自学法),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利用雨课堂和慕课进行自学;重点问题(互动探究法),难点问题(经典案例法),实践问题(仿真演示法),拓展问题(项目教学法)。

以通信原理为例,混合式信息化教学过程如图1所示。

(一)目标问题导向重构教学内容,让教学内容新起来

课前,雨课堂推送预习资料、视频资源、习题问题等,然后学生根据5类问题(一般性,重点、难点,拓展性、应用问题),如图2所示,将雨课堂和慕课预习大数据完成情况反馈给老师。教师根据5类问题链重构教学内容。

(二)“双进教学”模式,实现线上线下融合

在数字化转型背景下,通过将线上和线下教学相结合,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让教学更加有活力。利用雨课堂在线互动教学软件,教师和学生可以通过弹幕互动、小组探究等方式及时反馈问题。同时,借助慕课等数字化资源,在讨论区模块中进行留言、生生点评和师生解答。课后还可以通过QQ群和腾讯会议进行在线交流。

(三)雨课堂功能多,互动效果好

通过雨课堂互动直播,可以实现答题、投票、点名、投图、发公告、弹幕互动、发布试卷、上传课件等功能。为了让课堂更活跃,教师可以每堂课安排9—10次与课堂全员互动。学生喜欢这种互动的氛围。同时,通过课题项目设计方法,教师还可以组织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和思辨能力,进一步扩展课程知识。

(四)问学思报辩评相结合,让学生更加主动

通过问(课堂引导,提出重点问题和难点问题)、学(主动学习、查阅资料,拓展问题)、思(课件、视频,仿真,应用问题)、报(汇报,报告)、辩(小组之间辩论,小组内讨论)、评(教师评、学生互评)六个环节结合起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问学思报辩评相结合的方式可以在课堂中进行课前引导,提出重点问题和难点问题,让学生主动学习和查阅资料,并拓展问题。在报和辨的环节,学生可以进行汇报和辩论,而在评的环节中,教师可以评价学生的表现,学生之间也可以进行互评。这种方式不仅适用于通信原理课程,也可以推广到学校其他课程。

(五)构建五类问题资源库,提升课程实践效果

课后,将五类问题发布到雨课堂和QQ群,方便学生借鉴学习。雨课堂还支持课上内容的回看,并使用雨课堂进行作业和课件的推送。此外,学生还可以进入SPOC系统进行复习,在SPOC系统中,每章都有测试题和主观作业题,教师可以通过SPOC系统了解学生的习题和作业完成情况,以及讨论活跃程度和互助答疑表现等。同时,将线上考核与线下考核紧密结合,注重学习过程中的数据管理。

(六) 师生共创案例库,加强课程的思政教育

在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可以将学科前沿的内容融入课程中,以“课程思政”引导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师生可以共同创造案例库,通过不同的选择方式,从被动、自发地学习转向主动、自觉地学习,将知识实践付诸行动。同时,通过隐性渗透和显性教育的结合,将专业特色与家国情怀相结合,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在课程实践中发现科研的真善美,培养科学精神,激励克服困难,提升学习能力。通过德高、学高、艺高的要求,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在教研深度与信息化教学技术的结合中,展示言传身教的示范效果。例如,在讲解通信系统指标时,可以讲述中国通信科学家吴佑寿的故事,并通过视频等方式将思政元素有机融入其中。

(七) 数字技术赋能,全面提升教学评价

可以通过全过程的考核方式来进行教学评价。首先是诊断性评价,通过在开课前和开课后发送问卷和量表,收集学生的信息。然后是形成性评价,包括学生在课前雨课堂和慕课预习,课中的互动情况,以及课后的作业、实验演示和报告等内容。最后是终结性评价,依据前两个评价结果,通过量表、期末考试和信息化工具进行全过程考核。需要制定评价体系和标准,创新评价方式,注重过程考核,并制定数据采集标准,确保有活动就有评价,获取学生全过程的数据。成绩由线上分数和线下分数构成,线上分数占总分的50%,包括观看视频、完成作业、参加在线测试、线上期末考试、讨论和报告等;线下分数占总分的50%,包括线下期末考试。

