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园数学游戏化课程研发的价值及思路
——以“乐玩数学”课程为例

2024-05-16陆小妹

教育观察 2024年6期
关键词:数学知识幼儿园情境

陆小妹

(南宁市兴宁区五塘镇中心幼儿园,广西南宁,530012)

一、引言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数学教育的目标是让幼儿理解生活中简单的数学关系,能用分类、比较、推理等方法探索问题;教师要引导幼儿关注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时间、空间关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帮助幼儿理解基本的数学概念,发展思维能力。[1]游戏有助于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幼儿的参与度和专注力,培养幼儿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因此,将游戏融入幼儿园数学活动,研发课程游戏化背景下的幼儿园数学活动,是当前幼儿园教育的重要趋势和发展方向。

然而,幼儿园数学教育在实践中仍存在以下困难。一是教师对幼儿数学教育的目标不明确。部分教师没有深入理解幼儿数学教育的核心理念和目标,只按照教材或教学计划进行教学,教师使用的教材或教学资源没有明确地阐述教育目标,教育目标与幼儿的实际情况不符,教师缺乏对教育目标的明确认识。二是教师不了解幼儿数学教育应包含的内容体系,无法制定科学的教学计划和安排合理的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缺乏系统性和连贯性,课程质量不高。三是教学方法机械化,操作材料单一无序,不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四是教师组织的数学活动不完整,导致幼儿没有充分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五是教师欠缺数学思维,运用的数学语言不规范。幼儿在学习过程中会模仿教师的语言和思维方式,如果教师表述的内容不准确、不规范,幼儿就会形成错误的认知和理解。

鉴于此,本研究以南宁市兴宁区五塘镇中心幼儿园(以下简称我园)研发的“乐玩数学”课程为例,探究幼儿园数学游戏化课程的价值及如何将数学知识(如数数、加减法、几何形状等)融入幼儿园游戏活动,促进幼儿的数学学习。

二、价值

(一)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促进幼儿思维的发展

游戏化的教学方式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能够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有助于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知识。在游戏活动中,幼儿需要运用数学思维解决如排序、比较大小、计算等游戏问题,幼儿可以在探究过程中发现数学知识的规律和联系。通过体验游戏化的生活场景,幼儿可以了解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例如,在游戏中进行物品分类、数量统计等,能提高幼儿的实践能力,培养幼儿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数学游戏化课程可以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在游戏中,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观察、思考、操作等,从而促进幼儿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二)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数学游戏化课程要求教师具备更广泛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包括对幼儿心理、教育理论和教学实践的深刻理解,并能将数学知识和游戏设计原理有机结合。教师可以通过研发数学游戏化课程,深入理解数学概念和原理,掌握游戏设计的原则和方法,包括游戏机制、游戏化元素、幼儿心理等。此外,探究如何将数学知识融入游戏有助于提升教师的教学教育研究能力。例如,研究幼儿数学学习的特点、如何将集体学习与个体学习有效结合、如何创设幼儿喜欢的游戏情境,如何将教具转化为学具等。

(三)丰富幼儿园的课程体系

数学游戏化课程由幼儿的发展特点决定,是一种不同于其他学龄段的特殊课程。课程理论如课程即学科或教材、课程即经验、课程即计划、课程即目标等影响数学课程的研发。幼儿园研发的数学课程需要在专业的教育机构内建构框架,并将数学活动与游戏结合起来,最终促进幼儿数学素养的提升。数学游戏化课程的建构以幼儿需求为出发点,并将数学活动与体育游戏、建构游戏、科学游戏、表演游戏、角色游戏融合起来,以新的视角和实践体系进行设计,可以实现内容互补、方法互促,为幼儿提供丰富、有趣、生动的学习体验。数学游戏化课程有助于丰富幼儿园的课程内容,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知识,促进幼儿园课程的生动化和多元化。

三、思路

我园研发数学游戏化课程“乐玩数学”的思路包括课程内容、问题情境、材料支持等方面,具体如下。

(一)关注数学课程内容的逻辑序列

幼儿处于数概念初步形成的时期,幼儿园数学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幼儿基本的数学兴趣和素养。教师在教学环节设计上需要层层递进,明确活动目标、活动环节及活动过程中的师幼互动。我园在研发“乐玩数学”课程时,注重从幼儿学习数学的特点及发展规律出发,构建幼儿园数学知识体系,按上、下两个学期对小班、中班、大班的数学核心内容进行课程建构。

通过系统梳理各年龄段幼儿需要积累的数学概念,我园“乐玩数学”课程共研发和设计了6套课程、120份教案。1份教案设计为1个课时,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发展需要和班级实际适当增加课时。同时,考虑到某些课型具有相似性,如“10以内的分合”“10以内的加减”“10以内的数量关系”等,我园在设计“乐玩数学”课程时进行了一定的筛选与合并。总之,幼儿园在研发数学游戏化课程时,可以关注课程内容的逻辑序列。

(二)注重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

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生活中包含幼儿数学学习的重要内容和元素。在研发数学游戏化课程时,教师要将数学知识融入生活,促进幼儿对抽象的数学知识的理解。我园在研发数学游戏化课程“乐玩数学”时,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将数学教育与幼儿的生活进行联系,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感知及动手操作生活中常见的物品,从生活中理解数量关系,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例如,认识数字课程“6、7”的活动目标是帮助幼儿认识、理解和区分“6”“7”,包括数字的基本概念(如计数、数量对应等)及数字的顺序和大小关系,并能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幼儿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并逐渐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教师在设计认识数字课程“6、7”时,需要充分考虑幼儿的认知发展特点。首先,在游戏活动中,教师要使用直观的教具和材料,如实物、图片、模型等,促进幼儿对“6”和“7”的理解。在游戏活动的安排上,教师要遵循由易到难、由具体到抽象的原则,逐步引导幼儿掌握数字的概念和应用。其次,教师可利用室内环境或户外场地,隐藏“6”和“7”的卡片或物品,幼儿分组寻找后,请幼儿正确读出数字并说出数字代表的数量。幼儿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可以感知数字与数量的对应关系。最后,教师可以准备标有1至7数字的卡片,将数字卡片的顺序打乱,请幼儿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引导幼儿理解“6”和“7”在数列中的顺序和相邻关系。

