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形成度量结构?发展量感与应用意识

2024-05-15刘东旭晁倍倍王颖刘延革

小学教学研究·教研版 2024年3期
关键词:单元教学核心素养

刘东旭 晁倍倍 王颖 刘延革

【摘 要】文章围绕“发展学生量感”的素养目标,运用北京小学数学研究团队开发的“单元教学路径”(第二版本),对“角的度量”单元进行了整体设计。本单元的设计重点体现课程内容的结构化,一方面体现聚焦度量本质的一致性(度量对象、度量单位、度量方法);另一方面体现学生认知的阶段性,即学生在长度度量和面积度量的基础上,在角的度量中初步形成度量的知识结构,进而为体积度量的自主迁移学习奠定基础。

【关键词】核心素养 单元教学 度量结构

在图形长度、周长与面积的学习中,学生两次经历“辨别度量属性、确立度量单位、使用工具测量或公式计算、得到度量结果(解决问题)”的认知过程。“角的度量”单元学习是学生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对度量要素(对象、单位、工具与结果)的理解,感受知识之间的一致性,完善度量的认知结构,并能自主迁移到体积等度量内容的学习中。文章基于北京小学数学研究团队开发单元整体设计框架 ,对“角的度量”单元设计的重要环节与教学实践进行阐述。

一、单元具体概念及主题

(一)教材分析

“角的度量”单元内容包括角的度量、角的分类与画角,对比人教版、北师大版和北京版小学数学教材,我们发现:

1.在比较中明确度量对象

度量刻画的是事物属性的“大小”,教学时需要设计活动帮助学生体会事物可以被测的属性。人教版数学教材中创设了两个角的大小比较情境,相较于其他两个版本,我们认为学生会在“比较”中更加关注“比哪里”,更能突出度量对象的属性。

2.在交流中统一度量单位

度量单位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从多元到统一、由粗略到精细的过程,北师大版数学教材引领学生经历“非标准单位—标准单位—细化单位—统一单位”的过程。学生经历“角的度量单位是小角”的探索过程,然后创造或选择合适的度量单位来进行量化,通过对比和交流最终统一度量单位,更加有助于感悟“度量单位”产生的意义。用非标准单位测量不仅能够让学生体会单位或标准的作用,感受统一单位的必要性,还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迁移能力。

3.在动态中理解量角器的构造原理

量角器是度量单位的集合,理解其构造原理是学习的难点。我们借鉴北师大版数学教材中的活动,将10°和30°作为标准小角,学生通过数一数、估一估、画一画和剪一剪,经历由“一个单位”的标准延伸至“几个单位”的累加,感受到量角的一般方法是统一小角的不断累积。因此,我们创设用“单位”量角不方便的情境,引导学生迁移用直尺测量长度的经验,进而在创造量角器的过程中理解其构造原理。

4.在应用中体会工具的价值

三个版本的教材都呈现了丰富的量角和画角活动,但缺乏接近生活的现实情境。教学中,我们认为要注重将量角、画角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同时提供多元的量角工具,深化学生对工具价值的感悟。此外,新课标中强调“估测”对发展量感的价值,教学中需关注“估”与“测”的有机融合。

(二)单元具体概念及学习主题

基于上述分析,结合“图形与几何”领域的核心概念,我们归纳了四个“单元具体概念”,并将本单元学习主题定位为“形成度量结构 发展学生量感和应用意识”。

具体概念一:角的度量是对角的两条边张开大小的刻画。

具体概念二:量角的一般方法是统一小角的不断累积;将多个小角组合在一起产生了量角器,使得测量更加方便。

具体概念三:根据实际情况选取量角和画角的方法和工具。

具体概念四:在上述活动中,丰富学生的度量经验,发展学生的量感和应用意识。

二、学情调研及单元学习目标

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我们对北京某校52名四年级学生进行调研。

(一)学情调研

1.调研题目及调研目的

(1)請你量一量下面这个角有多大。

①你打算量哪里?请先在图中标出来。

②你选择的工具是_____,测量的结果是_____。

目的:了解学生是否明确量哪里以及是否清楚用什么量角。

(2)请你用量角器画一个35°的角,说一说你是怎么画的。

目的:了解学生是否能迁移量角经验,用量角器画角。

2.调研结果

(1)学生对“量哪里”存在认知偏差。

明确度量对象是学习度量的前提,调研结果发现:46.7%的学生量边的长度,53.3%的学生量开口的位置。由此可见,近一半的学生不知道量角要“量哪里”。为了更准确地了解情况,我们对量边的21名学生进行追踪调研(如图1),发现有11名学生关注角的开口大小(见表1)。因此,我们认为在比较活动中,学生会更加清楚角的大小指哪里。

(2)学生对“用什么量”缺少直接经验。

对度量工具的选择,77.8%的学生用直尺,6.8%的学生用三角尺。结合访谈,我们发现学生认为“三角尺上有角”,他们意识到要用同属性的物体测量,但并不清楚具体的量角工具。15.5%的学生选择量角器,其中1名学生能准确测量,但并不清楚为什么要这么量。因此,教学中需要让学生经历量角器产生的过程,加深对度量工具的认识。

