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山老鹅
2024-05-15李天泽
李天泽
欢迎同学们来到“同题作文擂台赛”的现场。今天来参赛的两位选手,从众多选手中脱颖而出,将进行激烈的作文打擂。首先我们先来回顾一下本期打擂主题。
打擂文题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无论你走到哪里,品尝过多少美食,家乡的味道依然深深镌刻在你的舌尖与心间。
请你以“最爱家乡美食”为主题,写一篇作文。可以写写你参与制作并品尝美食的过程,还可以写关于美食的难忘回忆,还可以讲述与家乡美食相连的味觉体验,或记录与家乡美食相关的文化故事……
打擂作文一
打擂素材茅山老鹅
素材分析小作者选取家乡餐桌上必不可少的招牌菜——茅山老鹅,并记录了奶奶和“我”做茅山老鹅的过程和它的味道,将家乡美食生动地展现出来。
窗外寒风呼啸,将大树吹得几乎站不住脚,而奶奶家的厨房里却格外温暖、舒适。灶里的火还没有完全熄灭,餐桌上欢乐之火又被点燃。这天晚上,我和奶奶一起烧了一锅家乡美食——茅山老鹅。
我和奶奶把切成块的老鹅,放进清水里使劲搓洗。把老鹅洗得干干净净,我就撸起袖子,把它们一个个捞进了盘子里。接着,奶奶往锅里倒了一大盘子冷水。我就把鹅块,备好的生姜、大葱和料酒倒进了大锅里,把灶烧起大火来。“咕咚、咕咚”奶奶把锅盖盖上不久,大锅里就像开茶话会似的沸腾起来。声音越来越大,我也不时打开锅盖,看看里面茶话会的氛围。“咕咚咚、咕咚咚”大锅里的声音变得异常大,奶奶稳步向前,赶紧打开锅盖:“好啦好啦,放虫草花和松茸菌啊。”我兴奋极了,因为这意味着美食就要出锅了。我迫切地将虫草花和松茸菌撒入锅中,小心翼翼地盖好锅盖。过了几分钟,奶奶打开锅盖:“好了!”我二话不说,锅里的老鹅和汤一点不剩地舀进了盘子里,端上了桌子。妈妈连忙喊:“哇,好香!”
盘子里的老鹅在灯光下闪闪发光,而鹅汤则略带黄色,看着就有食欲。我迫不及待夹了一块鹅肉,吹了吹,放进嘴里。哇,一股香味从味蕾传到大脑,再咬上几口,简直无与伦比。有一种暖流由嘴传入胃,再传到我的全身。几秒工夫,就让我全身温暖起来。此时,爸爸把肉一口塞进嘴里,细嚼慢咽,忽然说道:“嗯,真香,还是以前那个味道。”桌子上一阵欢声笑语,顯得十分祥和与温馨。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茅山的老鹅永远是我家乡的味道。愿这道菜十里飘香化作温暖送给千家万户……
亮点分析
习作由满满烟火气的画面导入,在香味弥漫中让人回味无穷,仿佛茅山老鹅的美味依然唇齿留香。由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展示出“我”和奶奶做茅山老鹅的经过,对茅山老鹅“色”“香”“味”的描写,不仅写出了与家乡美食相连的味觉体验,更表达了美食温暖了一家人的心。
【作者系江苏句容市崇明小学六·5班学生,指导老师:曹当妹】
打擂作文二
打擂素材蟹黄羹
素材分析习作介绍了小作者的家乡美食——蟹黄羹。小作者通过描写和奶奶一起制作蟹黄羹,展现了“我”与奶奶之间亲密的祖孙情。
家乡美食——蟹黄羹
◎邵紫宸
一缕缕炊烟,飘入云际,金黄色的晚霞,照耀着厨房里奶奶忙碌的身影,晚间我卸下一身的疲惫,品尝一碗奶奶做的蟹黄羹,暖意沁人心脾,美好的滋味在全身流淌。
以往我都是坐在餐桌前,闭上眼睛静静地坐上一会儿,再睁眼时,眼前是一碗热腾腾的蟹黄羹和奶奶笑盈盈的脸庞。味道日日相同,没有什么深刻的回忆。直到一次,我同奶奶一起做蟹黄羹,才发现大有不同。
蟹黄羹的主要食材是大闸蟹,将青色的、吐着泡泡的大闸蟹上锅,蒸得两面通红,将螃蟹拿出来,就可以取蟹黄和蟹肉了。我和奶奶一人拿一把剪刀,我正准备剪螃蟹的钳子,“啊——”,我的手指被剪刀扎了一个小口子,流出了鲜血。再看看奶奶的手,有的伤痕已经愈合,有的很新,像是前几天刚破的。而她手里的大闸蟹,蟹黄和蟹肉已被完美地分离出来。“怎么受伤了?我来弄吧。”奶奶说着,一把抢走了我的那只,叫我准备其他材料。开始做羹了,奶奶先把所有食材放油炒一遍,倒入金黄色的汤底。此时窗外金黄的晚霞温柔地抚摸着天空,仿佛也在为我和奶奶的默契配合点赞。看着奶奶一气呵成的动作,我想:这么熟练的动作,奶奶得做了多少次?原来一碗唇齿留香的蟹黄羹,是奶奶多年的积淀啊!奶奶仍在调味,我心里怀揣着从未有过的激动和期待,仿佛心底早已尝到蟹黄羹可口的味道。
我终于等到佳肴上桌,迫不及待地舀上一勺。金黄的汤汁和可口的蟹黄蟹肉相互映衬,羹的稀稠恰到好处,金黄色的蟹黄汁躺在铁勺上,黏腻的味道在口里发酵,使得我胃口大开,羮很快见了底。或许这碗羹不同在于我见证了它的诞生,为它付出了点点心血,故蟹黄羹的滋味,变得越发特殊起来。
一碗蟹黄羹,鲜美中带有浓郁的热烈,五味俱全令人垂涎三尺。它就像天边一朵云彩,滑入胃中是甜甜的爱。蟹黄羹的滋味,都是温情岁月里,一抹不可替代的柔软的美好。
【作者系江苏盐城市第一小学六·9班学生】
亮点分析
小作者语言生动细腻,运用动作描写,展现奶奶制作蟹黄羹的过程。后文对蟹黄羹味道的描写,不仅突出其美味,更体现了奶奶用心用爱调制美食。奶奶忙碌的身影和盈盈的笑脸,也让读者感受到家的温暖和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