三、数字化转型背景下“通信原理”教学模式的教学特色

①目标问题导向重构教学内容,让教学内容焕然一新。②“双进教学”模式,让线上线下相互融合。③雨课堂功能多,互动性强,让课堂活跃起来。④问学思报辩评相结合,让学生积极参与,不仅止于传输知识。⑤构建五类问题资源库,让课程更加实用。⑥师生共创课程思政案例库,让课程思政更加生动。⑦数字技术赋予教学评价全新的能力。

四、数字化转型背景下“通信原理”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

通过对学生对主讲教师的授课满意度的调查问卷进行分析,92.68%的同学表示满意,7.32%的同学基本满意。这说明绝大多数学生对主讲教师的授课表示满意。而通过对比两学期期末成绩的分析,采用信息化方法进行教学的通信原理课程的成绩:最高得分为98分,最低得分为56分,平均得分为83.08分,及格率为95%。相比之下,采用傳统方法进行教学的通信原理课程的成绩表现为:最高得分96分,最低得分50分,平均得分77.08分,及格率为92%。 采用传统方法与采用信息化方法教学成绩对比如图3所示,实践证明,采用信息化方法好于传统方法。以上分析结果表明,学生对主讲教师的授课满意度较高,并且采用信息化方法进行教学可以取得更好的成绩表现。

五、结束语

在数字化转型背景下,通信原理的信息化教学已被学生所认可。这种教学方法实现了“通信原理”课程的创新型人才培养,并对经济社会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它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参与度和合作学习能力。该教学方法注重寓教于乐,提升课程的趣味性和实用性,同时重视学思并重,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思考和探索能力。教研相长,坚持引领学科前沿,教师与学生一同成长。同时,该教学方法也注重立德树人,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并坚定他们的理想信念。

作者单位:谢玉鹏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1]魏非,祝智庭.面向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教师信息化能力建设方略[J].中国教育学刊,2022,353(09):13-20.

[2]温湖炜,刘昱彤.混合式教学场域中高校师生关系的重构[J].黑龙江高教研究,2022,40(12):22-27.

[3]金石,王璐露,宛敏.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反思与策略优化[J].中国大学教学,2022(11):72-77.

[4]徐春华,张娅婷.大学生混合式学习投入水平与促进策略实证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22(14):25-28.

[5]冉美承. 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建设水平评价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22.

[6]邹燕,冯婷莉,赵一凡.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实践研究[J].中国高等教育,2020(1):58-60.

基金项目:广东省2021年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386):通信原理课程融入思政工作的教学理念与方法;广东省2020年课程思政建设改革示范项目(200):通信系统的性能指标。2020年校级教育教学改革项目(5),广东省2022年度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高等教育专项)(2022GXJK269):基于目标问题导向的《通信原理》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2019年广东石油化工学院校级重点培育团队(TDPY201918),2019年校引进人才项目(2019rc043),2020年茂名市科技计划项目(2020514),2021年广东省教改项目“理工科专业课程“课程思政”建设策略研究——以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为例”(项目编号:376),2022年度广东省普通高校特色创新类项目“5G通信网络中的频谱资源干扰抑制技术研究”(编号:2022KTSCX087)。

谢玉鹏(1979.12-),男,汉族,吉林梨树,博士,讲师,研究方向:电子信息类专业课程。

猜你喜欢

通信原理雨课堂课程思政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湘绣专业实施课程思政的可行性研究
雨课堂在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雨课堂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探究
提高《电工基础》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索
雨课堂在经管类本科经济法教学中的微应用
在通信专业当中《通信原理》扮演的角色
“通信原理”教学中OBE理念的探索与实践
“通信原理”教学中对复杂工程问题的探索与实践
如何上好一节《通信原理》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