(3)学生对“为什么要这么量”认识不到位。

通过观察,我们发现学生在使用量角器时,主要出现了以下错误:一是将角的顶点与量角器的一端重合;二是用量角器曲边上的“刻度线”表示角的张口大小,缘于测量长度的经验所带来的负迁移。在以往教学中我们同样发现学生机械套用“二合一看”的步骤,当测量倾斜摆放的角时正确率低,读数时混淆量角器两圈的刻度等。因此,理解“为什么要这么量”,即理解量角器的构造原理是关键。

(4)部分学生不能沟通画角与量角间的联系。

表2结果表明:42%的学生可以迁移量角的经验来画角,47%的学生由于对量角器认识不彻底而迁移出错。因此,量角的教学着力点需进一步强化对度量核心要素的认识,画角过程中需要打通与量角的联系,找到方法之间的本质联系。

(二)单元学习目标及结果表现

在单元具体概念的指导下和学生已有经验分析的基础上,本单元的学习目标和学习结果表现具体见表3。在结果表现中,第1~7条对应知能目標,第8~9条对应理解目标,第10~11条对应情感目标,第12条对应迁移目标。

三、关键问题及学习任务

基于“角的度量”单元具体概念和学情调研结果,紧紧围绕“发展学生量感”的素养目标,我们形成了本单元学生需要思考的关键问题,设计了本单元的学习任务序列。(如图2)

上述关键问题1指向具体概念1,4,通过对比两个角的大小,帮助学生明确角的度量是对角的两条边张开大小的刻画。关键问题2指向具体概念2,3,4,通过自主探究测量角的大小的方法,形成关于度量单位和度量方法的理解;通过对标准单位的细分,产生统一单位和工具的需求。关键问题3指向具体概念2,3,4,经历用三角尺、量角器等不同工具画角的过程,体会量角器画角的简洁,积累度量的方法和经验。在此基础上,提出关键问题4,引领学生进一步思考度量的核心要素,能迁移这些经验和方法测量其他物体,发展学生的量感。围绕着单元关键问题,形成学习任务序列,共有11项任务,规划为四个课时,其中最后一课时的任务是在原有课时上增加的。通过这些系统化的学习任务,引领学生逐步增强探究意识,构建度量知识脉络,培养结构化思维。

四、学习任务具体说明

在表4学习任务中,任务1,2通过比较和初步测量,帮助学生明确度量对象并确定用同属性物体测量角;任务3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具,在不断累积单位中产生统一单位的需求;任务5通过用1°小角来测量角的大小,感受到用单位量角的麻烦以及工具产生的必要性;任务11引领学生梳理度量相关的知识,除图形与几何领域外,还包括温度、质量、时间等度量,整体思考度量活动的内在一致性,深化对度量本质的理解。

五、单元学习评价

单元学习评价实施不是一个独立的随机事件,而是教—学—评一体的有序实践过程,在实施过程中要贯彻“以评促改”的理念。为评价学生能否迁移研究角的度量的经验和方法,自主研究新的关于度量的问题,我们设计了这样的评估任务(如图3),并制定了相应的评估标准(见表5)。

生活中很多物体都可以测量,图中是王老师晨跑的运动数据,请你选择图中的一个事物,从度量的角度进行研究

六、单元教学反思

基于大概念统领,围绕着“发展学生的量感”的素养目标,本单元的设计从理解度量本质入手,致力于贯通度量学习的一致性,从而实现学习的自主迁移。通过本单元的实践与反思,我们对量感的培养策略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主要体现在:

第一,开展以“比较”为中心的数学活动,学生经历从直接比较到间接比较再到运用标准单位比较的过程,充分发展对“数量”的感知;第二,强化“度量单位”的产生与意义,学生结合具体情境识别度量对象的属性,并“创造”或选择合适的度量单位来进行量化;第三,关注度量工具的结构与价值,在建构量角器的过程中理解原理,体会测量的本质;第四,通过“估测”促进对量的感知,创设生活情境,给予学生开展估测活动的机会,加强对量的深度体验。此外,本单元的设计因为知识本身的特点,比如度量单位只有1°,不需要借助公式推理转化等,缺乏对量感培养更完整和细致的研究。总之,量感的培养越来越被研究者们重视,其真正落地生根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反思和总结。

【参考文献】

[1] 刘延革,冯林.图形与几何领域的内容结构化分析——以“图形的认识与测量”主题为例 [J].小学数学教育,2023(Z1).

[2] 刘延革,冯林.大观念统领下单元学习任务的开发[J].中小学管理,2021(5).

[3] 刘延革,冯林.整体视角下有关度量内容的研究与实践[J].小学教学(数学版),2022(1).

[4] 刘延革,吕志新,张丹.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数学主题解读(二)——图形与几何[J].小学数学教师,2023(6).

[5] 熊梅,邓勇,袁娟.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单元学习评价实践路径[J].中小学管理,2023(7).

[6] 孙思雨,孔企平.“量感”的内涵及培养策略[J].小学数学教师,2021(Z1).

[7] 娜仁格日乐,史宁中.度量单位的本质及小学数学教学[J].数学教育学报,2018(6).

注:本文系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一般课题“运用大观念发展儿童数学关键能力的实践探索”(课题编号:CDDB2020140)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单元教学核心素养
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化学平衡的移动”单元教学创新设计
运用分析、比较策略设计单元语言实践活动
初中语文单元教学现状与对策初探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学讲方式”在语文单元教学中的运用研究