(三)创设数学活动的问题情境

数学能促进幼儿思维的发展。《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要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机会,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2]创设问题情境有助于幼儿学习和应用数学知识,在问题情境中,幼儿可以感受数学的有用和有趣。教师要培养幼儿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世界,形成数学的思维习惯。以“7以内的组合”数学活动为例,教师可以设计相关的游戏情境,鼓励幼儿在游戏中探究新的数量组合方式,促进幼儿数学思维的提升。

教师可以利用幼儿熟悉的生活场景创设问题情境,例如:“今天我们要为小熊的生日派对准备食物,但每种食物的数量加起来不能超过7,请你们帮忙想一想,有哪些食物组合方式。”问题情境有助于幼儿将抽象的组合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教师可以创设故事化的问题情境:“在一个魔法森林里,住着一位善良的魔法师,他喜欢用数字来变魔术,今天他想请小朋友们帮忙,用1到7的数字卡片变出所有7以内的数字组合,你们愿意接受这个挑战吗?”故事化的问题情境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幼儿解决问题的兴趣。

教师可以设置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激发幼儿主动思考,例如:“我们的教室里有很多玩具,但是每次只能选择总数不超过7个的玩具来玩,你们能找出所有不同的玩具组合方式,确保每次都有新玩法吗?”

教师可以通过游戏道具,如数字卡片、水果模型、拼图碎片等,创设可以激发幼儿数学思维的问题情境,例如:“这些道具可以有很多不同的组合,但是每个组合的总数都不能超过7,你们能试着找出所有可能的组合方式吗?”幼儿通过动手操作,可以学习和理解组合的概念。

教师可以创设合作式问题情境,例如,将幼儿分组,每组分配不同的任务或资源,并提问:“每个小组都有一些数字卡片或物品,你们需要合作找出所有7以内的组合方式。哪个小组能找到最多的组合方式呢?”这一做法有助于激发幼儿的合作与竞争意识。在创设问题情境时,教师需要注意问题的开放性和引导性,确保问题能够引发幼儿的思考和探索。同时,教师需要在游戏中给予幼儿适当的支持和引导,鼓励幼儿尝试不同的解决方案,有利于幼儿理解和应用组合的概念。

(四)提供多样化的操作材料

幼儿的认识源于对客体的动手操作,幼儿的数理逻辑经验在动手操作中形成,抽象的数学概念需要幼儿具体操作进行内化。[3]验证性操作、探索性操作、发散性操作等有助于幼儿学习分类、排序、比较、分合、计数、计量等内容。幼儿可以通过摸、画、剪、拼、排、贴、拉、投等操作活动,提升思维能力。教师提供给幼儿的材料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是结构化程度较高的材料,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可以自主探索;二是低结构的开放性材料,师幼可以对玩法进行生成和再创造。不同种类的操作材料对幼儿数学学习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实际,选择和改造操作材料。

(五)促进数学活动的游戏化

我园“乐玩数学”数学游戏化课程的设计亮点是在数学活动与生活融合的基础上,进行游戏拓展和经验迁移。幼儿可以在游戏中构建数学经验,将数学活动拓展至体育游戏、建构游戏、科学游戏、表演游戏、角色游戏等,以此激发创造潜力。游戏化的数学活动可以深化幼儿对数学概念的理解与应用。

在体育游戏中,教师可以通过规则设定和游戏设计,融入数学元素。例如,利用跑道上的标记,教授幼儿距离和速度的概念;通过球类游戏的计分,幼儿可以体验加减法的实际应用;设置需要按特定顺序完成的接力赛,强化幼儿对数字序列的认知。幼儿在体育游戏中,可以巩固有关数学的知识和技能。

在建构游戏中,教师可以在提供建构材料的同时,投放不同形状、大小和颜色的积木,幼儿可以在搭建过程中感知平衡、对称、比例等数学原理。此外,教师可以设置搭建任务,如“使用规定数量的积木搭建一座桥梁”,锻炼幼儿的规划能力和数学问题解决能力。

在科学游戏中,教师可以设计包含测量、分类和统计等数学环节的科学实验,如“植物生长记录”,幼儿定期测量植物的高度、记录生长数据,并绘制成图表,有助于加深幼儿对数值变化和图形表示的理解。

在角色游戏中,教师可以融入数学活动,设置与现实生活相关的场景和任务。例如,在“超市购物”角色游戏中,幼儿可以扮演顾客或售货员,并通过选购商品、计算价格和结账等,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提升幼儿对数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六)规范教师的数学专业术语

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体现教师的思维逻辑能力。在我园数学游戏化课程“乐玩数学”中,教师如何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将数学概念变成幼儿能理解的数学语言,是数学教学中的难题。教师需要明确数学活动的重难点,运用规范、科学的数学语言与幼儿互动,提升幼儿提取数学关键经验的能力,养成严谨的思维习惯和语言表达习惯。

四、结语

幼儿园数学游戏化课程对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为幼儿提供愉快的数学学习环境,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幼儿的数学思维能力和探究精神。教师在研发幼儿园数学游戏化课程过程中,可以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猜你喜欢

数学知识幼儿园情境
情境引领追问促深
不同情境中的水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我爱幼儿园
欢乐的幼儿园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爱“上”幼儿园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让学生在生活中探索数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